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财务管理精华读本
7849700000010

第10章 权益性投资权益性投资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我喜欢猎野鸭,不断的运动和变化构成了这种狩猎活动的全部内容,你看准了野鸭,举枪瞄准,但它总在移动,为了打中它,你也必须移动你的枪。投资也是如此,你要不断地移动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李·亚柯卡

核心理念

1.长期股权投资

1.1长期股权投资的涵义及特征

1.股权的涵义

股权是投资者持有公司股份以后获得的权利,是企业产权的一种主要形式。股份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构成股本的成分,是股本的最小计量单位;另一方面指股东的权利、义务的来源与计量单位,即股东的权利、义务来源于其拥有的股份,每个股东的权利、义务在全部股东的权利、义务中的多少等于这个股东拥有的股份在整个公司全部股份中所占有比例。股权具体包括:

(1)经营参与权

经营参与权出席股东大会,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方案的审议、表决权,参与选举公司的董事、监事,及对利润分配方案的表决权。

(2)盈利分配权

盈利分配权取得股息和参与分配红利的权利,这是股东的一个最基本的权利。

(3)优先认购权

优先认购权如果公司发行新股票,原股东有优先认购新股票的权利。

(4)剩余财产索偿权

剩余财产索偿权即公司倒闭时,在清偿完各种债务后,股东有权参与剩余财产的分割。

(5)诉讼权

诉讼权股份公司对股东实行有限责任原则和股东平等原则。若公司或董事会或其他人违背了这两条原则,股东有权提出诉讼。

股权的拥有者虽然拥有上述各种权利,但必须相应承担各种风险,如企业亏损、破产等风险都可能使股东的利益受损。高风险总是与高收益并存的,拥有一份权利相应地就要承担一份义务和责任。

2.股权投资与其他一些投资方式的比较

会计上,投资股票有两个科目,即短期证券投资和长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证券投资的一种,与短期证券投资中的股票投资相比,后者仅仅是法人企业利用临时闲置的资金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通过买卖股票获取短期差价收益的一种方式,这种投资时间一般为几个月,投入资金少,一旦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立即需要变现。相反,股权投资作为一种长期投资,时间一般为一年以上,投入资金数量很大。股权投资是公司长远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投资目的多样化,变现力较差,有时股份的转让受到法律、公司章程、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股权投资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均比短期股票投资要高。

股权投资与同属长期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相比,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①借助企业产权的代表物——股份进行投资;②投资目的多样化,不仅仅是为获取股息和红利,控制企业、开拓业务、占领市场、扩张集团都可能是股权投资的目的;③操作上的复杂化,在项目的提出、评价、决策、事后监管等各阶段,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纷繁多样,要求的知识层次和技术水平较高;④面临的风险综合化,既有政策性风险、一般经济风险等系统性风险,也有投资者本身造成的风险和目标企业产生的风险等。

现代财务管理精华读本

1.2长期股权投资类型

1.根据股权投资动机的分类

根据股权投资的动机不同,可以把股权投资划分为控股式股权投资和参股式股权投资,这是最基本的一种分类方式。控股式股权投资者持有股票的动机是使其拥有该公司股票的数量足以作为第一大股东,并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董事会和总经理。理论上,控制公司必须拥有该公司51%以上的股票。实践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公司日趋庞大,大量股票被自然人持有,股权越来越分散,而且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热情不高,以致于持有低于51%的股份,也能有效地控制公司。例如美国对银行持股公司中“控股”下的定义是对一家银行掌握25%以上的投票数,从而拥有所有权或间接控制权即管理权。更为极端的例子是,有些公司股本巨大,股权极度分散,仅持有该类公司1%~2%比例的股份,也能有效地控制该公司,因此,控股式股权投资不能只看持有股份的比例,关键要看投资以后的控制效果。一旦企业达到控股的目的,则投资者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经营方针、目的、方式来经营所控制企业的资产。

参股式投资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指投资者持有股份的比例不足以控制该公司,仅能享受少数股东权益。如果各大股东持有股份比例比较接近的话,投资者对公司决策尚有部分影响力,若是存在绝对控制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那么投资者对公司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基本上要受制于人。但是参股除了能获取长期资本收益外,还可以获得大量信息,方便投资方的业务往来,加强与其他股东间的沟通、合作等,这些也是投资者经常考虑的因素。

2.根据目标企业的公司组织形式分类

根据目标企业的公司组织形式的不同,股权投资可区分为对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和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

对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与对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相比较,前者具有投入资金数额较少,不用进行信息披露的优点;而后者则有资金流动性较强,能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运作的好处。

3.根据股权投资时目标企业存续时间分类

根据股权投资时目标企业存续时间的长短不同,股权投资可划分为新业股权投资和转购股权投资。

新业股权投资指投资者参与新公司的组建并出资购买一定的股份,而转购股权投资的目标企业是已经注册成立并运营一段时间的企业,投资者从别的股东手中购买股份。新业股权投资有助于投资者在创建之初,就为未来企业的发展从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既为此例,而且在该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后,投资者能获得巨大收益。转购股权投资则通过参股或控股现有股份公司从而取得现存企业的市场、业务、资产潜在收益等方面的好处,并避免在新行业、新地区创建新企业所带来的风险。

4.根据股权投资双方合作程度分类

根据股权投资双方合作程度不同,可以把股权投资划分为敌意股权投资和善意股权投资。

敌意股权投资指在未经其他股东同意的情况下,投资者提出收购股权要约,目的是获取公司控制权。敌意股权投资只有在控股式股权投资的场合才会发生,因为公司原来的控股股东并不想把公司的控制权拱手相让,那么投资者可以强行标购,以获得对企业的收购权。敌意股权投资能否成功取决于股东之间实力、策略的较量,因此风险很大。而善意股权投资指投资者经过与其他股东谈判协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制订股权的价格,以实现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转移。

5.根据投资者购买股份的途径分类

根据投资者购买股份途径的不同,可以把股权投资划分为二级市场股权投资和协议转让股权投资。

二级市场股权投资指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自由买入一定比例上市公司股票。协议转让股权投资指投资者私下与其他股东达成协议,受让公司的股份。

1.3股权投资动因

操作者进行股权投资的动因有下面几种:

1.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是任何投资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动机。也许就单个股权投资而言,短期内的现金收入并不显著,但从股权投资的长期目标和总体角度分析,通过股权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其他益处也体现着利润最大化这一动机。

2.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求,因为只有资本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股权投资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3.优化生产组织,增进企业间的横、纵向协作,降低成本

对宏观经济而言,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对单个企业而言,也存在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股权投资将所需要的目标企业的产权以控股或参股方式掌握起来,在原料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统筹安排,实行一体化经营,优化生产组织,降低生产成本,才可能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超额利润。

4.提高市场控制力,减少竞争对手

提高市场控制力,减少竞争对手,也就是提高企业在行业和产品市场中的垄断程度。对其他地区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可以开拓新市场,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突破行业、地区封锁。

5.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企业多样化经营是降低经营风险的一种办法,某个行业不景气时,企业可以用另一行业的经营收益来弥补亏损。股权投资有助于企业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经营。而且在一个新的地区、新的行业经营新的业务,由于缺乏对当地的投资环境、市场状况的了解,贸然进入的风险很大。参股或控股现存的企业,与当地新行业的其他股东联手经营,可以利用现有企业的商誉和其他股东与当地政府、银行的密切关系,降低经营风险。属于衰退行业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把资本向新兴产业转移,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6.以少量资金控制或影响大规模资产的运营

以少量资金控制或影响大量资产的运营可以维系企业集团的存在和扩张。股份制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以股权参与的方式控制和影响外围企业,形成一个比较牢固的利益实体。

2.短期股票投资

2.1短期股票投资的优点与缺点

1.股票投资的优点

(1)能获得比较高的报酬

股票价格虽然变动频繁,但从长期来看,股息率通常高于债券利率,尤其是业绩优良的股票,能取得丰厚的投资报酬。

(2)能适当降低购买力风险

普遍股股利不固定,在通货膨胀较高时,股份公司盈利增加,股利支付也随之增加。持有普通股票比持有固定收益证券,可减少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有效地降低了购买力风险。

(3)拥有一定的经营控制权

普通股票持有者作为股东,有权监督和控制股份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控制权的大小取决于股东所掌握股票在股份公司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大,控制权越大。

2.股票投资的缺点

(1)普通股对企业资产和盈利的剩余索取权居于最后

股份公司先支付优先股股息,之后再支付普通股股利。当企业破产时,债券、优先股剩余索取权在普通股之先,普通股最后,而且很可能会收不回本金。

(2)普通股价格很不稳定,投资风险大

影响普通股价格的因素很多,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投资人心理因素、企业盈利状况等情况都会影响股票价格,投资风险较大。

(3)普通股收人不稳定

普通股股利的多少要根据股份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确定。每年是否发放,发放多少均无法律保障。股利收入的风险比固定收益的证券大得多。

2.2短期股票投资的关键

由于西方国家股票市场的发展,大部分股票的市场价格已远远超过了票面金额,而红利的分配比例却仍是按票面金额而定的。如票面是50元,红利最多每年分10元,如果股票涨至200元,红利带来的股票收益率充其量只有5%,如涨至1000元,红利带来的股票收益率只有1%了。所以当今西方国家企业从事股票投资,很少有人再关心红利的收入多少。这一点在我国深圳市,也已得到了证明。靠持有其它企业股票拉关系,尽管可带来其他好处,但不能直接得到钱。比较之下,对企业最具有魅力的还是股票价格变动带来的“资本收益”。从股票市场的风险来看,最大的、最经常遇到的风险也还是股票价格变动的风险。这样看来,准确预测股票价格变动,相机进行买卖,是股票投资的关键所在。

要准确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动,首先就要了解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按照传统的理论,股票价格由股票红利收益和存款利率决定,如果某种股票票面金额是50元,每年可分红利10元,存款利率是年息5%,则这种股票的价格就是:10元÷5%=200元。这种理论的基础是,各种货币资本都应得到同等比例的收益。上例中,股票的收益率也是10元÷200元=5%,与存款利率相同。如果某种资金运用方式的收益率高于其他方式,人们就会把资金都投到高收益的资金运用方式上来,供求关系的作用会使各种方式的收益率趋于一致。

但是,从二次大战后西方各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由红利收入而带来的股票收益率已远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例如,美国1978年至1983年的银行存款利率在10%至16%之间,同期股票收益率仅为5%。日本1970年至1980年的银行存款利率平均为5.5%,股票收益率平均只有2.5%,1980年,存款利率为6%,股票收益率却只有1.6%。可见,由于股票流通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可能的“资本收益”的增加,人们已不再过分计较红利与利息孰高孰低,没有一家企业因为红利收益少于存款利息就放弃股票投资。所以,现在还强调利息率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的确有点牵强。

那么,股票价格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最直接的因素是供求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中,股份企业数目增加的并不多,总股票数也就增加了一倍左右,但投入到股票市场的资金却急剧增多,资金过剩使大批企业和个人参与了股票投资,造成股票的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股票价格上涨了四五倍。

股票价格的上涨反过来又刺激了股票需求的增长。人们认为这就像集邮,反正后面还会有人加入这个行列,价格总是看涨的,现在买总不会吃亏,于是争相购买,需求不衰。而已经持有股票的企业和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保值和盈利方式,既有收益性,又有流动性,谁也不愿意去卖。供给不增或小增,需求猛增加剧了供求不平衡,价格当然会不断上涨了。

供求关系的变化又受多种因素制约,除了刚才已经谈到的西方国家资金过剩,投到股票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多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其一,股份企业经营的好坏和人们对其今后发展的预期。企业经营得不好,股东们会对其失去信心,纷纷抛售其股票;而买股票的人看到这家企业状况不佳,也不愿买它的投票。卖的人多,买的人少,供给大于需求,其股票价格自然就会下降。有些企业虽然目前红利较多,但如果人们预计几年后该企业经营上可能出问题,持有股票的人想卖,没有股票的人不想买,这类企业股票价格也会降低。有些从事新技术应用和高、精、尖产品研制的“风险企业”,虽然目前实力不强,经营状况一般,但可能今后有大的发展,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仍愿意买它们的股票。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富士通公司并不出色,只是富士电机公司的一个子公司,但由于它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生产与研制,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产业,有些人估计它会有大的发展,乐于买其股票,在几年之内,它的股票价格急剧上升。

其二,股份企业的规模与名气。很多有名气的大跨国公司,本来其股票价格已远超出票面价格好多倍,但人们认为买这种企业的股票放心,需求一直不衰,价格还会上涨。

其三,整个经济状况的变化。经济顺利增长时,股份企业利润普遍增加,股票市场变得非常活跃,需求猛增,所有股票的价格全面上涨,经济衰退时,股份企业普遍利润下降,对股票的需求骤减,股票价格又全面下跌。自从有西方股票市场以来,几百年间基本都是这个规律。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剩余资本的膨胀和股票投资中“资本收益”的增多,经济状况对股票供、求的影响有所减弱。

其四,一些非经济因素。如战争、重要政治人物去世、遇刺等都可能改变股票投资者的选择,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影响股票价格。

其五,投机因素。由于股票投资的一个主要动机是赚取贱买贵卖的“资本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买卖股票者一般都怀有投机心理。一些“专业的”投机家就利用了人们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和侥幸心理,他们往往大量购买那些抢手的股票,使其价格暴涨,给广大民众造成一种假象——买这些股票没亏吃,诱惑许多个人和企业不惜借债和变卖家产来买股票,造成对这些股票需求的剧增。一旦这些股票的价格升至相当高的程度时,他们却把自己买下来的股票全部抛出,赚一笔大钱,使这些股票的供给一下子增多,很多人见势不妙,也随之卖出手中股票,供给急剧增长,这些股票的价格便会一泻千里,暴跌不止。

总之,股票价格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这就使准确预测股票价格变得非常困难。尽管是困难,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在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是不断地经历着“上升→到顶→下跌→到底→再上升”这样一过程,股票价格升得过高,必然会进行调整,而下跌得过低的,也会进行调整。基于这一规律,就需要对历史情况有些了解。根据过去价格起伏的时间和幅度来判定本次价格的上升到何时为止,下跌从何时开始;或下跌到何时止,上升从何时开始。如果把握不大时,宁可估计保守一些,即把价格下跌时间估计得提早一些,把价格上升时间估计得略晚一些,不要存侥幸心理。

其次,对于各股份企业的情况应有清楚的了解,特别是准备购买哪个企业的股票时,对该企业的经营、财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市场状况等都要有透彻的分析,判断其股票价格目前是处于上升期、顶峰期,还是下降期、低谷期,预测其今后的变化。对于已买有其股票的企业,则更应继续了解有关情况,预测其股票价格今后的动向。

再者,由于股票市场容易出现股价升则全升、降则全降的情况,所以对可能影响整个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要有深入的研究,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判定股票价格的动向。例如,1982年8月以后,西方国家的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到1987年10月,已涨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时,任何一个经济或非经济信息都可能影响股票价格下降,正巧,当时先是美国公布的经济数字不好,继而是美国和伊朗在海湾开火,以此为导火线,出现了全球性的股票价格下跌。个别企业虽经营状况很好,也难避免股票价格下跌的厄运。

最后,当个别股票的价格超出一般水平急速上升时,应注意判断这是否属正常的上升,是否有投机因素在起作用。

3.固定资产投资

3.1固定资产投资及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将筹措的资金用于旨在增加生产经营能力的经济活动中。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支出又称为资本支出,如厂房的新建、扩建、改建;设备的购置和更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种投资活动是为了满足企业今后生产经营上的长远需要而发生的,因此又称为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相对短期投资来说,具有如下特点:

1.投资金额大

凡构成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其金额一般都比较大,对企业资金运用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资金筹措工作,以保证及时足额地满足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全部资金。

2.投资回收期长

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一次性的,而收回却是多次的,这就使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具有相对固定性,因此大大限制了企业财务的流动性。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必须进行科学的、周密的规划和设计,除了研究投资项目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外,还要考虑投资的回收时间和回收方式,尽量以自有资金和长期负债等使用时间不短于投资回收期的资金投资。

3.投资决策的风险大

固定资产投资伴有很大风险,一旦投资完成,很难改变用途,不是无法实现,就是代价太大。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有必要采用专门的方法进行风险决策分析。

4.投资对企业收益影响大

固定资产投资结果,或改善旧的生产能力,或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企业的收益有决定性影响。一般来说,企业各个投资项目的平均获利能力,往往决定了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在投资管理上必须建立必要的投资管理程序,采取各种专门方法进行投资决策,以便提高投资效果。

3.2固定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固定资产品种复杂,规格不一,数量繁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通常按下列标准进行分类:

1.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

若按经济用途,固定资产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科研开发和服务活动的各种固定资产,如生产部门、专设销售机构和科研部门使用的房屋、设备、仪器用具等。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用于职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各种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俱乐部和医务部门所使用的房屋、设备等。

2.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分类

按使用情况,固定资产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使用中固定资产

使用中固定资产是指正在使用中的各种固定资产。由于季节性和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用的固定资产仍属于使用中固定资产。企业出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在企业内部替换使用的固定资产也属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尚未投入生产经营和服务中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进行改建、扩建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其他原因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3)不需用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不再需要等待处理的固定资产。

3.按固定资产的所属关系分类

按所属关系,固定资产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自有固定资产

自有固定资产是指由企业自己购置或建造,产权归企业自己所有的固定资产。

(2)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根据融资租赁合同以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资产。在融资租赁合同期满以前,企业对这类固定资产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目前,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是将上述几种标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类,通常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土地等七大类。

3.3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前面提到现金流量要考虑所得税支出,所得税又与固定资产折旧密切相关。虽然折旧本身不会影响现金流量,但折旧可以改变利润总额从而影响到所得税支出,这就是“折旧抵税”或“税收挡板”作用。所以,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企业现金流量问题。另外,由于企业利润分配是依据税后利润进行的,所以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还与收益管理密切相关。

1.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由于折旧政策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国家税收与企业利润的关系,世界各国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国家又是企业的所有者,所以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历来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企业折旧政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对折旧作了如下规定:

(1)关于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企业下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①房屋和建筑物;

②生产经营用的机器设备,包括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设备;

③非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

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⑤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⑥虽未办理竣工结算但已交付使用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日起,估价转作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以后,按照决算数调整估价和已计提折旧。

企业下列固定资产不能计提折旧:

①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

②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

③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④土地;

⑤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

(2)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分类

我国采用绝大多数国家固定资产折旧分类的做法,采取粗线条的划分办法,按照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房屋建筑物三大部分,工业企业具体分出22类,商业企业15类,运输企业20类,使折旧分类大大简化。

(3)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直线法。具体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

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

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折旧年限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在适当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水平的基础上,对每一类固定资产折旧规定了一个最高年限和最低年限,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在规定的折旧年限的区间内具体确定每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

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折旧计算有两种形式:

按照行驶里程计算:

单位里程

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总行驶里程

月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当月行驶里程

按工作小时计算:

每工作小时

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总工作小时

月折旧额=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当月工作小时

企业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最早是美国采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的发展,加上客观上科技迅速发展,资产的精神损耗非常大,美国政府颁布法律,允许企业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加大每年的折旧额,使固定资产支出能及早收回。这就是加速折旧的最初形式。现在加速折旧的意义没有变,但形式已经变化,即在客观折旧年限(或者缩短的年限)基础上,运用价值递减模式,在折旧年限内的前几年多提,以后逐年少提。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机械制造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规定的特殊行业企业,其机器检测设备、电子计算机及经批准的部分设备可实行快速折旧。

快速折旧有多种方法,各国规定都不一样,我国考虑到现实国情,只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

双倍余额递减法将直线法折旧的折旧率提高到2倍,但折旧基数不使用固定资产原值,而是固定资产年初净值:

年折旧率=2

折旧年限

年折旧额=年初固年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年折旧率并非正好是直线法年折旧率的两倍,因为它的分子不减预计净残值率。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某一年度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额小于该年度按使用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额,则该年度可以改用平均年限法,以便进一步加速折旧,即:

当:

固定资产

年初净值×年折

旧率>固定资产年初净值-预计净残值

剩余使用年限

时,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净值-预计净残值

剩余使用年限

“例1”一辆旅行车的购价24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1万元,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

年折旧率=2

5×100%=40%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这个折旧率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除以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求得:

年折

旧率=尚可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年折

旧额=(固定资产

原值-预计净

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折旧率不变,折旧基数逐年减少,而年数总和法是折旧基数不变,折旧率逐年减少。对于上例采用年数总和法折旧,其折旧:

2.企业的折旧政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拥有自己的法人财产权,企业可以在遵守国家折旧政策的前提下,就自身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作出规定和安排,形成企业折旧政策。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对国家政策允许采用加速折旧的资产,是否采用加速折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键在于充分了解折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实行快速折旧,从财务上讲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快速折旧充分考虑了技术进步产生的无形损耗,通过多提折旧,增加成本费用,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能在较短期限内收回,加快投资回收速度,充实企业内部资金积累,避免了形成利润而缴纳所得税和作股利分配;二是加速折旧把固定资产前几年的折旧成本加大,减轻了前几年所得税负担,等于国家向企业提供了变相的无息贷款。三是加速折旧实质上是延缓纳税,由于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这种延缓实际上等于少纳所得税。然而加速折旧并非一好百好,它也会对企业财务和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加速折旧脱离了固定资产实际损耗,将与以后年度配比的费用提前与当年的收入配比,造成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不真实反映,从而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评价,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因此,西方国家一些企业在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时,采用直线法折旧,而申报纳税则采用快速折旧。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现行政策很灵活,规定了弹性区间,企业可以在此区间自由选择折旧年限。企业应在考虑以下因素后,慎重决策。

①资金回收。缩短折旧年限能加快资本回收,降低经营风险。

②无形损耗。如果无形损耗较大,则折旧年限可短一点,反之可长。因此对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企业来说,在确定折旧年限时,不仅要考虑其实物使用年限,还必须考虑其经济使用年限。加速设备更新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

③行业与地区特点。一些工业基础雄厚的经济发达地区完全可以考虑折旧年限短一些,而一些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折旧的速度可以放慢一点。

理论精华

1.长期股权投资分析

1.1长期股权投资的目标抉择

1.选择目标企业的出发点

①企业为解决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可以对其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企业还可作为发起人参与对原有生产原材料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作为它的发起人股东,取得业务经营上的好处。对于尚未开采的矿产资源,企业可以与国家、其他法人一起组建股份公司,进行新兴股权投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参股获得稳定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

②企业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选择同行业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以期通过股权投资控制或影响该企业使其生产或推销投资者的产品,从而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渠道。

③企业为在新的地区和行业站稳脚跟,开拓业务,目标企业可以选择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这样,一方面投资者从参股中能获得丰厚回报;另一方面也能获得新行业、新地区的信息,为下一步股权投资者自身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④企业为扩张集团规模、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选择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通过注入资产到这些企业中,对其进行控股,改善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之成为集团的子公司。

⑤企业若以产权买卖为目标,可以选择一些资产严重低估或股权市场价格偏低的企业,进行控股,再注入资产,进行重新整顿,待经营一段时间后再出让股权从而获得巨大的收益。

2.对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

企业的经营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营观念,即公司领导层对整个公司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涉及开放观念、开拓观念、时效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等;②经营形态,指一个企业部门化、协作化、一体化、系列化、国际化的程度;③产品特点,包括产品性能和产品可销性,以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④市场竞争能力,包括公司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产品质量、信誉、公司的地理位置、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密切程度;⑤管理状况,即经营者状况,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所有这些情况的获得,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与同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以评定目标企业经营状况的优劣,并以此确定对目标企业采用何种股权投资方式,也为股权投资的长期管理打下基础。

3.对目标企业的财务分析

对目标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采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而财务分析主要是定量分析,它所依据的数据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1)比率分析

这是一种把财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进行对比,用比率来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这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它包括的比率有:①反映资产流动性状况好坏的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账龄、存货周转率等;②反映权益状况的比率,有:权益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与负债总额比率、普通股每股账面值、净收益与股东权益比率、销货净额与股东权益比率等;③反映收益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比率,有:总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销货利润率、普通股每股净收益、市盈率、股东收益率等。

上述每个财务指标都有一定的含义,反映着一个企业的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程度的高低。一个财务状况健全的企业,必须在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三方面形成良好的平衡,因此,对目标企业的比率分析,能真实、准确地评估一个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使股权投资者做到心中有数。

(2)趋势分析

这是一种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比较各期有关项目的金额,以揭示财务状况变动趋势的分析方法。趋势分析通常采用比较财务报表的方式,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趋势的变化,在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应将连续多年的财务报表排列在一起。比较时还应注意关键性的数据,以便确定财务状况变动的主要原因及变化的趋势对企业的影响,并根据连续性的资料推测今后的发展。编制比较财务报表可以用金额进行比较,也可以用百分比进行比较,通过一个企业的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企业的潜能和未来的发展。

4.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评估

股权投资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目标企业现,有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作为股权转让价格的最终决定依据。投资者之所以对目标企业进行股权参与、获得对目标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主要是因为看中了目标企业现有资产的潜在收益。只有对目标企业进行准确的资产评估,才能决定股权转让的价格。

资产评估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在遵循经济规律和法律、政策的前提下,依据有关资料,贯彻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运用科学方法,依照一定程序,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一种专业经济管理活动。资产评估工作涉及工程技术、会计学、市场学、经济数学、物价学、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资产评估的内容包括:

①资产评估对象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②评估方法包括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等。

③资产评估步骤:

a。投资者可以选择国家授权的资产评估机构,委托其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

b。资产评估机构依据企业的会计报表、统计报表等资料,对企业的资产情况、债权债务情况及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清查和审核。

c。资产评估机构在清查资产,全面掌握企业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企业资产的价值进行具体的估算和判断,从而得出评估结果,并向委托单位提交资料评估报告。

d。管理当局审核、验证、确认资产评估结果,并向评估机构和有关单位下达确认通知书,以此作为股权投资双方商洽股权价格的依据。

1.2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

股权投资是企业的产权交易,涉及风险的种类、性质、范围远比其他投资复杂,由于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投资活动,对风险的控制要求很高。股权投资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和防范以及风险的补救措施,其目的无非是使风险的不确定性能更多地向好的方向发展,风险管理是股权投资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1.政策法规性风险

股权投资以股权的转移为特征,股权交易受国家的政策、法规制约。特别企业中的股份有多种形式,如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内部职工股,而且尚不能坚持同股同权的原则,不同股份的交易受不同的机构、场所、法规的制约。因此若因政策法规不明或违背政策法规,则股权投资注定失败,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一般经济风险

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是投资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例如经济衰退对绝大部分企业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经济高涨又将给大部分企业带来发展的良机。通货膨胀风险是现代经济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增加目标企业的价格、筹资成本、工人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不确定性,而且会对企业的实际税率产生影响。股权投资置身于整个经济的景气循环,必然要承担经济周期变化和为治理经济过冷、过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而导致的一般经济风险。

3.目标企业本身造成的风险

股权投资的收益还须通过目标企业的运营来实现,目标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有:

(1)经营风险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重要风险来源,如该行业的市场容量、竞争激烈程度、技术进步程度、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例、推销技术的变化等都会对企业的收益水平构成影响。

(2)财务风险

这种风险是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紧密相联的,企业的资本结构是股东权益与公司债务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当企业运用借贷、租赁等方式获得经营所得的资产时,必然使资本结构发生变化,企业收益的一部分要用于支付各种利息和租金,这必然影响公司股东所得到的收益,增加了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而且当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时,企业将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股东的权益将更难以得到保障。

(3)其他企业风险

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员工素质、工作精神、经营传统等也会对企业的投资收益,特别是股东的收益带来种种不确定性。

4.股权投资者自身造成的风险

(1)对目标企业评估失误的风险

由于股权投资人的错误或其他原因,未能对一个目标企业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准确的资产评估,将使投资者承担股权定价过高而产生的投资成本增加的风险。

(2)资金筹措的风险

资金筹措的风险即股权投资者在实施股权活动时未能如期筹措到所需资金,导致股权投资夭折的风险,或过量的现金使用导致本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干扰的风险。

(3)消息泄露的风险

大部分的股权投资都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特别是在二级市场上收购股权,保密工作的好坏往往是股权投资成败的关键。有意泄露消息以获得内幕交易好处的道德风险,既存在于负责股权投资的个人那里,也可能产生于聘请的专家顾问身上。当然,无意识的泄露消息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4)少数股权参与情况下受制于大股东的风险

这在参股式股权投资中广泛存在,例如目标企业控制权掌握在别的大股东手中,出于控股股东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采取多年不分现金股利,只配送股的分配政策,那么股东将长期不能获得资本收益。若目标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股份转让受到限制,参股企业要么以极低的股权价格把手中的股份转让给别的股东,要么长期受大股东的压制和排挤。这都是参股式股权投资必须警惕的后果。

1.3长期股权投资风险的防范与补救

从上述分析知道,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程度轻重不同。划分起来,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大类。系统风险是由企业外部因素变化引起的,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也是单靠企业一己之力无法消除的风险。政策性风险和一般经济风险都属于系统风险。对这类风险的防范措施,只能是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政策和经济信息,对经济运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使股权投资在国家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运作,使股份参与后的目标企业能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降低系统风险的危害。至于系统风险的补救措施,是投资者在发现股权交易违反政策、法规之际及早改弦易辙,或努力说服管理当局,以“创新”此类交易。对于目标企业所面临的系统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目标企业的董事会施加影响或控制,以改变目标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方向,以挽回损失。

非系统风险只与目标企业或投资者相关联,由股权投资的种种不稳定性引起,这类风险最终是可被消除的。目标企业和股权投资者自身造成的风险均属此类风险。对这类风险的防范和补救,相对来说更重要一些,也是股权投资者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1.对目标企业本身造成风险的防范和补救

目标企业经股份参与后,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层。为防范目标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其他风险,股权投资者通过影响和控制目标企业的董事会,可以贯彻自己的经营方针,并有效地监督目标企业,降低这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即使在少数股东权益参与下,投资者也可以利用手中所持有的股权,对董事会施加影响。股权投资者可以协助目标企业在大政方针、产品供销、人员配置、生产规模等方面作出科学的决策,也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和技术,引导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旦目标企业发生风险时,参股企业作为股东,可以征求其他股东的同意通过股东大会对目标企业的董事会施加影响,或改组董事会,弥补和挽救已造成的损失,尽量避免再出现新危机。

2.对投资者自身造成风险的防范和补救

投资者对由自身原因造成的风险,要采取下列一些防范和补救措施:

①对目标企业评估失误风险的防范,就是要收集目标企业的准确信息,从信誉卓著的中介机构中聘请专家,从而减少对企业评估的失误,为股权定价提供准确的依据。一旦发现严重失实,可以根据合同,对责任单位提起诉讼或协商解决。

②对资金筹措中的风险防范,要求事先做好详细的筹措资金计划,确保资金来源的数量和期限,同时要安排好投资者自身的现金流量,保证流动资金的周转和股权转让的运营。一旦资金来源受阻,可动用后备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暂时融通,以保证股权转让和资金的及时交付。

③对泄露消息风险的防范,在于做好保密工作。在选择中介机构时,要重视其商业信誉和以往历史的清白,一般选择权威性、大型的、经验丰富的投资银行、咨询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事务所等,这样可以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产生。同时,股权投资程序的科学化、合理化也能避免工作衔接不好造成的消息泄露。若发生这种风险,应加速或立即停止股权投资计划的实施,只有抢在消息扩散之前完成股权投资计划,才是最佳的补救措施。

④对少数股东权益参与下风险的防范。少数股权参与者在参股之前,要对目标企业的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它们对目标持股的动机、目标,以及控股股东对该企业的运营战略、股利分配政策等。若参股后,投资者身陷囵圄时,手中持股无法转让,又不能获得现金股利,那么补救措施既可以是与控股股东谈判,以争取股权转让,也可以联络其他大股东,凭借自身实力,把控股权从控股股东手中夺过来,这种方法的成败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

2.短期股票市场投资分析

2.1.短期股票投资的风险分析

普通股票投资的潜在报酬率比其他投资高,但也是风险最大的证券投资。对付风险的最普遍方法是投资的分散化,就是选择若干种证券加以搭配,建立证券组合。通过多种证券的报酬高低、风险大小的互相抵消,使证券组合在保持特定收益水平的条件下把总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者在将风险限制在愿意承担的特定水平条件下尽可能使收益最大化。

当前对证券组合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1.证券组合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传统的方法,它从投资者对证券投资的目标出发,研究如何进行证券组合,以满足投资者的目标。

(1)确定投资目标

总的说来,证券投资的目标都是高报酬、低风险。具体说来则有区别:

有的投资人的目标是为了取得经常收入。经常收入是指按时取得利息和股息收入,也包括资本增值收入。他们财源不足,要依靠投资收入支付必要的费用。他们视投资的当前收入比资本利得更重要,要求当前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目标决定了他们选择安全的投资对象,而不是有好的增长前景而当前收入不稳定的证券。按照这种目标,债券比股票的收入要稳定,资信好的大公司和公用事业类的股票股利支付也比较稳定,是其合适的投资对象。

有的投资人的目标是资本增长。资本增长着眼于长期的资本增值,而不是当前的收入。他们不依靠投资的经常收入来支持当前的运营。因此,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不断积累投资所得进行再投资,使资本增加的价值越来越多;另一个是选择增长型的股票,通过股息和股价的不断增加而提高资本价值。前一种办法的风险相对小一些,后者则冒较大风险,股价的涨落无定,要能在经济上和心理上承受股价的大幅度下跌。以资本增长为目标的投资人,必须对投资做长期安排,追逐短期利益通常对长期增长不利。

有些投资人的目标是两者的结合,那就要选择不同的投资对象,分别做出安排。

有些投资人还有另外的投资目标,例如为了利用短期闲置的资金,就应选择流动性、变现性好的短期债券,宁肯减少一些投资收入。

此外,保证投资的安全是实现投资目标的前提。

(2)选择证券

目标确定之后,就要选择若干证券,构成证券组合,以实现目标。

选择的基础是了解每种证券的特点。为此,要对证券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按风险大小分类,按期限长短分类,按收入型和增长型分类。

然后,确定证券组合的风险水平,就是决定想要承担风险的大小。大致有三种类型:高风险组合,要选择销路好、预期盈利超过平均收益的公司股票,如电力、制药、高科技公司等。中等风险组合,要选择一些债券和一些公用事业或成熟工业的股票,如汽车、化工、钢铁公司的股票。低风险组合,要选择政府债券和一些高质量的股票,收益不高但可靠。

最后,按分散化原则选定具体证券品种。分散化的方式包括:种类的分散化,使债券和股票搭配;到期日分散化,使债券的到期日在不同年份,以分散利率风险;部门或行业分散,使工业和金融、运输、旅游、公用事业搭配,使新兴工业和成熟工业搭配;公司分散化,使得在整个股市涨落时大起大落的股票和变化不大的股票搭配。具体选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根据投资目标反复比较,才能确定。一般说来,有5~8种证券就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标。

(3)监视和调整

证券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选定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会发生变化。因此,要监视证券组合实施后的情况,审查是否达到了原定目标。审查的重要依据是股市综合指数,也就是投资证券组合是否达到了市场平均收益水平。

如果投资没有达到原定目标,或者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低于市场平均收益水平,或者投资人本身的财务状况变化而要修改投资目标,或者某种证券有了异常情况,就应考虑更换证券品种或搭配比例,改变原有组合。

2.证券组合的定量分析

前述的定性的证券管理方法,大多靠投资人的综合判断,没有一套精密的科学计算方法。虽然对证券的收益和风险也有一些估算,但对如何搭配投资组合才能在满意的风险水平下使收益最大,或者如何搭配证券才能在满意的收益率下使风险最小,没有一套严格的推理过程和精密的计算方法是不行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当代证券组合理论”。其主要内容有:

(1)风险分散理论

风险分散理论认为,若干种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股票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但是其风险不是这些股票风险的加权平均数,故投资组合能降低风险。

我们以两种股票A和B的组合来说明,为什么投资组合能降低风险。

“例2”假设共投资100万元,A和B各占50%。如果A和B完全负相关,组合的风险被全部抵消。如果A和B完全正相关,组合的风险不减少也不扩大。

实际上,各股之间不可能完全正相关,也不可能完全负相关,大部分股票间的相关程度在0.5~0.7之间,所以不同股票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但又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一般而言,股票的种类越多,风险越小。如果投资组合包括全部股票,则只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承担公司的特有风险。

风险分散理论证明,各种股票之间的相关程度可以通过复杂的计算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出最优的证券组合。

(2)贝他系数分析

应用上述风险分散原理去选择证券组合,需要大量而复杂的计算,即使对数学和计算机有相当基础的人也很难应用。于是又提出了投资组合的简化分析模型,其核心是贝他系数分析。

该理论认为,股票投资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风险,它们源于公司之外,如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所有公司都受其影响,表现为整个股市平均报酬率的变动。这类风险,无论购买何种股票都无法避免,不能用多元化投资来规避,而只能靠更高的报酬率来补偿。这种风险称之为市场风险,也叫系统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另一类风险是每个公司特有的风险,它源于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它表现为个股报酬率变动脱离整个股市平均报酬率的变动。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称为公司特有风险,也叫非系统风险或可分散风险。

在整个股市变动时,个别股票的反应不一样。有的发生剧烈变动,有的只发生较小的变动。计量个别股票价格随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的指标是“贝他系数”。

贝他系数是反映个别股票相对于平均风险股票的变动程度的指标。它可以衡量出个别股票的市场风险,而不是公司的特有风险。

贝他系数可用直线回归方程求得:

Y=α+β·X+ε

式中:Y——个别股票的收益率;

X——市场平均收益率;

α——与Y轴的交点;

β——回归线的斜率;

ε——随机因素产生的剩余收益。

根据X和Y的历史资料,可以求出α和β的数值。

假如A种股票的贝他系数等于1,则它的风险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相同。这就是说,市场收益率上涨1%,则A种股票的收益率也上升1%。假设B种股票的贝他系数等于2,则它的风险程度是股票市场的平均风险的2倍。这就是说,市场收益率上涨1%,则B种股票的收益率上升2%。假设C种股票的贝他系数是0.5,则它的风险程度是市场平均风险的一半。这就是说,市场收益率上涨1%,则C种股票的收益率只上升0.5%。贝他系数可以反映各种股票不同的市场风险程度,既然股票的特有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掉,市场风险就成了投资人注意的焦点,因此贝他系数成为股票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如下:

Ri=RF+β(FM-RF)

式中:Ri——第i种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RF——无风险收益率;

RM——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

β——第i种股票的贝他系数。

“例3”若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3%,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为10%,则市场风险报酬率就等于7%(10%-3%)。A股票的贝他系数等于2,该股票的风险报酬率则等于14%(7%×2),则该股票的预期报酬率:

R(A)=3%+2×(10%-3%)=17%

计算出股票的预期报酬率,就不难确定股票的价值。假设A股票为固定成长股,成长率g=1%;预期一年后的股利是2元,则该股票的价值为:

V(A)=D1

R-g=2

17%-1%=12.5(元)

2.2短期股票投资的市盈率分析

前述股票价值的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比较健全,计算的结果使用也很方便,但未来股利的预计很复杂并且要求比较高,一般投资者往往很难办到。有一种粗略衡量股票价值的方法,就是市盈率分析。它易于掌握,并被许多投资者使用。

市盈率是股票市价和每股盈利之比,以股价是每股盈利的倍数表示。

1.用市盈率估计股价高低

市盈率可以粗略反映股价的高低,表示投资人愿意用盈利的多少倍的货币来购买这种股票,是市场对该股票的评价。

市盈率=每股市价

每股盈利

股票价格=该股票市盈率×该股票每股盈利

股票价值=行业平均市盈率×该股票每股盈利

根据证券机构或刊物提供的同类股票过去若干年的平均市盈率,乘上当前的每股盈利,可以得出股票的公平价值。用它和当前市价比较,可以看出所付价格是否合理。

“例4”H公司的股票每股盈利是4元,市盈率是10,行业类似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1,则:

股票价格=4×10=40(元)

股票价值=4×11=44(元)

这说明市场对该股票的评价略低,股价基本正常,有一定吸引力。

2.用市盈率估计股票风险

一般认为,股票的市盈率比较高,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任,愿意为每1元盈利多付买价。这种股票的风险比较小。但是,当股市受到不正常因素干扰时,某些股票的市价被哄抬到不应有的高度,市盈率会很高。通常认为,超过20的市盈率是不正常的,很可能是股价下跌的前兆,风险相当大。

股票的市盈率比较低,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缺乏信心,不愿意为每1元盈利多付买价。这种股票的风险比较大。通常认为,市盈率在5以下的股票,其前景比较悲观。

过高或过低的市盈率都不是好兆头,平均的市盈率在10~11之间,市盈率在5~20之间是比较正常的,但并不绝对。研究时应关注拟投资股票市盈率的长期变化,估计其正常值,作为分析的基础。各行业的正常值有区别,预期将发生通货膨胀或提高利率时市盈率会普遍下降,预期公司利润增长时市盈率会上升,债务比重大的公司市盈率较低。

3.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1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固定资产投资预测是进行投资项目分析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两种形式。投资测算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测算方法。

1.按单位生产能力测算投资

这种方法又称单位产品投资测算法,它是根据统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提供的同类型或条件相近的建设项目资料,以单位产品的投资额(如钢铁厂每吨钢的投资、发电厂每千瓦电投资等)乘以设计能力,即得到总的投资估算。

2.按投资组成项目分项测算

这种方法是根据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的各个项目分别测算出其造价或费用,以计算出总投资额。分项测算投资总额,其计算结果一般较为准确,但在这种方法下,也存在漏项、材料和设备造价估计不准等因素,有时误差也是很大的。

3.按概算指标分项测算

这种方法是把投资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单位工程项目,按照单位工程项目,分别套用概算指标编制投资估算的方法。其基本程序如下:①根据工程内容和概算指数,编制单位工程估算书;②根据单位工程估算书编制单位工程综合估算书;③根据其他工程和费用综合系数以及工程总投资计算其他基本建设费用;④根据综合估算书和其他基本建设费用估算编制总估算书。这种方法准确程度较高,一般用于大型投资项目投资额的测算。

4.按主要项目投资比率测算

这种方法要求事先对过去同类工程项目进行调查,找出主要部分投资所占的比率,然后设法算出新工程项目的投资,其计算公式为:

项目总投资=设备总价值

设备比率

3.2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

前边在讨论投资决策时,曾假定现金流量是确定的,即可以确知现金收支的金额及其发生时间。实际上,投资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比较小,一般可忽略它们的影响,把决策视为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如果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大,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应对它们进行计量并在决策时加以考虑。

投资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肯定当量法。

1.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投资风险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高风险的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选择方案。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风险的大小确定包括了风险因素的贴现率即风险调整贴现率。

根据前一个问题的讨论可知:

ki+b·Q

其中:k代表风险调整贴现率;i代表无风险贴现率;b代表风险报酬斜率;Q代表风险程度。

假设i为已知,为了确定k,需要先确定Q和b。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怎样计算风险程度、风险报酬斜率,以及根据风险调整贴现率来选择方案。

“例5”某公司的最低报酬率为6%,现有3个投资机会。

(1)风险程度的计算

我们先看A方案,起始投资5000元是确定的,各年现金流入的金额有三种可能,并且已知概率。本例的风险因素全部在现金流入之中,这并不意味着现金流出没有风险,而只是为了简化。

现金流入的集中趋势可以用期望值来描述:

E1=3000×0.25+2000×0.5+1000×0.25

=2000(元)

E2=4000×0.2+3000×0.6+2000×0.2

=3000(元)

E3=2500×0.3+2000×0.4+1500×0.3

=2000(元)

现金流入的离散趋势可以用标准差来描述:

d1=(3000-2000)2×0.25+(2000-2000)2×0.5+(1000-1000)2×0.25

=707.10(元)

d2=(4000-3000)2×0.2+(3000-3000)2×0.6+(2000-3000)2×0.2

=632.50(元)

d3=(2500-2000)2×0.3+(2000-2000)2×0.4+(1500-2000)2×0.3

=387.30(元)

3年现金流入总的离散程度即综合标准差:

D=∑n

i1dt2

(1+i)2t

=(707.10)2

(1.06)2+(632.50)2

(1.06)4+(387.3)2

(1.06)6

=931.40(元)

现金流入的离散程度,可以反映其不确定性的大小。但是,标准差是一个绝对数,受后果值(现金流入量金额)的影响。如果概率分布相同,后果值越大,标准差也就越大,因此,标准差不便于比较不同规模项目的风险大小。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引入了变化系数的概念:

Q=D

E

变化系数是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是用相对数表示的离散程度即风险大小。为了综合各年的风险,对具有一系列现金流入的方案用综合变化系数描述:

Q=综合标准差

现金流入预期现值=D

EPV

EPV(A)=2000

1.06+3000

(1.06)2+2000

(1.06)36236(元)

D(A)=931.40(元)

Q(A)=931.40

6236=0.15

(2)确定风险报酬斜率

风险报酬斜率是直线方程K=i+b·Q的系数b,它的高低反映风险程度变化对风险调整最低报酬率影响的大小。b值是经验数据,可根据历史资料用高低点法或直线回归法求出。

假设中等风险程度的项目变化系数为0.5,通常要求的含有风险报酬的最低报酬率为11%,无风险的最低报酬率i为6%,则:

b11%-6%

0.50.1

前边已计算出A方案的综合变化系数Q(A)=0.15,适用于A方案的风险调整贴现率为:

K(A)=6%+0.1×0.15=7.5%

根据同样方法可知:

E(B)=4000

E(C)=4000

D(B)=(15000-4000)2×0.2+(4000-4000)2×0.6+(6500-4000)2×0.2

=1581(元)

D(C)=(3000-4000)2×0.1+(4000-1000)2×0.8+(5000-4000)2×0.1

=447(元)

Q(B)=1581÷4000=0.40

Q(C)=447÷4000=0.11

K(B)=6%+0.1×0.40=10%

K(C)=6%+0.1×0.11=7.1%

根据不同的风险调整贴现率计算净现值:

NPV(A)=2000

1.075+3000

(1.075)2+2000

(1.075)3-5000

=1860+2596+1610-5000

=1066(元)

NPV(B)=4000

(1.100)3-2000

=3006-2000=1006(元)

NPV(C)=4000

(1.100)3-2000

=3256-2000=1256(元)

三个方案的优先顺序为C〉A〉B。如果不考虑风险因素,以概率最大的现金流量作为肯定的现金流量,其顺序为B=C〉A:

NPV(A)=2000

1.06+3000

(1.06)2+2000

(1.06)3-5000

=6236-5000=1236(元)

NPV(B)=4000

1.063-2000=3358-2000=1358(元)

NPV(C)=4000

1.063-2000=3358-2000=1358(元)

不考虑风险价值时,无法区分B和C的优劣,加入风险因素后,B方案风险大(变化系数为0.40),变得相形见拙。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比较符合逻辑,不仅为理论家认可,并且使用广泛。但是,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混在一起,并据此对现金流量进行贴现,意味着风险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加大,有时与事实不符。某些行业的投资,前几年的现金流量难以预料,越往后反而更有把握,如果园、饭店等。

2.肯定当量法

为了克服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缺点,人们提出了肯定当量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用一个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收支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收支,然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以便用净现值法的规则判断投资机会的可取程度。

NPV=∑n

t0atCFATt

(1+i)t

其中:at为t年现金流量的肯定当量系数,它在0至1之间;i为无风险的贴现率;CFAT为现金流量。

肯定当量系数,是指不肯定的1元现金流量相当于使投资者满意的肯定的金额,它可以把各年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换算成肯定的现金流量。

at=肯定的现金流量

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期望值

我们知道,肯定的1元比不肯定的1元更受欢迎。不肯定的1元,只相当于不足1元的金额,两者的差额与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有关。如果仍以变化系数表示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程度,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的经验关系如下:

变化系数 肯定当量系数

0.00-0.071

0.08-0.150.9

0.16-0.230.8

0.24-0.320.7

0.33-0.420.6

0.43-0.540.5

0.55-0.700.4

依“例5”资料计算A方案各年现金流入的变化系数:

q1=d1

E1=707.1

2000=0.35

q2=d2

E2=632.5

3000=0.21

q3=d3

E3=387.3

2000=0.19

查表知:a1=0.6

a2=0.8

a3=0.8

计算A方案的净现值:

NPV(A)=0.6×2000

1.06+0.8×3000

(1.06)2+0.8×2000

(1.06)3-5000

=1132+2136+1343-5000

=4611-5000

=-389(元)

用同样方法可知:

qB=dB

EB=1581

4000=0.40

qC=dC

EC=447

4000=0.11

aB=0.6

aC=0.9

NPV(B)=0.6×4000

(1.06)3-2000

=15(元)

NPV(C)=0.9×4000

(1.06)3-2000

=1022(元)

方案的优先次序为C〉B〉A,与风险调整贴现率法不同(C〉A〉B)。主要差别是A和B互换了位置。其原因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对远期现金流入以较大的调整,使远期现金流入量大的B方案受到较大的影响。

肯定当量法也可以与内含报酬率法结合使用。先用肯定当量系数调整各年的现金流量,然后计算其内含报酬率,最后以无风险的最低报酬率作为方案取舍标准。

肯定当量法的主要困难是确定合理的当量系数。肯定当量系数可以由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凭主观判断确定,也可以按本例那样为每一档变化系数规定相应的肯定当量系数。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之间的对照关系,并没有一致公认的客观标准,而与公司管理当局对风险的好恶程度有关。

如果有风险的报酬率和无风险最低报酬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已知,例如知道有风险的报酬率K=7.5%,相当于无风险的报酬率i=6%,则可以据此计算出各年的肯定当量系数。换算的方法如下:

at=(1+i)t

(1+k)t

A方案各年的肯定当量系数:

a1=1+6%

1+7.5%=0.9860

a2=(1+6%)2

(1+7.5%)2=0.9722

a3=(1+6%)3

(1+7.5%)3=0.9589

据此计算:

NPV(A)=0.9860×2000

1.06+0.9722×3000

(1.06)2+0.9589×2000

(1.06)3-5000

=6066-5000

=1066(元)

与前边风险调整贴现率法计算的A方案净现值(1066)相同。肯定当量法是用调整净现值公式中的分子的办法来考虑风险,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是用调整净现值公式分母的办法来考虑风险,这是两者的重要区别。肯定当量法克服了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夸大远期风险的缺点,可以根据各年不同的风险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肯定当量系数,但如何确定当量系数是个困难的问题。

3.3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

固定资产投资尽管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但各类固定资产在其投资建设过程中都必须依次经过以下阶段:测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拟定固定资产投资方案、预测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投资决策、提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筹划资金来源、实施与控制等,这个全过程就是固定资产投资程序。

1.预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预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就是预测计划(年度、中期或长期计划)期内需要增加哪些固定资产,增加多少,何时增加。为此,要在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项目、数量和时间。这里包括确定新增生产设备类固定资产的项目、数量和时间,确定配套性设备的项目、数量和时间,确定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项目、数量和时间。固定资产投资占用量大,周期长,一经建成就决定了企业一定期间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决定了它可能实现的经济效益。投产以后要在较大范围内改变它的规模或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困难。因此,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项目、数量和时间,要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合理安排投资结构,正确编制固定资产配置计划,使各类固定资产能够相互配套,形成生产能力。

2.拟定固定资产投资方案

企业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项目和数量以后,要研究解决的途径,拟定投资效益最佳的方案。

企业增加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一般可通过两种途径解决:一是通过购置、建造增加设备数量,扩大企业固定资产占用规模;二是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设备性能,提高生产率。前者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后者为内涵扩大再生产。一般地讲,外延扩大再生产投资额大,内涵扩大再生产投资额小,如两者所达到的生产能力无多大差别,应尽可能采取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办法,以节约固定资产投资。为此,企业应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建立小组,拟定固定资产投资方案,以便决定是新建、改建固定资产,还是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无论是新建、改建,还是技术改造,都要提出若干不同的方案,以便择优决策。

3.预测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投资决策

拟定了投资方案后,为了择优决策就需要对各种投资方案进行预测,分析它们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从经济上进行分析,就是要运用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方法测算不同方案的经济效益。

4.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概算和筹划资金来源

在确定企业固定资产需要增加的项目、数量和具体方案以后,就要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概算,筹划投资的资金来源。企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目前主要有基本建设投资贷款、长期贷款、公积金、吸收外资等。对于不同的投资来源:应研究其利用的可能性和效益性,从中选择最有效的资金来源。

当企业利用基本建设投资借款购建固定资产时,要着重研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新增的利润能否按规定期限还清借款、付清利息。

首先,要预测用借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后,在预定的偿还期内应偿付的本利和。

“例6”某企业计划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需要资金200000元,拟用银行借款解决。规定从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开始,分五年逐年还本付息,年利率为5%(单利)。

企业在五年期间应归还的本利和为:

200000+200000×5%+160000×5%+120000×5%+80000×5%+40000×5%=230000(元)

其次,要预测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在还款期间所获得的利润数额,测定其能否足以还本付息,是否有利。

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与控制

投资项目一经批准成立,即应付诸实施,进入投资预算的执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建立一套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系统,及时、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中的各种信息,将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据以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或单位,以便调整偏离预算的差异,实现规定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应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修正或调整资本预算,确保资本预算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3.4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方法

1.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是通过计算确定净现值进行决策判断的方法。所谓净现值是指从投资开始直至项目寿命终结,所有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按资金成本或其他特定的贴现率计算的现值代数和。计算公式如下:

净现值=现金流入的现值总额-现金流出的现值总额

或 净现值=∑n

t1(NCFt×DFi,t)

式中,NCF表示各年的现金净流量。

如前所述,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不同时间收付的相同货币量具有不同的价值量,因此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的直接比较。在长期投资决策中,资金投入的时间和未来收益的时间往往都不一致,或者说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往往发生在不同时间,在评价其效益时便不能直接比较其值,而必须将它们折算为同一时点的值方能进行比较。又由于现值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将它们均折算为现值再进行比较,其差额即净现值。可见,净现值意味着投资所能获取的净收益额,其可行与否的标准是净现值是否大于0.当净现值大于0时,说明投资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投资方案可行。当净现值小于0时,说明投资报酬率小于资金成本,投资方案则不可行。若净现值等于0,则说明投资报酬率等于资金成本,投资方案尚能保本,其可行与否取决于它在整个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程度。

净现值计算的关键在于各年现金流量的正确确定和现值的正确计算。

净现值是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其计算也是其他货币时间价值法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净现值法从投资净所得的角度评价投资项目的优劣,在独立的、互斥方案的选优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因它是一个绝对值指标,所以未能反映投资的相对效益状况。

2.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法是通过计算比较现值指数指标判断决策方案好坏的方法。所谓现值指数是指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总额和初始投资现值总额之比,其实质是每一元初始投资所能获取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额。计算公式如下:

现值指数=投产后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总额

各项初始投资的现值总额

现值指数法进行决策判断的依据是:现值指数大于1.在此基础上以现值指数最大者为好。

现值指数与净现值的计算程序基本相同,仅在最后一步的比较方式不同。因此,净现值计算中的有关技巧也应运用到现值指数的计算中来。现值指数法以每元投资所得的相对数形式评价方案的优劣,因而在组合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3.内涵报酬率法

内涵报酬率法是通过计算比较内涵报酬率指标进行决策判断的方法。所谓内涵报酬率是指投资方案在未来有效期内实际可得的投资报酬率,也即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等于0时所用的贴现率。内涵报酬率的计算较为复杂,根据投资方案有关的现金流量的发生情况,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当投资资金于期初一次投入,未来收益以年金方式发生时,求ADF,再求i。

②当投资方案有关的现金流量以此外的其他方式发生时,则必须采用逐次测试的方法。该法的操作程序为:首先估计一个贴现率i进行第一次净现值额的计算。若该净现值大于0,说明内涵报酬率大于该贴现率,提高贴现率后,进行第二次测算;若净现值小于0,说明内涵报酬率小于该贴现率,降低贴现率后,再次进行测算。如此不断变换贴现率测算净现值,直至找出使投资方案净现值等于0时所用的贴现率,或找出最接近0的正、负两个净现值,再用内插法求使净现值等于0的贴现率,即为内涵报酬率。

用内涵报酬率法进行决策判断的依据是:内涵报酬率是否大于资金成本。内涵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方案可行;反之,则不可行。在多个方案中择优时,则以内涵报酬率大者为优。

内涵报酬率法能够明确各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并通过资金成本与之直接比较、评价方案的优劣,弥补了上述两种方法之不足。

§§第四篇 财务预测、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