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牛刀说:我们怎样过上好日子
7871800000040

第40章 宏观经济决策急需回归常识

区域经济规划与股票投机

反思这几年的宏观经济决策,我们得出的一个一致结论是,中国宏观经济决策应该回归常识。

远的我们就不说,就从2010年说起吧。

2010年1月,国务院的第一个规划方案出台了。我和建海通了一个电话,谈这件事。建海反问我:皖江在哪儿?

我知道那么多大江大河,唯独不知这个皖江,更不知皖江在哪儿。奇怪的是,我刚刚从合肥做完演讲回到上海,没听说什么皖江啊?后来,安徽的朋友告诉,皖江就是合肥到芜湖这一段的长江,因流经安徽,所以,称这一段的江面为皖江。我蒙了。现在不是三国时期,也不可能在长江上打水战啊,这一段江面能有什么的战略意义呢?这是常识。但这是我国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这对宏观经济有什么战略意义吗?产业转移,哪儿不能移,非要移往安徽?所以,这个可以没有,却偏偏有了。我一晚没睡,全面研究安徽区域经济,实在找不到什么亮点。哪知,第二天股市开市,安徽股票纷纷涨停。因为我没有持有安徽股票,所以没在意。

过了几天,国务院又批了一个规划,说海南要开发国际旅游岛,这下我心里有谱了,我托朋友得到这个消息,转而一想,赶紧买一点海南股票吧,搞宏观经济没用,没准儿股市会有所反应。果然,消息一公布,海南股票有5只涨停。天啊,这是告诉大家要炒股票啊!

这一年中国批了18个区域经济规划,各种名头都有。江西搞了一个鄱阳湖生态园区,因为本人是江西人,对江西特别了解,我不相信江西鄱阳湖在生态上能做什么经济文章。无非只是一个名头,能对宏观经济产生什么作用?有什么战略意义?2011年大旱,鄱阳湖成了大草原,我终于明白鄱阳湖如何成为生态园了,实至名归。

现在这18大规划,流产的流产,没流产的也不到一年就无疾而终。真正能搞出名堂的,也实在难以启口。

12万亿投资的神话

2010年全国两会开过,地方官员信心爆棚,一桩桩违背常识的事纷纷登场。最离谱的,莫过于湖北的12万亿投资计划。2010年3月22日,在湖北省经济形势及重大项目信息通报会上,该省发改委主任介绍,截至目前,全省重大项目库已入库项目3.76万个,投资总规模达12.06万亿元。这些项目,最迟将在“十二五”初期集中开工建设。

12万亿,对湖北省意味着什么?全省人民苦干10年创造的所有的GDP。

我们当时就哑了。房地产大跃进不够,还来投资大跃进,这不只是会引发通胀的问题,而且必将助长腐败。事实和我们的预料一致,现在导致的结果已经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公开的债务平台(在银行的贷款)已经高达12万亿,一半是已经亏空;还有隐形的债务(拖欠工程款、以土地质押进行借款和各种其他借款等)至少3万亿,已经挥霍一空。

让我们看看对于湖北的12万亿,当地政府是怎么说的:湖北省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将仍然主要靠投资带动,投资将占到经济增长的七成以上。一方面,转变发展方式,要通过项目来落实、通过投资来改变;另一方面,过去积累的问题,也要通过投资引导来消化。所谓过去积累的问题,就是过去低效率的项目所欠的债务,要靠新的贷款来还。

项目还没有来,首先想到的就是填平过去的窟窿。

而对12万亿的资金来源,当地政府并没有讳莫如深,而是直言不讳地表态,2009年~2012年全省投资约为5万亿元,将分别来自各级财政性资金、国内贷款、企事业单位自筹,以及外资和债券等其他资金。但余下的缺口,则寄望于社会资本来解决。

投什么?和其他省市没什么区别,虽然列举了6大类别,几十个科目,最大比重就是港口、铁路、机场、能源等。

资金来源,张嘴就来。

我注意了外电的许多报道,都不知道中国地方政府究竟要干什么。因为这不符合常识。其他省市地区当然不会像湖北这样,但是,各种提法层出不穷,一片大跃进的样子。在这种疯狂的状态下,我们还能干什么?我们究竟要干什么?

房地产能成支柱产业吗?

我们三人联手一起讨伐成思危,最终,还是促使决策层改变了一个错误的决策。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于2011年2月21日上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主办的“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措施”专题报告会上透露,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确定为房地产,但规划具体措施尚需等待”。

随后他透露,原来十大振兴规划中没有房地产,是能源。“能源其实很重要,但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最终改成了房地产,可见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不过,他坦诚,“至于具体有什么措施,我也不知道!”

成思危宣布房地产被列入十大振兴产业,网上一片哗然。

建海从北京打来电话,征询我和寒冰的意见,我提议我们每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连夜挂在博客上,反击成思危。因为我们知道,明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要讨论这十大产业的最后归属,成思危预先发布消息至少是违反组织纪律;其次,我们认为在网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可以促使决策层改变决定。

当天晚上,我们三人的博客同时发表。我们几乎同时认为,一是全球经济体没有一个国家把房地产列为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夕阳产业,没有成长性;二是房地产业的主要属性是民生,不是投机炒卖,把房地产当做振兴产业,要引起社会动荡,危及国家安全;三是房地产业已经在中国引发大量过剩产能,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要引发经济危机;四是房地产助长官商勾结,基层政权将被腐蚀。

当天晚上,各大网站论坛纷纷转载我们的文章,海外华人网站也在进行热烈的讨论。国务院一位年轻的领导,当天晚上就看见了我们的博客。

第二天晚上的《新闻联播》播出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十大振兴产业计划中,没有房地产业。

然而,后面的事由历史来写了。谁的责任,一目了然。

回归常识,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必由之路

回归常识,是按规律办事,相信经济规律,繁荣、衰退、调整、复苏,是任何经济体都抗拒不了的规律,任何经济体都不是永动机,该调整的一定要调到位;回归常识,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来办,保障住宅没有必要发债,土地出让金要拿出来建设保障房,政府没有钱就一定要压缩开支,要保证土地出让金用到保障住宅上;回归常识,暴露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耽搁不拖延,就地解决;通胀的问题,要用货币手段来解决,行政手段只能降物价于一时,不能长久;房价的问题关系公平,必须以税收来建立社会财富的平衡机制,躲是躲不过去的。

中国,只有回归常识,才能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