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炉边话清史:从朝堂到市井
78956500000003

第3章 庶吉士的来历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下册,有周福清一名,下注:清同治十年第三甲第十五名进士。他就是鲁迅的祖父,也即周作人文中常提到的介孚公。

周福清中进士后,又经过朝考,列为第一等四十一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先选授江西金溪知县,后又纳资捐任内阁中书。周氏辛未科殿试小金榜,今尚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这里就谈谈庶吉士。

严格来说,庶吉士还不能算是正式的官职,只能算是一种过渡,略如今之研究生,到毕业后才能分派职务。在明清两代,庶吉士却是拜相的必经之途。明代尤其重视,对庶吉士也有视为“储相”的。庶吉士之名,则起于洪武初采《尚书·立政》中“庶常吉士”之义,所以后来也称其馆为庶常馆。开始时,六科及中书都有庶吉士,永乐初才专属翰林院,于二甲选五十人为翰林院庶吉士,又选才资英敏的二十八人就学文渊阁,以应二十八宿之数。那个《十五贯》里的都堂周忱,这时便以庶吉士资格,自陈年轻愿意就学,希望也进文渊阁,成祖嘉许其有志气即增为二十九人。成祖自己也常至馆中召试。

庶吉士肄业三年后,成绩优良的留在翰林院为编修、检讨,其次任以给事、御史。清代庶吉士散馆(毕业)后而做知县使用的,由吏部以实缺优先选任,俗名老虎班,意思是说,只要逢到机会,就可以像老虎那样择肥而噬,和须到省里去候补的不同。也有用为主事、中书的,如上述的周福清,虽则他是捐的。

嘉庆、道光以后,庶吉士在馆肄业的制度逐渐松懈;到同治、光绪间,就只到馆应付三五课,便告假回原籍候散馆那年才回京销假,实徒存虚名。光绪二十七年,下诏变法,次年改设庶吉士讲习馆,科目也有政治、时务等笔记及学习外语,即所谓讲求实用之学,大体上和后来的大学堂相类,即以进士馆代替过去的庶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