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陆游文集1
7987100000026

第26章 游诸葛武侯书台①

沔阳道中草离离,②卧龙往矣空遗祠。③当时典午称猾贼,④气丧不敢当王师。⑤定军山前寒食路,⑥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⑦尚忆幡然答三顾。⑧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⑨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⑩

【注释】

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为蜀丞相,死后谥为忠武侯。相传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以集诸儒,兼接待四方贤士。②“沔阳”句:沔阳道中:今陕西沔阳北有丞相祠,陆游《山南行》诗“丞相祠前春日暮”,指此。离离:草长貌。③卧龙:即诸葛亮。三国时徐庶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④典午:本“司马”二字的隐语,指司马懿。⑤“气丧”句:诸葛亮与魏将司马懿在陕西武功一带相持。司马懿采取防御战术,诸葛亮几次挑战,他都不应,故陆游说他是“气丧不敢当王师”。⑥“定军山”句:定军山:在陕西沔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寒食:旧时节日名。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禁火三日,故名寒食。按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旧时在清明节有扫墓的习惯,故下文说:“至今人祠丞相墓”。⑦“松风”句:松风有声,想像诸葛亮当日所诵的《梁甫吟》。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诸葛亮未遇刘备以前,家居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⑧三顾:即“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之句。⑨“远比”句:管、乐即管仲、乐毅,分别为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战国时燕国大将,诸葛亮未仕时,曾以管仲、乐毅自比。陆游认为诸葛亮的成就超过二人。⑩“高台”句:高台:指读书台。这句是说不知诸葛亮当年在这里读了些什么书,才具有管仲、乐毅那样的经世之略。

【品评】

淳熙五年(1178)陆游五十四岁,在成都作此诗。

前四句是第一层,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名山事业。“沔阳”二句渲染一种衰飒凄迷的气氛。先从陕西沔阳道中的丞相祠着笔,作者的思绪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渺远的三国时代,置身于战火硝烟的古战场。“当时”两句,写诸葛亮与司马懿较智斗勇的战争场面。公元225年,诸葛亮北驻汉中,屯兵沔阳,与魏将司马懿对峙,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地上演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气丧不敢当王师”指此。接下去四句为第二层,写诸葛亮死后葬定军山,至今人们在寒食节前祭奠这位政治家。“松风”二句追忆诸葛亮的一生出处。最后四句为第三层,高度评价诸葛亮的事业。“出师一表千载无”,与诗人另一首中“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语意相近,以《出师表》借代其一生功绩。

《易》曰“云从龙,风从虎”,只有风云际会才能酝酿至大至刚的境界;杰出人物之所以成功,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及自身努力的四维作用力所致。诸葛亮生逢汉末中原板荡、献帝播迁的时代;最重要的是,有明主刘备赏识,三顾草庐,为其提供了指点江山的政治大舞台。除此之外,陆游还从诸葛亮身上发现了契合之处,诸葛亮一生坚持北伐、六出祁山,其艰苦卓绝的精神,自能引起诗人陆游的深深共鸣,从而发出或高昂或低徊的终生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