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商道:《道德经》的经商智慧
7983600000055

第55章 “知足”是非常重要的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过分贪爱吝惜必然会有大的耗费,过多地收藏必然会招致大的损失。懂得知足就可以避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失败,而能够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保证安乐长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老子处世为人的精辟见解和高度概括。老子告诫人们,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清醒和准确的认识,凡事不可求全。贪求的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将越大。

一个人在路旁摆了个盛满甜酒的酒樽,并放了些酒杯。一伙猩猩见了,知道这是人们故意放置的诱饵。

可是熬了不一会儿,一只猩猩说:“这么香甜的酒,何不少尝一点!”

于是,各自战战兢兢地喝了一小杯。喝罢,相互嘱托说:“可千万不要再喝了!”谁知,一阵酒香随风扑来,它们个个垂涎三尺,又都喝了一杯。最后“不胜其唇吻之甜”,忘乎所以,竞相端起大酒樽狂饮起来,结果一个个酩酊大醉,一并为人所擒。

猩猩之所以醉酒被擒,就在于它们不能够战胜自己的欲望。其实,人也一样,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贪欲,必然会吞噬人的心灵,最终尝到铸成大错的苦果。

春秋时期,越国人公孙策想出了一个用箱子来捕捉野鸡的好办法。

他把箱子制作成一个有进无出的陷阱,一旦野鸡进去了,只要把进口堵上,就难以逃出来。

这天,他抓来一把玉米,从箱子外面一路撒下去,一直撒到箱子里面,然后他在箱子盖上系了一根绳子,自己攥着绳子的一端,远远地躲在一边,等着野鸡的到来。只要他把绳子轻轻一拉,箱子盖就会关上,野鸡就跑不出来了。

不一会,一群野鸡看到了玉米粒,开始欢快地啄食起来,他数了数一共有10只呢。10只够他吃好几天的了。

有3只进箱子里了……已经有7只了……8只了,他盯着外面的两只野鸡,要是它们也进去了,自己就可以一个礼拜不用出来工作了。

他正想着,一只野鸡溜了出来。他懊悔地想刚才真该拉绳子。如果再进去一只我就关,他这样想。可是又出来两只,在他想的时候又跑出来两只……

最后,他眼睁睁地看着那野鸡心满意足地离去了。箱子里什么都没有了,包括他的玉米粒。

如果公孙策在8只野鸡进入箱子的时候,就拉绳子,或者在第一只野鸡溜出来的时候捕捉野鸡,他的收获都是很可观的。可惜的是,他期待着会出现最理想的情况——捉到所有的野鸡,没有“见好就收”,该断的时候不断,不仅没有捕到野鸡,而且损失了作诱饵的玉米粒。

我们很多人就和这位公孙策先生一样,不懂得在什么时候该“拉绳子”。例如,很多商人都懂得“囤积居奇”的道理,当手中有畅销产品时,想要“压一压”,以博取更好的价格,这是一种战术,成功者可获得比以往高得多的利润。可是,这种囤积居奇也必须是适可而止,看准时机,见好就收。

小立最近手中有一批钢材,由于市场上刚才紧缺,已经有不少客户主动打电话来要这批钢材了,看样子,小立这批钢材十分走俏,他也可以趁机大赚一笔了。朋友刘峰对他开玩笑说:“这眼看着钢材价格一天一天涨,你手里那批货都成了聚宝盆了,发财了可别忘了我啊!”

小立也是得意洋洋,心想,照这个趋势,这批钢材肯定能大赚一笔,我要等到它价格再涨一些在出手。这期间,也有人劝过小立:“赶紧卖了吧,别绷着了,这市场变化太快,见好就收,免得亏了。”小立却始终不听,他每天都去看钢材的价格涨了多少,在计算一下自己净赚多少,日子过的充满了希望。

果然不出朋友所料,终于有一天,钢材大降价,好像一夜之间,所有的人手里都有了钢材,曾经还是物以稀为贵,如今却成了烫手的山芋,扔给谁谁都不要。小立的那批钢材始终脱不了手,等到脱手的那一天,小立的钢材连本钱都没回来。

俗话说:“生意场上不能把算盘打得太响。”意思是说,市场难以预料,生意的发展并不一定像商人主观想象的那样,有7分的把握还会有3分冒险,这个时候就要懂得“见好就收”,以免事情向坏的方向转化。

如很多人沉迷于股市中,能全身而退者属凤毛麟角。究其根源,还是人们为欲望所驱使,在暴利面前感性往往战胜理性的结果。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投资策略则不同,从其股市的经历看,他堪称股市绝代高手。李嘉诚懂得“见好就收”,股市中再聪明的人,都有失算之时。故而李嘉诚大进大出,都是一待良机,急速抛出,而从不眼看着股价一路攀升而等待所谓最好的机会。这样虽然他的决定屡屡让旁观者遗憾,但他很少失手,倒是那些遗憾者中遭灭顶之灾者大有人在。

李嘉诚的很多投资活动都是遵循这种“见好就收”的原则。

如1986年,李嘉诚斥资6亿港元购入英国皮尔逊公司近5%股权。该公司有世界著名的《金融时报》等产业,在伦敦、巴黎、纽约的拉扎德投资银行拥有权益。该公司股东担心李嘉诚进一步控得皮尔逊,不甘让华人做他们的大班,组织反收购。李嘉诚随机应变,见好就收。半年后抛出股票,赢利1.2亿港元。

1987年,李嘉诚与马世民协商后,在半小时内就下决心投资3.72亿美元,购买进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股权。这是一只值得长期保留的明星股。因为李嘉诚曾有在香港打败英国巨富世家凯瑟克家族的历史,掌握大权的管理层对他极为提防。李嘉诚成为这间公众公司的大股东,但却进不了董事局。李嘉诚因此于1990年趁高抛股,净赚近1亿美元。

李嘉诚投资海外的几次大行动,有成功也有不利,如果收购顺利,则控得该公司,如果收购难度太大,则见好就收,赚一笔就走,换一个地方再来,世界之大,企业之多,实在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这都充分显示李嘉诚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不拘一格的经商作风。

经商一定要懂得见好。10只野鸡捕到了8只,已经是决定性的胜利,如果把目标定在百分之百的占有上,那不是雄心壮志和目光长远,而是人心贪婪的表现。事实上,在每次股灾来临时,我们看到的是,绝大部分投资者均铩羽而归,有的还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