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帝没空来救你——心灵自救手册
7983000000056

第56章 别在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

一头狮子早上醒来,自我感觉好极了,力量和骄傲充满了它的身心。它开始在丛林里游荡。

狮子首先遇到一只兔子。它向兔子大吼:“谁是丛林之王?”兔子战战兢兢地说:“是你,狮子老爷!”

狮子又遇到一只猴子。它向猴子大吼:“谁是丛林之王?”猴子用颤抖的声音说:“是你,狮子老爷!”

然后狮子遇到了一头大象。狮子向大象狂吼:“谁是丛林之王?”

大象没有回答,用长鼻卷起狮子,在大树的树干上敲打了十几次,又把狮子摔在地上,几乎把它踏成一张狮毛地毯,然后扬长而去。

灰头土脸的狮子跳起来,对着大象的背影大吼:“虽然你不知道答案,可也用不着恼羞成怒!”

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没有错,但千万别自我陶醉,不然只怕像这头狮子那样,下场很惨。

在现实生活中,终日陷于“自我陶醉”的不乏其人。弗洛伊德把自己爱自己的现象,称为“自恋”或“影恋”。

事实上,正常人都保持有一定程度的自恋与自爱。而过分的自恋会表现为自我关心、以自我为中心和过分的自尊与自夸。比如常常幻想自己了不起、有才学,自认为世界上没有比自己再漂亮的了;喜欢成为众人瞩目的亮点,总希望别人能特殊对待自己,一旦受到他人的阿谀奉承便乐不可支,却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以极端的眼光对待他人,不会体谅和关心他人的苦衷和难处。心理学家把过分的自恋称为“自恋性人格障碍”。

自我陶醉的人,往往沉醉于自己过去获得的某项荣誉,沉醉于自己的某项成功,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只看到自己发光的一面,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结果往往被人瞧不起。

过分地自我陶醉,会让一个人放松警惕,导致失败,甚至丢了性命。历史上这种事例屡见不鲜。

朱理亚·恺撒于公元前101年诞生在罗马一个名门贵族家庭。少年时期,恺撒就有远大的志向。

20岁时,恺撒投身军旅。在10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30岁时,恺撒退出军旅,投身政治。他以自己高贵的出身、俊朗的外表、华丽的服装、丰富的阅历及善辩的口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很快赢得了“慷慨大方,虚怀若谷”的名声。

32岁时,恺撒升任罗马财政官,这使他成为罗马政坛上的一颗明星。投身政界后,他屡屡质疑当权者的错误政策,扩大了个人的政治影响,人们普遍称赞他慷慨仁慈,忠于朋友,富于同情心。所有这一切,都使恺撒对自我充满了优越感。

40岁时,恺撒出任西班牙总督。在当时的罗马政坛,有两个著名人物:庞培和克拉苏。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钩心斗角,并争相拉拢恺撒。恺撒与庞培和克拉苏达成秘密协议(史称“三头同盟”),跻身罗马政坛三雄之列。

42岁时,恺撒当选为执政官,任满后,他又出任高卢(今法国、比利时一带)总督。在任10年内,他征服了大半个高卢。在这当中,恺撒掠夺了大量的战利品及几十万的战俘,元老院的贵族们对他大喜过望,不断给他发贺表,这更增强了恺撒的自我陶醉感。他不再满足于跻身“罗马三强”之列,而要向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看齐。

48岁时,恺撒凭借自己的实力战胜了克拉苏和庞培,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罗马。这是恺撒一生中最辉煌的一仗,也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至此,恺撒成了罗马共和国前所未有的最高主宰,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说“不”字。

56岁时,恺撒被罗马人民推举为终身保民官、终身罗马大祭司及为期10年的执政官,并被冠以“祖国之父”的称号。由此,恺撒集军、政、司法大权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恺撒的名字成了尊严和权力的象征。他的雕像出现在罗马城的大街小巷,他的亲信遍布帝国各级政府机构中,他的事迹被人们广泛地传诵着。此时,恺撒的功名已超过了他的崇拜偶像——亚历山大国王。他听惯了别人对他的颂扬,开始像帝王那样发号施令。恺撒的自我陶醉真是达到了顶点!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罗马元老院举行会议。恺撒单身一人来到会议厅,坐到黄金宝座上,笑着说:“现在不就是3月15日吗?”这时候,阴谋者都身藏短剑,像朋友一样围在他身边。其中的一个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像是有什么事要请求他似的。原来这就是动手的暗号。众仇人一拥而上,用短剑刺向恺撒。恺撒没带任何武器,他奋力夺下紫袍,进行反抗。他的腰部中了一剑。接着,一剑又刺进了他的大腿。他看见这一剑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鲁图刺的,不由得惊呼:“啊,还有你,布鲁图!”面对仇人的袭击,恺撒最初还想努力反抗,但当他看到连自己视为绝对亲信的布鲁图也举剑向他刺来时,便放弃了抵抗,颓然倒在地下,用紫袍蒙面,听任他的仇敌乱刺、乱砍。他一共被刺23处,其中3处是致命的,最终死在庞培雕像的脚下。

恺撒之所以会死在一批令他平时不上心的小人物手中,这是因为他人格当中存在相当多的自负人格的成分。他早年处事还是十分谨慎的,但随着其功名的不断扩大和地位的不断提高,他越来越盲目自信,越来越自我陶醉,从而丧失了对政敌的警惕,酿成了这悲惨的人生结局。

人应该从自我陶醉中摆脱出来,冷静、客观地看待自己。

心灵的呼救

正确认识自己是“自我陶醉者”的矫正器。一个人既要有自信,又要防止盲目的自我陶醉,不论取得了多大的成绩,都不可洋洋得意、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