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帝没空来救你——心灵自救手册
7983000000068

第68章 丢掉那颗苍老的心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应该常用“童心”这面镜子,来审视一下自己日见风化了的心灵。成年人何时丢失了孩童般天真烂漫的笑容?成年人为何不能保持一颗童心?

我们真该像孩子一样,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开心的时候,毫无顾忌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

很多人被这个世界的流俗污染了,总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蝇头小利,心胸狭窄,嫉妒甚至算计别人,或成天忧心忡忡,时刻存有防人之心……他们失去了孩子般的单纯。孩子的想法,也许很幼稚,甚至不切实际,但真实、透明、不虚伪。

一场电视晚会上,有位小男孩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机长,当你飞行时发生故障,燃油漏光了,飞机很快会坠毁,但降落伞又不够用时,你会怎么办?”

小男孩认真地回答:“我会让所有人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然后自己背个降落伞跳出去!”

全场人士都在摇头。

这时,小男孩却瞪着台下的众人大喊:“我去取汽油,还会回来的!”

这时整个会场安静了。

这里不去说提问者的问题有否违背常识,也不去说孩子的想法是否可行,只说孩子的心。孩子的心就像春风一样给人以温暖,像水晶一样透明真挚,像金子一样珍贵。因为他说出了自己最真实最善良的想法。作为大人的我们,不应拿着一颗苍老的心去度量一颗纯洁的心。

再看下面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一个10岁的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却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患上重病,需要输血。由于男孩没有钱支付医药费用,医院知道后决定免去他妹妹手术的费用。但是妹妹所需的血型的血刚刚用完,而如果不继续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为妹妹抽血,男孩郑重而又严肃地点了点头,仿佛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敢与承担责任的神情。

抽血时,男孩非常安静,一声未吭,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着。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输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抽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何等的勇敢!他是在舍命救妹妹啊!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抽血不会失去生命。”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刚抽过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50岁!”

在场所有的人都被男孩的话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一个孩子,却能够拥有无私真爱的勇气,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件事,有一种快乐和坦诚的心境,作为大人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心灵吗?

小时候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考试得了100分,能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欢喜,一次出游或者串门我们都很高兴,和伙伴们玩游戏赢了更是高兴,要是生日时收到大人们的礼物,也许我们在梦里都会笑出声来。童年就是这般快乐,每当回忆起快乐的童年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永远不长大该多好啊。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一切美好的情感都来自于真性情的流露,稍稍有一点造作,那价值就降低了。试想一想,世上哪一件最恒久、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因为其具备了一个“真”字呢?

我们可能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一个六七个月大的婴儿,周围堆着各式各样的玩具:精美的积木、漂亮的绒毛熊、高级的电动火车……可是他一概不感兴趣,手里拧着一个空瓶子,专心致志地玩儿。

家长会按照自己的判断哄孩子说:“你看这个电动娃娃多漂亮啊!你看看这个小火车可贵了!这个益智玩具设计得多巧妙啊!这个瓶子是个废物,给你扔了,咱们不玩这个。”

这个空瓶子真的是废物吗?不!孩子在把玩这个瓶子的时候,那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那些所谓昂贵的、华美的、益智的玩具,在他的眼中可能什么都不是。

有时人们的苦恼不是缘于不了解环境,而是缘于太了解环境。当一个人积累了太多的教训,懂得了太多的世故,他就不容易再以单纯的心态和眼光去看世界。他知道事情会向不同方向发展,会有许多可能的后果,于是,他对世事就充满了怀疑与戒备。这种怀疑和戒备把他严密地囚禁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使他不再能用坦然无邪的心情去欣赏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世故是一层铁甲,它或许可以保护我们,使我们不致受伤,但它也限制了我们的行动,使我们负担沉重,步履蹒跚,失去动力,直至一事无成。当一个人不再欣赏天然,不再欣赏率真与淳朴,而一味地去争取实际的利益,并处处对别人设防时,他也许自认为更老练与成熟了,殊不知,他已经失去了天赋中的一份高贵特质了。

孩童那种天真无邪、幼稚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许多人当作不成熟而不屑一顾吗?其实,最该鄙弃的是那颗受了世俗污染的、苍老的心,而不是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

心灵的呼救

一个人如能让自己保持像孩子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不自私,不猜疑,光明磊落,勇往直前,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