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心理,是在受到强烈破坏性刺激后产生的某种与对方行为相对抗的“以牙还牙”的反应性心理。别人侵犯了自己的人身、名誉、利益,很气愤,便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报复心理大概大部分人都体验过。这种心情过后会平复,一切会恢复正常。但部分人会实行报复,这便产生了报复行为。
报复是人性中的一处心理死结。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
有一位好莱坞的女演员,失恋后的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所以,对生活中受到的一些伤害,不要产生报复的心理,更不要采取报复的手段,要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用宽容去化解一切怨恨,让大家都生存在宽容的阳光和清风下。生活在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不注意,仇恨便会由此滋长,你的心灵就会在报复的重压下产生扭曲。
玲玲和初恋男友分手了,她决定向他报复。一个月后,玲玲跟另一个男人闪电结婚。
玲玲和初恋男友谈了5年,在一起同居了3年,她把青春和所有的爱都给了他。玲玲那时天真地认为男友对自己绝对是忠贞的。可是现在她意识到自己那时太蠢了。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信赖的人。
他们刚相识时,玲玲知道他家非常贫穷,但她看得出他很上进。因此,她不但不嫌弃他,还在他身上花了很多钱,以为那是“长线投资”,不会“赔本”的。可惜人心难测……
那是一次意外的发现,男友一时大意,把网络聊天的对话保存下来,被玲玲看到了。玲玲从男友以往的谈话记录中,发现他与好多女人有来往,而且与别的女人有过性行为。此时,玲玲感觉天要塌下来一样,一直以来自己最信任的男友却如此欺骗她。
那一刻玲玲觉得男友是个魔鬼,并为跟这样一个不知廉耻的男人在一起而悔恨不已。后来玲玲和男友闹翻了。男友承认他需要很多女人,说那是男人的生理需要,但他说他还是爱她的。
而此时,玲玲的心像给抽尽了血一样,阵阵抽搐。最可怕的是,即使男友这样伤害她,她还是爱他。因为爱,所以玲玲更恨他。就这样,他们纠缠了半年,最后,玲玲受不了终于提出分手,并决心对他实施报复。
一个月后,玲玲和一个认识不到两个月、比她大10岁的男人闪电结婚。那个男人需要婚姻好向父母交代,而玲玲需要复仇工具,于是他们一拍即合。事实上,玲玲最后并没有从这个男人身上得到幸福,她有的只是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认为报复的受害者是被报复者。其实不然,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报复者本人。报复者在实施报复之前,他(她)的心理已经扭曲、变态,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
宽容和忍让是制止报复的良方,是处世的“护身符”,带着它保你一生平安。因为善于宽容和忍让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决不冤冤相报。
娄师德是唐朝武则天时期一位既有学问又气量宽宏的朝廷重臣。
他的弟弟要出任代州刺史,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辅助宰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妒忌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忌以求自免灾祸呢?”
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吐唾沫,我自己擦去唾沫,决不叫你为我担忧。”
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净,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吗?别人会因此而增加他的愤怒。不擦去唾沫,让它自己干了,应当笑着去接受它。”
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有的是由于认识水平不同所致,有的是因为一时误解造成。如果大家都能宽容一些,忍让一些,一定会使矛盾得到化解或缓和。
心灵有它自己的地盘,在那里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选择了怨恨和报复,就会将自己的心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选择了宽容与忍让,就是选择了心灵的天堂。
冤冤相报,永无宁日。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谁都“有仇必报”的话,那么,社会又怎么能够平静安稳?所以,脑子里还在转着报复念头的人,劝你别做那既不利于社会安宁又加剧自己痛苦的蠢事。
心灵的呼救
报复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它很像潜藏的癌细胞,当人能控制它时,也许并没什么危害。可一旦它超过正常的状态,就会给人造成伤害。报复使我们由原本平和快乐的人变成了充满愤怒和阴暗心理的人,使我们失去原本善良的心。伤害别人,只会再次伤害自己,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恶毒、狭隘的人。这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