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记忆深处
7952300000035

第35章 海峡两岸 (2)

分离终归于统一,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然而,时隔多年,唯独台湾没有回归。其实,“一国两制”已经开启了港、澳、台的回归之门。实践证明,回归后的香港、澳门依然繁荣富强。而对台湾,“一国两制”有更宽广的含义。一是制度独立,台湾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二是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三是军事独立,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邓小平曾说:“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作了最大努力,就是在不放弃主权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在一个国家内部存在两种制度。”邓小平希望美国不要做妨碍中国大陆同台湾统一的事情。他说,海峡两岸可以逐步增加接触,通过谈判实现和平统一。统一后,台湾的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台湾同美国、日本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的关系。他说,我相信我们这个办法是行得通的。台湾问题解决了,中国同美国之间的疙瘩也就解开了,邓小平还说:“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至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宽厚的条件,台湾偏偏这么久不“回家”。

有人说,大陆错过了两个收复台湾的好时期,一是在解放战争时,不该停止战火,应该咬一下牙直接打到台湾,活抓蒋介石;二是在爆发大学生运动时,也就是胡耀邦逝后不久,应抓住时机。以前,陈水扁为头儿的时候,台湾当局反咬大陆一口,“台独”闹得沸沸扬扬,现在的小马哥当政,虽然两岸关系明显好转,但是要其服从中国的管辖似乎还是很困难。

其实,台湾和香港都不乏“中国意识”,当然应具有整体性。1982年,日本篡改侵华历史,这种行为激起了无数中国人及海外同胞的强烈不满,香港业余作家愤慨至极,于是黄霑和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1984年春晚,由香港歌手张明敏领唱的《我的中国心》唱响华夏大地!爱国情怀空前高涨,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深情与民族自豪感,让这首歌永远流传!“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饱含真情,节奏激昂,红遍大江南北。对于刚从封闭中走出的中国人,听闻香港同胞义正言辞的爱国热情,又怎能不热血沸腾。张明敏曾说,香港人开始称他为“爱国歌手”,在当时的香港,这样的称呼带有讽刺的意思,可他依旧有他的中国心。

后来香港、澳门回归,举国欢庆,可是却还有一个孩子不能回家,那就是台湾。了解三毛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名台湾作家,她喜欢流浪,一名深情的女子,感情细腻,她写过很多文字,她总是有着回去国内的渴望,她说:“我要深层地走走……这一路,我会看、想、分析。请相信我的真诚。”她不仅重游北京、杭州,还万里迢迢去了新疆、青海、西藏。用她的话说,她是一个人走的。穷乡僻壤,穷山恶水的地方都去了。最后筋疲力尽,囊空如洗。这只是渴望回家的个别例子,整个台湾的“中国情结”还不够深,回家的欲望不够强。

收复香港、澳门是从外国人手里收回来,而台湾只需从台湾人手里收回来,可为什么如此困难呢?当然,台湾人自小接受的教育、生活方式与内陆的差异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是一个主要原因。台湾人是比较民主的,台湾人或许觉得回归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或者台湾人不想从“国人”降格为“省人”,当然这种国人、省人只是某些人所谓的。又或者台湾当局看不惯中国政府的“腐败”,当然这种腐败只是他们自己所认为的片面想法。

可是,无论如何,中国必须收复台湾,这点不容置疑,台湾有很重要的地理位置,在领土问题上绝不能让步。大陆学者王建民说,在大陆百姓变得富裕的同时,台湾百姓越发觉得自己穷,最根本的原因是台湾当局自绝于经济发展。台湾只有融合到大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才能令台湾人重拾当年的信心。笔者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家事”,不需要其他国家插手。政府永远不会让台湾脱离,不仅是出于对中华民族繁荣统一的维护,更是因为一旦台独就动摇了中共的统治基础。尽管中国发展迅速,在科技、文化、教育、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台湾回归之路依然是漫长曲折的。

邓小平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意识,他说不排除用武力收复台湾,他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上强调:“我们始终没有放弃使用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跟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要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的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方面,统一问题晚一些无伤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并告诫说:“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只是一种战略考虑。”笔者粗略认为,武力收复台湾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可能使我国陷入困境,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使用。

下面猜想一下武力解决的弊端:一是武力解决,受苦受难的是两岸的人民,我们的祖祖辈辈饱受过战争的苦难,不能让子孙继续游离在弥漫的硝烟战火中;二是武力严重破坏了两岸和平关系,即使收复,也只是收回他的身,而他的心将永远不属于你;三是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以爱好和平自居,如果进行战争,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和平形象;四是战争会使两者多年发展的经济倒退,台湾也不是吃素的;五是台湾毕竟是自己人,若对台湾用武会让其他国家产生质疑,对自家兄弟都这样,将来强大了,对其他国家会怎样,无法想象,这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不利于中国以后的发展;六是如果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美国不会无动于衷,美国是一个爱好战争的国家,而其他资本国家也会跟着美国走,和美国作对的伊朗、俄罗斯等国家也会采取措施,弄不好会爆发一次世界大战,可能各国养精蓄锐很久,所以会很激烈,更可能爆发核大战(当然此条有点夸张);七是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其他反华势力趁虚而入,西藏新疆采取措施,会爆发一场内战。

综上所述,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不是收复的途径,要让其自主回归,等到那一天,中国已经很强大了,笔者大胆预测:台湾的回归,标志着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盼,雄鸡的一双脚早日完整。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2008级工程管理4班学生)

永远的情

杨林

其实很久以前我并不喜欢文字。

其实我喜欢文字,是受一个女生的影响,她很静,文字很细。

于是我静了,有了情。

汪曾祺先生说,人静了,便开始抒怀,文坛的长河,散文在新的时代便有了发展。

于是我开始追求散文,有情的亦或是景的。以求在文字中释怀、在情感上共鸣,倾听颤抖的心声,接下来便是一阵轻松。

朋友问我说:“你经常读这样的文章,就不怕带上女性的婆婆妈妈?”我是个男生。我没有想过这些,我觉得读书不需要强迫,有感觉就行,能快乐便可。于是在快乐中我读自己喜欢的书,在读喜欢的书的时候我快乐。

读书,用朋友的字说我会“飘”。我“飘”过,读席慕容的《渡口》、《今夕何夕》、《风里的哈达》、《梦境》,那时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总为那点点情思所牵绊。

后来有人给了我一本《席慕容精品集》,再后来我给自己买了一本《席慕蓉散文》我想是因为快乐时的那点触动,或者说是触动中的那份快乐。

风从有水处吹起,荡起的总是湖心的波。

席慕容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之一便是对故乡的思念。我把她看成是风,一丝从草原上吹起的风,有着蒙古的血统,然后在台湾停了。

三月风起,旷野上放飞很多风筝,可是风筝飞得再高也是迎着风吹起的方向,俯视牵着它的人。

席慕容是一只放飞于台湾的风筝,向着有风的地方思念便成了习惯。她会为蒙古哭泣,仅仅是地理老师课堂上的武断的语言。那时她才念中学。尽管她没有踏进过蒙古,尽管那时候蒙古在她的脑袋中,还只是多种材料构造的印象。

她有一种习惯,每次画完了一幅大画,觉得很累的时候总会在纸上的地平线上画几棵疏落的树,拖着长长的影子。这影子拖向哪?我想没有人能明白,哪怕是作者自己。恰恰是这样一种不明白,在一次返乡的途中作者明白了,读者也懂了,那画不是梦,也不是童话,那影儿深深地、轻轻地拖向了作者心中的蒙古。那时她还没有去过蒙古。

那里有一块白白的三角形的土地,在青草处有几栋小小的房子。有一条公路在草原上延伸,公路旁还立着电线杆。夕阳西下时,有一群人,男女老少,他们注视着东方,风里飘着“哈达”的影。车停了,嵌进霞光里的笑依稀清晰。

“我们此刻将这上天降下的礼物‘哈达’敬献给您,希望你永保福泽绵长。”很轻的“哈达”在席慕容的身上,在风里上下翻动。敬过天地和先祖,啜饮了牛奶和醇酒,一个放飞的心静了。回家真好!

席慕容到了蒙古,去台湾后她说回蒙古成了瘾,安静的时刻总想着回家。我想这是因为席慕容对家乡的思念是一份永远的情。

到这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句诗,“海日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讲的不正是这样的一种情。

海峡两岸不正如此乎,有着华夏文明,便有了永远的情——亲情。两岸人民戴在心里的“哈达”是中国的“思”做的,顺着风起的地方轻轻地飘着。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2008级汉文1班学生)

话说两岸

何皛

年盼,岁盼,盼一个和谐大家庭;

日等,夜等,等一个盛世大中华!

华夏儿女一脉承,两岸同胞一家亲!

永州阳明山,天下杜鹃红,和美誉全球;

台湾阳明山,缤纷蝴蝶舞,统一响宇宙。

大陆,辽阔、博大;台湾,美丽、富饶;

大陆台湾,和谐美好;台湾大陆,统一拥抱。

十五的月亮,映照着骨肉亲人阖家团圆的欢喜;

第六章 海峡两岸 (2) (2)

中秋的夜晚,期待着两岸同胞共生吉祥的融合。

一湾浅水月同天,两岸乡愁夜难眠;

莫道佛光千里远,兄弟和合钟相连。

台海亲人携手遥望,共赏华夏同天月亮。

一端大陆一端台湾,月光已把您我系上。

人心思定月思圆,海峡两岸手相牵。

捐弃恩仇真智慧,翻开青史写新篇。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海峡两岸是一家,

一脉相连血肉亲!

(作者系永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附录一

2011年湖南科技学院第五届“读书节”活动方案及评奖结果

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自觉学习能力,扩大视野,提高素质,以营造良好学风和繁荣校园文化。

二、活动主题

传承优秀文化,追寻历史真理;丰富文化知识,扩宽专业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竞争实力。

三、活动内容

(一)评选“优秀读者”

为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充分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进行知识积累与创新,评选优秀读者30名。

评优依据:一是在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5月25日期间借书量多,二是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或设施而取得突出成绩。

(二)“快乐读书,崇尚真理”主题征文

读书是一种技能,读书是一种习惯,读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更是一种精神修炼,是一种幸福。快乐读书,读书快乐,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文明传承的目的所在。

站在2011年这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回看历史风云,辛亥革命已是百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华诞、湖南科技学院建校70周年;追寻历史足迹,我们可以加深对祖国、党、校的了解;探寻真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国家富强,我们更加迫切期盼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在此,我们还与台湾师范大学陈大络教授推出“大家话统一”征文征联活动,以“两岸统一”为题材,形式不限。一句话、一副联、一首诗、一篇小文均可。

征文要求:欢迎全校师生以“快乐读书,崇尚真理”为主题,围绕“百年辛亥革命”、“建党90周年”、“校庆70周年”和“两岸统一”这些中心撰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随意,但必须原创,拒绝抄袭。

稿件递交方式:5月20日前发送电子邮件到tsg6381444@126.com或者直接送到图书馆办公室213房间。

我们将组织专家进行评选,选出优秀作品100篇,并编辑出版,届时免费发放给师生。

(三)评选“优秀馆民”

评选2010年6月以来,在图书馆进行各类义务劳动、拾金不昧、勤工助学、为图书馆提供合理化建议,贡献较大的10名读者。

(四)“读书有奖”活动

在世界读书日当天,对来图书馆学习的前50名读者每人发放活动纪念品一份;活动时间:4月23日(星期五)早上7点开始;地点:图书馆新馆一楼。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湖南科技学院工会

湖南科技学院宣传统战部

湖南科技学院学工部

共青团湖南科技学院委员会

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

永州市新华书店

湖南科技学院第五届读书节活动组委会2011年3月7日

评奖结果

在全校师生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历时半年的湖南科技学院第五届读书节活动落下帷幕。通过组委会评定,李尹辉等60位同学获得“优秀读者奖”,李湘玲等12位同学获得“优秀馆民奖”,安启祥等36位同学获得“优秀征文奖”。获奖名单如下:

一、优秀读者奖(60名)

(续表)

(续表)

二、优秀馆民奖(12名)

(续表)

三、“快乐读书崇尚真理”主题征文获奖名单(36人,排名不分先后)

(续表)

湖南科技学院第五届读书节活动组委会2011年9月27日

附录二

“党的光辉、校的历程、我的发展”庆祝建党90周年、建校70周年征文通知及评奖结果

征文通知

各分工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恰逢学校建校70周年。为了表达对党的炙热情怀,展现学校在党旗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风貌,展示广大教职工开拓进取、创先争优、勇于奉献的时代风采和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教职工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进一步坚定广大教职工爱党爱校的信念,并使之转化为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为学校的“迎评、申硕、校庆”加油鼓劲,校工会决定举办“党的光辉、校的历程、我的发展”——纪念建党90周年、校庆70周年征文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对象

全校工会会员。

二、征文时间

自即日起至5月25日止。

三、征文内容

1.教学体验,生活见闻。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及教学实践,写出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中引发的体悟、感受,映照学校的发展、个人的成长、生活的美好,抒发对党的独特情怀。

2.历史感悟,人生思考。客观记录学校70年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重温与领导、同事和同学一起度过的感人岁月和真挚情感;

3.讴歌先进,学有标杆。记述令人难以忘怀的身边人、身边事,讴歌为学校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为后学提供学习的典型。四、征文要求

1.征文作品须为原创。要求主题突出,立意新颖,事例生动,逻辑严谨,文风朴实,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2.文章题目、体裁不限,字数一般不超过3000字。五、投稿方式

教职员工可通过办公系统以电子版形式发送到工会文件夹。纸质稿件可送至工会办公室。稿件主题请注明“征文”字样。六、征文评奖

征文活动结束后,将组织专家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同时,根据征文组织工作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对获奖作品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获奖征文给予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并择优在校报、校园网刊登;年末出版专集。

希望各分工会高度重视这次征文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充分发动教职员工踊跃撰文投稿,确保征文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湖南科技学院工会2011年4月10日

评奖结果

经评定,“党的光辉、校的历程、我的发展”庆祝建党90周年、建校70周年征文获奖者如下: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湖南科技学院工会201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