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人醉
7922600000005

第5章 步摇——一步一风情

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

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

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

但令云髻插,蛾眉本易成。

——南朝·沈满意《咏步摇花》

单看步摇这两个字,已经摇曳生姿如风摆杨柳了。沈满意这首《咏步摇花》,细致描述了几千年前贵族女子的鬓上风情——步摇,它的灵动和风情,它的华贵和绮丽,简直美轮美奂!

按照沈满意描述,步摇是由簪钗进化而来,一头有钗骨,另一头缀以珍珠、翡翠、薄金片和玛瑙制成的荷花。荷花莲叶相间,色彩浑然,金质、做工都十分考究,所以花朵花叶都栩栩如生,生动靓丽。插在云鬓间,走一步,摇三摇,荷花荷叶低垂至绣领,枝弯珠垂,轻抚脖颈。珠摇玉动花生风,盈盈欲落而不落,稍加想象,这个画面已经灵动、鲜活起来。

步摇作为一种首饰,尤其是发饰,真的是非常大了,步摇上凤凰双翅长度少则十几厘米,多则二三十厘米,大部分的宽度均在十厘米左右。步摇所表现出来的,是雍容大气。

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中便出现了戴步摇的女性形象。图中步摇皆两件一套,垂直地插在发前,它的底部有基座,其上伸出弯曲的枝条,枝上似有金摇叶。女子发髻丰满,步摇富丽,十分有范儿。

关于步摇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宋玉的《讽赋》:主人之女,翳承日之华,披翠云之裘,更披白縠之单衫,垂珠步摇。

《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汉代的步摇以金为凤,缀五彩玉珠以垂下,行步时随之动摇。

元伊世珍《嫏花记》卷上引《采兰杂志》:盖以银丝宛屈曲作花枝插髻后,随步辄摇,以增媌媠,故曰步摇。

宋玉《风赋》:主人之女,垂珠步摇。

葛洪《西京杂记》:赵飞燕册封为皇后,其妹妹合德当时是昭仪,为表祝贺,送上了厚礼三十五件,其中有同心七宝钗、黄金步摇。

《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汉宫里的步摇一般是金子做成,金丝穿珍珠呈花枝状,再点缀金银玉制的花朵、鸟雀、吉兽,鸟兽的羽毛都用翠鸟的羽毛,并垂珠玉,造型十分逼真。

步摇顾名思义,莲步生花,金钗上坠珍珠或花朵饰物,随着女子行走,摇曳生姿,所以叫步摇。步摇,是贵族女子的身份象征,质地昂贵,造型华美,整日坐卧悠闲从容的女子戴起来才好看,不是一般平民女子消费得起的。而且步摇对需要劳动的女子也不适合,试想,风风火火去做一件事,步摇随步乱摆,岂不是碍事?

饰,只是随着审美需求改变其形而已,历代,这种对美与时尚的追求一直延续。

步摇起源于先秦,流行于汉,鼎盛于唐宋,渐渐消匿于明清,明清的挂珠钗、鸟雀钗口中衔珠串,其实是步摇的遗形,由簪而钗,由钗及步摇,又及挂珠钗。发展之路,像行走了一个圆,最终又回到起点。

韩偓《浣溪沙》:拢鬓新收玉步摇;李贺《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谢逸《蝶恋花》: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谢词所写,足体现唐宋时期工匠技艺之精湛;武元衡《赠佳人》: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步摇虽然花色样式多样,但是有一个特点却不会改变:昂贵。无论是金片压制花朵和凤蝶,还是玉石雕琢,或者垂坠珍珠美玉,都是珍稀名贵之物。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女子之美,是和发饰、衣饰联系在一起评价的,所以,朝代更迭,文化文明不停在变化,甚至道德标准也经历建立推翻、推翻再建立的过程,女人们对饰品和服装的追逐,却一直没有改变和停止。改变的,只是时代的流行风尚而已。

步摇,静时垂落,动则摇曳,平添许多风流情致,正契合了古代贵族女子的行走坐卧礼仪,飘然稳重,莲步轻移,步摇轻轻摆动,如花枝向月,如风入帘栊,自然、灵动、好看。

步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效果得到上层社会女子的认可,却又止步于阶级层次。晋代,步摇等首饰是民间不得随意佩戴的禁物,只有后妃命妇等贵族女子才有资格佩戴和打制。《太平御览·卷七百十五·服用部十七》引晋令:步摇、蔽髻,皆以禁物。

爱美的脚步仅止于宫门侯府,普通的少女,只能钗簪饰发,春日里鬓边插一朵时令鲜花求美。

汉宫里,一般的嫔妃也是没有资格戴步摇的,只有皇后、太后,才能佩戴华贵的步摇。

《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记皇后拜谒宗庙时的礼服头饰: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云。

皇后重大、严肃的仪式上是要佩戴步摇的。拜祭宗庙是很重要的事,穿、戴,甚至行走都有规矩,所以,步摇的意义可想而知。

到了唐代,步摇的佩戴便随意些了。贵族女子戴金玉,民间也有了普通材质的步摇,或用银,或用玉,珠串、金叶的成色都下降一成,但是,并不影响佩戴者“风飘蹀躞步摇轻,相唤相呼去看灯”的美好心情。

《新唐书·志第二十四·五行一》: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

但,以步摇一路流行的华贵来说,灿灿的金步摇无疑更添风范。

唐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画中便有头插步摇的仕女形象,钗首为一大朵海榴花,悬有坠饰。李重润墓石椁线刻画的宫装女子,其冠上所簪步摇为一对展翅欲飞的金凤,从下弯弧度可以看出花结、垂珠有一定的重量。韦泂墓的墓室壁画,西壁仕女也插着一凤形步摇。莫高窟第一三〇窟壁画中的供养人,发髻上所插的两支凤钗,口中也衔着流苏。在《簪花仕女图》中,也可见一贵妇髻上簪有步摇花钗,下缀穗状摇叶。

唐代的步摇华贵精致,多以超薄的金片压制金凤展翅、蝶舞双飞、花朵等玲珑逼真造型,于钗骨顶端,再由凤蝶口中衔珠串等,美不胜收。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墓曾出土一件金镶玉长二十八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成串珠玉。另一件长十八厘米,顶端有四蝶纷飞,这些蝴蝶用银丝不规则地绕织而成,下垂珠玉串饰的银步摇,皆是贵族特制,高端大气上档次。

步摇,表现的是女子的美态和贵气。美态不用说,但贵气是什么?就是一份闲适,一份尊贵和从容,眼角眉梢的倨傲,生活起居的闲适——就是不用干活儿,却天生拥有优渥的物质享受,一动一静的从容和大气。

古代女子的美德之一就是稳重,即使头戴步摇也不会一阵风似的乱颤,如果风风火火,那步摇会跌落的吧。

步摇的绚丽风情,是属于少妇贵妇们的首饰,和清新静气的少女无关。少女不适合步摇,太诱惑,也太张扬。只有杨贵妃这样的女子,沐浴后身披轻纱,素颜淡妆,只头上松松挽一个髻,斜插一枝金步摇,凤凰展翅,珠玉纷垂,随着莲步轻移,珠玉摆动,一笑一颦百媚生,花影月影身影,将李隆基迷得五迷三道的。后宫的女人,都懂得怎样游刃有余掌握风情,掌握男人的七寸,杨贵妃这出水芙蓉、一枝步摇的美态,是青涩少女们模仿不来的。

《杨太真外传》:上又自执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至妆阁,亲与插鬓。

李隆基爱她这一刻的风情,特意到国库里选了上好的黄金,督促监工,给爱妃造了一枝更美丽高贵的步摇,亲自送到杨贵妃的寝宫,又亲自给美人儿插到鬓边。

所以,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述:玉面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原来步摇和芙蓉帐是联系在一起的,是诱惑到结果的过程。

《唐语林·补遗二》记载:长庆中,京城妇人首饰,有以金碧珠翠,笄栉步摇,无不具美,谓之:百不知。百不知,名字就有春风拂过红杏花般的热闹,百不知其实是一种堆砌,同时具有簪钗步摇之美,金银宝玉,珠翠缭绕,纷繁富丽。我猜百不知的意思,应该是这件首饰兼具了几种首饰之美之特点,也不知该叫什么名字,索性就叫百不知。百不知没有步摇自然的风情,却更华贵。

社会安定,国运昌盛,于是崇尚奢靡之风,从上到下,女人们都盛装丰腴满头珠翠,富丽堂皇之极,整个皇城一派溢彩流金,大家都追求更华贵,更别致,无止无休。

安史之乱后,国运不昌,昔日的繁荣富丽都萧条起来,唐肃宗不得不下令,禁止对这些奢华首饰的无限制追求和奢靡风气。

男人对美女的需求,美女对首饰的需求,一层又一层,如小溪蜿蜒,到底会归于大海。

此循环,不仅限于唐代。据《三国志·吴书五·妃嫔传第五》,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孙皓使尚方以金作华燧、步摇、假髻以千数。这些首饰被宫女们戴上,昏君孙皓:令宫人著以相扑,朝成夕败,辄出更作,工匠因缘偷盗,府藏为空。

任何事物,都逃不过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这八字谶言。哪怕是女性头上一枚小小的步摇!

步摇是诱惑,也是约束,佩戴的人要沉静内敛,从容笃定。佩戴步摇,行走,一动一静都有规矩,太急会显得凌乱慌张,失了礼数;太缓,无法现出花枝乱颤的风情。

步摇代表着风情也代表着取悦,它一直是女性头上的风光,却是男人心仪的首饰。一步一风情的媚态里,包含着对情感的忽略,给男女之间直接拉了一条通向彼此最近的路线,却和灵魂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