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商道:《道德经》的经商智慧
7983600000037

第37章 “无中生有”的智慧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之四十章)

天下万物从“有”中生出,“有”从“无”中生出。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从“有”中生出,“有”从“无”中生出。“有”是大家都看得见的,但高明的人更要看到“无”,因为那才是生成“有”的根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中世纪的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了大财而归。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是面对赤脚的非洲人,有的人只看到了非洲人打赤脚的现象,结果是灰心失望,不战而归。而在另一个人的眼里,却看到了表面现象的背后,通过劝导可以让非洲人都穿上皮鞋,那该是多大的市场呀!正因为他看到了能生成“有”的“无”,所以也看到了机遇,结果是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事实上,只有未开发的市场,而没有开发不了的市场;做生意就是要善于动脑筋,善于无中生有,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立足之地。

在经商中,“无中生有”是很好的营销策略,“无”是迷惑对手的假象,“有”则是假象掩盖下的真实企图。这种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被采用,让对手以假为真,出其不意地实现自己的真正目的。

英国王室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举行的婚礼盛典,是1985年英国乃至全世界的重大事件。当时伦敦一位珠宝商利用公众对此次婚礼庆典的专注心理,精心策划了一则关于戴安娜王妃的假新闻,使其生意红火一时。

这个珠宝商首先找到一位长相酷似戴安娜王妃的模特儿,让她穿上戴安娜经常穿的衣服,梳她的发形,并对她的言行举止进行了一番严格的训练,使之与王妃达到“神似”。

一天晚上,这家珠宝店灯火辉煌,老板衣冠楚楚,神采奕奕地站在门口,好像在等候某位大人物。此举激起了路人的好奇心。不一会儿,一辆豪华轿车缓缓停在门口,“戴安娜王妃”优雅地从车上下来,嫣然一笑,向四周的旁观者点头致意。老板笑容可掬地把“戴安娜王妃”迎进珠宝店,并彬彬有礼地向她介绍各式各样的贵重首饰。“戴安娜王妃”露出满意的神色,一边称赞,一边挑选了几件首饰。这些场面被老板邀请来的电视台记者拍摄下来。

第二天,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这段新闻录像。因受老板关照,它被拍成“默片”,即整个过程除了画面外,没有任何声音,人们听不到任何解说。整个伦敦城轰动了,崇拜戴安娜王妃的年轻人纷纷来到这家珠宝店抢购“戴安娜王妃”称赞过的各种首饰。一时之间这家珠宝店门口门庭若市,生意异常兴隆,几天的营业额超过开业多年的总和。

无中生有运用在商战中主要是在各种事件营销的策划过程中,运用一些策略制造轰动效应,吸引更多的眼球,以引起公众对企业及产品的注意。

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格调高雅的餐厅。店老板察觉到每星期二生意总是格外冷清,门可罗雀。

又到了一个星期二,店里照样是客人寥寥无几。店老板闲来无事,随便翻阅起了当地的电话号簿。他发现当地竟有一名叫约翰韦恩的人,与美国当时的大明星同名同姓,这个偶然的发现,使他的心为之一动。他立即打电话给这位约翰韦恩说,他的名字是在电话号码簿中随便抽样选出来的,他可以免费获得该餐厅的双份晚餐,时间是下星期二晚上8点,欢迎他偕夫人一起来。约翰韦恩欣然应邀。

第二天,这家餐厅门口贴出了一幅巨型海报,上面写着“欢迎约翰韦恩下星期二光临本餐厅”,这张海报引起了当地居民的骚动和瞩目。

到了星期二,来客大增,创下了该餐厅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尤其是那个晚上,6点钟还不到就有人在等着被安排座位,7点钟队伍已排到大门外,8点钟店内已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一睹约恩韦恩这位巨星的风采。

过一会儿,店里的扩音器广播到:“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约翰韦恩光临本店,让我们一起欢迎他和他的夫人。”

霎时,餐厅里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大门口,谁知那儿竟站着一位典型的肯塔基州老农民,身旁站着一位同他一样不起眼的夫人。原来这位矮小的仁兄就是约翰。

店老板非常尴尬、惶恐,后悔这个安排太荒谬、离谱,但就在这时,人们顿时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在寂静了一刻之后,突然爆发出掌声和欢笑声,客人们簇拥着约翰夫妇上座,并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

从此以后,店老板又继续从电话号码簿上寻找一些与名人同名的人,请他们星期二来晚餐,并出示海报,普告乡亲。于是,“猜猜谁来晚餐”,“将是什么人来晚餐”的话题,为生意清淡的星期二带来了高潮。

无中生有策略应用在现代商场,就是要由虚而实,由假而真,在没有条件时创造条件,在没有市场时另辟蹊径开拓市场,这样才能够出奇制胜,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