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炉边话清史:从朝堂到市井
78956500000002

第2章 故宫三大殿

秋高气爽时节,站在景山高处,举目凝望,就可以看到一大片坡形的金色,在黄澄澄的阳光下泛着鳞片似的光泽。屋顶斜度逐渐徐缓,形成三段曲线,左右两端则向上翘起,饰以奇异的动物图形。于是一种崇高、庄严与稳定的美感,立即升起,又仿佛瞥见了神话中的世界。难怪有人说,看了中国式的大面积屋顶,再看西洋那种平面型的,便觉一览无余了。

这些屋顶的色彩,又与古代五行说相结合:黄在五行中属土,土生金,土的方位为中央,黄又是力的表现。所以帝王的服饰皆用黄色。

随着时间的淘汰,阿房宫等建筑,已经无法看到了。今天还能看到的最宏伟的建筑,当推故宫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而尤以太和殿为特出。三大殿的前身为明初的奉天殿(又名皇极殿)、华盖殿(又名中极殿)、谨身殿(又名建极殿)。太和殿是皇帝即位、命将出征、殿试进士、元旦赐宴的地方。洪武四年,明太祖策问会试中式者即在奉天殿;清顺治时试于太和殿东西两阶下,遇风雨试于殿的两庑,至乾隆时改试于保和殿,后便沿以为例。

明代的三大殿,都毁于崇祯末年甲申战火。至清顺治时,乃先修建乾清宫,后重建太和、中和二殿。乾清宫为皇帝召见大臣及元旦宴请诸王之所,清世宗所书“正大光明”匾即悬于宫中。明清时宫与殿的区别:前面的称殿,后面的称宫。明初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成祖)至南京觐见其侄建文帝时(当时明都尚在南京),有“殿下行君臣之礼,宫中叙叔侄之情”之语。但从大范围说,凡皇帝所居的屋宇皆统称宫,如故宫。而外廷和内廷之别,即以乾清门为界。在民国十三年前,故宫所开放者实只限于三大殿,乾清门以北仍是溥仪的小朝廷所有。到了1914年“逼宫”后,乃全部改组为故宫博物院,后又开放景山和太庙(即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在王宫之左,其右为社稷坛(后改中山公园),也即《周礼·考工记》所谓“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抗战前开明书店曾出版过《民十三之故宫》图片集,犹可见小朝廷君臣仓皇出宫的情状。记得其中有一幅照片,内容为某一妃子啃了半枚的果子,因当时正在吃水果,闻讯遂弃果惊走。这果子后来还浸在防腐剂中保留着,供游客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