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一件幸福的事
7974600000029

第29章 中国的“巴学园”

当你走进人大附小东校区的彩虹门,看到分布在三棵苍天古树下的梅花桩、秋千、跷跷板、滑梯、草莓屋、鸡兔笼时,你也许会好奇地问:这里是学校吗?

当你走进教学楼,看到一楼的“AUV”、三楼的牛顿小屋、四楼的色彩小屋时,你也许会好奇地问:这些屋子都是干什么用的?

当你走进操场东侧的平房,看到玩具屋、苹果屋、淘宝屋、涂鸦屋、哆咪、动动屋时,你也许又会好奇地问:这些屋子的名字又由何而来?

在做校长十年的学校管理中,我深知,校园文化一定要力争“让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在本校区的建设中我做到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引以为豪的“太阳每天从这里升起”的荣誉墙;有被称为附小卢浮宫的师生家长共同创作的南操场的装饰墙;有被誉为附小最美标志的用4999个矿泉水瓶盖创作的彩虹墙等。而在东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小幼衔接的重要性,力争创造中国的“巴学园”,让人与自然完美结合。

为了打消孩子上学的陌生感,让孩子喜欢上学,我特意在三棵古树下设置了游戏设施,让孩子们走进学校就像到了一个游乐园,在课余时间可以充分地玩耍,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天性;为了让孩子们富于想象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也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平台,我在每层楼的墙壁上都设置了绒板和涂鸦墙,让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涂鸦墙上图画,在绒板上张贴自己的作品。

校园里三棵苍天古树下除了有游乐设施,还有流动的图书箱。尽管刚开学一个月,但是不论哪一天早晨或中午,当你走进东校区,你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有的坐在靠近教室的木椅上,有的坐在大树下的石凳上,有的坐在草莓屋、苹果屋里,有的索性就坐在绿色的假草坪上,聚精会神地读书,他们是那样津津有味、入情入境,有时快上课了,连值周老师催促回教室的声音都听不到。

打造童趣十足的校园文化,是实现东校区“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上学”办学目标的有力保证,也是学校将东校区办成“精品校区”的重要举措。

因此,我模拟儿童生病疼痛时口中发出的呻吟声,将卫生室的名字起名为“AUV”(哎哟喂),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卫生室的地址,而且不惧怕去卫生室。我把科学教室或称为“牛顿小屋”,或称为“玩具屋”、“苹果屋”、“淘宝屋”,一是想让学生了解牛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让他们怀着对伟人的景仰学习科学;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怀着一颗好奇、好玩的心理开始科学学习,上科学课就像淘宝一样。另外,玩具屋的建立,也实现了我“一室多用”的办学理念,旨在让孩子们除了在此上科学课外,中午时间还可以在这里玩玩具,传统玩具、现代玩具兼而有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做。

我把美术教室分别命名为“色彩小屋”和“涂鸦屋”,把音乐教室和舞蹈教室分别命名为“哆咪”和“动动屋”,就是为了鲜明地表现出这三门课的特点,而且让孩子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感到很好玩儿,就很向往并喜欢上这门课。另外,我也想通过给专业教室起名向老师和孩子们传达一种学校的创新文化,潜移默化地点燃师生创造的激情。

用儿童的眼睛看小小世界,用儿童的双手创造小小世界,精致校园激发了学生爱上学的愿望。

第三章 在教学变革中创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