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游泉州清源山时,就想起北宋榜眼曾会(宗元)《题清源郡武荣州九日山修寺总记》“夫山川之秀者,闽中为胜绝,清源为灵异……”这开篇名笔来。
清源山确实是灵异。对这灵异,各家自有各家的见解。有的说清源山以泉以水为灵异。何尝不是呢?!如藜杖泉、瑞香泉、一脉泉、云根漱玉泉、飞瀑泉、绿潭、仙液等等都各具性格;有的说清源山以石为灵异,如石龟、石蟒、石象、石狮、石舟、石笋、石镜、石城等等,尽是鬼斧神工……
这些说法,不无在理。而我觉得,清源山灵异的表现区,应该是三十六洞。宋朝王十朋说:“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够档了!它不但让人看到山,也让人看到人。看到修真的秦人大道,看到唐朝与韩愈同榜进士的欧阳四门,宋朝名相曾公亮、科学家苏颂、名宦蔡襄、梁克家,明朝名将俞大猷、思想家李贽、文学家王慎中、书法家张瑞图,清朝名将施琅、状元吴鲁……以及许许多多的客籍、流寓、方外人物,如罗隐、王十朋、朱熹、白玉蟾……看到2000多年来的文化积淀圈中的斑斓色彩!
于是,三十六洞,自然成为诱发我深入她的隐层,成为我数十年来寻寻觅觅的娱乐园。
难道是因为历史有过一段“误会”,让我没有机会把她看透、看够、看足吗?
这些古洞,虽然并没一个像浙江桐庐瑶林仙洞,也没一个像桂林的七星岩洞,更没一个像福建将乐的玉华洞那样窅屈幽深。可是那些窅屈幽深的溶洞,要依靠现代电光进行技术幻彩啊!清源山三十六洞,妙就妙在个个都有它的一种独特美和骚动感!一旦游毕,统揽思之,就像有一串如珠如贝的神秘符号,萦回脑际,尽管丹炉灰冷、杵声如闻,尽管石门信断、绵烟无际、似真似幻,但若隐若现的人、事种种,都在这青山壑谷、绿林暗泉之间活跃跳动……这时,一种诗意象的弹性美,和诗情感的延伸美,悄无声息都紧贴过来,令人如醉如梦……
因为这么灵异,所以清源山上的“清源洞”通印尼的“三宝井”,清源君炼的日月宝镜落在台湾成为日月潭。志书上还说得活灵活现:站在紫泽洞顶,“日本琉球皆可见”也!显然,这并不是歪曲自己的生活,而是官能活力,标界在空间融化,是三十六洞一种浪漫诗意的扩散效果。老实说,如果没有她这种诗的美质,这些浪漫都不会产生了!
——原载《泉州晚报》1992年6月24日“爱我名山”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