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不要太老实大全集(超值金版)
7865500000017

第17章 朋友太少圈子小——老实人缺少人脉关系

老实人常被人忽视

在现代社会,朋友少就好像路不通,不能四通八达、互通有无,办起事来自然就磕磕绊绊。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正是这个道理。

爱默生说:“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被人相容,首先是肯于相容。“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心理上不再执著滞碍,拆除隔绝的篱笆,就容易通达事理,与人和顺。

一位老人在乘船时,听一些旅游者讲起关于在鱼肚子里发现珍珠宝物的故事。

出于兴趣,他凑上前去语重心长地说:“我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我年轻的时候,曾和一位漂亮的女导演谈过恋爱,后来,我到国外留学,一去就是两年,我和女导演的联络因此也越来越少。

在回国之前,我特意买了一枚钻石戒指,准备给女朋友一个惊喜,然而半路上得知,一个月前,她已和某男影星结了婚。我一气之下把戒指扔进了大海。

几天后,我回到了国内某市,在一家餐馆喝闷酒,鱼端上来了,我心烦意乱地塞进嘴里,刚嚼了两下,忽然牙被一个东西硌了一下。你们猜,我吃着了什么?”

“戒指。”大伙一齐说道。

“不,”老人诡秘地笑道,“是一块鱼骨头。”

“哈……”

人们被老者这突如其来的回答逗乐了,人群当中突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现场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众人都为结识这样一位虽然陌生但却豁达开朗的老人而感到高兴。

绍林是某重点大学的一名学生,他为人踏实,心地善良,但是却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每天除了去图书馆看书,就只和自己的室友待在一起,或者上网玩游戏,从来不参加什么社团活动或者集体活动,更不去参加学校舞会或者篮球、足球比赛……偶尔被拉去和大家在一起,他也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渐渐地也就没人在意他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平日里不注意与人接触,毕业了也没结交到什么朋友。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收入没多少。

平时没人玩,遇事没人帮。在别人看来,他就是空气,好处没他的份,更没人拿他当回事。

老实人常以“合得来”为交友标准

老实人的朋友通常不多,在关键时候能帮上忙的朋友就更少了。老实人的生活圈子总是那么大,他们不善于结交新朋友。

老实人不会有目的地去主动接近一个人,如果这样做,他们会脸红、结巴,被人家一眼洞穿,老实人自己也会觉得没用。老实人不习惯于客套、不会应酬,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溢于言表。

所以,老实人认识的人不多,搭得上话的人不多,办成的事也不多。于是,老实人心里便觉得很窝囊,常有感慨,连别人也不无可惜地议论:“哎,这人太老实了!”

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在事业上施展不开手脚,为什么老实人在紧要关头总是无人相助?不是老实人人缘不好,也不是老实人能力比别人差多少,关键在于老实人不善交际,有价值的朋友太少之故。

与其说老实人能力差,倒不如说其交际观念存在着偏差更为合适。

说到底,一切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学问和技巧都来源于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和体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个性特征,及时地掌握其心理变化,并相应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网络的前提和基础。

而老实人恰恰是在认识“人”这个问题上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说的更尖刻一点,就是缺乏必要的悟性;他们往往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来看待和对待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总是以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来处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因此总是消极被动、事与愿违。

简单地说,就是老实人不能理解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不懂得灵活运用道德标准,不是根据现实需要而是只凭借主观理念来思考和处理问题。

老实人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偏误,导致了不善社交成为老实人最致命的弱点之一,也是老实人事业无成的关键所在。

老实人只与合得来的人交往。所谓“合得来”,并不是指合作共事,而是指基于性格、道德、习惯、趣味等的相似性而产生的感情相娱相悦。这种“合得来”是以非功利化为导向的,它不看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也不指望对方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只是出于一种精神的需要,带有情绪化的特征。

许多老实人只交往“合得来”的人,凡是不符合其标准的人就一概拒绝,不相往来,也不顾及其中的利害关系。这种处世方式带有很明显的书生气,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非常浓厚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社会利益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如果老实人还抱着一副书呆子气,自以为清高有境界,结果只能是离群索居,被人孤立,处处吃亏。

老实人以道德感和主观好感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鄙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行为,凡是与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主管好恶不同的人,一概不予交往。许多老实人还以清高脱俗自居,自以为有道德品质上的优越感,这更增强了其以主观好恶取人的行为模式。

人生中能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即使不多也是常事,但这绝对不是生活的全部。人活着需要各种各样的朋友,不同的朋友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我们固然需要品行相投的友人,但同样也需要事业上的伙伴、利益上的合作者,没有这些人的帮忙,我们的认识同样是不完美的。以主观的好恶来判断一个人,则天下就没有什么人可以交往了。

所以,以合不合得来作为人际交往的唯一标准实在是一种偏误,正确的做法是:既要交合得来的朋友,也要能交合不来的朋友。

人类社会是一个人们因相互需要而结成的共同体,因此,人与人之间互有利益上的需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通过互利互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式的人际交往,我们可以办成一个人通常难以办成的事,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从而为自己远大人生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些老实人也明白通过哪些交往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利益,但是他们就是做不到。与“合不来”的人交往,他们会感到心理负担很重,情感上受不了,又不能得体地掩饰和控制自己心中的这种不适感,结果使自己活得很累,很受压抑,远不如独来独往那般轻松自在,而跟他在一起的人也会感到很尴尬。

老实人最典型的一种心理就是“跟你‘合不来’,还要敷衍你,真是受不了。”这与老实人的道德感过强有关系,道德感过强的人容易用道德教条武断地把人分成黑白好坏两种对立的类别,缺乏必要的容忍度,个性倔强突出,甚至偏激。也正是基于此,老实人不容易当上领导,不容易团结一大批人才做成大事业。

以能否合得来作为交友的唯一标准,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一个后果就是,你融不到别人的利益圈子里去,因此,困难时也不会有人站出来维护你的利益。有的时候,即使你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一心做隐士,独善其身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你的自我防卫能力相当的差,只要你惹得别人不高兴,麻烦就会自动找上门来。

所以老实人为了开阔视野,增强生存能力,就必须放下架子,广交朋友。

老实人不善向人求助

只要求你想要的——协助、加薪、原谅、点子、机会、休息或任何事——就能得到惊人的成果。不但只要开口就能得到你想要的,而且你所要求的对象通常还会感谢你先采取主动。

如果要求我们想要的事情是如此有用而且重要,那么老实人为何很少这么做?答案再一次是因为害怕。老实人担心后果。老实人害怕遭到拒绝,或是得到负面的答复。老实人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的协助。为了无数的理由,老实人让过去的负面经验或自己制造出来的恐惧,阻碍了目前的机会。

小C领悟到他最大的资产之一,就是自己乐于助人的意愿。有好几百次,他回电话给完全陌生的人,或是写信回应他们的问题。对朋友和家人,他的助人意愿就更高了。只要有空,有道理,他都会赶去救援。他明白助人、提供协助、给别人一点恩惠,感觉到有人需要他,是人类深刻而重要的需求,被需要的感觉很美妙。

我们明白,其他人也有同感。尽管我们的恐惧和顾忌是相反的,假设别人并不乐于助人,其实是相当自大而自以为是的。我究竟在想什么。向别人要求某个东西,不论大小,关键在于真诚相信他人的内心深处,也乐于助人。你提出要求时,必须假设你所求助的对象就跟你一样——他或她内心也渴望帮助别人。

这个关于他人的好意的简单见解,剧烈地加快了人们迈向成功之路。它表示我们不再事必躬亲。我们不必独自发展我们所有的想法和计划。许多人都很乐意提供他们的专长、协助及建议。今天,当有人要求某个人坐下来跟他分享一个想法时,它通常可以激发出更多点子,回过来又帮了他们。循环的东西往往会去而后返。那些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总是会在其他地方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