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商道:《道德经》的经商智慧
7983600000039

第39章 尊重所有的人

老子提倡孔德之容,认为那些有大德的人能够处谦卑而无所不容。德,对于我们而言,是德行,是品格,也是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内在标准。经商中也要具备“大德”,不欺诈,守诚信,这是最起码的经商准则,更是商人更上一层楼的有效助力。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河湖海之所以能成为无数川流小溪的汇聚之所,是由于它们处于一个好的下游位置,故能成为川流小溪的归顺之处。

老子以一个十分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出自己的观点,江海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自甘卑下之位,所以百川就会自然地归属于它。同样,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待人谦和卑下,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拥护。即使是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们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

我们很多人都习惯于仰慕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却忘记了要尊重地位卑微的小人物。事实上,要想成为人人仰慕的大人物,都离不开那些小人物的帮助。

有这样一个寓言:

老鼠咬了公牛一口,咬得它很疼。于是公牛气得找老鼠算账,老鼠躲进洞里,公牛就用角挖墙,累得气喘吁吁,趴在洞旁休息。老鼠趁公牛不备,溜出来又咬了公牛肚皮一口,然后又躲回洞里。公牛疼得直叫,却又无可奈何。洞中的老鼠对它说:“告诉你,强大的不一定胜,有时弱小者更有能力去搞这种恶作剧。”

老鼠虽小,却可以占尽公牛的便宜。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轻视小人物的力量。古往今来,小人物起大作用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史记·孟尝君列传》里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踏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如果没有这些所谓小人物的帮助,孟尝君恐怕未必能够保住自己的一条命。在关键的时刻,其关键作用的未必就是那些所谓的大人物。最先进的人造卫星一样需要无数个渺小的螺丝钉,任何一个螺丝钉出了问题,所带来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在商场上,小人物所起的作用也不能忽视。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看起来好像根本没有什么权利,也不可能做出什么决定性的决策,然而,他们的力量的的确确是不容忽视的。

小齐专门推销办公用品。他入行不久,年轻气盛,又没有什么心得体会,更谈不上经验了。这不,他又遇见麻烦事了。

那天,他到一家私营公司推销公司生产的办公桌椅。走进经理室,哇!好热闹!经过秘书介绍,原来,这家公司的头头们差不多都在场呢。从公司总经理到后勤主管,总共四五十人。旁边还有一位正在东抹抹、西扫扫的上了年纪的老头儿。“这人可无关紧要。”小齐扫了他一眼。

看到这么多人在场,小齐装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为几个头头介绍了产品的样式、质量以及价格。由于他们公司本来就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很快,老总就显示出了购买意向。他告诉小齐,如果质量问题得到检测后,他会签订8万元的合同单。

小齐顿时很开心。他一边连声答应马上进货进行质量检测,一边急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包早就准备好的香烟,一一递过去,然后还给他们点上。

几个人又客套了几句,小齐满心欢喜地走出了门。

眼见生米就要煮成熟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小齐再次来到该公司联系送货业务,准备签订定单时,他却傻眼了。原来,后勤主管通知他,他们已经不打算订购这批产品了。

小齐大吃一惊,忙问:

“出了什么事儿啊?难道我们的产品没有通过质量检测吗?不可能啊,我们的东西一向不会出现这类问题的。”

小齐紧接着又问:“您能告诉我具体原因吗?”

“哦,是这样,我们老总的丈人嫌你的报价太高,劝老总买了别家公司的,你就别在这里白费劲儿了。”后勤主管回答道;

“可是老总的丈人怎么会知道呢?”小齐百思不得其解。

“那天,老总的丈人也在场,只是你没有注意他罢了。不过,你的话他可都句句听在耳里。”

后勤主管看了看仍然没有回过神儿来的小齐,又说:“谁叫你两眼看人低,少发一支烟呢?老总的丈人说了,你这个毛头小伙子眼皮往上挠,人不踏实,所以你来推销的产品也得不到完全的保证。”

主管停下来,同情地看了一跟小齐,劝道:“尽管老头儿的话太过绝对了,但他老毕竟是老总的丈人,老总总不能为这事儿得罪他吧?我相信你会理解的。”

小齐终于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在你根本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千万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人,也许他才是起决定作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