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虑重重,觉得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例如,有的人见到几个朋友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爱人有时对自己态度冷淡一些,就疑心她是不是有外遇了;单位领导对自己的工作报告不置可否时,就怀疑领导对自己有看法;等等。他们特别留心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都要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他们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
有雌雄两只鸽子,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的时候,它们把拾来的果子装满了一巢。过了一段时间,果子逐渐干瘪,只剩了半巢,雄鸽以为是雌鸽偷吃的,就责备雌鸽说:“我们弄来这些果子是很辛苦的,你干吗独自吃了?你看,现在只剩下一半了!”
雌鸽回答说:“我一向不独自食果。果子是自己减少的。”雄鸽不信,十分生气,说道:“如果不是你独自吃了,怎么会减少?”雄鸽便啄死了雌鸽。
没隔几天,天下大雨,果子吸收了潮气,又恢复了原样,装满了一巢。雄鸽后悔不已:“她确实没有吃果子,我错把她杀了!”
于是它便一遍又一遍伤心地叫唤雌鸽:“你到哪里去了?”
猜忌是信任的大敌,单凭主观武断的猜测往往不符合事情真相,而由此产生对他人的不信任也就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之上。其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
下面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震撼。
在一个小镇,一位商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兄弟俩长大后,就留在父亲经营的店里做事情;父亲过世后,他俩接手共同经营这家商店。
一开始,一切都很平顺。有一天,哥哥将一美元放进收银机,便与顾客外出办事,当他回到店里时,发现收银机里面的钱已经不见了。从那以后,兄弟俩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哥哥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收银机里面的钱?”
弟弟回答说:“我没有看到。”
但是哥哥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咄咄逼人地追问,不愿罢休。
哥哥说:“钱不会长了腿跑掉的,我认为你一定看见了这笔钱。”
很明显,哥哥的语气中隐约地带有强烈的质疑意味,弟弟心中的怨恨油然而生。不久,手足之情就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开始双方不愿交谈,后来决定不再一起生活,在商店中间砌起了一道砖墙,从此兄弟分爨。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整整20年。在这20年间,双方的敌意与痛苦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影响到了双方的家庭与整个社区。
有一天,有位开着外地车牌汽车的男子,在哥哥的店门口停下。他走进店里问道:“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说他这辈子都在这店里服务。这位男子说:“我必须要告诉您一件往事,20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您这个镇上,已经好几天没有进食了,我偷偷地从您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并且将收银机里面的一美元取走。虽然时过境迁,但我对这件事情一直无法忘怀。一美元虽然是个小数目,但是深受良心的谴责,我必须回到这里来请求您的原谅。”
当说完原委后,这位男子很惊讶地发现店主已经热泪盈眶,用哽咽的音调请求他:“是否也能到隔壁商店将此事再说一次呢?”当这位男子到隔壁说完事情经过以后,他惊愕地看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紧紧相拥,痛哭失声。
20年的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的对立也因此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20年猜疑的萌生,竟是缘于区区一个美元的丢失?兄弟间20年如敌人,竟缘于一次无端的猜疑!
怎样避免猜忌,做到信任别人呢?以下几条需要坚持。
(1)以事实为根据
对于任何事情,都应该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决不为间接的消息所动摇。听到来路不明的传闻,一定要认真分析判断,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决不轻信。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
(2)保持足够的理智
如果朋友之间因为猜疑而发生了误会,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能疑神疑鬼。还要从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寻找消除误会的办法。只要珍惜彼此的感情,不意气用事,把事情的真相讲明白,彼此心头的疑问便可消除。
(3)别过于敏感
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但与人交往时如果过于敏感,则容易产生猜疑,影响相互信任,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4)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自己正想猜疑和已陷入猜疑时,可暗示自己: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他们的行为是善意的,并无恶意,是我多虑了,我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
(5)及时沟通
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这样做的好处是:若是误会,可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各自的想法为对方所了解,也有好处;若真证实怀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心灵的呼救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起码的相互信任。猜疑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了人的手脚,使人远离朋友,远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