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29

第29章 小园(四首)

小园烟草接邻家,①桑柘阴阴一径斜。②卧读陶诗未终卷,③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释】

①烟草:如烟似的青草,形容草的茂密。②“桑柘”句:柘:木名,桑科,叶可喂蚕。阴阴:幽暗的样子。③陶诗:陶渊明诗。

历尽危机歇尽狂,残年惟有付耕桑。

麦秋天气朝朝变,①蚕月人家处处忙。②

【注释】

①麦秋:阴历四月麦熟,称为麦秋。《礼记·月令》曰:“孟夏,麦秋至。”②蚕月:忙于蚕事之月,即夏历三月。《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戕。”

村南村北鹁鸪声,①水刺新秧漫漫平。②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注释】

①鹁鸪:鸟名,又名鹁鸠。②漫漫:无边无际的样子。

少年壮气吞残虏,晚觉丘樊乐事多。①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②

【注释】

①丘樊:古代八家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樊就是藩篱。②《饭牛歌》:齐宁戚未遇,欲见齐桓公,无以自达,作《饭牛歌》。见《淮南子》及《史记·邹阳传》集解引。

【品评】

据《宋会要》载,淳熙八年(1181)春,臣僚论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屡遭物议,给事中赵汝愚驳其提举淮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新命,遂罢职闲居”。这一年陆游五十七岁。回乡后,他参加了一些田园劳动。这四首小诗,描绘了田园风光,以及自己向老农学习并参加劳动生活的心得。

第一首:陆游免官回乡后,心境相对悠闲,能在审美静观中体悟田园生活的某种乐趣。这对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是一种心态解放与平衡。所以,这首诗一改大声鞺鞳的沉雄风格,出之以“燕子飞来枕上”般的静谧和闲适。“小园烟草接邻家”一句,虽不失为颇有诗美的园间一景,但无意中透露出这位主人不善治家而使荒草闲长,有如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所传达出的意趣。作为有着万里之志的英雄诗人,陆游在闲居乡间时,写了一些“效陶”、“和陶”诗,并视陶渊明为高标,处处予以仿效。但陆游的人生追求,决定了其不可能将全身心沉潜于田园,终老此乡。

第二首:自己这前半生,苦也苦过了,狂也狂过了,该稳定稳定了,这余下的光阴只有消磨于桑问陇上而已。一“惟”字,透出其些许的无奈之意。是啊,五十七岁的老人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即使自己不安现状又能怎样呢?“麦秋天气朝朝变,蚕月人家处处忙”,写麦熟四月,天气阴晴不定;蚕月里家家户户忙着采桑喂蚕,农村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第三首:此诗则由听觉到视觉,非有对田园生活一番静观默察的功夫,不能传达出此中意蕴。《唐宋诗醇》评曰:“闲情逸事,惟世外人知之”,有理。“却从邻父学春耕”,语气一转,“却”字看出态度的变化。是悲愤?是无奈?还是自嘲?此刻的心情如同打破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一齐涌上心头!

第四首:写少年壮志和晚来心愿。《饭牛歌》为求遇的象征,但这一生的英雄抱负不过是南柯一梦,根本不可能实现,只好在夕阳中闲唱《饭牛歌》了。据《史记·邹阳传》“宁戚饭牛车下”集解引应劭:“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骨干,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可见,陆游还是“尘缘”未了,人世的念头并未全然泯灭。

传统中国士人都以一儒一道两种面目示人。得意时,他是儒,修、齐、治、平的理想占上风;失意时,恬淡隐退的心态则处优势。陆游是个特例,道家的精神滋养对他似乎并未发挥太大作用,即使在生命的低谷,他也还为自己保留一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之上九万里”的精神栈道。这份坚韧与执著,可以说一时无两。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朱自清先生“过去的诗人中,也许仅有他(陆游)才配称为爱国诗人”(《爱国诗》)的论断。

这组小诗,写田园生活清新有韵致,表现了陆诗的另一面目。特别是“卧读陶诗未终卷”一句中,用一“卧”字状读陶诗之神态,可谓别具风神,与陆游读书的内容有关。如其《读经》“晨起衣冠读典谟”,《秋夜读书》“危坐读周易,会我平生心”,正襟危坐读经,以示虔诚;“卧读陶诗”,读诗,特别是读陶诗,可以卧读,则表示悠闲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