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商道:《道德经》的经商智慧
7983600000016

第16章 治之于未乱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采取措施要在事物的变化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治理要在祸乱还未发生时进行。

老子认为,了解大道的自然规律,就会知道万物的发展状况,就能很容易地治理他。任何事物在他很微小的时候,这个阶段我们就能对他进行最有效的管理,就像大树都是从一个嫩芽长成的,在他未长成形的时候我们可以任意修正它,让他按我么想法去生长,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当我们在经商的过程中或售后,发现了问题,就应该立刻主动去解决问题,将问题所能引起的损失降低在最小,或许有一些人在发现了问题后,不敢声张,一则怕引起顾客的不满,更担心要承担责任,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也是没有远见的。一个金字招牌的倒塌也是自己的失误砸倒的。逃避责任,出现了问题不去解决,结果肯定是逃避不了责任,反而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2000年5月,广州消费者杨建初购得爱立信18SC手机一部,发现手机有自动关机的毛病。此后,杨建初多次往返于于爱立信的客户服务中心。从2000年5月到2001年3月,杨建初共送修手机7次,更换主板4块,先后送修手机7次。在此期间,杨建初多次提出退货的要求,但是爱立信客户服务中心告诉他只能去找销售商解决,而销售商却以“这部手机更换过零件”为由加以拒绝。在经历4次这样的“踢皮球”以后,消费者的怒火爆发了。

杨建初先后致信爱立信公司、媒体和中消协,要求爱立信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并且召回全部他认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的T18、T28手机”、“向有关消费者做出相应赔偿”、“在新闻媒体上向消费者致歉”。

由于爱立信公司不能接受杨的45000元的赔偿和因“个案问题”而向所有消费者公开道歉的要求,所以问题迟迟未决。2001年6月11日,杨建初向北京市朝阳区法院递交诉状,将爱立信告上法庭。7月5日,法院正式立案。

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众多消费者与媒体加入到对这一事件的讨论当中。

8月1日,北京的一家媒体刊发了“中国产品质量协会”组织发布的“爱立信三款手机问题成堆,消费者购买时要慎重”的警示。

《南方周末》不但刊登了有关此事的文章,同时公布了杨建初的电子邮箱,引来上百名有类似情况的爱立信用户的声援与支持,最终这些邮件的内容都见之于报端。

至此,爱立信公关危机的大火已成燎原之势,有36名消费者联名集体起诉爱立信。

法院后来就杨建初起诉爱立信一案做出了判决: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退还杨建初购机款2350元,同时杨建初将手机退还爱立信;爱立信付给杨建初交通费、误工费及打官司期间的食宿费3700元。爱立信在这场危机中彻底失败。

爱立信在这场危机中的表现与国际化大企业的身份极不相称,终致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这场公关危机跨越了2000年、2001年,长达一年半,严重影响了爱立信在中国手机市场上的信誉及销量。爱立信公司内部人士也称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公司今年四月份以来销售额下降,库存积压严重,部分生产线停产。爱立信中国工厂下岗总人数超过1000人。”此间,新加坡也发生了消费者就同一问题投诉爱立信的事件。

爱立信在中国市场上跌了一个大跟头。

真正想在商场上长足发展的人,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信誉,自己的名字往往就是自己的招牌,招牌是靠自己建立起来的。当发现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消费者发现之前自己主动通知消费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004年10月15日,全球著名家具厂商宜家公司向外界宣布,从即日起,在全球范围内召回法格拉德儿童椅。宜家在解释召回原因时表示,召回该产品是因为该产品的塑料脚垫可能会发生脱落,从而存在会被孩子吞食,进而导致发生梗塞窒息事故的危险。

此前,宜家在中国已经有过两次召回行为,主要发生在两款在中国曾有销售的儿童家具身上。第一次是因为在欧洲发生了一名儿童误食一款儿童玩具所附带的圆球的事故,导致宜家在全球召回这一玩具;第二次是一款同样小熊布艺玩具,因宜家担心如其露出的填充物被儿童吞咽,将危及儿童安全,所以决定再次召回。针对中国消费者,凡是购买了法格拉德儿童椅的消费者只需将该产品退回到宜家在中国的销售商店即可,无须携带任何购买凭证。

人无完人、物无完物,当一旦发现产品存在可能的安全隐患时,积极主动地召回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商人来说,当发现自己售出的产品存在缺陷,一味地掩饰与否认识不必要的,主动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才是长久经商之道。

拿宜家为例,召回已售出的产品,所带来的并不一定就是损失。首先,宜家公司在其产品还没有造成任何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做出如此举动,他们积极与公众进行沟通,保证召回的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对顾客负责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

当公司工作人员在对其货品仓库进行巡检发现部分数量的法格拉德儿童椅的红色塑料脚垫未牢固安装于椅腿之后,宜家又再次对这一产品进行追加质量检测,并最终证实了问题的存在。此后,宜家不隐瞒、不回避,马上采取措施进行召回,而不是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出现了问题并被投诉后,企业才进行的召回。这样,宜家不仅争取到了主动,而且还掐断了后期更大安全事故的导火索。表面上宜家承担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其实它杜绝了后期可能因在许多国家盛行的“产品责任”而需要付出的巨额罚金和赔偿款,更主要的是它进一步赢得了人心和信任。

其次,在整个产品召回的信息发布中,整个媒体的舆论导向是朝着对宜家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一方面依赖于宜家积极主动的工作,另一方面依赖于宜家在与公众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保证了信息准确、及时、完整的传递和表达。一般来说,任何行为的产品召回多少都会产生一些对于被召回者的不利因素和影响。但是在宜家处理该危机的过程中,则没有产生。

另外,勇于承担责任的社会公民形象,给宜家的品牌增添了美誉度,彰显了其勇于做责任的承担者的角色,进而赢得了消费者的理解和信赖,因为消费者和公众并不在乎问题本身(本身没有伤害事件发生),更在乎你处理问题的态度。这与一些品牌的产品一旦出现瑕疵就任其流入市场,甚至当消费者发现产品有大量瑕疵甚至伤害产生的时候,还依然推脱和敷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宜家在这次召回的危机公关中体现了“我们主动发现了问题,我们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负责任、有胸怀的形象,展现了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替用户着想,并且让用户满意的解决之道。

以小损失,换取大收益,以小损失,赢取更多的顾客,这种经商方式,真可谓因祸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