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财务管理精华读本
7849700000009

第9章 债权性投资

如果分析那些以倒闭收场的公司,你就会发现,那些公司的投资决策制度多不健全。他们在采用某方案前,缺少详细地分析其他可行的投资方案,而且在投资时未将风险考虑充分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洛特·费尔南多

核心理念

1.债券投资概述

1.1债券投资的经济特性

1.债券投资的涵义及优缺点

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债券以获利益的间接投资行为,即为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具有如下优点:

债券投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本金安全性较高。筹资人在债券到期之时,必须按约定的利率向投资者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而且企业债券的索偿权在股票之先,本金损失的可能性较小。

②收入比较稳定。债券票面的利率是固定的,它不受银行利率变动的影响,投资债券可获得固定且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

③流动性较好。目前,政府以及许多大型企业发行的债券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易,其流动性仅次于银行存款。当债券投资者急需资金时,可将其拥有的债券到证券市场上出售,也可到金融机构将债券作为抵押品而取得一笔抵押资金。

债券投资的缺点主要有:

①购买力风险比较大。债券在发行时,债券的面值就已确定,如果投资期间发生通货膨胀,则本金和利息的购买力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债券投资者虽然获得了名义上的投资收益,实际上可能却是损失。

②没有附带经营管理权。进行债券投资,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只有债权、债务关系,而无权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也无权对被投资企业施以影响和控制。

2.债券投资的经济特性

在发达国家,买卖债券已经成为企业运用资金时经常使用的手段。为什么债券能成为企业运用资金的重要方式呢?这也是债券的特性所决定的。从企业运用资金的角度看,债券具有两大经济特性:

(1)安全性

安全性即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债券时,首先可保安全,这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其一,各国对债券发行人的实力和信誉都有较高的要求。能够发行债券的,有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地方政府(代表省、市、州、县)、金融机构和大企业。

其二,债券不像股票,它是必须还本的,虽然现在也有“无限债券”,但数目很小,中国在短期内也不会有,所以这里只讨论有期限的债券。债券期限有长有短,短的只有一年甚至更短,长的可达30年、50年。但都是法律规定必须还本的。期限短的债券满期一次还本,期限长的债券分期偿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债务人的还本负担,使其偿还债务更有保证。

其三,债券必须按规定期限付息。如果是买股票,红利多少由企业经营状况决定,多盈利多分,少盈利少分,不盈利或亏损可以不分,债券则不管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按规定付息,否则视为违法。另外,债券的利率一般是固定的,到付息日准能收回到一定量的利息。我国目前发行的各种债券包括国库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都是满期一次付息,不分期付息,这和世界各国的做法不一致。按规定期限付息这一点又决定了购债人获取利息也是安全的。

(2)盈利性

债券的收益率一般都高于存款。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吸收存款主要是为了发放贷款,存款利率总是低于贷款利率,二者之差即“利差”构成银行的经费来源与利润,金融机构得到存款后,为选择合适的贷款对象要进行充分的调查、评审、筛选出最合适的项目,这些工作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花去许多经费。另外,金融机构为防止贷款出问题,收不回本,就要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呆账准备金”,这些准备金也要从利息收入中列支。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存、贷款利差不能太小。债券的发行虽也经过金融机构代理,需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但代理发行债券与吸收存款再贷款相比较,显然前者的工作要简单得多。工作既然简单,所需费用相应就要少一些,加之代发债券又没贷款那种风险,不需要因此再提一笔准备金,所以代发债券的手续费总要低于存贷款的利差。手续费一低,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债券的收益率一般总处于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例如,存款利率为5%,债券收益率为5.5%,加上手续费因素,发行债券人实际付出的利率为6.5%,贷款利率则至少为7%,这样,对于债券发行人来说,发行债券所需付出的利息在多数情况下少于贷款利息,而对于债券购买人来说,购买债券得到的收益肯定要高于银行存款。我国近两年发行的债券,不管是金融债、企业债还是国库券,利率也都高于银行存款。

如果考虑复利因素,购买债券比存款更为有利。例如,将100元钱存入银行,利率为年息10%,存期两年,如果不计算复利,两年满期后得利息20元,如果计算复利,就应从第二年起,将第一年应得的利息计入本金,本金变为110元,到两年满期时,利息应为21元。按国际惯例,银行存款都不计算复利,满期一次付息,债券却是每半年付一次息,等于以半年为期计算复利。例如,用100元钱买了两年期的一笔债券,假定收益率也是每年10%,买者满半年时领到了5元利息,可以再存入银行,以后满一年和满一年半时,又分别领到了5元利息,又分别存到银行。假定银行一年半期、一年期、半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别为年息9%、8%,和7%,那么这15元又可获得利息5元×(9%+9%2)+5元×8%+5元×7%

21.25元。这是债券带来的第二种收益。在我国,由于目前债券与银行存款一样,都是满期一次付息,不计算复利,因此,债券购买者暂时还得不到这种好处。

除了安全性和收益性这两个突出的特性外,债券也具有可转让的特性,因而也具有流动性,但流动性的好坏则依债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和不同债券的知名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1.2债券交易市场及其分类

债券交易是指所有转让、买卖已发行债券的行为。债券交易市场则是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流通的场所,债券交易市场又称为债券二级市场或流通市场。

债券交易市场的基本作用是为一级市场上发行的债券提供流动性。当债券持有人需要资金时,可以到二级市场上出售或抵押其债券,以取得现金。其与债券发行市场的本质区别是,债券交易市场上买卖流通的债券,只代表现有债券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转移,这种债券所有权和资金的易位与原发行者无关,并不创造新的实际资产或金融资产,也并不代表着社会总资本存量的增加。债券交易市场的另一个作用是为债券发行市场反馈信息,交易市场上债券价格的升降变化对发行市场上的发行者和投资者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债券交易市场与发行市场共同构成债券市场,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因为债券交易市场是转让买卖已发债券的场所,所以必须先要有债券的发行,才存在已发行的债券,也才具备债券交易市场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债券发行市场是债券交易市场的前提。但同时,如果没有流通市场,投资者就无法灵活运用自己的资金,无法随时转让出手持债券而收回原投资本金,于是人们也就不愿意最初购买这样的债券,从而妨碍了债券一级市场的发展。所以只有在交易市场上为已发行的债券,提供良好的组织服务设施和各种信息资料,并保证债券能够灵活、迅速合理的买卖成交,才能促进广大投资者的热情,因此健全的交易市场是发行市场得以发展的保证。总之,只有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都能高效率地运转,才能创造一个活跃的债券市场。

债券交易市场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即以集中交易形式运作的证券交易所和以分散交易形式存在的场外交易市场,就是平常所说的柜台市场或店头市场。严格地讲,非证券交易所的市场(场内市场)即为场外市场。但是为了区分市场的具体交易内容和形式,目前也出现了“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的概念。这两种市场是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市场,虽然与交易所和柜台交易比较起来,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其发展速度还是较快的。下面就分别介绍上面提及的债券交易市场的几种类型:

1.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是债券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为其成员或会员的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交易提供了多项服务和固定交易场所,并对场内的交易实行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证券交易所是一个买卖金融资产的集中市场,其特征表现在:

①证券交易所是个证券交易的场所,证券交易所本身既不持有证券,也不买卖证券,更不能决定证券的价格,它只是为证券买卖双方成交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对双方进行监督。证券交易价格是由证券买卖双方以公开竞价方式来决定的。

②证券交易所中的证券买卖完全公开。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申请上市的证券发行者,必须真实地公布其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被批准后,方能上市。同时,交易所定期公布各种证券的行情表和统计表,以使投资者选择投资目标,使证券持有者决定保留还是转让证券,换回现金。证券交易所中的每笔买卖公开,记录在案。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不仅在上市前要公布有关情况,而且上市以后还要定期公布其经营和财务状况。

③证券交易所具有严密的组织和规章制度。证券交易所有严密的组织,不论是会员组织形式还是公司组织形式都有自己的一套组织方式,凡参加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有一定的审批手续。交易所的交易者必须是其会员(会员组织形式)或者是其成员(公司组织形式),一般投资者不能直接进去交易。证券交易所对成交价格、成交单位、成交后的结算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对于交易所内部人员利用内部情报操纵价格、垄断欺诈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制裁措施。

2.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有时也称作柜台交易市场或店头交易市场,它构成了债券交易市场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具体讲,这一市场是指通过大量分散的像投资银行等证券经营机构的证券柜台和主要电讯设施买卖证券而形成的市场。就类别而论,在场外交易市场中进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国债,股票所占的比例很少。至于交易的各类债券,从交易额来看,主要以国债为主。

相比而言,有价证券转让市场的柜台交易组织形式,具有和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完全不同的几个特点:

①此类转让市场活动不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统一的机构来组织,而是由很多各自独立经营的证券公司分别进行的。因此,这些交易活动分散于各家证券公司,而无一个集中交易场所。证券公司既是证券转让柜台的组织者,又是直接参加者。它们通过参加市场交易来组织市场活动,为有价证券制造转让市场。因此证券公司被称为市场创造者,故证券柜台交易的组织形式又叫做“市场创造制”。

②在场外交易市场上,绝大多数交易都是在投资人和证券公司之间进行的。证券的实际出售是将证券卖给证券公司,实际购买是从证券公司买入证券,通过证券公司的自营买卖,有价证券的转让才得以在投资人之间实现。因此,用这种方式组织的场外交易市场基本上是采取自营制的。

③场外交易市场形式下的债券转让是在证券公司和投资人之间协商议价的过程中进行的。每笔交易的参加双方都只是证券公司和一个投资人。这种被称为“一对一”的交易方式不可能产生买方内部和卖方内部的出价要价竞争,因此,这种交易形式从证券公司的角度被称为“买进卖出制”。

④场外交易市场上债券转让价格是由证券公司确定并报出,并根据投资人是否接受加以调整而形成的。每笔债券转让的交易价格,都是用上述方法在证券公司和投资人之间的协商议定。这种价格的形成过程被称为“议价制”。

3.第三市场

第三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场外专门买卖已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交易市场。实际上,第三市场是场外市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近年来这部分市场发展很快,债券的种类和交易的量增加快,所以很多人都习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

第三市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一市场的出现与证券交易所采用的固定佣金制关系很大,因为许多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量很大,他们所需支付的佣金也很高,为了打破交易所经纪商对债券交易的垄断,许多投资人纷纷转向交易所之外的,不受证券交易所固定佣金制约束的证券商,委托他们进行交易,以达到少付佣金,节约成本的目的,这种场外交易的非固定佣金制对于投资者来说确实具有很大吸引力,因为除了佣金低外,第三市场的成交速度也比较快,这主要在于参与第三市场交易的许多投资者都拥有自己的专门人才,他们可以不用证券商的帮助自行完成交易,他们需要证券商提供的服务只有成交与清算两个环节。正因如此,第三市场发展很快,而且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一些有交易所成员或会员资格的证券经纪人也积极参加这一市场的债券买卖。虽然第三市场的佣金比较低,但由于每笔交易的数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经纪人同样也能获得较高的收入。

随着首先在美国形成的新型债券第三市场的发展,许多国家,如英国也在近些年开创了本国的债券第三市场。

4.第四市场

所谓第四市场,是指各种机构投资者和很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完全绕开通常的证券商,相互间直接进行的债券买卖交易。第四市场目前只在美国有所发展,其他的一些国家正在尝试和刚刚开始出现这种市场。第四市场的交易通常只牵涉到买卖双方,有时虽然也有帮助安排交易的第三方参入,但他不直接介入交易过程;第三方作为中间人,毋需像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以及第三市场的证券商那样向证券管理机构登记,也毋需向公众公开报道其交易情况。第四市场的主要吸引力在于:

①交易成本很低。这是因为买卖双方直接交易而不需要中间人;有时即使需要通过第三方来安排,佣金也要比其他市场少得多。据统计,在美国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场外交易,比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可节省佣金70%。

②由于买卖双方直接谈判,所以可望获得双方满意的价格,且成交迅速。

③有利于保持交易的秘密性。债券第四市场的发展正方兴未艾,有着很大潜力。同时,它对证券交易所内的和场外的大批量债券交易,产生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促进这些交易以较低的成本和更直接的方式进行,因此,第四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对债券交易活动方式,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1.3债券交易的影响因素

与股票的实际成交价格一样,一般地,债券在交易市场上的实际成交价格,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以及一些随机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因素较多而复杂,有必要分别讨论:

1.一般性经济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在一般时期内,当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时,企业肯定要增加设备投资,故而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手中持有债券,则会卖出,如果手头资金不足,就要从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公司债,必然造成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量急剧扩大,于是市场短期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当经济发展不景气导致生产过剩时,生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下降,金融机构则会因借方减少而出现现资金剩余,于是市场短期利率便会下降,资金纷纷转向债券投资,债券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2)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在整个年度内,收大于支有盈余时,财政就会把剩余的资金作为存款存入银行。同时也会购入一些金融债券或买进一些发行的公司债,从而造成债券市场需求增大,债券价格便会上涨。反之如果财政入不抵出,则就要向金融机构借款或依靠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卖出所持有的公债而取得平衡,此时扩大了市场上的债券的供给量,债券价格自然会下落。

(3)中央银行金融政策管理操作

为了稳定通货和维持金融秩序,中央银行有四大金融政策即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策略和选择性的金融调整。其中利率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利率而间接影响资金供求量,从而影响债券价格。调整存款准备金是采用变动民间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选择性的金融调整是对某些特殊部门有选择性的金融调整方法。总之,上述三种政策变化对债券市场的供求状况、债券的价格的影响都是间接的,有直接影响的是公开市场管理操作。中央银行往往利用其公开市场管理职能,当信用扩张时,在市场上抛售债券,这时大量债券充斥于市,价格必然下跌,而当信用萎缩时,中央银行又从市场上买进债券,这时价格则会上涨。

(4)货币市场利率水平

债券与股票不同,所有的债券在利率发生变化时都会朝一个方向运动,即当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持有者就会抛出债券将资金投向高利金融商品。此时用于债券的投资减少,于是债券价格下跌,反之则流入债券市场的资金增多,投资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与货币市场利率呈反向运动,而且债券的剩余时间越长,受市场利率的影响越大。

(5)物价波动

当物价上涨的速度较快,人们出于保值的考虑,必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或其他可以保值的物品,债券供过于求,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下跌。

(6)汇率变动

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各种币值的债券较多而投资又不受很多限制的情况下,当某种外汇升值时,就会吸引投资者购买以该种外汇标值的债券,使债券价格上涨。反之,当某种外汇贬值时,人们纷纷抛出以该种外汇标值的债券,债券价格就会下跌。

(7)新发债的发行量

一般说来,随着发行量达到一定程度,金融资产也会相应增加到一定程度,供与求相适应,不会给市场造成压力。然而一旦发行量超过金融资产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打破供求平衡,造成供大于求,债券价格就会随之下跌。

2.非经济性因素

(1)政治因素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政治形态的变化会影响每一个经济集团,甚至每一个公众的经济行为。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在有价证券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

(2)心理因素

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有时往往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债券价格的变化。许多情况都会引起投资者心理发生变化,甚至有些传闻或谣言也会造成投资者抢购或抛售某种债券,以致引起这种债券价格暴涨或暴跌。

(3)投机因素

在债券交易中,存在着买卖差价,投资者总是千方百计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从中获利,但是不排除其中确实有少数人不择手段,投机倒把,扰乱债券价格。

上述各种因素都会对债券价格产生影响,但究竟哪一个因素起决定作用,其他分别发挥多大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因此投资银行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因素作具体分析,来预测债券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把握债券交易的最佳时机。

1.4债券交易市场的工具

最常见的债券市场工具,有政府债券、发展债券、政府机构或公营公司债券、市场债券、抵押债券、可转换债券、与商品相联系债券、有奖债券、资本债券、浮动利率票据、以及浮动利率存单等。

大多数债券的利息率固定,半年或一年付息一次。债券的还本(偿还)可能在期末,或可能经过一个宽限期,在债券期限内通过所谓“偿债基金”来还。还有一种购买基金,当其所投资的债券在低于约定价格(通常为票面价值)进行交易时,持票人可要求债券发行者提前清偿。还可能有下述情况:根据信托契约指定一个受托人,其职责为当债券发行者拖欠偿付时,保持债券持有人利益,并且办理债券的付息和还本事宜。

在那些发生过严重通货膨胀的国家(例如巴西、智利、阿根廷和哥伦比亚),指数化债券已发展起来。这些债券的利息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保持固定差距,以保证债券持有人能有实际收益。

1.政府公债券

几乎所有国家都有政府公债券,即使在那些债券市场不活跃的国家也存在,顾名思义,政府公债券由政府发行,并代表着政府的“充分保证与资信”。

政府发行公债的目的是弥补预算赤字,通常是弥补用于改善社会基础结构以及其他发展项目的投资或开发预算部分。这类债券有时被叫做发展债券。

政府公债券的利息收入可以免税,使债券发行成本较低,并对一般公众更有吸引力。但更经常的情况是,政府为其公债券创造一个由它控制的市场,以维持与实际不符的低利率,强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购买政府债券作为其储备要求的一部分。其他投资机构,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也可能被强制这样做,将其相当大部分以至全部资产投资于政府公债。这种作法防碍广泛的一般公众参与市场,因而难以使活跃的债券市场发展起来。

政府公债的期限从2年到25年或更长。其中期限相对较短的(10年以内)也称为中期债券。

2.政府机构和国营公司债券

被公认经营得力并具有独立现金流量的政府公司——公用事业、铁路、石油公司、住宅银行等等,能够以其自身名义或凭自身资信发行债券,尽管其最终为公众所接受,仍然要依赖政府作为后盾。发行这类债券有助于企业减少对欧洲货币银团信贷的依赖。后者采取浮动利率,并且可能成本更高。

3.抵押债券和抵押证书

此类债券以不动产留置权作为抵押,通常由商业银行、抵押银行或住宅银行为其客户提供担保,作为一种帮助其客户取得住宅贷款融资的方式。通货膨胀的抵押债券在拉丁美洲国家比较普遍。想购买住宅者也许须连续几年投资于抵押债券,才能取得抵押贷款。

4.地方债券

所谓地方债券是指由地方财政和地方政府部门,为了筹集资金支持所辖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而发行的债券。比如,为了发展地方教育事业、修建机场、公路、桥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地方债券除其信誉度仅次于国家政府公债外,其发行面额一般也较小,以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而且地方债券可以免税。发展中国家很少发行市政债券,但一些有独立收入作为偿还来源的大城市,却存在发行市政债券的可能性。

5.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是由股份公司发行并承诺于一定时期还本付息的债权凭证。发行公司债券的目的是为了筹集长期建设资金。一般都有特定用途,期限多为10~30年。购买债券的人按既定条件到期从发债公司那里取得利息并收回本金,但是债务的持有人不能参与发债公司的经营管理。

公司要发行公司债券,必须先参加信用评级,级别达到一定标准才可发行。与政府公债相比,公司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大,因而其利率一般也较高。公司债券通常没有担保品,没有具体财产留置权作为担保。它们可以被看作对公司收入而不是对公司资产的索偿。

6.可转换公司信用债券

可转换公司信用债券是公司债券的一种,是指以公司债券形式发行的,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可按发行时所定的条件转换为发债公司优先股或普通股股票的债券。

可转换公司信用债券对于投资者的好处,是使之得到有保证的最低限额收益(通常低于一般债券),并且在债券的(部分)有效期间可以按事先规定的价格将其转换为该公司的股票,转换的股票价格往往略高于现货市场价格,但却可能低于转换期满时的股票预期价格。

对发债公司而言,此类债券不仅使之有可能以比通常低的利率得到资金,而且还能在将来一定时期以高于目前水平的价格出售股票。当股票市场不景气时,这种债券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7.商品挂钩债券

像可转换公司信用债券,商品挂钩债券的特点也是可以转换的,但转换的对象是商品或资源,如石油、白银、铜、锡、天然气等等。此类债券可由政府发行,也可由大矿产公司或石油公司发行。惟一比较重要的例子是墨西哥的石油债券,其利率固定,每张债券代表固定数量(桶)的石油。投资者或者在债券到期日得到按票面金额偿还的本金,或者当油价水平超过损益平衡点时,可得到该债券所代表的石油的价值。

商品挂钩债券将本金或利息或本利二者与商品价格挂钩,可有若干形式。为限制风险程度或利润额,还可能有价格上、下限的规定。

商品挂钩券的条件,一是作为转换对象的商品必须具有不受国内价格管制影响和制造商无法操纵的国际市场价格;另一个条件是此种商品确实备有存货。

8.有奖债券

有奖债券是使得不活跃的无吸引的债券变得对某一类人有吸引力的一种方式,例如吸引那些在海外谋生的,想购买住宅但又须长期储蓄才能支付定金的工人等。在这种情况下,债券的大奖可能就是一幢住宅,而且可以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这种债券。

9.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筹集资金而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一种债券凭证。从性质上来看,金融债券属于国内债券,它的发行要求国内资金市场上资金比较充足,而且要求转让比较活跃。目前,世界上像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发行金融债券。虽然它们在具体发行种类、发行方式和发行数额上有所区别,但是其基本内容还是相似的。

10.浮动利率债券

这种债券的利率并不固定,而是浮动的。当长期固定利率处于不同寻常的高水平,而近期利率水平更高的时候,它可能对发行者和投资者双方都有吸引力。发行者可避免在长期中被固定的高利率所束缚,而投资者则可能对长期利率趋势持另外的看法,至少一开始就可以得到较高的短期利率。这种浮动利率以国内的某一利率(例如银行优惠利率)或国库券利率为基础定期调整,并保持固定的利差。

11.浮动利率存单

浮动利率存单与浮动利率很相似,但期限往往更短。其发行者为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2.共同基金投资

2.1共同基金的涵义及特点

创始于1868年的英国,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共同投资基金(以下文内简称共同基金),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扩展。目前,无论是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还是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的国家,只要金融市场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共同基金就会适时根据市场有效运行的需要,得到相应的发展。而在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工具还不丰富,共同投资基金更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开始对共同基金进行研究,这个名词才逐渐渗入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中来,并且已开始了创办共同基金的实践探索。

1.共同基金的涵义

基金是金融信托的一种,由不确定多数投资者不等额出资汇集成基金(主要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方式募集),然后交由专业性投资机构管理,投资机构根据与客户商定的投资最佳收益目标和最小风险,把集中的资金再适度分散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和其他金融商品,如资本市场上的上市股票与债券,货币市场上的短期票据与银行同业拆借,以及金融期货、黄金、选择权交易、不动产等等,获得收益后由原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而投资机构本身则作为资金管理者获得一笔服务费用。

各国对共同基金的称谓略有不同,美国称为共同基金为互助基金或互惠基金,也称为投资公司;英国及我国香港地区则称为“单位信托基金”(Unit Trust);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又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虽称谓不同,但内容及操作却有很多共性。在本书中,我们均通称为共同基金。

这里所说的共同基金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不同。我们平常所说的基金,是指专门作某一项用途的资金,即所谓专款专用。根据基金的用途,可分为许多类型。如:

①财政后备基金,即在一定财政年度内,国家预算中设置的用以准备应付意外事故和保证预算资金临时周转需要的资金。

②储备基金,是企业为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购进各种物资占用的资金。

③社会保险基金,即按照保险原则建立并用于解决居民退休、医疗、待业、伤残等方面物质帮助的专门资金。

④国家管理基金,国家预算用于国家管理费用的那部分社会消费基金。等等。

这些基金的筹集目的明确,一般从事与本事业有关的业务,即使投资,也是非常讲究安全性的,往往其投资是为了保证资金的购买力,即抵消通货膨胀作用,而不是将赚取投资利润作为主要经营目的。这也是通常意义上的基金与共同基金不同之处。共同基金的首要任务就是投资,通过投资赚取利润,其投资风险随共同基金目标不同而互异,如果共同基金追求资本积极成长,必投资于股票,风险也大;若追求固定收入,就投资于债券、短期票券等,风险相对也小。

以下我们将共同基金简称为基金,除非特别说明以外,“基金”一词均指共同基金,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专款专用的基金。

概括地说,共同基金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共同基金是将不特定多数投资人的资金,汇集成一个基金;

②共同基金运用汇集的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但并不参与证券的发行、销售等活动;

③共同基金以获取资本利润或股息收入为目的,而并不是一种借贷资金,也不是为了取得所购有价证券发行公司的经营权;

④共同基金应用风险分散原则对多种证券投资;

⑤共同基金由对证券投资有专门知识及经验的人进行管理运用。

2.共同基金的投资特色

企业垂青于基金的原因是,基金是为众多中小投资者设计的一种间接投资工具,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具有许多自身独特的优势与特色。

(1)积沙成丘

众多中小企业可供投资的资金较少,而证券市场风险又高,凭自身单个实力难以回避风险,取得较稳定和较高的收益。而基金给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安全投资的可能。它将众多的小钱汇集成大钱,积沙成丘,容易取得规模效益,而且基金的手续费与管理费较自己聘请经纪人或代理人的花费要少得多,但投资者却享受到专业投资经理的服务。

(2)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基金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按不同的比例分别投资于各种不同的有价证券和其他多种行业上,是投资基金区别于其他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为了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基金投资都坚持分散风险进行投资组合的原则。即使是单一的市场基金也不准只购买某一两种股票,有些基金明文规定投资组合不得少于20个品种,而且买入某一公司股票,都有一定比例的限制。由于基金拥有众多有价证券,即使某几种有价证券发生了损失,也可由另几种上涨的有价证券带来的收益弥补,风险性大大降低。

(3)专家经营

基金是一种间接投资工具,投资于基金就等于聘请了一位投资专业顾问,帮助你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基金从投资者手中吸收的资金都交由专业经理人才去操作。他们与普通投资者相比,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专门从事研究和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发展动态,能够随时掌握各种产业的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并通过发达的通讯网络,与国内外证券市场保持密切联系。这样,投资基金要比投资其它金融产品有保障,且省心省力。

(4)专人保管

一般来说,基金资产并不是由基金经理公司掌管的。为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单位信托基金在“信托契约”中均明确规定,基金资产必须由另外一家独立的保管公司持有和保管,经理人员无法损公肥私。保管基金资产的公司往往是较大的跨国财团、银行或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其设备先进,通讯手段广泛灵活,基金注册地又往往在海外。这样可以使基金资产离岸化,即使投资者所在国出现政治或经济政策变化,投资者的资金也不会被冻结,基金资产安全性高。

(5)基金流动性强

购买基金的程序非常简单,你可以直接到基金公司办理买入手续,也可以通过委托投资顾问公司代办买入。支付一定数额的认购款后投资者就拥有了一定数额的基金,成为该基金的受益人。基金大多是开放型的,每天都会公开进行报价买卖,投资者可随时购买或赎回,流动性很强。即使是封闭型基金,也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进行买卖,只需数日便可完成整个转让或交易过程。

(6)收益稳定,灵活方便

基金投资者按持有“基金单位”的份额分享基金的增值收益。一般而言,基金风险比股票低,收益比债券高,封闭型基金上市后,还有可能获得差价收入。基金经营期满时,投资者享有分配基金剩余资产的权利。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因为它的资金运作有周期性,在富余资金较多的情况下,通常考虑把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合适的投资基金。这样既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作为自身拥有投资经营机构的金融性公司来说,参与基金能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运筹其他投资工具,以期股东权益最大化。

2.2共同基金的类型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共同基金已是种类繁多。在美国,有不同投资目的的投资者几乎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共同基金。这里我们介绍几种最常见的共同基金类型。

1.公司型与契约型投资基金

这是按照设立基金的法律基础及组织形态的不同对共同基金的分类。

(1)公司型基金

这种基金是依据公司法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投资于有价证券的股份制投资公司。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投资者通过购买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按公司章程规定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并领取股息、红利。

公司型基金在结构上通常涉及到3个方面的关系人:

①投资公司。它是公司型基金的主体,是投资基金进行投资的实施者,相当于契约型基金的受益凭证持有者。

②管理公司。在公司型基金中,管理公司是投资公司的投资顾问。它与投资公司订立管理契约,办理一切管理事务,定期向投资公司提供有关证券投资运用方面的调查资料与咨询服务,并收取管理报酬。但有关资金运用和投资决策的重大事项仍由投资公司董事会策划决定。基金管理人通常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一般来说,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规,经政府证券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以后才能成立。各国对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条件规定不同,但主要有4个方面:资本实力、经营业绩、管理人才和投资计划。

③保管公司。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防止信托财产被挪用,各国的管理法规都规定投资基金必须委托基金保管人(或托管人),基金的组成与运作要实行经营与保管分开的原则。基金保管人一般由银行、投资信托公司和经特许的其他金融机构担任。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才能受托作为基金托管人。基金托管人要为基金资产设立独立的帐户,投资人的出资存入在托管人的独立帐户里,基金托管人依基金管理人的指示保管和处分基金的资产。基金管理公司和托管人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其债权方不能动用基金财产。对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管理法规都有自己的规定。

公司型基金的特点是:

①公司型基金的管理模式与一般的股份公司一样,由公司的股东组成股东大会,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监事会,再由董事会、监事会决定公司的总经理,一起执行业务,并向股东大会负责。

②公司型基金的形态是股份公司,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股份公司,其不同之处在于:

a。投资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证券投资信托。

b。公司型投资基金的管理和保管实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监督和制约。基金投资公司注册以后,通常委托特定的管理公司负责基金资产的管理事务,基金的保管则委托另一家与其原先并无利害关系的金融机构(银行或保险公司)负责,二者职责分明:管理公司只负责基金资产的管理,保管公司只负责基金资产的保管,如接受并保管新获得的各类收益的凭证,为购买新的证券付款等。

c。基金投资公司的股东(即投资人或者说受益人)对公司的经营和监督,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契约型基金

这种基金是指根据一定的信托原理,由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信托投资契约而组建的基金形态。在这种基金形态中,委托者即是基金的创立者,一般称为发起人,它是根据信托契约等文件而组建的一家经理公司,负责设立基金、发行受益凭证、将所筹集的资金交由受托者管理,同时对所筹集的资金进行具体的投资运用。受托者一般为信托公司或银行、又称其为基金保管人,它接受基金经理公司的委托,根据信托契约的规定具体办理证券、现金的保管,以及其他有关的代理业务和会计核算业务。它的职责是负责保管和处置信托财产,监督基金经理公司的投资工作,确保基金经理公司的投资组合符合信托契约的要求,但它对基金资产的具体操作和运用没有发言权。受益者即是基金的投资者,他们通过购买基金的受益凭证参加基金投资,分享投资收益。受益者如要退出信托契约,或要将信托契约变现,即可以通过市场转让受益凭证,也可以要求原发行机构赎回。三者的权利、义务有明确的区分和规定,受到法律的保护。

(3)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的区别

①成立与运作的依据不同。公司型基金是依照公司法组建的,受公司法的保护和约束;契约型基金是依据信托法组织和运作的,受信托法的保护和约束。

②法人资格不同。公司型基金有法人资格,而契约型基金没有法人资格。

③投资者的地位不同。在公司型基金中,投资者是基金投资公司的股东,可以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监督和表决权,以股息的形式取得收益;而契约型基金的投资者购买了基金的受益凭证,是信托关系的受益人,对基金资金如何运用没有发言权。

④资本结构不同。公司型基金除发行普通股外,还可发行公司债券和优先股,而契约型基金只能发行受益凭证。

⑤融资渠道不同。公司型基金在资金运用状况良好、业务开展顺利、又需要增加投资组合的总资产时,可以以公司名义向银行借款,而契约型基金一般不能向银行举债。

2.开放型与封闭型基金

这是根据投资基金证券变现方式的不同对投资基金的分类。

(1)封闭型基金

封闭型基金是指在设立基金时,限定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在初次发行达到预定的发行计划后,即宣告基金成立,并封闭起来,除非经特殊批准,基金单位将不再增加或减少。如果新的投资者想购买基金券,只能向基金券的持有者购买,而不能向基金公司购买;如果原来的投资者想把手中的受益凭证或股份变现,不能要求基金公司赎回,只能转让给第三者。

封闭型基金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开放型基金。如果该基金的基金上市已满规定期限,经受益人大会讨论通过和董事会批准终止上市,这时封闭型基金可以转为开放型基金。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该基金的基金券上市已满规定年限,而且其市场价格高于资产净值20%以上,由经理人公司召开受益人大会讨论通过,并经董事会批准,可以转为开放型基金。

(2)开放型基金

开放型基金是指在设立基金时,发行的基金单位总份数不固定,基金券总额亦不封顶,可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营策略而增加或减少。投资者可随时向基金经理公司购买基金单位,也可随时将手中的基金单位出售给基金经理公司。基金经理公司则随时准备按照招募说明书中的规定,以资产净值向投资人出售或向投资人赎回基金单位,基金单位的买卖双方是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开放型基金一般每天计算并公布一次每一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其售出价是根据每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加上5%左右的首次购买费,其买入价,也即赎回的单位价,是基金单位所代表的资产净值。有些开放型基金也存在免购收买费的情况,不论是否收费都会在报刊上所载的成交价格上注明。

开放型基金与封闭型基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发行方式不同。开放型基金发行的基金单位数额不固定,可增可减。而封闭型基金发行的基金单位数额是固定的。

②变现方式不同。开放型基金可直接要求基金发行机构赎回,主要依据基金资产净值来定价,并不受时间限制。封闭型基金在规定期限内只能向愿购者转让和在证券市场上出售,买卖价格依市场供求情况而定,只有满期后,投资者才能要求基金发行人赎回。

③买卖价格不同。开放型基金的价格仅由其净资产价值决定。而封闭型基金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其净资产价值,而且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可能高于或低于其净资产价值。

④可用于投资的比例不同。开放型基金必须保留一部分现金,以便投资者随时申请赎回,不能100%地用于投资,而封闭型基金则可以将资金100%地用于投资。

投资基金的种类还有很多,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将其分类。比如我们还可以按基金投资对象的不同,将投资基金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期货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还可以按投资目标的不同,将投资基金划分为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成长收入型基金、积极成长型基金、平衡基金、特殊基金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理论精华

1.债券市场投资分析

1.1债券交易方式分析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上,债券交易方式多种多样,近年来仍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以适应各种投资人的需要。在诸多的交易方式中主要包括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期权交易、现先交易。其中现货交易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交易方式,其他类型的交易方式都是在现货交易方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般来说,债券市场越发达、越成熟,债券交易的方式与种类也就越多,同时各种不同类型的交易方式所完成的交易数量也就越大。因此可以说债券交易方式的发展程度如何,表明了一个债券市场的发育成熟程度。

下面就分别介绍以上提到的几种债券交易方式。

1.现货交易

债券的现货交易又叫做现金现货交易,它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是指债券买卖双方对债券的买卖价格均表示满意,在成交后立即办理交割,或在很短期限内办理交割的一种交易方式。最初的现货交易是指债券的买卖双方一旦成交后,买者立即付款,卖者卖出债券,实行当场钱货两清的做法。后来,随着债券交易品种和交易量的增加,使债券很难在买卖成交后立即办理交割。这种原始意义上的现货交易,实际上已因债券不同于一般商品和债券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行人、经营者或代理人与一般投资者买卖债券的成交和交割两个环节的脱节。在现实中,债券买卖成交至交割完之间这段时间,是给证券交易所和其他中介机构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账务处理和给买卖双方足够的时间进行备款调券等准备工作。

实际上,成交至交割间这段时间也不是没有任何限制。一般在各国,各自的证券主管机构或证券法规都对这一期间的时限有所规定,以避免有些人利用债券买卖成交后至交割前的空当时间,进行债券再次买卖的投机活动,从而尽量降低债券交易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1)现货交易的种类

通常,现货交易按交割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①即时交割。成交的同时立即办理交割,当场钱货两清;

②次日交割。于成交后的第二天办理交割;

③例行交割。允许成交后四、五天内完成交割。具体时间根据证券所的规定或惯例确定,各国有所不同。但正如上所述,原则上现货交易的成交与交割的分离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会给投机者提供可乘之机。

(2)现货交易的特点

①虽然有例行交割期时间长短不一的问题,但债券买卖成交和交割基本是同时进行的。

②现货交易是实物交易,卖方必须实实在在地向买方付出债券,没有对冲。

③交割时,买方必须支付现款。

④现货交易是投资行为。买方买进债券现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未来时期内取得稳定的利息收入,而不是为了获取买卖差价进行投机。

2.期货交易

债券的期货交易是指根据合同规定,债券买卖双方在将来某一约定日期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买卖特定债券的行为。这里所说的特定债券指的是作为期货交易对象的债券期货标准物。债券期货交易源自商品期货交易,债券的价格具有波动性,引起债券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利率的变动。正是由于利率与债券价格存在的这种关系,使得投资者的债券价格面临风险;债券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债券投资收益。因此,为使投资人的债券价格得到保障,也使那些愿意承担风险获取较高收益的投资人得到机会,债券的期货交易方式应运而生。目前,期货交易已成为债券市场上最常见的交易方式之一。在债券期货市场,投资者进行期货交易的基本目的有三个:投机、保值和套利。与此相对应,债券期货交易也有三种方式。

(1)投机性交易。

投机性交易是指投资者以获得期货买卖差价收益为目的的交易。其原理是:投资者以预测未来的利率为基础,认为未来利率看涨(跌)时,就买进(卖出)期货。如果未来利率的变动趋势恰好与投资者的判断一致,则可以进行对冲交易进行结算,即卖出(买进)现货,其结算差额就是自己所得收益。当然,如果投资者预测错误,则会遭受损失。

多头和空头是期货交易中最常用的两个交易情况。先买后卖盼望以后价格上涨的叫做多头;先卖后买盼望价格下跌的叫做空头。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①多头方式。假设某种债券现价100元,利率为9%,此时的市场利率也是9%,某投资人预测3个月后市场利率会下降,债券价格将上升(因为债券价格债券票面价格×利率/当前的市利率)。基于这种判断,投资人与该债券持有者签订了期货合同。以1万元价格购买100张债券,3个月期货。3个月后,如市场利率真的下降,从原9%下降至8%,此时债券市场价格上升为:

100%×9%

8%112.5(元)

投资人将此100张债券卖出,将获差价收入1250元。但是如果市场利率不但没像投资者预期的那样下降,反而上升到10%,则债券价格降为:

100%×9%

20%90(元)

如果这时投资者将该债券卖出,则损失1000元。

②空头方式。空头即先卖后买,与多头恰好相反,如果投资者判断准确,也会获得差额利润。例如某种债券目前市场价格为105元一张,如果某投资者认为这种债券市价将下跌,于是他将手中持有的该债券期货1000张以105元一张的价格卖出,如果后来该债券市价如其判断下降到102元一张。此时,该投资者再以每张102元补进1000张这种债券,同时按期货合同以每张105元卖出1000张,从而得到差价收益3000元。

(2)保值性交易

保值性交易是指投资者为避免持有债券时的价格变动风险,承购的发行债券在销售时的价格变动风险和未来筹措资金时的利率上升的风险,利用债券期货进行的“持现卖期”交易。

所谓“持现卖期”,是指投资者手头虽有现货债券,但由于将其作了抵押而不能立即卖出,而债券的行情又看落,为保值起见,卖出期货,随着金融市场的调整,债券行情又由落转涨,投资者可将上次卖出的期货重新买回来。这样就可以用期货的收益来抵消现货的损失。达到保值的目的。

(3)套利性交易

套利性交易是指通过现货与期货的价格差异的变化获取利益的交易。主要方式包括:同一债券在同一市场中的不同交割日的套做;同一债券在不同市场中的同一或不同交割日的套做;以及现货与期货市场的差价的套做。其原理是:通过密切注视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价格差和不同交割日期货之间的价格差变化,在价格差扩大时,买进比较便宜的,卖出比较贵的;当价格差又缩小时,再通过对冲交易进行结算,以此获利。

3.信用交易

债券的信用交易又称为垫头交易,它是指从事债券交易的人凭自己的信誉,通过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取得经纪人的信用进行债券买卖的交易方式。投资银行在信用交易这种方式中,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信用。信用交易借款时间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为6个月,在此期间,投资者可随时将买空的债券卖出,或将卖出的债券买回,进行对冲结算。逾期则不行。

信用交易的结算是分步进行的,首先,是由证券公司为其客户垫付资金或债券同证券交易所进行结算,轧平各证券公司间的差额;其次,再由证券公司同其客户进行结算。

4.期权交易

债券期权,又叫债券交易选择权,它使投资者享有在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在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若干数量债券的权利,但不是义务。债券的期权交易是指买卖这种权利的交易。

(1)期权交易的基本内容。

要进行期权交易,首先应由交易双方(或通过经纪人为中介)签订期权买卖契约。一般来讲期权契约主要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①期权的期限,指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有效期限。期限的有效期限一般在9个月以内,通常分为3个月期、6个月期和9个月期三种,而且有效期限的长短在买卖双方签订契约时就已作为先决条件规定下来了。

②所交易债券的种类、数量和协定成交的价格(协定价格或约定价格),即期权买方行使期权时买卖债券的价格。

③期权费,即期权价格,它是购买期权契约的人向出售该契约的人支付的费用,即它是购买期权人(持票人)认购期权契约的成本(注意不要将它和根据契约规定购买或出售债券的约定价格混为一谈,因为购买期权契约的人无论他是否行使其买或卖债券的权利,都要支付认购期权契约的费用,即期权费),也是出售期权契约人(出票人)卖出契约的收益。期权费的多少和期权有效期长短、协定价格高低和债券市场行情密切相关。

(2)期权交易实例

例如,投资银行购买一份票面为100元的某种债券的看涨期权(一份契约可买卖1000张该种债券),契约规定的债券行使价格为95元,期权有效期结束时间为1992年6月20日,期权费为0.2元。期权卖买双方的损益如下:

①交易开始后债券行市下落直到满期日,期权由于买方未行使(因为市价低于约定行使价格)而消失。买方当初支付的0.2元的期权费即为损失(同时成为期权卖方的收益)。

②债券行情上升,买方以0.3元价格卖出期权而冲抵契约。当初期权费0.2与冲抵价格0.3元的差额0.1元即为买方的收益。

③行情上升,期权买方行使权利,买进债券并按市场价格95.6元将其卖出,(95.6-95)-0.20.4元,0.4元即为买方收益,1000张债券收益共400元。

1.2债券投资风险分析

1.企业债券投资的风险

(1)利率变动风险

利率变动风险即因整个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变化而使购买债券者可能会遭受的损失。

1986年至1988年,某金融机构发行过一种“累进利息金融债券”,期限为五年。满一年年利率9%,满两年年利率为9.5%,满三年年利率10%,满四年年利率为10.5%,满五年年利率为11%,但提前支取时,不足年的部分不计息。刚发行时,这种债券非常受欢迎,人们整夜排队,甚至要“走后门”才能买到,原因在于那时它比同等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高。1988年9月份以后,银行存款利率两次大幅度提高。以前发行的金融债券利率却不动。出现了债券利率低于定期存款利率的情况,买债券人都觉得自己“吃了亏”。这就属于因存款利率变动而使买债券人受到了相对的损失,比存款的人少得了利息,从而蒙受了风险。假设买债券的是个企业,就可以说这个企业在资金运用上没有取得最大收益,而相对来说却蒙受了损失。由于债券大部分采用固定利率方式,而且期限都比较长,一旦这期间利率调整变化,就可能出现这种“相对受损”,即运用资金未获得最大收益的情况。

(2)行市变动风险

债券一般均具有可转让的特性,即购买股票和债券后可以再转卖给别人。转卖时的价格与债券票面上的价格不一定相等,第一次转卖和第二次转卖时的价格又不一定相同,每次转变价格的不同形成了债券价格的波动,这种波动会影响购买债券人的收益,使有的人得不到预想的收益水平甚至亏损。这就是“行市变动风险”,又称“价格变动风险”。

前面谈到过,债券的行市变动非常频繁,如果能贱买贵卖,可赚得资本收益,但如果弄得不好,变成了贵买贱卖,就会出现“资本损失”。例如,某企业有一笔两年内暂时闲置的资金,买了一笔债券,买时的价格为每张债券99元,行市并不太好,企业原以为两年后行市都上涨,没想到两年后卖时,这种债券行市更坏,价格变为97元,企业受到了较大损失。

(3)再投资风险

持有分期付息的债券,每半年可获得一次利息,把利息收入再用来买债券或存款、投资等,一般称为“再投资”。在分期取得利息用于再投资过程中,如遇利率调整,会影响这部分利息再投资取得收入的多少。如果由于利率降低使利息难以再生出更多的利息,投资者没有取得预期的收入,就可视为受到了损失。这种因外界条件变化对再投资收益可能带来的影响,就被称为“再投资风险”。

某企业有一笔两年暂时闲置的资金,想买成债券,当时它面临两种选择,一种债券收益率为8%,包含了复利因素,中间不付息,两年期满后每张100元债券可得利息16.64元。另一种债券收益率也为8%,不含复利计算,每半年付一次息,每张100元债券四次共得息16元,当时金融市场上平均利率水平也是8%。这家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认为,第一种债券虽说考虑了复利因素,但其计算方法是按一年付一次息计算,把第一年的8%利息算入第二年本金,再投资收益率8%×8%0.64%,也就是100元本金产生的再投资收益为0.64元。第二种债券则是半年付一次息,中间可得三次利息,每100元可得中间息12元,按现在平均8%的利率水平算,100元本金带来的再投资收益可为4元×8%×1.5+4元×8%×1+4元×8%×0.50.96%元,再投资收益率为0.96%,再加上原有利息,每100元的收益可为16.96元,高于第一种。于是他决定投资于第二种债券。没想到,这两年内利率大幅度下调,市场平均利率仅为5%,该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每100元的再投资收益也只得到0.6元,反不如当初买第一种债券。

(4)中途偿还风险

国外大部分债券都是中间开始分次还本,还本的具体方式又多是“抽签偿还”,如果手中持有的债券在行市非常好时被抽签还本,就会得不到预想的高收益。这种因抽签还本可能给债券持有人带来的风险就称为“中途偿还风险”。例如,某种债券票面利率为8%,每张债券票面价格为100元,期限10年,第六年开始抽签还本。某企业在发行五年后买入这种债券,当时行市是100元,与票面一致。企业买入半年后,这种债券行市上涨至102元一张,而且有继续上涨之势。企业这笔资金是半年后才用,它就想再保留半年,以赚取更大的收益。谁知临近半年之时,发行债券的公司公布了第一批抽签还本的债券号码,买债券这家企业持有的债券中有一半都在本次偿还之列。此时,尽管这种债券的价格已上涨至104元,它持有的、即将还本的债券却没有人买,因为马上就要还本,还本的价格是票面价格,只值100元。企业未能赚得预想的收益。

(5)流动性风险

这主要是指由于所买的债券流动性差,不能以合理价格及时出售,而给持有人可能带来的损失。前面讲债券特性时已谈到过,债券的流动性依债券的种类而有所不同,有些债券发行者较有名气,人们乐于买卖,流动性就好,有些债券则没有什么名气,很多人根本没听说过,人们就不大愿意买卖这种债券,流动性就差。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企业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在了收益率虽高但流动性差的债券上,等急需用钱时,没人肯买,卖不出去,只能降价销售,结果是得到的收益极少,甚至亏本。

2.企业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企业进行债券投资的前提条件是债券可以转让,并存在一个转让机制较为完善的债券市场。从我国的情况看,债券转让已不成问题,但债券市场仅仅是初具规模而且在全国还很不平衡。我国从1986年开始试办有价证券的转让业务,当时可以转让买卖的只有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少量较为规范的股票。当时的交易额很小,到1987年末仅有1.6亿元。1988年4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沈阳、上海、西安等七个城市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的试点,6月上旬扩大到北京、天津等54个城市。1988年末全国有60多个城市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88年全年的累计交易额已达24亿元。为了推进有价证券转让市场的发展,1988年在全国还成立了34家证券公司,主要办理有价证券的代理发行,转让交易、登记过户、代保管和有价证券买卖咨询业务,进一步促进了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这为企业进行债券投资创造了条件。由于我国企业自有资金在总资产中比例过低,加之传统习惯的影响,企业运用资金仍偏重于银行存款和委托存款,买卖债券的还不太多。随着企业金融意识的提高和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企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利用债券方式运用资金。

(1)确定本企业债券投资的基本战略

企业进行债券投资,首先要立足自身资金使用及闲置的特点和人才配备情况,确立相应的投资基本战略。一般说来,基本战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稳定型或称保守型;一种是积极型或称冒险型。稳定型优先考虑稳定性,以稳稳当当地赚取、适当收益为目标,积极型则优先考虑盈利性,以多赚钱为第一目标。怎样确定基本战略最重要的制约条件是人才,如果具有一些优秀的债券投资人才,不妨选择积极型战略,而如果尚不具备人才条件,则以选择稳定型为佳。但也不绝对,有的企业虽有人才,但愿意保持自己的稳健经营形象,仍选择稳定型战略。

稳定型战略的几种具体实施原则是:

①买而不卖。即选择合适时机买进某种债券,然后不再出卖,直至还本。

②不买资信稍差的企业债券。

③购买各种债券的比例持平,即各种年限的债券与各种类型的债券保持均等比例。

④“哑铃”型安排,即不买中期债券,买一部分短期如一年或二年期或一、二年内到期的债券。再买一部分九年、十年的长期债券。此类债券在摆布上状如哑铃,所以得名。这种安排可以既保证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又保证了短期债券的流动性。

积极型战略的实施原则是:

①勤买勤卖,不放过任何行市变动的机会。哪怕是一天之内债券行市有忽高忽低变化,也买卖几笔,赚一点是一点。

②敢作大动作,即行市低到一定程度时,敢于大胆大量买进,行市高到一定程度时,又敢于大量卖出。

基本战略的制定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较长相对不变的基本战略,左右摇摆,赚了钱后就积极买卖,遇到亏损马上缩手缩脚,保守求稳,很容易犯该稳不稳,该积极不积极的错误,最终会吃大亏。

(2)注意对整个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预测

利率水平与债券行市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利率时期,过去那些在低利率时期发行的债券就不受欢迎,没人愿意买,行市不好,价格下降。而低利率时期,过去在高利率时期发行的债券就成了抢手货,行市肯定上升。不仅如此,当人们预测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普遍不愿意买债券,因为其利率固定,期限长(如果有浮动利率债券时,还是可以买的),债券行市就会下降。而当人们预测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全都愿意买债券,债券行市就会上涨。所以,作为企业来说,首要的是加强对利率的预测。自己无能力,可多向权威机构咨询。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选择。利率处于由低向高时期,不要买债券;利率处于由高向低时期,可大胆购入债券,不久的将来,行市对你肯定有利,利率处于低水平和高水平时期,不要轻举妄动,谨慎行事,因为此时最难预测下一步的利率是继续降低(或继续升高)还是回升(或由高下降)。

(3)对行市变动要有正确的分析

这里面有两层含意。一是,债券的买卖价格超过票面价格时,不一定非要马上抛售,买卖价格低于票面价格时,不一定非要马上买进。因为有些债券发行时的价格就高于票面价格,而有些债券发行时的价格却低于票面价格。不作这种“历史的”分析,往往会得出错误判断。而且,即使买卖价格低于或超过发行时的价格,也不要仓促行事,还要分析它是否会继续下降或上升。第二层含义是,对行市变动不可盲目乐观,野心太大,而是要“见好就收”。有很多企业在买卖债券上吃亏的原因就在于野心太大,想一下赚一笔大钱。它们往往是在较合适的时机买进了债券,以后行市不断上升,而行市已升至顶峰时,它们还幻想再升一点,结果错过时机,行市大跌,损失惨重。

(4)不要盲目追随

有些企业对债券市场不熟悉,就采取“随大溜”的作法,人家买什么我也买什么,人家卖什么我也卖什么。这是最危险的,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在最高价时买进,最低价时卖出,总是当吃亏者。

(5)注意债券期限的选择

一般说来,距离偿还期限长的债券,行市变动幅度大,容易赚钱也容易亏损,距离偿还期限短的债券,行市变动幅度小,比较稳定。另外,就是要注意避免在可能被抽签还本时买进较高行市的债券。

(6)根据自己闲置资金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债券

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者依债券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国债、金融债,由于发行者实力强大,发行数量又多,人们都比较熟悉其安全性和流动性都没问题,但收益率相对会低一些。企业债券一般收益率较高,但安全性比国债、金融债稍差一些,流动性可就差多了,特别是一些不太知名的企业发行的债券,收益率相当高,但基本上没有流动性。所以,必须根据本企业资金闲置状况来选择债券。如果闲置时间短,就应该选择流动性好的债券来买,如果闲置时间较长,就可选择购买流动性虽差,但收益率高的债券。

1.3债券投资的收益评价

一般说来,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各种计算收益的方法,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例如票面利率相同的两种债券,一个每年付息,另一个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其实际的经济利益有很大差别,但从票面利率上无法区分,因此票面利率不能作为评价债券收益的标准。

评价债券收益水平的指标是债券价值和到期收益率。

1.债券价值的计算

债券作为一种投资,现金流出是其购买价格,现金流入是利息和归还的本金,或者出售时得到的现金。债券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称为债券的价值或债券的内在价值。只有债券的价值大于购买价格时,才值得购买。债券价值是债券投资决策时使用的主要指标之一。

典型的债券是固定利率、每年计算并支付利息,到期归还本金。按照这种模式,债券价值计算的基本模型是:

VI1

(1+i)1+I2

(1+i)2+……+In

(1+i)n+M

(1+i)n

式中:V——债券价值;

I——每年的利息;

M——到期的本金;

i——贴现率,一般采用当时的市场利率或投资人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n——债券到期前的年数。

“例1”WM公司拟于2000年2月1日购买一张5年期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其票面利率为5%,每年2月1日计算并支付一次利息,并于到期日一次还本。同期市场利率为6%,债券的市价为940元,应否购买该债券。

v50×(P/A,6%,5)+1000×(P/F,6%,5)

50×4.2124+1000×0.7473

210.62+747.30

957.92(元)

由于债券的价值大于市价,如不考虑风险问题,购买此债券是合算的。它可获得大于5%的收益。

2.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指购进债券后,一直持有该债券至出售可获取的收益率。这个收益率是指按复利计算的收益率,它是指能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格的贴现率。

计算到期收益率的方法是求解含有贴现率的方程,即:

现金流出现金流入

购进

价格每年

利息×年金现

值系数+面值×复利现

值系数

vI·(P/A,i,n)+M·(P/F,i,n)

式中:V——债券的价格;

I——每年的利息;

M——面值;

n——到期的年数;

i——贴现率。

“例2”H公司2001年2月1日用平价购买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债券,其票面利率为8%,每年2月1日计算并支付一次利息,并于5年后的1月31日到期。该公司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100080×(P/A,i,5)+1000×(P/F,i,5)

解该方程要用“试算法”。

用i8%试算:

80×(P/A,8%,5)+1000×(P/F,8%,5)

80×3.993+1000×0.681

319.44+681

1000(元)

即该债券到期收益率为8%。可见,平价发行的每年付一次息的债券,其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如果债券的价格高于面值,则情况将发生变化。例如买价是1105元,则:

1105元80×(P/A,i,5)+1000×(P/F,i,5)

通过前面试算已知,i8%时等式右方为1000元,小于1105元,可判断收益率低于8%,降低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6%试算:

80×(P/A,6%,5)+1000×(P/F,6%,5)

80×4.212+1000×0.747

336.96+747

1083.96(元)

由于贴现结果113小于1105,还应进一步降低贴现率。用i=4%试算:

80×(P/A,6%,5)+1000×(P/F,4%,5)

80×4.452+1000×0.822

356.16+822

1178.16(元)

贴现结果高于1105,可以判断,收益率高于4%。用插值法计算近似值:

债券预期收益率R4%+1178.16+1105

1178.16-1083.96×(6%-4%)5.55%

试误法比较麻烦,可用下面的简便算法求得近似结果:

RI(M-P)÷N

(M+P)÷2

式中:I-每年的利息;

M——到期归还的本金;

P——买价;

N——年数。

式中的分母是平均的资金占用,分子是每年平均收益。将数据代入:

R80+(1000-1105)÷5

(1000+1105)÷2

5.6%

从上例中可见,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买价大于面值,即溢价购买时,债券到期收益率小于票面利率;反之,折价购买时,债券到期收益率大于票面利率。

如果该债券不是定期付息,而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或用其他方式付息,那么即使平价发行,到期收益率也与票面利率不同。

“例3”H公司20×1年2月1日用平价购买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债券,其票面利率为8%,按单利计算,5年后的1月31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同期市场利率为8%,该公司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10001000×(1+5×8%)×(P/F,i,5)

(P/F,i,5)1000

14000.714

查复利现值表,5年期的现值系数等于0.714时,i7%。

到期收益率是指导选购债券的标准。它可以反映债券投资的按复利计算的真实收益率。如果高于投资人要求的报酬率,则应买进该债券,否则就放弃。其结论和计算债券的真实价值相同。

2.共同基金投资分析

2.1共同基金投资的策略分析

1.平均成本投资法

平均成本投资法是投资人最常使用的一种投资策略,所谓平均成本是指每次认购基金单位的平均价格。这种策略的做法是每隔一段固定时期(如一月或一季)就以固定金额的资产投资于某个基金。采用这种投资法,投资者可以不必太在意市场价格的起伏,在股价低时,同样金额可以购买较多基金单位;股价升高时,买进基金单位较少,但是长期平均下来,买到的基金单位会比一次花大笔资金买的多,平均每个基金单位的价格也较低。这是因为采用平均成本投资法后,实际上就是把基金单位价格变动对购买基金股份多少的影响抵消掉,在一定时期内分散了高成本认购基金的风险。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这种投资法。

假定一个投资人有6000元钱,在一年中分6次投资于某个共同基金,每两个月投资一次,每次1000元,其投资情形。

该投资者一年总共买到50+40+50+67+50+50307股基金券,其购买的平均价格是20元(20+25+20+15+20……+20)/6.

若该投资者一次投资6000元,以每股20元(平均价格)算,所购基金单位为300股(6000/20),比分六次投资基金单位还要少,而且,分六次投资实际购得的每股成本是19.5元(6000/307),比市场上的平均价格还要低。

当然,我们不排除投资人在价格为15元时,一次投入6000元得到更多基金单位,但是股市起伏不定,谁能保证能在这个最低价时买进呢?

不过,采用平均成本投资法,应具有两个基本条件:

①投资人必须做长期投资的打算,持之以恒地不断投资。时间越短,平均成本投资法的好处越不易发挥出来;

②投资人必须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可以用于经常而固定的投资。

平均成本投资法可以用于投资于某一个共同基金,还可用来重组投资组合或把资金从某个投资转移到另一种投资。例如,某投资人准备将其投于成长型基金的一万元钱转投于收入型基金。比较安全的方法是分次转投,大约每季取出2000元投资于收入基金,这样不论股市如何变化,他可以把可能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反之,若一次抽出钱转投于收入型基金,若时机碰得好,恰好收入型基金单位价低,他才合算,而这种机会也并不经常。

2.固定比率投资法

固定比率投资法也称公式投资法,其特点是把资金按固定比率投资于各类基金,如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当由于某类基金净资产值变动而使投资比例发生变化时,就通过卖出或买进这类基金的股份,使投资比率恢复到原有状态。

举例来说,投资者决定用50%、35%和15%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当股市大涨时,股票基金投资比率上升到70%,就把增加的股票基金部分卖掉,再买进其他类基金,使投资比例仍恢复到原有比例。

固定比率投资法不适用于股价持续上涨或长期下跌的股票,因为如果股份持续上升,投资者在股份上升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出售股票购买债券,失去了股价继续上升时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收益;相反,如果股价持续下跌,投资者不断地出售债券补进股票,就要承担股份继续下降的风险。

3.更换操作投资法

更换操作投资法也称为换股操作,这种操作法的基本假定是,每种基金价格都会随市场景气状况而有涨落变化。因此,投资基金应追随强势基金,随时壮士断腕,割舍绩弱不振的基金,换进表现优良的基金。通常,这种方法在多头市场上比较能够运用。而在空头市场上不一定行得通,因为此时差不多各类基金行市都惨淡,无论怎样更换基金,也好不了多少。

4.适时进出投资法

适时进出投资法也称为做短线或抢跑道,是指投资时完全以市场行情为进出依据。当认为市场行情要下跌时,就减少投资额;当认为市场行情要上涨时,就增加投资额。适时进出因人而异,有些投资者以全部资金适时进出,而有些投资者是以大部分资金适时进出。要靠适时进出获利,必须要有70%至80%的判断准确率,否则交易手续费和税金的增加额要抵偿掉适时进出所获的资本利得。

5.分散投资

共同基金本身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分散投资风险,因此对小额投资者很有吸引力。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是不一样的,如股票基金风险较大,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就次之,基金中的基金风险更小。一个人也往往难以确定自己是积极进取型、还是比较稳健型,或是保守型,故往往在不同投资目标的基金面前拿不定主意。在资金允许情况下,我们还是建议采取投资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例如可以将用于投资的资金分作几个部分:一部分投资于股票基金;一部分投资于债券基金;一部分投资其他基金。当股价下跌时,债券基金表现可能不错,而当市场利率影响债券基金收益时,股票基金收益可能不错。这样,一个基金表现不好的损失就可以用表现好的基金来抵销。这种方法用于投资于基金时,风险就从两个方面降低了,一是共同基金本身就分散了风险;另一方面,投资的多元化进一步降低了风险。但是对于资金并不雄厚,无力同时兼顾几个基金的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选择一个表现优良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

2.2共同基金投资的风险分析

任何投资,均带有风险,通常情况下,风险与收益是正相关的,要取得较高收益,必须以承担较高的风险作为代价。共同基金由专家进行管理,专家凭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自然能避免一般投资人的盲目性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并且共同基金往往是投资于多种证券,风险得到分散。但是这并非就说明投资于共同基金便只有收益而无风险,事实上,共同基金的低风险是相对的,影响投资价值的几种风险在共同基金身上同样都有表现。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也称公司风险,主要是由于基金所投资的公司经营不善而带来的风险。若个人只投资于股票或债券,在公司经营不善时,常会使股票价值狂跌或无法分配股利,或使债券持有人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更有甚者,公司破产倒闭而使投资者血本全无。但投资于共同基金,情况就显得复杂些。可以说,共同基金所选择投资的公司一般是比较可靠的,其财务风险较小,这主要是因为共同基金是专家经营,他们必定从投资人利益考虑,会仔细分析将予以投资的公司的各方面经营状况,力求避免可能有问题的公司投资。另一方面,即便是专家稍有失误,所选择的公司中有一两个经营状况不佳,但因共同基金投资是分散的,故财务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的分散。从这个角度看,投资人不用担心基金所投资的公司的财务风险。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谁能保证每一个基金组织的专家都是料事如神、百“投”百中的呢?世界上的基金组织如此之多,不可能是同一层次上的高水平投资组合。因此,财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至于财务风险的大小则视公司业绩和公司结构等方面情况而定。

2.利率风险

我们知道,债券的价格与银行利率的高低是成反比的,即债券价格债券面值/银行利率,这是因为债券的利率是事先固定好的,投资人一般是看中债券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购买债券的,以期获取较高的利息收入。但是当银行利率上升甚至超过债券原定的利率时,则购买债券的优势非但显示不出来,甚至同一笔资金购买债券比存银行利息收入还少。这就是利率风险,主要是对投资债券的人影响最大。共同基金中除了完全投资于股市的基金外,都或多或少地投资于债券,因此都会受到利率大小的影响,像完全靠利息收入的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利率下降对投资者很不利;但对于其他债券基金,则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所以,投资者应在利率上升时,选择专生利息的货币市场基金,在利率下跌时不妨考虑投资股票或债券的基金,以此来减免利率风险。

3.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主要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又与利率因素关系很紧,如果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的水准,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自然会使收入越来越不值钱。对于投资于其他基金而说,若是收益的增长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同样会蒙受购买力风险。

4.市场风险

所谓市场风险是指证券交易市场的波动而对投资收益带来的风险。对于投资于股市的人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市场风险了,因为股票价格是瞬息万变的,共同基金资产的价格也必定随着所投资的股票价格的波动而波动,但共同基金往往不是投资于一种股票,而是有一个投资组合,各个基金的投资组合不同,因而所受的市场风险也不一样。在投资界,有一个通用的衡量市场风险的工具——β系数。我们在此作一简单介绍。

假定市场本身的β系数等于1,当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动大于市场的变动时,β系数就大于1,这表示投资组合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当然,相对的,获利率也就可能高于股市的总平均水平。如果投资组合价值变动不及市场波动,β系数就小于1,也就是说,投资组合的风险小于市场,获利也较低。

β系数的资料,在许多国家一般是公布的,如美国很多报纸杂志及评估基金表现的出版物都提供有关基金β系数的资料。即使找不到现成资料,我们也可根据现有数据计算出来。其公式为:

β系数共同基金价格(即NAV)某段时间的涨跌幅度

股价加权指数某段时间的涨跌幅度

其分母“股价加权指数”可以选用通行的衡量股市走势的指数表示,如美国的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指数,美国证券交易所指数等,这些指数的涨跌往往能代表一段时间里整个股市的波动情况。举例来说,一星期内,某共同基金NAV增长150%,而股价指数在该星期内仅增长140%,β系数150%/140%〉1.

应用β系数分析风险大小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多头市场,β系数较高的投资组合往往表现得比整个股市好,获利情形与高出的程度成正比。但是在空头市场时,β系数高的投资组合跌价也比股市跌得惨。对于β系数较低的投资组合,情形就正好相反了。

2.3共同基金投资的技巧

下面介绍的几种共同基金投资方法是以证券市场有一定发展,共同基金也有基础为前提的,其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指标也是以美国或我国台湾为例的。对于我国大陆投资者来说,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1.根据利率变化调整投资组合

这种投资方法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投资专家威廉·唐纳修(Willianm E。Donoghue)。

根据唐纳修的调查,美国过去30年的成长型共同基金,每年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为10%。但因成长型基金风险也较大,故投资报酬率有时大大高于10%,有时也远远低于10%。若是有高于10%的报酬,安全性又较高的基金,如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者就实在没必要继续投资于成长型基金。那么如何判断该转移投资了呢?这就先得研究利率与市场、成长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之间的关系。

一般的,利率升高,股市就会看跌,因为利率上升是抽紧资金的措施,而成长型基金主要是投资于股市的,因此,这时它的投资报酬率势必受到影响。但是对于货币市场基金则不然,利率升高时,利息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反之,若利率降低,成长型基金就因股市看涨而表现优良,而货币市场基金则表现较差。所以,投资共同基金不妨注意一下利率涨跌。

唐纳修便是从上述研究结论出发,并总结了美国的实际情况,得出以下资金转移策略:

①当利率高于12%时,最好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当利率低于12%时,则应将资金转移到成长型基金(股票基金)上。

②当利率低于10%时,投资人应将钱百分之百地投在成长型基金里,而利率一高过10%,就开始向货币市场基金转移。这个10%的确定一方面是因为成长型基金的年平均获利率是10%;另一方面因为10%是一位数利率与两位数利率的中界,在人们心理上是个敏感数字。

2.将利息滚入本金

投资共同基金,收益主要有四种:利息、股利、资本利得和资本增值。前三种是由基金经理公司分配给投资人的,资本增值则是由投资人出售其基金持份而获得的。各国、地区收益分配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国家和地区常将利息、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则分配给投资者,有些国家和地区则配息、配利很有弹性,投资者可选择把利息、股利和资本利得滚入本金,不领出来而换取额外的股份,从而让资产不断地成长,像美国就是采取这种灵活政策的。我们下面举的一些例子也就是以美国这种共同基金投资方式、收益分配方式为背景的。

在美国,这种额外股份的取得,不须再付佣金且立刻可以为投资者生小钱。我们举一个有具体数字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利滚利的复合成长。

假定某投资者现在以10000元投资于不收费共同基金,35年内本利都不动,即利息、股利、资本利得均滚入本金。

在最佳情况下,即年平均复合成长率为30%时,35年后,10000美元投资可收回资金97278000美元,比原有投资资金增长了9726.8倍。为了加以比较,我们假定其年平均复合成长率仍在5%~30%,但是利息,股利和资本利得均提取出来,不滚入本金,我们再看看投资结果。

在年平均复合成长率为30%情况下,35年后,本金仍为10000美元,本息总额为115000美元,比原始投资资金10000美元增长了105倍,远不如利滚利的投资法。从上面两个表还可看出,投资年限越长,两种方式的结果差距越大。比如在年平均复合成长率20%时,第5年两者投资结果(本金加收益)仅差4883美元,到第10年就相差31917美元,到第15年,则相差114070美元,到第30年,两个数据之差便是5826000美元。所以,若投资者着眼于长期投资,一个高效率的办法就是将收益滚入到本金中继续投资。

3.零星追加投资不如一次性投资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先假定投资者采取了第一种办法,即将利息等滚入本金再投资。那么,是一次性投入一笔较大数目的钱好呢,还是分批地不断追加小数目的钱好呢?我们还是通过具体计算来说明吧:

现在有三种投资方案:①一次投资20000美元;②每年投资2500美元;③第一次投资1000美元,以后每月投资200美元。假定每年成长率是15%,我们也考察35年的投资结果。

第一种投资方案收益最多,第二种次之,第三种最少。其实在第8年第Ⅱ种方式的每年投资金累计有了20000美元,第Ⅲ种方式到第9年第一个月累计投资也达20000美元,与第Ⅰ种方式的最初投资相等,但其投资结果却不一样。比如说,第35年,第一种方式减去两万元初始投资的收益有2643480美元;第二种方式累计投资额达87500美元(2500×35),减去这些投资,收益为2445864美元,比第一种少二十多万美元,而投资成本比第一种高;第三种方式35年的累计投资有82600美元(200×34×12+1000)也比20000美元高得多,而收益更是远不及第一种方式,它只有2337212美元。

由此,我们建议,若是手头较宽裕,不如一次投入一笔大钱,然后让它去利滚利。当然,若囊中并不宽裕,那就先投一笔小钱,让它生小利,利滚利,以后再追加投资。

对于第2、3种投资方法有几点应在这里说明一下:

①上面举例都是假定利息、股利都滚入本金,而这种服务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并未提供,因此投资者不能把它不加选择地到处套用;

②我们在计算时,都假定了一个固定的成长率,如15%,但是实际情况是,有时高出15%很多,有时也低于15%很多,所以,投资者并不一定按我们书面计算的数据赚取利润;

③在上面举例中,我们没有考虑税有因素,而这种投资收益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是要纳税的,可见,实际收益可能没有我们列示的那么高;

④投资者是否一定得持之以恒地把一笔钱投资于某一固定基金十几年、二十几年乃至三十几年呢?这不一定,投资者要看时机,把钱从一个基金转至另一个基金。如利率高时,股市看淡,投资者不如将钱从专买股票的基金转到货币市场基金,因为后者既无风险又可享受高利率的好处,当然,这种转移是否容易办成,又得视各国具体情况而定。

案例评析

本杰明·葛兰姆的投资术

“葛兰姆的证券分析学说是每一位华尔街人士的‘圣经’,而他则是当之无愧的华尔街教父”,著名人士大卫·刘易斯曾如此评价经济学大师本杰明·葛兰姆。葛兰姆最驰名的两项著作是《有价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前者是1934年首次出版,与别人合著,时值1929年股市风暴之后,他指出,一个经谨慎选择且已分散风险,合理价格的普通股投资组合才是投资者的首选;而1949年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更清楚地阐明了他的投资理念,鼓励投资者注重企业内在价值的发现,并强调“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葛兰姆的理论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华尔街投资者也为证券市场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包括当今证券业首富、被称为“股神”的沃伦·巴菲特。

1894年5月9日,葛兰姆在伦敦出生。当他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父母移居纽约。葛兰姆最早在布鲁克林的男孩中学念书。20岁时,他得到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学士学位,并被选为毕委会的一员。葛兰姆能说流利的希腊文和拉丁文,而且对数学和哲学很有兴趣。尽管他接受的不是商业本科教育,却选择在华尔街开创自己的事业。他最初在罗伯经纪行当资讯收发人,在黑板上记录债券和股票的价格,赚取每星期12美元的薪资。接着从收发人升为研究报告撰写人,很快地,他就成为公司的合伙人。1919年,他的年薪为60万美元,当时他只有25岁。1926年,葛兰姆与杰罗姆·纽曼合伙成立投资公司,这就是在30多年后雇用了巴菲特的那家合伙公司。在1956年该公司解散之前,葛兰姆与纽曼成功地经历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以及之后的经济不景气、第二次大战与韩战。

从1928年到1956年,即葛兰姆与纽曼合伙期间,葛兰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夜间部教授财务课程。很少有人知道葛兰姆的财富曾因1929年的股灾而被吞噬。学校的授课生涯带给了葛兰姆重新思考的机会。

葛兰姆提出在投资于有价证券时,一定要顾及本金的安全和满意的回报率。他终其一生,都在忧心投资与投机的争议,他建议投资者要以投资的眼光入市而决不能投机。为此,他揭示了三种投资法:横断法、预期法以及安全边际法。

横断法相当于今日的指数投资法。正如葛兰姆所表示的,选择个别股已为投资组合所取代。投资人会平均购买道琼工业指数30家公司的股票,获益则相当于那些被挑选入指数的公司。葛兰姆指出华尔街老手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比指数更好的结果。

预期法可再分为短期选择法和成长股票法。短期选择法是个人在短期中选择最有获利前景的公司赚取利润,这段期间通常是一年到六个月。华尔街花费许多的精力预测经济前景——包括销售量、成本和盈余——公司能预期达成的。根据葛兰姆所说,这种方法的谬误在于盈余经常是易变的,而且短期经济前景的预期也易低估股价。最后,而且是比较基本的,葛兰姆估计一项投资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将会在这个月或下一个月赚到利润,也不是下一季的销售量将会提高多少,而是长期来看,该项投资预期会对投资人带来什么样的报酬。基于短期资料的决策经常是表面且短暂的。因为短期选择强调经济情势的变动与交易,而成为华尔街上较占优势的投资策略。

成长性股票,简单定义,就是指公司的销售与获利成长率,高于一般企业的平均水准之上的股票。葛兰姆使用全国投资人协会的定义指出,成长型公司是指盈余率随着周期而不断成长。葛兰姆解释说,要成功运用成长股票法,其困难主要在于投资人是否有能力判断成长型公司,然后确定目前的股价已反映出多少公司成长的潜能。

“安全边际”是葛兰姆对稳健投资概念的诠释,举例而言,如果一位分析师回顾某公司的营运历史发现,平均而言在最近的5年,该公司每年赚得之盈余为固定费用的5倍,则公司的债券便达到了安全边际,此时,即使公司出现料想不到的利润衰退,投资人也不会受到损失。此法的关键就是运用财务分析的技术,经过对公司的研究,找出价格被低估的股票。葛兰姆强烈地认为这些“低得不合理的股票”相当吸引人购买。

葛兰姆的信念是建立在某种特定的假设上。首先,他相信市场经常给予股票不适当的价格,这种错误的标价往往是因为人类惧怕和贪婪的情绪而引起的。以极度的乐观主义来看,贪婪使股票价格爬升到超过它们的实质价值,连带的造成市场高估股价。另一方面,惧怕使股票价格低于它们的实质价值,连带造成市场低估股价。第二个假定是基于统计上的现象“调整到平均数”,虽然葛兰姆没有使用这个名词。以辩者的口吻,他引用霍勒斯的话表示,“许多应被买进的股票价格都下跌了,而许多价格应该下跌的股票却炙手可热。”虽然话是这么说,葛兰姆相信投资人能够从无效率市场的修正力量中获取利润。

1953年6月,葛兰姆注意到在美国上市的荷兰王牌石油公司(RDP)股价仅为27美元。这主要是因为该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报表不够健全,且不作全面分析,使投资者看不到它的投资价值。

葛兰姆把它与当时市场上最大的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相比较,发现RDP的市场价格只是后者的29%,但它的销售量却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90%,在折旧和损耗前,它们的净收益几乎相等。购买RDP股票的投资者会获得3倍于新泽西股票投资者的现金收益。而对PDP其他指标的分析,也证明了它是一家非常活跃和成功的企业,所以此时RDP的价格被市场低估了。据此分析,葛兰姆大量买入了RDP的股票。

作为结果,1959年时,RDP的股票1股已经变成了3股,价格达到206美元,获利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