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记忆深处
7952300000034

第34章 海峡两岸 (1)

大德行广,后学之师——记著名书法家、爱国学者陈大络教授

尹华君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首先要是爱国者,他要有国家民族的大义精神,要爱真理,要有强烈的正义感。否则他的知识一文不值!

——陈大络语

陈大络(1920—),福建尤溪人,原寓居台北,今定居厦门。台湾著名书法家、学者,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国立华侨大学客座教授,亚西亚神学研究院博士班教授,李敖、连战的老师,当代著名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文物鉴藏家,强烈的爱国主义者。

书法名家陈大络,祈福求寿为国民

陈大络的书法,书如其人。他多用巨毫,善写大字。福禄寿喜,单帧独字,常常两米见方。他是一个用力写字的人,每每写字,只见立书,从不落座;即使岁至耄耋,体力下降,每就一幅,常要歇息片刻,也不改站立直书的习惯。他更是一个用心写字的人,挥毫之前,双目凝纸,沉思半响。既而提笔蘸墨,临宣疾书,横竖折撇,遒劲有力,如风行水上,一气呵成。其字笔墨饱满,力透纸背,远观近看,大气浩然。

陈大络的书法作品享誉海内外,曾参加台湾名人书画展、国立华侨大学三十周年校庆著作展、国际文化交流赛并被收入专集;曾先后刊登于《中国文物报》、《华声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文化报》、《中国书画报》、《台湾信息报》、《对联》、《香港文汇报》、《龙凤报》、《今日中国》、《台声月刊》等数百家报刊杂志;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播出。中国翰园碑林、黄河碑林、太白碑林、丝绸之路碑林等处有其墨宝留存,台湾文化城是镌刻陈大络教授作品最多的地方之一。

台湾文化城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陈大络教授创建目的为希望能“百福并臻,福深东海;万寿无疆,寿高南山”,即为人民而祈福,为民族而求寿。所以先由陈大络教授分别以各种字体,法书了百余个“福”和“寿”,镌刻在万福岩石之上、万寿山石之中,林林总总、美不胜收,蔚为福海、成为寿山。真所谓“遍地皆福德,满天见寿星”。

如今的台湾文化城已经初具规模,但他前进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陈大络老教授为了完成“万福碑林”、“万寿碑林”的壮举,还不时邀请当代第一流的书法家和品德高尚的名人亲临选石材、岩石、刻工,树碑立传,以启森林的景观,以丽岩石的风华。陈大络教授坚信,天下有福皆鸿福,人间得寿均长寿。以福成碑,时时可见;以寿成林,处处皆有。对于台湾文化城的未来,陈大络教授相当乐观,方今以福成林,以寿成林,以台湾文化城为当代之第一,为天下之第一。

爱国志士陈大络,鬻字捐助促统一

国有大事,鬻字捐助,这是爱国书法家的常举,陈大络教授更是如此。据陈大络教授长女陈素心介绍,他曾多次拍卖墨宝,在长江发生险情时、在支持北京亚运会、奥运会时、在汶川大地震时捐助款项,倾其积蓄,不遗余力。

1990年亚运会召开期间,他挥笔写出巨幅“福”字,在香港《文汇报》上刊出公开拍卖,所得款项悉数转捐亚运会。《文汇报》曾这样评论他的“福”字:“陈大络教授送出的这帧‘福’字中堂,结构端庄秀美,笔画丰润厚泽,富有悠归之内涵,活现纸上,这是一帧人见人爱的杰作……”后来,一读者率先响应,乐助港币10万。陈教授挥毫助亚运的事一时成为海内外人人称颂的美谈。

1998年夏,我国南方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当时,陈大络正在台湾度假。面对祖国大陆的水灾,李登辉在岛内竟大放厥词,公然号召岛内各界民众不要捐款。陈大络对此极为气愤,他站出来在媒体上公开驳斥李登辉。之后,不顾威胁,第一个飞回福建,他决定“秉笔跪书,鬻字赈灾”。在福州街头,白发苍苍的爱国者陈大络双膝跪下,特书“福”、“寿”二字,福州为之热泪滂沱。作品很快被福建慷慨人士当场认购,共获笔润10余万元,陈大络把这些钱全部捐献给灾民。

2008年北京奥运时,陈大络教授“为了表达应尽绵力,翊赞北京举办奥运,除书写一个‘龙’字外,特再书写一个‘福’字,以表中华民族和祥龙传人厚德载物鸿福临门之意。”公开义卖书法,所得善款数万元,全部捐献给有关机构。

力促统一是陈大络教授的夙愿。陈大络教授认为,万里江山一水通,两岸同胞本同宗。同根同源同品德,炎黄子孙龙脉承。台湾这个游子应尽快回归祖国怀抱,为早日实现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交流,不仅要有两岸官方协会的互动互访,还应当大力推进民间交流。他身体力行,以书画为平台,成统一之桥梁,以两地手足亲、一统书艺情,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提高两岸文化认同,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殚精竭虑。从1988年他第一次回大陆后,便频繁往来于海峡两岸之间,为文化交流、为祖国统一而奔走,为民族认同而呼号。他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迎香港回归书画展、中国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之北京、澳门两地书画展等多次展览。陈大络被誉为民族团结的使者,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不畏年高,情系华夏,他的爱国热情之高令人敬佩。他完成的长达200万字的宣传和平统一大业的《中国文化史》已向全球公开发行。

杏坛老宿陈大络,乐善好施德化人

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长达半个世纪的陈大络教授,及时施化雨,桃李遍台湾。他曾为中华函授学校空中书院撰写《中华文化》一书,由中国广播公司播出,使用汉语、粤语、闽南语、潮州话、客家话等方言,开放了18个频率,向全球五大洲播讲,其由此收获了“精湛言论传天下,天下桃李属中华”的美名。

现在陈大络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一直关注教育。他认为,教育要以德化人。天下明德自虞舜始,齐家在德、治民在德、治政在德,执政者应该勤其政治,爱其人民,德治舜明,天下和谐。为此,他积极呼吁教育要推行孝道精神,树立德治榜样,大学教育不妨修六艺、重三育、张八德、尊四维,让大学生成为能顶天立地的担当者。

为了推广以德化人的思想,陈大络教授在永州先后多次乐善好施。据我所知,早在2008年,为传承舜德文化,弘扬道德学术,倡导诚信忠孝,营造良好学风,培养仁德英才,奖掖青年才俊,陈大络教授个人捐资10000元,联合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共同举办湖南科技学院第一届“舜德学子”评选活动。2010年,陈大络教授为宁远县教育基金会捐款20000元,用于资助宁远县留守儿童。2011年3月,陈大络教授又向湖南科技学院捐款6000元,用于支持我校的读书节活动,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2011年11月,陈大络教授在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新馆一楼大厅向我校的一毛钱基金会捐款800元整,以表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和需要者的帮助。此外,陈大络教授还向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捐赠了书法作品100幅,捐赠图书上百册,极大地丰富了科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加大了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

凡此种种,均见一个耄耋老者的赤诚之心,高山景行,堪为后学之师。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

陈大络书法

也许就是明天——据中国地图而发

黄利

昔日,海南兄弟同站在脚下

今儿,一场“意外”

我的组织紊乱

我们明明肤色一样

我们的血液都鲜红发烫

可是每一次都有像“海关”一样的阻挡

阻挡我想要流经的方向

在无数个夜晚

数不尽的思量

默默地眺望

曾经去过而现在去不了的地方

我渴望早日康复附在她身上

也许就是明天

她一直都在努力治疗好我这块伤

她不相信去求什么灵丹药方

她坚信只有用“更强”这块膏药

才是上等的处方

也许就是明天

我的血液可以循环地至她的心脏

至她的每个地方

像从前一样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2010级汉文4班学生)

文化柱(张玉波书)

与你听风吟——愿两岸早日统一

毛青

四月

雨一直在下

无意中柳条吐了新芽

伴着路旁的人家

这石板路也长满了青苔喝着雨的滴答

想要问你阳明山的海芋是否已经开满了花

那日长飞絮轻

让我想起了彼岸花

想要问你,何时归家

这雨,如风吟

只是少了与你一起听

这雨,潮湿了记忆模糊了视线

我还记得那一年,写下了赋别

你说,还会再见

如今我已记不清,有多少寸日光落到手心又划过指缝就这样不见

风筝,雁子都知道我的想念

而我不知道

只是想要问你,何时归家

想同你游走于那江南如画,诗话玉山晚霞

更想与你听风吟,说着如玉的年华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2008级汉文5班学生)

楹联·海峡两岸

向孙萱

炎黄子孙皆兄弟,兄弟情深,携手共进,一心一意谋发展,文明撒播四海。

台湾大陆本一家,一家和睦,通融协商,双利双赢齐腾飞,国力威震五洲。

胸怀民族大义,坚决摒弃台独,痛斥跳梁小丑。

心系苍生宏福,热情维护统一,争当爱国先锋。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退休教师)

楹联·海峡两岸

周建容

临窗把盏,醉笑孤云遮日月;

倚案敲诗,欣抒众臆敛河山。

注:上联遣“日月”二字,泛指台湾(台湾有日月潭)。“孤云”泛指妄想分裂国家领土的孤独势力。一片孤云如何遮得住日月的光华。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美术系2008级艺设1班学生)

海峡两岸对联二幅

张隆颖

一水难隔两岸情,

九州同盼一统景。

九州华诞四海同庆,

两岸一家人民俱兴。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2008级英语4班学生)

对联两幅

夏瑶

上联:一峡纵宽易溯华夏根源世世代代血脉传不曾间断

下联:两地之遥难改炎黄本质子子孙孙骨肉连何来统一

横批:本是同根

注:本联主题:两岸话统一。

上联:拾破败山河葬满清腐朽辛亥之力

下联:处忧患境地医中华疮痍中共之功

横批:自有评判

注:本联主题: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2008级国贸4班学生)

雄鸡的一双脚何时能完整

张琴

毋庸置疑,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过台湾,自此,台湾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