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商道:《道德经》的经商智慧
7983600000059

第59章 仁者无敌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讲仁爱的人要做一件事,总是将仁爱尽情发挥,他们没有任何私心意图,所以容易做好;讲义行的人要做一件事,常有私心目的,所以可以做好的事情是有限的。

一个卓越的商人一定是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他们没有私心,所以才能无所不能。因为仁爱,必能引起爱的反馈,下属愿意自动自发地效力,百姓也愿意主动光顾购买。把仁爱用之于管理,就一定能赢得人心,能激起下属的斗志;把仁爱用之于市场,那么,就能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在经商中坚持仁爱的原则,从以下三点可以体现出来:

①爱是双向的。

爱绝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你爱人,人也就会爱你,这种爱的反馈,是无价的。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吴起当时任大将,统帅魏国兵马。一次,他手下一个小卒腿上生了毒疮,化脓肿痛。吴起得到消息,就来到这小战士跟前,用自己的嘴把他的脓吸尽。不久,这个战士恢复了健康。

这个消息传到了这个小卒的母亲耳中,她不仅不高兴,而是嚎啕大哭。邻居赶来劝说:你孩子是个小卒,吴将军亲自用嘴去吸尽他的脓疮,这样关心体贴他,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为什么还要哭呢?这小卒的母亲说:不是这样。

过去这个孩子的父亲在吴将军手下当兵时,也生过毒疮,吴将军也曾用嘴为他吸脓。他病好后不久就发生战争。结果,他在战争中一往无前,战死在疆场。

现在,我儿子又将面临死亡,我无非不知道他将死在那里。然而,只要发生战争,他非死不可,我又将失去儿子,所以我才伤心大哭。

人有“报恩”的传统心理,受人之恩,终身必报。在经商中突出“仁爱”这一主题,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获得更大的爱的反馈。很多优秀的企业在制订规章制度和礼仪时坚持以仁爱为原则,如日本部分企业中所实行的终身雇佣制,体现的就是“亲亲”的原则;日本部分企业在终身雇佣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职工终身培训制度,体现的也是“爱人”的思想。在礼仪方面,领导对员工生日的祝贺,领导亲自参加职工的婚礼,这些都体现了“仁爱”的色彩。

一个有仁爱之心的领导一定能赢得员工对领导者的爱、对企业的爱,这种爱又往往表现为对企业、对部队、对事业的耿耿忠心。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如果其绝大多数成员都能忠于组织,忠于企业,能“舍生而赴死”,那么,这个组织,这个企业怎能不“无敌于天下”?

②仁爱是真爱,不能有假。

并不是所有体现“爱”的地方都有效。比如,有很多企业也曾刮起过一阵“感情投资”之风,要求在管理中体现仁爱。但是,毫无效果。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并没有真正体现仁爱之心,只是把“爱”作为获取某种所得的手段。“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如果带有私心目的,所以可以做好的事情是有限的。“仁”指的是无私的真情,而不是假情。假仁假义,小恩小惠的“感情投资”,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功。

在广东有一家企业实行仁爱管理,公司在爱员工方面的确付出了不少。比如:给员工提供福利宿舍,修建各种娱乐设施,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件精美礼品和老板亲自签名的生日贺卡……老板甚至为了体现仁爱之心,亲自下食堂,改善员工伙食。

但是,付出了这么多,效果甚微,企业成立4年,员工年流失率高达100%以上。

原因在于,不论在任何场合,老板总是在抱怨员工:“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们为什么一点都不感恩,我为什么得不到应得的回报?”

这种抱怨说明,这家企业对员工的爱,并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掺杂了大多功利的“假情”。虚假的仁爱,自然也得不到真正的“爱的反馈”。

③仁爱是一种大爱。

仁爱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春秋时晋国的赵襄子跟着当时著名的御手王良学习驾驶车马。他们一起先到野外驾马车,王良很快就把驾驶技术和盘倒给他。

不久,赵襄子与王良举行一次驾驶马车的比赛。比赛一开始,赵襄子就落后了一大截,他以为是王良的马好些,要求与王良换马以后再比。王良笑了笑,把自己的马解下来套在他的马车上,比赛又重新进行。这次赵襄子反而落后得更远。他觉得王良换过来的马还不如自己先前的那匹,于是他又提出要求:把马再换回来。

这次反复几次,但每次襄子都要落后王良一大截。王良驾着马像风一样奔去,而赵襄子的马好像存心和他闹别扭,时快时慢,时走时停,把他气得直喘粗气。

赵襄子在这次比赛中丢尽了面子,十分恼火。问题明显不是出在马身上,而是自己的驾驶技术不到家。赵襄子便责怪王良留有绝招没有传授给他。

王良连忙解释说:“我岂敢这样呢?技术倒是全部授给您了,只是您运用这些技术时有些偏差罢了。驾驶马车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使马的身子稳住车子,人的注意力与马的动作相协调,这样马才能跑得快,跑得远。您的问题正是出在这里。比赛时您落在后面就想赶上我,跑在前面又担心被我赶上,而驾着马车赛跑,不是冲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无论是前是后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怎么可能去配合马的动作呢?驾马车比赛跑的是马而不是人,要让马去唱主角,人只能引导它而不可干扰它,您却恰恰相反,这怎么不落后呢?”

对于商人来说,管理的主体是员工而不是领导者,市场的主体是顾客而不是企业。因此,管理者的仁爱之心,不能光有良好的愿望,还必须及时地、准确地掌握员工和顾客的心理、思想脉搏,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才有可能使“爱”的工作做到家,做到心坎上,起到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