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帝没空来救你——心灵自救手册
7983000000045

第45章 愤怒会将问题变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日益紧张,心理负荷增加,愤怒成了很多人的习性。

愤怒的表现形式,有的是怒目而视、沉默不语,有的是勃然大怒、乱摔东西。起因往往是不切实际地期望大千世界要与自己的意愿相吻合,当事与愿违时,便会怒不可遏。

假设你有一个3岁的女儿,她正在街上玩耍,而且很可能会被车子撞上,你板起脸大声叫她回来。如果你觉得这样高声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别在危险的地方玩耍,那么这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然而,如果你因此而真的生气,气得脸发红、心跳加快、乱摔东西,则说明你处于愤怒状态了。

按一般的说法,愤怒是一种必须让它自然宣泄的情绪。然而,发泄愤怒本身并不合乎自然的法则,愤怒不能使人过得更好,暴怒、发脾气对任何人的生活都没有正面的意义。

愤怒对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愤怒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出现紊乱,从而导致思想不集中,甚至失去理智的思维。同时,容易诱发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肝病、脑溢血、神经衰弱等,盛怒之下还可能昏倒,甚至猝死。

愤怒会破坏人际关系。发怒虽然能发泄自己的心头之恨,但却引起别人对你的反感与敌视,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隔阂和关系紧张。同时,发怒还会破坏自己的声誉,而一个人的声誉一旦遭到破坏,想要再次建立就很难了。

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将问题扩大化,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在法国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

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烟草店门前,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给你一点颜色看。”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浑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四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作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事情。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在排队买东西时看到别人插队、乘地铁时争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就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相加的导火索。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而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愤怒是成就大事的巨大障碍,大凡成功者是决不让愤怒情绪所左右的。在某种情况下,如果能克服愤怒,就会成功;而凭着一时怒气行事,则会失败。

公元前203年,正当刘邦与项羽在战场上相持未决的时候,韩信派人送来信件,说他已经攻占齐地,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看到信后,立即动怒,大声地说道:“大胆狂徒,我已经被围困在此,他不但不来援救,反倒要自立为王,我绝不会同意的。”士兵们齐声赞同刘邦的意见。

这时,张良用手拉了拉刘邦的袖子,悄声对他说:“在战场上,我们处于劣势,急需韩信的援助,所以,我们不能阻止他称王,不如答应他的要求,以稳住他的心,否则他会倒戈叛乱的。”刘邦听了张良的话后,茅塞顿开,他对使者说:“韩信的功劳很大,不能封为假王,封真王才合适。”

此举稳住了韩信的心。从此以后,韩信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刘邦效命,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此可见,在关键时刻,绝不能让愤怒的情绪左右自己,失去理智。无论遇到什么令你愤怒的事情,都要做好长久的打算,控制好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会使你感到愤怒呢?

(1)刺激。很小的一件事情可能就是导致心理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

(2)身体上的紧张。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中,稍受刺激,便被激怒。

(3)工作繁多。由于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你可能感到紧张,感到有压力。

(4)缺乏灵活性。你的思想太呆板。你经常会说“必须”、“应当”、“应该”之类的话。

(5)对挫折的容忍能力差。小小的挫折都可能使你十分恼怒。

(6)悲观主义。你过于看重事物消极的一面。一旦事情朝不利的方面发展,你常常会说“糟透了”和“真可怕”。

(7)过分地抑制。你很难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让不满的情绪在自己内心蔓延。

愤怒作为一种消极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王太太正在教她5岁的儿子伟伟使用剪草机。母子俩剪得正高兴时,家里的电话铃响了,母亲进去接电话。不一会儿,王太太从屋子出来,看到了“悲惨”的一幕:伟伟把剪草机推向她最心爱的郁金香花圃,两米见方的一片郁金香被剪掉了。

王太太看到这一切,气得脸发青。眼看她的巴掌已经高高地举起……

这时,王太太的爱人也出来了,他看见满地狼藉的花圃,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丈夫小声、温柔地对太太笑道:“亲爱的,我们现在最大的幸福是养孩子,不是在养郁金香,你说对吗?”2秒钟后,他们交换了一个微笑,一切归于平静。

当你就要发怒的时候,应当敏感地预见它可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麻烦与后果,并能对此做一番评估。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专家雷德福·威廉斯曾向他的病人建议,在你感到自己就要发怒之前,一定要向自己提三个问题:

(1)这件事是否很重要?思考一下值不值得愤怒。

(2)我的反应是否恰当?思考愤怒是不是恰当的方式。

(3)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变?思考愤怒下能否起作用。

如果你能认真地思考这三个问题,那么你动辄就为小事发脾气的坏毛病就能克服掉,同时也让你对一些根本无法改变的事情,抱之以平常心。

美国新奥尔良奥切斯勒医疗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人在遇到气愤的事时,7~10秒的时间里,心跳会加速,呼吸频率也会加快,血液会大量地流向肌肉,血压上升,身体也开始紧张,然后我们就会开始发火。这时我们又该怎么使自己平静下来呢?

(1)保持清晰的头脑

要控制那些非理性思维,因为它会导致我们头脑中的影像模糊,使我们丧失分析判断能力,也更容易对他人发火。将要发怒时强迫自己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2)耐心倾听

耐心倾听是为了掌握正确的信息,避免因猜疑、误会而大动肝火。比如,一个很重要的约会,对方却迟到了很久,如果你一见面就愤怒地指责对方,争吵很可能就此爆发。如果先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也许结果就会不同。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也许他一路上遇到了特殊情况,也是心急如焚呢。

(3)转移注意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世的时候,从没有为任何事发过火。每逢她察觉自己要生气时,就看一会儿书,等愤怒的情绪过去后,再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说,克鲁普斯卡娅是使用“转移注意”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心理学家还建议,当你气愤之极,马上就要同别人吵起来的时候,可以先系系鞋带,叠叠手帕,抻抻衣服……经过这样的“缓冲”,可能就吵不起来了。

(4)尽快找到幽默

幽默是消除愤怒的最佳方法。生活中,有很多人对生活的态度严肃得近乎呆板,这是不可取的。有幽默感的人,能让别人开怀大笑,更能化解自身的愤怒情绪。

总之,愤怒是不利于事业发展和人际和谐关系的建立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提高自己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不要随意发脾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容易接受别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随和的人。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又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就试试美国前总统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心灵的呼救

培根说:“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如果你不注意培养自己忍耐与心平气和的性情,一旦碰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就会把好事情全都炸掉。愤怒者常因情绪不稳而毁掉自己的大事。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不会有太大的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