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距县城约1公里,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这是人们为纪念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而修建的一座陵墓,山下有用于祭祀的黄帝庙。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说,黄帝,姓公孙,是原始社会时的部落首领。因他出生于轩辕(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故名轩辕氏。因他长在姬水,故又姓姬。因他在有熊这个地方建国,所以又有有熊氏之称。黄帝推行仁政,深受人们爱戴。他曾率兵攻打炎帝和蚩尤。他教会了人们种植庄稼,先后发明了文字、音律、医术、算术、制陶、酿酒、造船和指南车,同时也让人们学会了养蚕。因此,人们将他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就意味着,是他让中华民族进入了文明社会。
与另外的杰出原始部落首领一样,黄帝死于何地,葬于何地,已无任何文字记载,也没有任何实物可供参考,所以谁也没办法说得明白。而且,古代的各种文献资料,众说纷纭,难有定论。甘肃、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均有黄帝陵。但人们较公认的是陕西黄陵县桥山上的这一座黄陵。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他的著作《史记》中曾说过,黄帝派人开采过铜矿,还铸造铜鼎。当铜鼎铸成之后,就有一条黄龙从天而降,并要将他接到天上去。臣民们依依不舍,有的挤上龙背,随黄帝飞升;有的拽着龙须或黄帝的衣服,不让他离去。最后,黄龙还是带着黄帝升天了,随他而去的臣民有70多人。未能同去的人,拽下了他的弓箭、衣帽和靴子,并将这些物品葬在桥山。因此,有人说桥山的黄帝陵,就是黄帝的衣冠冢。当然,这也只能作为一个传说。是否真有此事发生,恐怕没有谁能说得清楚吧!
公元110年间,也就是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北巡朔方,在回长安途中,曾亲自去祭祀黄帝陵。公元1955年,著名爱国人士、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曾向毛泽东主席写过一封信,希望保护好桥山黄帝陵。由此便知,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把桥山的黄帝陵看作是祭祀黄帝的主要地方。
黄帝陵墓是一座圆形土丘,位于黄陵县桥山顶上。高3.6米,周长48米。墓冢之前有两座石碑。一座石碑刻写着“桥山龙驭”,一座石碑刻写着“黄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当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书法家郭沫若的手笔。《黄帝陵》碑,由一座宽大的碑亭保护着。亭前是一个广场。人们祭祀黄帝举行仪式,就是在这个地方。
汉武仙台,位于黄帝陵的南侧。这是一座平顶的土台,有石梯道盘旋而上。台前镶嵌着一块方石板,上刻“汉武仙台”四个字。据说,当汉武帝到这里祭祀黄帝时,曾问过他的臣子:“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方士公孙卿回答:“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公孙卿还说,随黄帝乘龙而去的那70多人,都是黄帝的忠臣顺民。汉武帝听了非常高兴,立即下令,让他的18万大军,一人一担土,一夜工夫就建成了这座土台,使汉武帝能够上台求仙。因此,这座土台便被叫做祈仙台。公孙卿的那一番话,是因为他摸透了汉武帝一心想成神仙的心思,说出来讨他喜欢而已。而汉武帝也借此顺水推舟,连夜筑台,表面上是为了祭祀黄帝,实际上他是为了求得黄帝帮助,渴望成仙。现在,这座仙台已成为一处引人注目的古迹。到这里来观赏的游人,一般都会到上台看看,来欣赏周围美丽的风景。
黄帝庙,位于桥山东麓,占地约十亩的庙宇,有一座平面为方形。黄帝庙也被叫做轩辕庙。轩辕庙初建于汉代,唐代重修。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将它从桥山西麓迁建于此。以后,历代均有整修。现在,庙中的重要建筑有山门、过厅和大殿。山门为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物,面宽五间。门上一匾,上书“轩辕庙”三字。过厅中,保存着历代祭祀黄帝的碑刻70余块。其中,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主席的祭文,也陈列在这里。大殿位于庙的最后,也是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物,面宽七间。殿前有宽大的月台。殿门之上悬有一匾,上书“人文初祖”四字。殿内正中供有黄帝的牌位。殿内的两侧则陈列着其他资料以及有关黄帝的传说。
在轩辕庙内,还有黄帝玉玺、黄帝足迹等具有纪念性的建筑,同时也倍受人们关注。
黄帝陵的桥山上下,古柏古久而盛名。今天,这些古柏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据1939年统计,黄帝陵周围的古老柏树有六万一千二百八十六棵。桥山上下,今日依旧郁郁葱葱。远观其树,它是一座柏树的山,一座绿色的山。
轩辕庙里,树龄在两千年以上的柏树以汉武挂甲柏和黄帝手植柏甚为有名。
将军柏位于大殿前月台的西阶下。其体量比黄帝手植柏略小。据说,汉武帝当年祭祀黄帝陵时,曾将自己身上的铠甲挂于树上。现在,这棵柏树的树干上,依旧钉痕累累,纵横成行,好像断钉还在树干内。更令人惊奇的是,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在树干的孔洞中还会流出汁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确实有待于研究。
人们历来都注意保护黄帝陵和黄帝庙。远的不说,仅从明代开始,人们对黄帝陵、庙的整修,至少在20次以上。所以黄帝陵和黄帝庙的各类建筑,至今保存依然相当完好。每到每年的重要节日,全国同胞、海外华侨、华人,都要聚集在黄帝陵前举行仪式,以此来祭祀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
如今,西安到黄帝陵的高速公路已建成并通车,为前往参观和祭祀的游客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