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不会体察人心
人类的心理是一个非常精细微妙而又复杂多变的东西。它深藏于人的内心之中,潜伏于各种假象之下,变化细微而令人难以察觉。熟悉和掌握他人的心理变化,不仅可以因势利导,更可以化害为利。
梁惠王雄心勃勃,广召天下高人名士。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因此,梁惠王连连召见他,每一次都屏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前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哪里是这样,要不就是我在他眼里是一个不足与言的人。”
推荐人听后也很纳闷,就去质问淳于髡,他笑笑回答道:“确实如此,我也很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
那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回忆,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叹服淳于髡的识人之能。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从小和他一起玩的苦朋友就来向他求助,想要讨个一官半职。他在大殿上见了高高在上地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就竹筒倒豆子似地说了起来:
吾皇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丛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煮熟,大家就抢了起来,结果罐子打破,撒了一地的豆子,汤也泼在泥里。你只顾着满地捡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塞到嘴里,叶子哽在喉咙里,苦的厉害。幸亏我出了个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也带到肚子里……
朱元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听到这些不体面的话,心里那个窝火,不等他说完,就喊:“推出去斩了。”
这个朋友真是不懂得体察人心,不明白如今当了皇帝的朱元璋最讨厌人家揭他以前穷苦时候的短。
透过表象,学会体察人心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无论哪行哪业,只要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离不开对人心理的体察。政治家往往是揣摩心理的高手,而商人为了得到顾客的欢心更是绞尽脑汁。即使我们普通人,大到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小到为了防止吃亏上当,也都要对人类心理的基本规律有一个准确地掌握。
然而,人类的心理非常精细微妙而又复杂多变,很难被人把握。而且,在许多时候,某种心理感受不仅外人难以把握得住,就连他本人可能也不很明白。
比如说第一印象,其实它完全是凭借一个人的主观感觉,没有人能说得清为什么在对对方的情况缺乏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某种好感或恶感。但是,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却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能决定人的命运。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倾向于根据最先接收到的信息来形成对别人的印象。人们对你形成的某种第一印象,通常难以改变。而且,人们还会寻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这种印象。有的时候,尽管你表现的特征并不符合原先留给别人的印象,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要坚持对你的最初评价。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四十五秒钟内就能产生首因效应。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此外,人的心理又是复杂多变的,即它始终是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状态,并且,其变化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很难被我们清楚地掌握。比如:
某人犯了一个错误,人们便改变了对这个人的一贯看法;
某人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好事,人们就认为他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以前的不好都随之而去,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在朋友交往中,有时多年的友谊会因一次小别扭或误会而告终;
夫妻之间吵架,一气之下,可能全忘记了对方过去的好处和恩爱,只想着离婚算了。
而老实人对人的心理的理解是比较单一的,他们看不到人在不同环境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他们往往把复杂的、多样化的心理活动简单化、单一化,用同一种方式去应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不懂得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由于他们不懂得顺应对方的心理、争取对方的好感,因此就不能够利用对方的心理,获得对方的支持。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就好像是要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
如果老实人不能学会了解人性、体察人心,那么就不可能改变自己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读懂眼神,透视人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居住在眼睛里透视人心的神明。
眼睛是人体中最容易也是最后一个能暴露人的真实情感的区域。眼神,即使是转瞬即逝,也能传递出值得品味的重要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泄露心灵深处的秘密。
中医上说“深藏于心,外侯在目”,“目”是五脏六腑的精气所在,眼神则能真切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悲哀的眼神,空洞的眼神,疲倦的眼神,清澈的眼神,纯洁的眼神,惊奇的眼神,死寂的眼神,欢喜的眼神,睿智的眼神,真诚的眼神,魅惑人心的眼神……透过眼神,我们能品读、体味一个人的心。
在人际交往中,通过眼神来传递信息,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会毫不掩饰地表露出人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和性格。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能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出来。
目光接触也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一被别人注视,就将目光移开的人,大多自卑;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注视一下就很快收回的人,不是心里在琢磨别的事,就是不善交际;谈话中,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诚倾听、尊重和理解的表示……
在交谈中,老实人要怎样从对方的眼神里探出他的真实意图?
在我们双方彼此谈话时,他时不时地移开目光遥望远处,或是把视线停留在身边的某个事物上。这表明要么他根本不关心我们在说什么,要么就是正在琢磨着某些其他的事情。
当我们见面的时候,他的眼神很灰暗,表明他碰到了什么不顺心或者意外的事情。
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他的眼神突然明亮起来,表示我们的话正在触动他的心灵或兴趣。
如果他眼神恬静,面露笑意,就表明他非常满意。此时,我们为了讨他欢心,就会投其所好,多说几句恭维话。若有所求,这就是一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达成目的。
如果他眼神恍惚,神不守舍,就表明他对交谈的内容已经感到厌倦,多说无益。这时,我们会趁早结束这次交谈,或换个新话题,谈谈他愿意听的事。
如果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就表明他对于当前的情况惊恐万分。即使他嘴上说不要紧、有办法处理,但实际上已经方寸大乱,毫无头绪了。通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更加沉着(有时是故作沉着冷静状),认真考虑应对方案。如有办法,就会及时向他提出来,相互切磋。
如果他眼神凝定,就表明他对于我们说的话有一定的兴趣,这时,我们会继续婉转陈述,适时地征求他的看法和意见,通常他也会乐意接受我们的看法。
如果他眼神冒火,就表明他此时怒火中烧,头脑发热,通常遇此情况,我们会表示适当的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就可能导致瞬间的猛烈正面冲突,甚至就此决裂。
如果他眼神忧郁,表明他有痛苦、烦心的事萦绕心头;如果他眼神空洞,表明他很可能已经痛苦至极。看到这样的他,我们不会多说什么,除了贴心的安慰和关切的眼神。有时他会自己打开话匣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满怀真诚地去倾听,感受他的痛苦,体味他的心境。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去观察,就能发现对方眼睛里传达出来的心语。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特所说的:“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我们自己在与人交往中,也在不断地通过眼神传达某些重要信息和感情。
比如,当我们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获取第一印象的好感时,通常我们会以期待的眼神,注视他的讲话,认真倾听,不卑不亢,带着浅浅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是很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眼睛能表达出最深切的感情,不是最深的爱就是最深的痛。正如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们也可以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心被你深切地感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心被你撕裂,好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你的恨,如此深沉。所有的一切感情,都化为一个字—爱。所有的爱都通过眼睛在传递着。
我们可以带着假面具生活,但是眼睛是个诚实的直性情孩子,他不愿意说谎,他只表达他的心。
看穿脸面,辨析内心玄机
俗语说“眼睛比嘴巴更会说话”,单凭眼睛的动作就可大致推测一个人的心理。但是,想要抓住一个人性格的主要特征,那就必须以眼睛为中心,仔细观察全面的表情才行。
据美国心理学家保尔·埃克曼的研究,面部表情可分为最基本的六种:惊奇、高兴、愤怒、悲伤、藐视、害怕。他发现不管生活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的人,表达这最基本的六种感情的面部表情都是相同的。
1966年,他曾把一些白人的照片拿到新几内亚一个处于石器时代的部落中,那里的岛民与世隔绝,以前从未见过白人,但他们都能正确无误地说出照片上白人的各种表情是什么意思。
他还发现,生来就双目失明的人,虽然从未见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却能以同样的面部表情来表情达意。科学证明,面部表情是由7000多块肌肉控制的。这些肌肉的不同组合,甚至能使人同时表达两种感情,如生气和藐视,愤怒加厌恶等。
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以看穿一个人的心理,看透他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每个人的表情后面都是他的生活经历、学识修养、心态人格。
在高明的观察者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19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生理学家科瑞尔在他的《人,神秘莫测者》一书中论述道:“我们会见到许多陌生的面孔,这些面孔反映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映得越来越清楚。脸就像一台展示我们人的感情、欲望、希望等一切内心活动的显示器。”
我们所说的脸面不仅是指静态的人的长相,主要是指动态的面部表情。面部很容易表现出柔情、胆怯、微笑、憎恨等诸多感情谱系,它是“观察内心世界的几何图”,也是艺术最具有审美特性的地方。它是一种丰富的人生姿态、交际艺术,是一种风情、一种身份、一种教养、一种气质特征和一种表现能力。
如下这些“脸语”是老实人应该读懂的:
脸上泛红晕,一般是羞涩或激动地表示;脸色发青发白是生气、愤怒或受了惊吓而异常紧张的表示。
皱眉一般表示不同意、烦恼,甚至是盛怒;扬眉一般表示兴奋、惊奇等多种感情;眉毛闪动一般表示欢迎或加强语气;耸眉的动作比闪动慢,眉毛扬起后短暂停留再降下,表示惊讶或悲伤。
嘴唇闭拢,表示和谐宁静、端庄自然;嘴唇半开,表示疑问、奇怪、有点惊讶,如果全开就表示惊骇;嘴唇向上,表示善意、礼貌、喜悦;嘴唇向下,表示痛苦悲伤、无可奈何;嘴唇撅着,表示生气、不满意;嘴唇绷紧,表示愤怒、对抗或决心已定。
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捕捉到,它的特点是:嘴角拉向后方、面颊往上展、眉毛平舒、眼睛变小;不愉快的表情,它的特点是: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善于从脸部看人,这种能力是要通过努力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才能达到的,它不是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看人、做人、结交人的本领,发现并掌握它,往往能大大地帮助你做一个随机应变、极受人喜欢的人。
用心观察他的交际圈来洞悉他
有一句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接近朱砂(红色的物质)的会变红,接近墨(黑色的物质)的会变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居住在同一个地球村里。人与人之间总是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交往,或在不同的环境中,或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下。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不停地与人接触,与人打交道,与人交往。总有自己的朋友,有些是兴趣相投,有些是个性相合,有些是性格互补,有些是利益共生,有些是酒肉朋友,有些是心灵相犀……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对方的交际圈中看出对方的为人、品性、身份、地位、层次背景甚至其内心世界。
他经常与什么人交往,与哪些人打交道,与哪类人接触,往往能反映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整天和街头地痞小混混为伍、吃喝玩乐、酗酒打架、收保护费的人,通常情况下,就是个恶习满身的小痞子,或许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但是经常在这种不良环境中行走,除非有颗坚硬的心,否则很可能就会丧失本来具有的多种好品性、习惯,成为人人见了都躲避的小恶霸。
不是人人都像《无间道》里的梁朝伟,在黑道混几年,和地痞、流氓、毒贩、走私贩在一起,打架、酗酒、抽烟、赌博,还能保持自己的真心:“我是一名警察”。
他经常失眠,因为他这一颗正义的心和他的日常生活的环境、所作所为有着重大的差异。他也因为经常打架,已经有了暴力伤人的习惯或者说内心欲望,不能自控。
可见,经常接触什么人,做什么事,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所见到的更多的情况是,很多老实人在不良环境的渲染下,在不良朋友的带动下,慢慢沉沦,走上歧途。打架斗殴的朋友渐渐会让你习惯于打架;巧取豪夺、奸诈的朋友会让你变得更阴险、不择手段。
而一个长时间生活在良好正统环境下的人,受过良好教育,有着温暖家庭,整天和善良的、有涵养、有品位的人打交道的人,他本身就处在一个秩序井然、明朗阳光的小环境中,他和他的朋友之间进行相互的熏染,他会是一个善良、忠厚、有素养、有爱心的人。(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些人因为某些特殊因素受到特别的打击或者诱惑而改变成为面善心毒的小人、伪君子。)
《无间道》中刘德华由一个黑道卧底渐渐变成一个警察,尽管他的某些手段还有些不正当,但是他从内心里想当“一个好人”。日常接触的朋友圈子,真是影响人,它不仅改变一个人的习性,也改变一个人的内心。
经常和单纯善良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单纯而善良。经常和阴险狡诈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心怀鬼胎、不择手段。经常和有文化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受到感染,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
古代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生长学习环境,经常接触到有文化、有涵养的温文尔雅之士,而三次搬家。今天我们是否也应该多和有能力、有魄力、有文化、有品性的人结交共处呢?
我们都同处在这个小小的世界上,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交际圈,在这个圈里,大家都共生在一条链子上,总是相互连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为谋”,从一个人结交的朋友中,可以折射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他经常和善良正直纯真的人在一起,那他应该是一个善良正义的人。如果他经常和狡诈阴险的人在一起,那他应该也是一个恶毒的小人。如果他经常和爱拍马屁的人在一起,他就应该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如果他经常和处事果断、有魄力的人在一起,那他应该是一个头脑清醒、有远见同时又有点依赖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