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帝没空来救你——心灵自救手册
7983000000003

第3章 要有接受自己的勇气

也许有人认为,甘心做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的想法过于消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当领导,大多数人只能做普通老百姓,也不会每个人都成为伟人,众多的人注定要做小人物。重要的不在于你做什么,而是能否成为一个最好的你,并勇于接受你自己!有这样一则寓言:

很久很久以前,一座巍峨的大山与一棵渺小的松树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

盛气凌人的大山带着一种嘲弄的口吻对小松树叫道:“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小家伙!”

小松树不卑不亢地对大山说:“谁也不会怀疑你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物体。”小松树停顿了一下,话锋一转:“但世界是由万物构成的,而且每一个事物哪怕是再渺小也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不会因为我仅仅占有一席之地而无地自容,我就是我,谁也无法取代我的位置。如果说我没有你那么大,那么你也远远没有我这么小,而且你远比不上我的轻盈与灵巧。”

松树的这一席话使得大山一时无话可说,聪明的松树又趁机继续说:“这个世界上的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用处,你也一样。我不否认你能接纳一条条能让松树步行的小径,但是世界万物的天分与才能各不相同,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诚然我不能背负整个森林,但你也无法撬开小小的核桃。”

聪明的小松树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一定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做别人意见的傀儡,不会在左右摇摆和不知所措中身心疲惫,迷失自己。

做自己想成为的人和自己认为对的事,哪怕只取得小小的成功,我们都会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自我归属感。

德国的一所小学为了给非洲贫民募捐,决定排练一部名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热情万丈。一个名叫安·古拉那的女孩也很高兴地前去报名。定角色那天,安虽然被录用了,但导演分配给她的角色却令她非常失望。

《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但安不能演他们之中的一个,她被要求饰演一只名叫“危险”的宠物狗。

回到家里,安的失望没有逃过父母的眼睛。晚饭后,父亲把安叫到书房,与她进行交谈。谈话后,安的情绪明显高涨起来。

接下来就是话剧的排练。安没有退出,而是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每天排练结束回到家里,妈妈都能在安的眼中看到兴奋的光芒。家里人都为安的热情和坦然的态度高兴。

终于到了演出的那一天,学校附近的所有居民都被邀请观看演出,安的父母也不例外。尽管安平时的排练很积极,而且没有丝毫失望和消极的情绪出现,但排练得到底怎么样,安从未对父母提起。所以,安的父母心里仍不免有些担忧。

很快,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剧中的四位人物依次出场,最后出场的是安。她穿着黄色的、毛茸茸的宠物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但这不是简单的爬,而是像真的小狗一样,摇头摆尾、连蹦带跳地爬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的动作,惟妙惟肖。观众的注意力都被“危险”吸引过去,有些人甚至都忘了听主角的台词。

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他刚说到“圣诞前夜,万籁俱静,就连老鼠……”,“危险”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自然,和真的小狗一模一样。

剧中的父亲接着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真的听到屋顶的响声一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台下的观众都被安出色的表演所折服,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在接下来的演出中,剧中人物的对话没有结束,安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和掌声更是此起彼伏。

在整场演出中,安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演出结束后,当妈妈热情地拥抱安,祝贺她演出成功时,安说改变自己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演艺圈“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说法,和在工作中“没有卑微的职位,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坚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但能够让员工“把小角色演好”,而且能够为员工带来出演“大角色”的机会。一贯坚持这样的工作态度,还能够让员工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收获人生的成功。我们无法决定发牌权,但可以决定自己的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雨·布兰登曾经讲述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例子:

许多年前,一位叫洛蕾丝的24岁年轻女子无意中读了他的一本书,找他来进行心理治疗。洛蕾丝有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可她的脾气却很暴躁,甚至骂起街来也粗俗不堪,更让布兰登吃惊的是,洛蕾丝曾经吸过毒,做过应召女郎。

在对他人谈起洛蕾丝时,布兰登这样说道:“她做的一切都使我讨厌,可我又喜欢她,不仅因为她的外表相当漂亮,而且因为我确信在堕落的表象下她是个出色的女人。起初,我用催眠术使她回忆她在初中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她当时很聪明,但是不敢表现自己,怕引起同学的嫉妒。她在体育上比男孩强,招惹来一些人的讽刺挖苦,连她哥哥也怨恨她。她哭泣着写了这样一段话:‘你信任我,你没有把我看成坏人,同时你也使我感到痛苦,并对生活产生了期望。但是,你把我带到了真实的生活,因此我恨你!’”

一年半后,洛蕾丝考取洛杉矶大学学习写作,几年后成为一名记者,并结了婚。10年后的一天,布兰登和洛蕾丝在大街上邂逅,布兰登几乎认不出她了:洛蕾丝衣着华丽,神态高雅,生气勃勃,丝毫看不出她曾受过创伤。寒暄过后,洛蕾丝对布兰登说:“你是唯一没有把我当成坏女人看待的那个人,你把我看做一个特殊的人,也使我看到了这一点。那时我非常恨你,因为当时承认我是谁,我到底是什么人,是我一生中从未遇到的事。人们常说承认自己的缺点是多么不容易的事,然而现在看来,承认自己的美德是多么的艰难。”

洛蕾丝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而让自己失落,她勇敢承认了自己的过去和现状,从而在10年之后,带给布兰登先生另一番感受。这是一个令人宽慰的故事。我们越是及早地接受自己,就越能及早地向新的目标迈进,这是人生的真谛。

即使我们有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也要勇敢地接受自己。

无论现在怎样,我们都要勇敢地接受自己。

心灵的呼救

认同自己的状态,你可以说服自己,感动自己,征服自己。有位作家说的一段话很有道理:“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