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7977300000145

第145章 杂说四——韩愈

题解

本文一作《马说》。全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千里马为喻,含蓄地指责了当权者昏庸短视、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现象。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常有的,可是伯乐不能常有,所以虽然有名马,也只能在马夫手下受屈辱,成双成对地死在马槽旁,不能以日行千里而闻名。

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餐有的要吃一石粮食,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是按一般马的标准来饲养它。这马虽然具备日行千里的能力,吃不饱,力不足,美好的才能不能在外面表现出来;况且想让它和一般的马一样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用适合它特性的方法,饲养它不能尽量满足它的需要,它鸣叫起来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却拿着马鞭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唉呀!是真的没有好马呢?还是他真的不能认识好马呢?

赏读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的杂文,作者将强烈的政论寓于寓言的形象之中,“千里马”、“伯乐”及“食马者”都具有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具体所指。文章对千里马不能骋千里之志的感慨,正是对当时人不能尽其才的感慨;对千里马悲剧命运的忧愤,正是对当时社会压抑、摧残人才的忧愤。

本文的构思取譬精巧而谨严,析理透辟而深刻。篇幅虽短小,而气势伟拔,笔锋雄健活泼,讥事喻理无不深邃慎密,充满深刻的哲理。它给人最大的启示是:人才随处可见,关键在于知人善任!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早已成为警语格言传诵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