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牛刀说:我们怎样过上好日子
7871800000021

第21章 CPI与我们的投资策略

我们通常把中国的CPI当做利率调整的信号。官方也一直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货币政策,这赋予了CPI在宏观经济决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不起CPI,但是千万不可不看。

第一个状态,加息周期将长期持续

这个状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在宏观经济学上,3%的CPI表明这个经济体发生了通胀,而5%以上的CPI才能界定这个经济体发生了恶性通胀。这种状态的界定,以连续三个月为界。而对决策层来讲,中国未来将在很长时期内处在恶性通胀之中,无法遏制。从CPI的走势来说,主要对应的有三大数据。

CPI是GDP最强大的杀手

真正的GDP应该有两种属性,一种是经济总量,还有一种就是全社会财富的增长量。而CPI对应GDP呢,是一种抵消作用。就这个意义来说,GDP不是越多越好,GDP与CPI和M2之间,有一种对冲和平衡作用。打破了这种平衡,整个经济体就会出问题。

CPI告诉人们:不是所有的GDP都代表着财富,不是一切GDP都代表着增长。

比方说9.6%的GDP对应17%M2的增长,相对于社会财富总量来讲,实际没有增加,只是货币增长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富人和穷人都深感恐惧的本质原因。看上去大家都增加了收入,实际大家的购买力都在降低。这种情况不改变,经济形态将更加扭曲,经济结构将更加不合理,社会财富的平衡机制已经失衡,最后将演变成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由于2009年和2010年货币发行得太多,这一轮加息已经进行了五次,实际市场反应不太明显,效果也不是很好。

认识了GDP的本质,就应该知道,只要CPI和M2处在高位,GDP的所有增长就都是毫无意义的。CPI和M2是一切经济增长的最大杀手。中国20年来,尤其是近八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外汇储备这笔巨大的资产广受关注,其投资和管理的方式与效率也备受争议。

CPI是利率的窗户纸

利率,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货币的使用价值。

窗户纸一捅就破,这是我们的俗语。意思是这是一个幌子,只是没有人揭露,没有人捅一下而已。只要把窗户纸捅破,真相就大白了。

CPI超过5%,那就表示货币正在贬值。

在市场上的反应就是,央行利率和民间利率差距越来越大。央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现已达到6.56%,而民间借贷利率早已突破30%,是官方利率的5倍;而在温州、苏州等地,民间借贷利率最高峰时最高利率已经突破了100%。房地产信托产品、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20%。拥有信贷权的部门纷纷利用资金优势,开展游离于信贷正常业务之外的资金生意。

CPI越高,基准利率就越高,民间借贷利率就越高。这样的恶性循环,将一直持续,一直到经济结构调整完毕。很多结构性不合理的产业就会陷入破产倒闭,投机性资金泛滥的现象将会减少,一直到经济进入良性状态。

这个代价将是沉重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但是,一切皆为必须。

最后的结局是,经济开始进入调整,CPI在市场供求关系转向正常后开始下降,利率将开始转向正常。体现在市场上,就是存款利率高于CPI。

第二个状态,通胀与牛市的关系

巴菲特在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以前,账面现金有360亿美元。有记者问他:这么多钱,准备投资什么?巴菲特说:“通胀就要来了。”

很多中国网友在理解巴菲特这句话时,发生了明显的方向性错误。他们认为,巴菲特讲话的意思是通胀时期不适合投资。很多机构都是这样解读的。其实,我的理解是,巴菲特这句话所表达的是对全球经济的担忧,因为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终极目的,就是引发全球性通胀,促使非美货币迅速升值,加剧美元回流美国进行消费,拉动美国经济。这样,全球各国经受通胀煎熬,而美国经济可以迅速复苏。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总是制造危机——次贷危机、债务危机,以及其他危机的目的。作为投资大师的巴菲特,他的思想是全球性的,是着眼于宏观经济的,他的目光所及和判断不仅仅是针对资本市场。但因中国资本市场有一句口头禅:通胀无牛市。因此中国网友依据传统的思维逻辑来解读巴菲特这句话,是很害人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通胀之中真的无牛市吗?

讲通胀无牛市,是按照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来推断。中国几乎所有经济学的教科书都来自西方,很多理论其实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在货币主义流派大行其道时,只认一条死理,那就是,因为通胀,央行将会采取货币工具、金融工具和信贷工具收紧货币,直接导致资本市场资金紧张,甚至出现资金枯竭。

但是,中国处理通胀的方法让世界目瞪口呆。

首先中国不是在治理通胀,而是在稳定物价。但是,稳定物价的前提不是下达行政命令,而是回收货币的力度。相比较其他新经济体而言,在通胀的恶劣程度上,中国第一,但是,在货币工具的使用力度上,中国却是最弱的。而在行政的手段上,我们在全球又是最严厉的。我们看到的是,不给开发商发放贷款,逼其降价销售——这一招很厉害,因为房价基本上是货币支撑起来的,把开发商的现金流斩断,房价根本涨不起来。我们看到的是,对企业采取谁涨价就处罚谁的策略——这一招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实也很厉害,政府手段动用起来,好,就会利于市场;不好,就会让市场态势朝更加恶性的方向发展。

这样治理通胀,解决不了本质问题。这就给市场营造了一种假象,好像物价稳定了,实际上流动性依然泛滥。也就是说,市场上并不缺钱,而是钱要往何处去的问题。所以,这样治理通胀会造成另一个结果,那就是会造成股市走强。因为资金无处可走,只有进入股市。那么,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几万亿的流动性究竟要往何处去?如果像其他国家一样,真正去治理通胀,“通胀无牛市”这句话肯定就会应验,但是,我们看见的是股市的上涨,这一点需要广大中国投资者注意。

CPI与我们的未来

长期困扰在通胀中不觉麻木,是一个正常的经济体最大的滥觞。试想一个平头百姓阶层的家庭主妇,一夜醒来,发觉柴米油盐又涨价了,她还能睡得着觉吗?所以,大家都想跑赢通胀。然而,谁都心存畏惧。

怎么办?以钱生钱,是那么容易生的吗?如果养只老母鸡,指望它下蛋,还成;指望钱下蛋,多难!

其实,CPI还真的可以下蛋,全在于我们自己在不在意。

看看这几招灵不灵?

第一招是适当配置股票资产,CPI见顶之前,必是股市见底之日,这时是股市建仓的良机。所以,我们要选准那些在股市上还要涨价的产品的股票,建立自己的仓位。很多产品面临涨价,有的因为稀缺,有的因为市场供求关系逆转,有的属于国家战略收储的产品等等。这些产品升值潜力巨大,只要CPI处在5%的高位,都是主力资金追逐的产品,适合中小投资人战略建仓。对外部来讲,只要人民币处在升值通道,很多上市公司都会坐收渔利。这些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不过,顺便提醒一下,CPI见顶之日,也是人民币升值末梢,也是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开始。

第二招,适当配置金融理财产品和可靠的信托产品。金融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尽管收益不是很高,但是,非常稳定,在目前货币收紧的环境下,既便于变现,又能让我们跑赢通胀,是一种优质的现金资产。但是,购买这些金融产品最应该知道的,是谁推出的产品。千万不要上当,中国什么商品都有假货,金融理财产品也是如此。不要仅仅只看年化收益率,也要验明正身,确保产品出自有信誉的金融机构。

第三招是配置长远的保险类投资品种。对于现金量不多,但是有稳定收入的家庭可以配置一些月投入量不大,有长期回报的保险类投资品种,兼顾保险和投资两项功能,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办法积累资产,获得长期回报,往往在十年后会有特别的惊喜。

当然这些都是常识性品种,在CPI发生变化时,资金市场将随时发生变化,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将会应运而生,家庭理财产品也会发生变化。

千万不要在经济环境不稳定时怀有赌博心理,增大家庭负债,房贷只能限定在一定比例之内,不要超越未来收入的预期。经济萧条时期,将会持续3~8年,过去那种虚高增长将不会再现,一切将还原财富的真实状态。对未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但是,信心要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上。家庭要立足长远,不可为一时投机乱了阵脚。

中小投资人制胜法则

中国中小投资人一定要记住,在与通胀的搏杀中,股市永远处于风险和收益并存的状态。而中小投资人在股市中施展拳脚时,有一句话,永远可以和机构说:我的钱是没有成本的,每年赢利30%就跑赢了通胀,复合计算,3年就可以翻一倍。

在A股,有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这两大机构的资金主要靠向社会募集而来,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募集资金的成本至少为30%。也就是说,在机构与散户的博弈中,只要散户立足于只赚30%,瞄准机构建仓时机,赚30%就跑。这样,机构永远无法与散户抗衡。而在中国A股,一年涨幅在50%的股票比比皆是,只要选准入市时机,然后找准上涨30%的幅度作为卖点,达到目标就跑,管他以后是否涨上天。获利了结才是永恒的法则。

追涨杀跌不适合现在的市场。一年翻几倍也变得不太可能。中国股市和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也是一样的,大家都在耗。但是,不管怎么耗,CPI是必须关注的。

如果CPI继续在5%上方运行,就表明通胀还在加剧,货币还在贬值,就要拓宽投资理财渠道,关注新的投资理财产品,设法增加投资收益。机会的出现经常在不经意间,稍一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资产贬值。

如果CPI涨幅和利率重合,这个时候就表明很多资产价格将停止上涨,所有投资方向就要重新考虑。在通胀年代使用的投资方法和模式,也将重新进行调整。投资题材也将重新挖掘,投资产品也将有许多创新。周小川说,从长期看,人民币存款收益还是不错的。当然,周小川没说多长时间,但是,这样的状态发生在存款利率高于CPI的涨幅之后。像巴西那样,基准利率一直在高于CPI 2%以上的高位运行,才能真正让工薪阶层分享经济繁荣带来的财富增长。

如果哪一天,CPI突然跌入低谷,就表明货币政策的拐点将开始出现,现金为王的时代就将重新闯出江湖,我们可以四处购买便宜的资产。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这一天将在2013年来到,住宅价格将开始重新出现买点。

真正的所谓住房的“刚需”,也就是买房自住的,真正的买点,应该出现在2013年,那时买房将会有五年左右的时间不会出现大的贬值,到老龄化社会来临时,住房价格还会有一次狂跌。对中国来说,大约在2020年后,那个时候,中国才能开始彻底告别高房价,房价收入比和现在的美国差不多,再也不会有什么人去买第二套第三套住宅。

那时,CPI也会像美国一样,不再受到普通民众的关注,因为数据不会有太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