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五老庆贺》,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著录,列入“能品”,云:“《五老庆贺》(南北一折),黄中正。合眊先生、跎大人、聋道者、跛山翁、吃处士为五老,盖以去听塞明,正摄生之善道耳。词未融脱。”传奇《双燕记》,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列入“能品”,云:“《双燕》,黄中正。刘尔正以探叔失水,投刘珍为子;方一娘亦因流离相托,遂以结姻。局段无奇,且乏逸趣。闽人少知音者。填词不甚失律,仅见之黄君耳。”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能品”著录王元寿《题燕》:“刘方、刘奇事。自叶桐柏作剧之后,已再见于黄履之之《双燕记》矣。此记插入妓女夜来,而二刘颠连之状,层叠点缀,令观者转入而转见其巧。”由此可知,黄中正字履之,福建人,《双燕记》取材于叶宪祖《三义成姻》杂剧。
(十)曹学佺
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号石仓,别号雁泽,是晚明福建重要的文学家。
曹学佺十分热爱戏曲,诗文中的吟剧之作有近百首,结交的很多朋友亦多为戏曲爱好者,如屠隆、吴兆、同乡陈一元、邓原岳、何璧、林古度、福州推官阮自华,还有精通音律的同乡挚友陈鸣鹤、徐、谢肇淛等人。曹学佺居家时曾组织府中僮婢办起了曹氏家班,经常邀请友人观赏娱乐。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他应阮坚之邀与旅次福州的屠隆在乌石山邻霄台欣赏演出。同年,安徽吴兆曾在曹学佺的“石仓园”观剧,有《癸卯冬至夜集曹能始园亭观伎》诗。
曹学佺精通音律,擅长度曲。徐在《叙曹能始石仓集》中盛赞其所填的词曲:“若使五音克谐,可咏可歌,一篇合道,可诵可观者,则吾见其人矣。……词气舂容,自然中律,才情雅赡,蔚尔名家。”相传闽剧的前身“儒林戏”及声腔“逗(兜)腔”系曹学佺所制。据福州市《闽剧志》编辑部考证,闽剧之祖《紫玉钗》为曹学佺所作。闽剧传统剧目《女运骸》,经戏曲史家研究考证,亦为曹学佺所作。笔者咨询研究曹学佺的陈庆元先生、方宝川先生,二人均云其著作中未见作剧之明证。
《女运骸》,据《孟子.告子》“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故事创作。剧叙春秋时,齐国大夫华周领兵征讨吕国,战死沙场。其妻姜姬英带婢女玉香,前往寻找丈夫遗骸,至九龙山遇盗,幸其夫显灵,得以安然运回遗骸。该剧早先为闽侯县洪塘乡做“普渡”时所演唱。
闽剧《紫玉钗》取材于唐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历史上据《霍小玉传》改编创作的戏曲不少,如汤显祖《紫箫记》、《紫钗记》;明沈璟《新钗记》,已佚;明臧懋循《紫钗记》,现存明刻本;清蔡应龙《紫玉记》,现存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梦山房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古本戏曲丛刊五集》据之影印;清潘照《乌阑誓》,现存清嘉庆二十年(1815)初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地方戏有:陈墨香、荀慧生编京剧《霍小玉》,一名《黄衫客》;京剧《梨花簪》;川剧《玉燕钗》;滇剧《霍小玉》等。闽剧《紫玉钗》的特点在于依本传,而不像汤显祖似的改为大团圆结局。该剧不但故事哀婉动人,而且文词典雅,特别是唱腔优美动听,曲牌全部用抒情的“逗腔”。将[自掏岭]、[十三腔]、[急板]、[宽板]、[观容]、[水过浪]等许多曲牌连缀成套,使音乐唱腔显得跌宕多彩。
最早的闽剧《紫玉钗》为小折戏,传本有两种:一是由黄衫客首先出场的本子,不分场次,亦无剧目。内容自李益游春被黄衫客强挟上马起,至李益与霍小玉相见,霍小玉责李益负心,气愤呕血而死止。最早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福州集成堂本及光绪三十年(1904)的福州九庆堂本,1959年收入《福建戏曲传统剧目选集》。考订本有以下几本:甓斋《考证注释紫玉钗剧本》,现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两卷,卷一为“紫玉钗本事考证”;卷二为“校订紫玉钗剧本并注”。苏如勲《重行修订紫玉钗戏词》,民国二十五年(1936)刊于福州《华报》。郭公铎(郭柏荫孙)《校订紫玉钗曲词》,民国三十五年(1946)刊上海《扫荡报》。再至1954年,有洪毓楷(金门人,字汝端,别号喜雨楼主人)编成的《订正紫玉钗抄本》。二是由浣纱先出场的折子戏。分六场,按序为“典钗”、“遇侠”、“游春”、“闺怨”、“哀诀”及“埋恨”。此本最先有民国廿一年(1932)张晚青订正、龚礼逸参校的《紫玉钗》,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为此本。嗣后有民国三十二年(1943)陈鹤章的修订本,及1949年胡孟玺的校订本。
(十一)黄日
黄日,闽中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传奇《玉花记》,佚。
《玉花记》,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列入“具品”,云:“《玉花》,黄日。作者欲以通本按一岁之景。如前三折即入初春,而不用花柳莺燕之语,似工于词者矣;乃何以俗腐转甚,散漫尤多也?闽中向无曲派,此等醯鸡之见,原未识瓮外事耳。”《曲海总目提要》卷十六载明阙名《玉花记》:“演韩翊与陈琼姬相别,各分玉花半片,离而复合,赖以证盟,故曰《玉花记》也。”未知黄日《玉花记》是否同题材。明末史玄亦有《玉花记》传奇,别本《传奇汇考标目》等著录,佚。
(十二)黄志正
黄志正,字玫石,晋江人。著有《玉楼春》,佚。
据雍正《连平州志》卷九何深《黄玫石先生传》云,“黄志正,字玫石,闽之晋江人。……所著有《玉楼春》词曲,知音者以为不减《琵琶》、《还魂》诸传奇。”
(十三)徐肃颖
徐肃颖,字敷庄,浦城人。为书商删润《丹桂记》、《明珠记》、《异梦记》、《西楼记》、《丹青记》《玉合记》、《玉杵记》传奇七种,均存。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以之校原剧,认为情节关目、曲词宾白与原剧毫无二致,名为“删润”,实为翻刻。
三、清代戏曲家
清代,福建文人对戏曲更为关注。已知的戏曲家有14人,大多是颇有声望的知识分子和朝廷官员。
(一)余怀
余怀(1616—1696),字澹心,号广霞,莆田人,侨寓金陵。著有杂剧《集翠裘》,传奇《鸳鸯湖》、《封发记》,皆佚。
《集翠裘》,见清周亮工《赖古堂集》卷二十尺牍《复余澹心》,其中云:“读广霞君《集翠裘》,觉马致远、乔梦符一灯犹未灭也。”该剧本事出薛用弱《集异记》,谱唐狄仁杰、张昌宗双陆赌裘事。叶德均《曲目钩沉录》、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等著录。清初裘琏有《集翠裘》杂剧,今存。
《鸳鸯湖传奇》,见清陈维崧《陈迦陵俪体文集》卷七《余澹心〈鸳鸯湖传奇〉序》。《封发记》传奇,见余怀《东山谈苑》后其孙余兆蛟《跋》中。剧记唐贾直言妻董氏事。董有奇节。直言随父流所,谓董曰,“死生莫期,不限相见”,令其改适。董入室,以绳束发,取笔令直言封之,启言:“非君不解,毕死不开”。其后二十二年,再会,旧题宛然,以油沐之,其发俱堕。另,《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余怀”条云其还著有《宾硕记》传奇,不知何据。
(二)陈轼
陈轼(1617—1694),字静机,号静庵,侯官(今福州)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南海知县,南明隆武朝擢御史,永历时官苍梧道参议,入清不仕。陈轼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文学家,擅诗文,工词曲,著有诗文集《道山堂集》和戏曲《续牡丹亭传奇》等。还与郑开极、陈学夔等编纂《福建通志》六十四卷。
《续牡丹亭传奇》,清笠阁渔翁(吴震生)《笠阁批评旧戏目》著录:“《续还魂》,静庵作”。此外,《重订曲海总目》、《今乐考证》、《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均著录。剧本今存,共四十二出,分上下两卷,各二十一出。剧系明汤显祖《牡丹亭》原剧主要人物与其人生遭遇的延续。剧本今南京图书馆藏清三槐堂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古吴莲勺庐抄本。三槐堂刻本首有陈轼第五子陈于侯、第七孙陈汉、第十二曾孙陈世贤题词。陈世贤题词中有“去春幸捷,备员粉署”,查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陈世贤雍正八年(1730)进士,若陈世贤题词撰于此书刊刻之时,则三槐堂本当刻于雍正九年(1731)。
(三)魏宪
魏宪,字惟度,号两峰居士,顺治间诸生,福清人。著有《芙蓉屏》传奇,佚。
《芙蓉屏》传奇,见魏宪自编《百名家诗选》卷五八“赵威(字书痴,泾县人)”之《读魏惟度〈芙蓉屏〉传奇有感》:“奇事世非乏,每因文士传。神情游局内,笔墨在机先。大怨终能报,微官殊可怜。吾生多坎壈,一阅一潸然。”未见其他曲籍著录。
(四)陈梦雷
陈梦雷(1651—1723后),字则震,一字省斋,侯官(今福州)人。著《松鹤堂集》、主编《古今图书集成》等。杂剧《元正嘉庆》、《八仙庆寿》,今存。
杂剧《元正嘉庆》、《八仙庆寿》未见著录。二剧见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卷九《杂曲》。《元正嘉庆》由十支曲子组成,为南北合套[双调],演仙人东方朔、李白、董双成、麻姑下凡庆贺人间新年。《八仙庆寿》亦由十支曲子组成,为南[双调],演八仙下凡祝寿,乃为诚亲王祝寿而作。陈梦雷剧作善于用典、写景,又景中寓情,“典雅华丽,体合自然”。
(五)谢绍鼎
谢绍鼎,字公大,号怡园,长乐江田镇人,著有《春草堂诗剧》,佚。
《春草堂诗剧》,见民国《长乐县志》卷二十五《文苑》谢绍鼎小传:“谢绍鼎,字公大,号怡园,父兆麟,见循绩传。绍鼎孝友嗜学,试辄冠军。督学沈涵、知县卫良佐,咸器重之。雍正丁未(1727年)岁贡,授崇安训导,署教谕,课士精勤,倡修学宫。著有《四书辨讹》、《春草堂诗剧》。卒年八十四。子人骐,邑庠生,克继父风,母老病,亲侍汤药,衣不解带者累年。父卒署中,躬为扶榇归里,时述父训,课其子孙。”
(六)李大苏
李大苏,字逊坡,号雪堂,连城人。活动于乾隆、嘉庆年间,著有《诗经如字》、《喭曰小草》、《青萍剑传奇》等。
《青萍剑传奇》,见民国《连城县志》卷二十四《文苑》“李大苏”条:“李大苏,号雪堂,十二岁以神童称。弱冠受知于督学纪文达,补弟子员,寻食饩。设帐东门外见南山房,邑人士多出其门。性嗜学,长于诗赋,善谐谑。所著《诗经如字》、《学庸续编》、《论语文讲》、《谚曰录》、《青萍剑传奇》藏于家。”该剧未见著录,今无传本。
(七)郑振图
郑振图,字绍侠,又字咸山,号涵山,自号韩门弟子,侯官(今福州)人。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举人,嘉庆元年丙辰(1796)任德化县训导,嘉庆十六年(1811)任临城(今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知县。民国《闽侯县志》卷七十二《文苑下》有郑振图小传。著有《观澜堂诗钞》、《荔枝香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