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完美阴谋
7855300000026

第26章 拉德克里夫先生的铅笔

印巴关系至今炮声隆隆的原因实其实与英国的有意开的一个政治玩笑密不可分——这个玩笑可是开大了。实际上,英国这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手段颇具侮辱之意,而且就把阴谋放置在这个侮辱式的玩笑中,不但让当时的英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三方都满意,而且竟然能够轻易得逞,这简直就像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在用一个小丑戏弄两个年轻气盛的政治家。

印巴关系冲突不断的一个地区就是克什米尔,而这个冲突就是由一个小丑用一支铅笔在地图上画出来的。

当圣雄甘地利用颇具个人哲学和印度宗教色彩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英国的让步之后,英国面对这位用哲学武装起来的古怪政治家仍然使用殖民时期惯用的伎俩,1947年6月3日,英国公布了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随后,就应该是按照方案进行谨慎的两国划界工作,但英国此时却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那就是一位对印度一无所知的英国勋爵西里尔·拉德克里夫先生,而且他被指定在仅仅在36天内用一支笔在地图上划出了印巴两国的国界。结果可想而知——印巴独立的喜悦几乎没有持续一秒钟,就在独立日当天的午夜爆发了大规模教派冲突,并且迅速波及整个南亚地区,最终导致50多万人死亡。此后,在半个多世纪里,这种冲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印度和巴基斯坦可以说彻底陷入了英国设置的泥潭,他们不但无法各自抽身,而且大打出手,他们为此不得不把大量的金钱用来购置武器上,这导致印度自独立以来始终无法以一个真正大国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

克什米尔位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及中国交界地区,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其中穆斯林人占人口总数的67%,印度教人占30%,另外还有少数锡克族人。这个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兵祸连连的不幸之地,这个地方的主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在14世纪前这里是印度教徒控制的乐园,而从14世纪至1819年却为穆斯林所统治,之后当英国人来到印度后,整个南亚次大陆一起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国人没有让这块土地拥有一个明确的主人,于是这片土地的开始出现两个主人,1949年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团进驻该地区实施停火计划并且宣布就克什米尔前途问题举行全民公决,但这很显然不会得到解决,因为如果克什米尔真的再也听不到枪声,那将意味着南亚一个强大的印度将出现,而这可是所有大国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所谓的公民投票至今未能执行。另外,即使巴基斯坦希望克什米尔举行全民公决,那么印度也不会同意,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70%,印度当然不会愚蠢地同意进行什么全民公决。1965年1979年印巴两国为了克什米尔问题两次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在绵延至今的冲突中已经有2万多人死亡,目前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区分别为60%和40%。

1947年6月3日,“蒙巴顿方案”公布之后,两国划界就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情,印度一方曾希望由联合国出面进行这项工作,但英国显然不会把这件事让给联合国,于是作为常任理事国的英国轻而易举地使得这个建议没有被联合国接受。而按照方案,英国人必须要在8月份就把权力移交给印度,也就是说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这让印巴两国颇感焦虑,但英国却并不打算为这件事费什么心思,英国人慢条斯理地挑选了一个人,这就是西里尔·拉德克里夫勋爵。这位勋爵本来是一位出色的律师,时年45岁,但也曾经出任过英国情报局局长。而英国选中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对印度一无所知——这竟然是英国最重要的理由,而更为让人备感意外的是无论是印度的尼赫鲁还是巴基斯坦的真纳竟然也都同意接受由这个人来决定两国边界,因为他们相信了英国的解释,正因为这位勋爵对印度一无所知所以他才会“公允”地划界——这在今天看起来是一个多么可笑的理由。

于是拉德克里夫就这样有幸用一支铅笔决定数亿人的命运,当然,这更应该说数亿人的不幸就这样被一支铅笔决定了。拉德克里夫是一位著名律师,但他绝非勘界专家,他的秘书克里斯托弗·比尤蒙特说他“一生中没有去过直布罗陀以东的地方”。这就如同让一个孩子在一张地图上随便划出一道线来,然后政治家们就说:“好了,这就是我们神圣的、不可侵犯的领土了!”

也许,我们不应该责怪勋爵先生,因为他本人是无辜的,而且他几乎是在尽心竭力完成这件工作,看起来他也并非心怀叵测,他就像履行律师职责一样在认真地描绘他的分界线。但他的时间太短了,他只有36天,而他要分割的却是一个次大陆,比尤蒙特说,“他确实很能干,又不带偏见。在当时要找一个不带偏见的人很不容易。”

而且,对于拉德克里夫来说,他来到印度也并非不自量力,因为在他离开英国前,英国政府告诉他去印度的任务只是当旁遮普和孟加拉之间出现边界纠纷时出面调停,这与他的老本行差不多,看起来并不困难,因此他如此轻松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然而,当他来到印度后,总督蒙巴顿立刻就给他送来了一大堆毫无头绪、陈旧的资料,他的任务被明确告知,是为即将独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划界——再愚蠢的人也明白,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这个地方在过去的一千年里从来就纷争不断,印度教徒、佛教徒、锡克教徒、伊斯兰教徒在这里互相混战,导致这个地区从来就没有一个清晰、传统、几方都认可的边界。而且,这项任务也不是一开始所说的6个月,而仅仅是36天。

另外,他办公桌上的资料尽管堆积如山,但却实际上没有几份是真正有用的,最近的一份人口统计表也是1943年的,根本没什么价值,而他的任务却是把南亚次大陆从两翼(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划分出去。

最后,拉德克里夫先生只能在新德里闷热的房间里开始工作——这项本应该进行实地勘测的工作由于时间不允许,他也只好如此了。他的确在尽心尽力,比尤蒙特回忆说:“他没日没夜地干,也没日没夜地流汗。新德里的气温高达44摄氏度,可他还像英国绅士在英国度夏一样一副西装革履。”英国政府装模作样的给他配了8名印度助手,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各4人,而且这8个人的确对划界地区了如指掌,但拉德克里夫先生很快就发现,他们毫无用处,因为这8个人实际上是在为他们的信仰工作,而不是为他工作,因此,他们只知道彼此争吵,除此之外就再也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了。比尤蒙特说:“那8个人根本就没有派上用场,就他一个人干。”于是,这样一个复杂、浩大的工程就完全落在了一个人身上,他前进的速度是每天在地图上标出45公里的边界,他无法得知他铅笔下划出的那条边界两边是不是已经把一个完整的部族截然分开,甚至就是从一家的屋顶上穿了过去,没有人去实地了解,他的不到任何信息,一切都是真真正正的纸上谈兵。

原本,英国人似乎为了维持某种正义与公平,对外界说,划界问题只有拉德克里夫一人知道,连蒙巴顿总督也不了解情况,然而实际上,拉德克里夫每前进一公里蒙巴顿总督就清楚这一公里是否标对了地方。这种虚伪的保密措施没能遮掩多久,蒙巴顿几次建议拉德克里夫先生应该怎样划界,他甚至直接了当地告诉拉德克里夫先生应该把一些地区重新划分一下,比如,旁遮普境内的苏特莱叶河上有一块地区原来是划给巴基斯坦的,但是,在8月11日,蒙巴顿派了他的助手米侬去找拉德克里夫希望他重新划定这块地区,结果被拒绝。于是,第二天中午,拉德克里夫被请至总督府赴宴,最后这块地区变成了印度的领土——如果一定要对印度有所感情的话,蒙巴顿更倾向于尼赫鲁而不是真纳。

拉德克里夫这项艰苦的工作最终在1947年8月13日完成,这是印度独立前三天。而这时拉德克里夫的划界地图还没有向印度和巴基斯坦通报,尼赫鲁和真纳都不清楚这件事,直到印度独立后的第三天,蒙巴顿勋爵才将这张地图通报给尼赫鲁和真纳——不出所料,这张地图一经公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拉德克里夫完成了印巴分治的疆界划分后他没有任何完成伟大使命的感觉,相反,他在8月15日就匆匆忙忙离开了新德里,他简直就是逃亡——这很显然,如果印度人知道就是这个英国人划出了那份矛盾百出的地图的话,愤怒的印度人很可能会杀死他。这种心惊胆战后来几乎伴随了他一生,在他离开印度前一天,即8月14日写给他义子的信中,拉德克里夫写道:“我在印度干的事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愤怒不已的人会找我,我不想让他们找到。”他甚至在回英国的飞机上把机舱里仔细搜索了半天,因为他不想座位或者机舱的某个角落里有一颗被印度人安放的炸弹。回到英国后,他立即就把英国政府付给他的2万英镑还了回去,而且没有再和任何人谈起他在印度的工作,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