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商道:《道德经》的经商智慧
7983600000003

第3章 做生意要从整体去考虑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之四十章)

道的运动规则是正反两个方面对立统一循环往复以致无穷。道用弱的一面来对待自然,换言之就是顺应而不是改变。

老子认为,天地是一个整体,任何事物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呈正负相反运行的就是道的运行规律。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系统规范的思考,需要考虑到正反两方面的因素。

刘基的《郁离子》中有一个寓言:有个赵国人忧愁老鼠为害,就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国人给了他一只,这只猫善于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时间,老鼠被捉完了,而他家的鸡也被吃光了。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告诉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父亲回答道:“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懂得的。我们家的祸害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吃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裳,穿透我们的墙壁,毁坏我们的家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就可以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呐。为什么要赶走那只猫呢?”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有句名言叫做“完美主义等于瘫痪”。赵国人的猫只吃老鼠不吃鸡则更为完美,然而如果因为吃鸡而被赶走,老鼠就有可能再次为害。所以我们在作决定的时候,既要看到玫瑰的美丽,也要看到玫瑰花茎的刺。

当我们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应找到有利因素,也找到那些影响决策的不利因素,并找到解决的方案。

一个小和尚想去遥远的印度国取经,但是他不知道沿路将会遇到什么困难,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准备什么一些什么东西。于是,他去问了一个老和尚,老和尚说:“去印度国一定要带上弓箭,沿途猛兽多得很,我师傅的腿就是被狮子咬断了,最后失血过多而死的。”小和尚听了之后,又跑去问道士。道士说:“去印度国一定要带上足够得粮食,我的哥哥就是因为没有粮食饿死的。”小和尚想了想,又跑去问当地的农民,农民说:你要出远门吗?那一定要带上足够的钱,不然你会晚上没地方住,被狮子咬死,白天没东西吃,被活活饿死。

小和尚听了,回到家,准备了二百把桃木符,戴上一个化缘的钵就出发了。

大家奇怪地问,你怎么不听人们的劝告啊,你应该带上弓箭,背上粮食,并且还要带上一笔钱。小和尚回答说:“路途遥远,我背再多的粮食也是不够吃的;狮子凶猛,我一个人即使带着弓箭也是对付不了的;我是出家人,没有那么多的钱可以带。何况,背上那么多东西,会大大消耗我的体力,影响我的速度。我戴上这么多的桃木符,可以把他赠送给人们,并为他们颂一段祈福的佛经,这样人们就会十分乐意给我提供住的地方核吃的东西。至于狮子,我想,只要有人肯让我在他家过夜,而不让我露宿街头,就应该不会有危险吧。”

人们都赞许地点头。

一个人要想在经商中获得成功,就不能只盯着具体的“利润”,还要生成“利润”的种种因素。就需要通过系统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再找到一个最能被市场接受的方式。

凯瑟琳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把一个家庭式的小面包店,完全变为现代化企业,每年的营业额从两三万美元猛增到400万美元,她做生意原则很简单,只有4个字:“诚实无欺”。

她标榜自己的面包是“最新鲜的食品”。为了取信于消费者,她在包装上注明了烘制日期,决不卖超过3天的面包。

起初,这规定给她带来巨大的麻烦。因为一种新产品上市,销路不可能马上好起来。存货一多,要严格执行“不超过3天”的规定就相当困难了。尤其是各经销店大都怕麻烦,虽然过期面包由凯瑟琳回收,但他们不愿天天检查,换来调去,而宁愿把过期的面包留在店里卖。

许多人还抱怨凯瑟琳未免太认真,一个面包放3天也坏不了,为什么非要3天换一次不可?

凯瑟琳认为,吃的东西,新鲜度是顶重要的条件。只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信誉,自己的面包就不同于别人的面包,就成功了一半。

针对经销商方面的问题,凯瑟琳实行了一套新办法。由公司派人把烤好的面包用车直接送给经销商,按地区排了一个循环表,每3天送一次,同时把经销店没卖完的面包收回。如果有的店不到3天就把货卖完了,可以随时用电话通知,马上就送货上门。

这样的方法,麻烦了自己,方便了经销商,但却使自己的原则“超过3天不卖”得以坚持实行,保证上市面包的新鲜。这种“公司直接送货并回收过期面包”的措施,受到了经销商和广大顾客的欢迎。

此后不久,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给了凯瑟琳一次戏剧性的宣传机会。

这年秋天,凯瑟琳所在的州涨洪水,面包畅销,到处缺货,而凯瑟琳照样派人把超过3天的面包收回来。有一次,满载过期面包的车行至半路,抢购的人一拥而上,把车子团团围住,一定要购买过期面包。但押车的运货员说啥也不肯卖,大家认为运货员态度僵硬,不近人情,交相指责,有人骂他是傻瓜。

正在吵得不可开交之时,巧遇几名记者,探询发生了什么事,一听之下,觉得这个新闻太有趣了,一方面是急需面包果腹,另一方面碍于公司的规定不卖过期面包。

当时运货员哭丧着脸说:“不是我不肯卖,实在是老板规定太严了!”“如果有人明知面包过期还卖给顾客就一律开除。”

运货员的话固然使人同情,但对四周饥饿的人来说,眼前面包所产生的吸引力,就远非几句话打消得了,因此,记者代表群众提出抗议:“现在是非常时期,总不能让人看着满车的面包忍饥挨饿吧!”

最后,万般无奈的运货员对记者说:“我倒有一个办法,卖,我是说什么也不能卖,但强买,我就没有责任了,他们把面包拿走,凭良心丢下几个钱表示一下,反正公司是不会可惜一车过期的面包的。”话一经点穿,一车面包很快被抢光了。运货员特意让记者拍了一个阻止群众拿面包的照片,以证明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

这件事情,对凯瑟琳的面包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广告,经记者一渲染,在各报登出后,凯瑟琳的面包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公司的信誉鹊起。

在这次面包风波中,凯瑟琳的公司严格执行“决不卖超过3天的面包”,看上去是有些吃亏了,但却巧妙地树立起自己面包最新鲜的良好形象。对经常上当受骗的消费者来说,自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如此,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