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的陵墓就选址在今银川市城西2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这里正是由银川通往腾格里沙漠东部边沿的大道,南北绵亘的贺兰山,在这里留下了一个缺口。万里长城在山上伸展,著名的三关口就在附近,整个贺兰山地势非常雄伟。西夏王陵就分布在沿着贺兰山东麓的一块缓坡地带之上,南北10公里,东西顺着缓坡分布约4公里,共占地在40多平方公里左右。
据历史文献载,西夏十帝加上未称帝之前的李继迁、李德明(后追封为帝)共十二帝,但仅存有八座帝陵。其原因可能是最后几帝也与历代帝王差不多,还没来得及营建陵墓就败亡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宁夏文物部门对西夏王陵曾做过较为详细的调查,并做了个别的试掘。据调查所知,陵区范围内有8座西夏帝王的陵墓和70余座陪葬墓。从整个布局来看,其他的陵均以嘉陵和裕陵为首继续兴建。
与其他的帝王陵一样,西夏王陵的建筑也分两部分即地上陵园和地宫。所有陵园的方向皆坐北朝南,其地面建筑形式虽说是仿唐代和巩县北宋诸陵,但却有其特点。根据现存的遗址看,每个陵都是一个单独的完整布局,每陵占地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四周有陵墙围绕,并分内外两重。整个陵园是由角楼、阙门、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塔式灵台等单个建筑组成。平面总体布局按照我国传统的以南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排列。四个角楼是陵园范围的标志,与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的作用相似。门阙在陵园的最前面。内城墙出土鸱吻、四面辟门,瓦当等遗物,以此来证明原来门洞上建有很大的门楼。
西夏王陵的建筑,卓越性表现在灵台上。一般汉唐和北宋诸陵的坟头(方上)均系方形的土高冢,切去尖顶,坡度也较小,而西夏王陵的坟头(灵台)则完全两样,其外貌有如粗壮的佛塔。有圆形和八角形两种形式,高约20米上下。从现存残迹可以看出,一般分作五到七层,每层挑出椽飞,上覆瓦陇,其中有大量的绿色琉璃瓦饰。以赭红色装饰的陵台台身,整个建筑物相映着红红绿绿,就能够想象出当年是多么华丽壮观。
在1972~1975年之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发掘的三座陪葬墓和一座王陵。王陵的地宫前面有一个长四十九米的斜坡墓道,前狭后宽的墓室,两侧各有一配室,深约二十五米。墓室均利用原黄土挖掘削平,并未用砖石砌筑,表面刷以白灰,上绘武士像。墓门呈拱形,室内铺以方砖地面。墓室早在几百年前被盗破坏,但仍然出土有各种金饰、鎏金银饰、竹雕、铜甲片、珍珠、瓷器碎片等。三座陪葬墓的墓室,前面有阶梯式的斜坡墓道。墓室亦为方形土室,未用砖砌。普遍在墓中发现的是石马、铜牛等殉葬品。
西夏王朝和汉族政权交往很密切,起初倚赖于唐宋,后与宋相争,称帝对峙。在文化上更是相互交融,实行唐宋的政治经济制度,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西夏文字,仅西夏陵区就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和汉文的残碑,汉文碑用楷书镌刻,是晚唐柳体楷书的风格。西夏文碑有楷、篆两种书体。篆体用于碑额,楷体书写娴熟、秀丽,极具书法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