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78

第78章 爱感动的人不易得痴呆

以往的组内期末总结会都是每位老师写好自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稿,干巴巴地在前面读给全组老师听,无外乎这学期哪儿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长此以往,索然无趣,流于形式走过场。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再充沛的激情也会被燃烧完,审美疲劳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本能!

人生需要阳光,教育需要感动。2010年1月学期末总结会来临之际,经过认真思考,我在领导班子会上提出建议,并尝试着做出了一个调整:将以往的期末总结会改成讲在这学期你看到的、听到的及你身上发生的感动的人或事,哪怕只是一句话。我想,发自内心的畅所欲言,总好过例行公事的上台读稿吧,让老师们说出自己的感动,既可以释放自己的感情,又能向别人表达谢意,温暖彼此的心窝,岂不是两全其美。

我的建议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赞成。没想到我抛出的这一块砖竟引出了无数块美玉!老师们的激情被点燃了,他们由被动地念稿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们以组为单位精心布置会场,有的搬桌子,由原来的插秧式改成了圆桌会议式;有的在桌上摆放水果和糖;有的布置黑板报,神情专注得像个孩子,在黑板上写下充满诗意的主题“今天与明天”、“感动、感恩、感谢”等,还配上了精美的插图……摄影师、摄像师早早就位,总结会在热烈、融洽、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开始进行。

老师们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了,犹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有的老师谈到同事对自己工作生活上的无私帮助;有的老师谈到同事家中有人生病依然坚守岗位;有的老师注意到同事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都顾不上自己的孩子;有的说到团队为了打磨一节好课甚至研究到凌晨一点……激动之处掌声四起,动情之处潸然泪下,言语之间溢满感激、感恩之情。谈着谈着,大家发现原来榜样就在身边!说着说着,大家发现原来自己的举手之劳竟被别人牢记于心。原来,我们的身边就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不需要多么伟大、多么轰轰烈烈,也许只是一件细微的小事就能让我们感动于心,温暖满满。几个小时过去了,大家哭后接着说,笑过接着谈,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些,因为还有好多的话没有说完,还有好多的人没有来得及感谢……一时间,总结会变成了大家互相学习的生动课堂,拉近了同事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每一份感谢和感动,都像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飘入彼此的心中,久久不散。

我清楚地记得,这种形式的总结会第一次散会后,临近退休的李老师冲进我的办公室,激动地说:“小郑,这种会开得真好,大家彼此感恩特别感动。下学期千万别再换年级组了,我们组在一起大家都没待够,都舍不得分开了。”还有老师陆续发来短信:“校长,今天上午组里畅谈感动的事,大家被温暖包围,禁不住流泪,您是了不起的领袖,您真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心!在心与心的碰撞里融化了多少陌生,拉近了多少距离!回首2009年我最大的感动和收获就是‘做人比做课重要’,您的这句教导一针见血地指明了我的弱点和努力方向。藏龙卧虎的附小,我像微尘一般,可您是豁达的,您给每一个附小人合适的平台,您从不吝啬温情的微笑和真诚的赞美!我们在您的大拇指里欣喜地成长着!今天在您创建的附小的感恩节里,我第一个应该感谢您,我们伟大的校长,感谢您!”

没想到,第一次尝试用人性化的总结会的形式代替学期末冷冰冰的总结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决定不断改进完善,坚持走下去。

您读到这儿,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难道问题就不说了吗?不是的,其实这里边也蕴涵着评价与导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组十位教师中八位老师都得到了别人这样或那样感动的表达,只有两位老师没有人提,也就是说她们这个学期没有关心别人,帮助大家。开学后这个组老师兴奋地告诉我:“校长,×××老师上班路上遇到我,主动停靠在路边,让我上车,我真的很感动,以前她从没有顾及过别人。”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这位老师就是上述两位老师中的一位。这种评价就是无形的评价,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需要自育。个人期末总结不写了吗?我们的个人工作总结永远是这个题目“我的成长”,我希望每个老师在一学期工作中都有成长,回忆成长、记录成长是一件美好的事、幸福的事。

如今,这种形式的总结会我们已经坚持了四年八个学期,已经成为我们附小期末工作总结会的常规模式。因为,它是充满人性光辉的展示,是及时充电更好前行的平台,是人与人之间爱心与感动的传递,也成了学校的一种幸福文化。有老师告诉我:“校长,有一篇文章说爱感动的人老了不易得老年痴呆症。”太好了!借此吉言。做校长这些年我发现,附小的老师特别单纯、善良,特别容易感动,我相信我的老师们以后一定都会是健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