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帝没空来救你——心灵自救手册
7983000000044

第44章 自私将缩小你的内涵

报纸上曾有这样的报道:风景宜人的某城市郊外天然水库,每年夏天都引来大批游泳爱好者。由于水库是这个城市自来水的唯一水源,为了保证市民的饮用水安全,管理者在库区竖立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并且加强巡逻,但效果并不好,仍有不少人变着法子偷偷到水库里游泳。后来,管理者改变方法,撤销了巡逻制度,换了公告牌,上面写道:“你每天使用的自来水全都来自于这里。为了你和你的家人身体健康,需要保持这里的清洁卫生。”结果,库区里的游泳者就鲜见了。为何同样是水库管理,只是换了块告示牌,就能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对于这一现象,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因为触摸到了人性中自私倾向的痒处。

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是每个人的追求,这没有什么不合理,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然而,当自私自利者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为自己的自私行为进行辩护的时候,他是极其荒谬的。

私欲太盛,利令智昏,时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以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为乐事,一切围着自己想问题,一切围着自己办事情,在满足其一己之私的过程中,不惜损害公益事业,不惜妨害他人利益,这样的人谁不怕?这样的人即便是一时比别人多捞取了一些利益,也不会从社会的意义上获得真正的幸福。如果说他们也侈谈什么成功,充其量不过是鸡鸣狗盗的成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抛弃自私,无私地帮助别人,真诚地关注别人,才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大家互助的社会才是美好的社会。

热情地帮助一个问路人,在卖报的残疾人手中买一份报纸,帮同事解决一个在你看起来十分容易的问题……帮别人一个力所能及的小忙,你会收获一份难得的欢愉心情。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所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位年纪轻轻的小姐,神情沮丧地在河边徘徊,刹那间,她鼓起勇气,跳入河里。此时,刚好经过的一个老和尚,赶紧将她救起来。谁知小姐非但不感激,反而生气地说:“你为什么不让我死,我讨厌你!”

老和尚问:“你为什么要自杀呢?”

小姐说:“我长得很丑陋,大家都耻笑我,不喜欢我,我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老和尚耐心地开导她:“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自私的,只想到我自己,凡事为自己着想,但是那个自私的生命,刚才已经死了。人还有第二个生命,是专为别人着想的,现在我已经把它救回来了。从现在起,你要改变你的思想、行为,随时随地地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

小姐觉得老和尚的话很有道理,从此开始行善,并学着去帮助别人,她的美名在乡里广为传播。由于大家都称赞她,她的心情愈来愈开朗,人也愈来愈清秀。

可见,为人不能太自私,只想到自己,要多为别人想一想,多关心别人一点,慢慢地潜移默化,人就会改变气质,人生也将会有所转变。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人,一碗热面、一杯热茶,可能就使他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重新树立进取的勇气和信心,成就一番事业。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交心的促膝之谈,可能就使他重新树立人生的正确方向,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生旅途,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对他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就使对方领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

有一个人,有段时间心情很不好,因为自己和妻子先后下岗了。

但他始终没放弃晨练,每天早晨都到附近大学的运动场锻炼一会儿。在运动场上,他碰到了一位穿着很体面的老人。那老人手里拿一个小半导体,慢慢地踱着步子。

连着几个早上,他仔细地观察着老人,发现他总爱往人多的地方去,但没人跟他打招呼,每当这时候,他那保养得很好的脸上就明显地露出失望的神情。

“这是一个孤独的老者。”他在心里断言。

那天,他看到老人走到几个打太极拳的人跟前,想搭讪几句,最终还是欲言又止。他心生同情,便主动上前,问了声:“您好,散步啊。”老人的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忙不迭地回答:“是啊是啊,小伙子你也来锻炼啊。”接着,老人就打开话匣子,熟人似的跟他倾诉起来。他耐心地听着,直到他说该走了,老人才不好意思地说:“明天接着聊啊。”看着老人欢天喜地的样子,他苦闷的心中似乎也拂过一缕清风。

第二天,他再去的时候,老人早已在那儿等他了,自然他又很认真地倾听老人的倾诉。当他不经意地说出自己和妻子都已下岗,正为找工作发愁时,老人很轻松地说:“小伙子,别着急,我帮你找份好工作。”

他道了声谢谢,原本没指望老人帮忙,因为到处都是下岗的人,即便是想找份差点儿的工作也是不容易的。没想到,刚到家不一会儿,一位本市最有名的企业老板便打来电话,说要给他安排一份工作。

他半信半疑地去了,那位老板热情地接见了他,让他任选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待遇从优。他很纳闷,这样的好事怎么会降临自己的头上。老板笑着说:“我家老爷子说,一定要好好谢谢你,是你让他这几天心情特别舒畅……”“可我……”他想说自己其实并没为老人做什么,只不过是主动跟他打了招呼,听他倾诉了几次而已。

这位老者显然很看重这份心灵上的帮助。

自私和无私之间仅是一线之隔。越过它,你可以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而自私的人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里,无法想象和体会助人的快乐。

自私心理是可以克服的,主要方法是多做些利他的事情。例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从让座、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在多做好事的过程中纠正自私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心灵的呼救

“点燃别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鸡蛋。”英国的这句俗语,形象地揭示了那些妨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为。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说:“自私是人类的一种本性,高尚者和卑劣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克制这种本性而代之以无私的给予,而后者任其肆意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