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帝没空来救你——心灵自救手册
7983000000022

第22章 在压力下抬起头

人活着就会感受到压力。没有人是对压力“免疫”的,不管你喜欢与否,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会每天伴随着我们。

压力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会经历。西方谚语云:“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面对压力,我们应该想开看开。

适度的压力能使人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处于兴奋,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改善自我的机会,有助于业绩的改善。

因为有了储存食物的压力,最终发明了冰箱;有了驱逐寒暑的压力,最终发明了空调;有了全球交流的压力,最终发明了网络……压力让我们产生责任感,压力让我们激发起往前冲的勇气,压力让我们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

有这样一个例子:

美国富翁柯克在51岁那年,把财产全部用完了。为了生活,他只得又去赚钱。没多久,他果然又赚了许多钱。他的朋友因此很惊奇,问道:“你的运气为什么总是这样好呢?”

柯克回答说:“这不是我的幸运,乃是我的秘诀。”朋友急切地问:“你的秘诀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听吗?”

柯克笑了笑,说:“当然可以,因为没钱用了,有压力了。”

压力很多时候可以化为成功的动力,但首先你要学会正确看待它,因为压力既可以使你奋进取得成功,也可以使你崩溃,关键是看你如何去处理。

同样,一个人能不能快乐地生活,不在于他受到压力的大小,而在于他怎样对待压力。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53岁时便患了神秘的消化病症,头发全掉光了,甚至连眼睫毛都一根不剩,为他写传记的约翰·温克勒说他“活像个木乃伊”。他驰骋沙场,风光无限,却终日缺乏起码的安全感;他拥有大笔财富,却疲于捍卫、增长财富。压力与烦恼使他53岁时便被判了“死刑”。

死神之门已经向他敞开,他非常不情愿地接受了医生的建议:退休。

之后,他成立洛克菲勒慈善基金会,他尽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捐钱让他感受到赚钱所无法获得的满足和愉悦,即使当他旗下的“标准石油公司”,因《反托拉斯法》的颁布而被课以“历史上最重的罚款”,他也只是对他的律师说:“不要担心,Johnson先生,我要睡觉了,我本来就打算好好睡他一觉,晚安!”

而洛克菲勒的逝世,是他被判处“死刑”45年后的事了。

洛克菲勒的例子告诉我们,看开压力,看开烦恼,拥有信心,才能忘记重压于谈笑间。

传说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十几只,其中秘鲁动物园里有一只。秘鲁人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专门为它建造了虎园,里面有山有水,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奇怪的是,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常常躺在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说:“失去爱情的老虎,怎么能有精神?”为此,动物园又定期从国外租来雌虎陪伴它。可是美洲虎最多陪“女友”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还是打不起精神。

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三只豺狗,从这以后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

美洲虎有了攻击的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使它精神倍增,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饭后散步时可以背起手来,闲情漫步,如果让他挑上百斤重担,便会立马小跑起来。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压力产生了动力。

当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我们往往能发挥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杀出重围,开辟出一条活路来。人身处绝境或遇险的时候,往往会发挥出不同寻常的潜力。人没有了退路,就会产生一股爆发力。在一次火灾中,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竟然能把一个大橡木柜子从三楼搬到楼下。火灾后,三个强壮的男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把那个柜子抬回原处。这时众人请这位妇女再来试一次,她却怎么也搬不动了。

压力能转化为一种刺激。饥饿是一种压力,迫使你用劳动去获取食物;寒冷是一种压力,迫使你动手编织御寒的衣服事业是一种压力,迫使你努力工作达到成功的彼岸。而得到食物、衣服、业绩,便是一种刺激。

加拿大的一位长跑教练为了训练长跑运动员,一直要求所有队员每天早上都必须跑到训练馆来,不得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刚开始时,有个队员每天总是最后一个跑到训练馆,而这个队员的家并不是最远的。教练认定这个队员素质太差,并不是做长跑运动员的料,曾产生过要淘汰他的念头。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队员竟奇迹般地比其他队员早到了20分钟,他气喘吁吁地向队友们描述他惊险的遭遇。

原来,他在离开家不久,在经过一段有5公里的野地时,遇到了一只野狼。为了逃命,他只能不顾一切地往前奔跑,那野狼竟然被他给甩掉了。

教练突然觉悟,这个队员今天超常的成绩是因为一只狼,因为他心里有了必须逃命的压力,这个压力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潜能都逼了出来。

压力能逼迫出人的潜能,尤其是当压力强大到足以威胁生命的关键时刻更是如此。

怎样把压力化作动力?下面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天,某农夫家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要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是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抢救。于是他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这头驴子好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妙,叫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叫过一阵之后它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抛落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上升到了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也会像那头驴子那样陷入“枯井”里,有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埋没的危险,而要从这“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这就是我们对待压力的态度,也是把压力化为动力的方法与途径。

压力能够变动力,这是物理学上的一条定理。压力与动力是一对矛盾,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能转化成动力。压力变成动力,需要一个转化的条件,那就是压力的承受者有承受压力的能力。若是没有这个条件,压力就只能做惯性运动了。所以,面对压力,我们要积极地改变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压力,使之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压力如同“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压力就是蜜糖;如果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自己,那压力就是砒霜。人应该向压力挑战,而不该看到压力就躲避,或者任由压力摆布。

心灵的呼救

有人在压力下变形,有人却在压力下腾飞,由此可见,有压力不完全是坏事。压力可以扼杀生机,也可以激发生机;可以摧垮意志,也可以磨炼意志。能否把压力化作动力,全看承受压力的人的素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