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财务管理精华读本
7849700000004

第4章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3.财政和金融环境

国家财政和税收,对企业财务有直接制约与影响作用,财政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是通过运用财政杠杆和税收杠杆对企业的财产、财务收支和企业盈利进行制约和调节的。企业财务人员只有熟悉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税种的设置,税率的设计,了解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财,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是企业进行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外部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集合了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并提供了多种金融工具和选择机会,使融资双方能自由灵活地调度资金。对筹资者来说,金融市场可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使筹资者根据自己用资的目的、时间和数额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途径,适时有效地筹措到所需资金。对资金供应者即投资者来说,它又是投资的最适合的场所。因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形式不一的各种投资工具,投资者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达到有效投资的效果。

4.市场环境

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场所。是现代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都必须以市场为中心。市场环境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主要有:商品市场供求状况直接影响资金占用、周转和资金使用效益;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筹资和对外投资。企业理财要求社会为其提供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并充分利用市场环境,研究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摸清市场变化规律,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

5.法律环境

企业理财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要和国家、其他企业或社会组织、企业职工或其他公民,及国外的经济组织或个人发生经济关系。国家管理这些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行政手段逐步减少,而经济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日益增多,把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企业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和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在处理这些经济关系时,应当遵守有关的法律规范。其中包括企业组织法规、财务法规、证券法规、结算法规、合同法规等。财务人员要熟悉这些法规,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财务管理的职能,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2.2企业内部理财环境

企业的内部理财环境是存在于企业内,部一定范围内的对各种财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条件。

企业内部理财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体制环境、生产经营环境、基础管理工作环境等。

1.组织体制环境

企业的组织体制环境包括企业的经济成分、产权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等。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内部管理环境截然不同。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组织形式看,按经济成分和投资主体不同,就有国有、集体、私营、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股份制及其他经济成分等形式。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其资金来源和利润分配、财税政策都存在较大差别,财务制度也不尽相同。组织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企业组织体制的特点来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分配收益、处理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2.生产经营环境

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生产经营状况、同行业的竞争程度及企业所处的地位和行业的发展前途等因素。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首先了解本行业的基本情况,充分估计企业自身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劣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具体来说,生产经营环境主要包括生产条件和产品寿命周期。

就生产条件而言,企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三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需工资费用较多,长期资金的占用则较少;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使用较多的先进设备,而所用人力较少,企业需要筹集较多的长期资金;至于资源开发型企业则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勘探、开采,资金回收期较长。

产品的寿命周期通常分为投入期(试销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无论是就整个企业而言,还是就个别产品而言,在不同寿命周期的阶段,收入多少、成本高低、收益大小、资金周转快慢等都有很大差别。进行财务决策,不仅要针对企业现时所处的阶段采取适当的措施,而且要有预见性地进行投资,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断更新换代,从而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环境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水平。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相联系的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质量,会计信息提供的数量和及时程度,企业内部定额管理工作的好坏,内部结算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企业内部职能分工是否明确,责权利是否明确等。

理论精华

1.宏观财务环境分析

1.1企业理财离不开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常要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发生经济关系。国家管理经济活动和处理经济关系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种。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行政手段逐步减少,而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日益增多,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组织法

企业组织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

这些法规既是企业的组织法,也是企业的行为法。例如,《公司法》对公司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组织机构、组织变更和终止等的条件和程序都作了具体规定,包括股东人数、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资本的筹集方式等。只有按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的企业,才能称为“公司”。《公司法》还对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作出了规定,包括股票的发行和交易、债券的发行和转让、利润的分配等。公司一旦成立,其主要的活动,包括财务管理活动,都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来进行。因此,《公司法》是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强制性规范。企业的理财活动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的自主权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制。

2.税务法律

任何企业都有纳税的法定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种费用,税负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投资、筹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时的精心安排和筹划,而不允许在纳税行为已经发生时去偷税漏税。精通税法,对财务管理人员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税收法律主要分为三类:所得税法、流转税法和其他税法。

(1)所得税法

所得税法是指对纳税人的所得额课税的税法。

我国的所得税法有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其中,外商投资企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内其他企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个体工商户和个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流转税法

流转税法是指对纳税人在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的商品流转额或营业额课税的税法。

流转税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对于从事商品的生产、流通及加工、修理、修配的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对于服务性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从事特殊产品的生产及进口业务的,除交纳增值税外,还需要交纳消费税。

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仅对增值的部分征税,税率为17%和13%。营业税是按企业的营业收入计算的一种税,税率主要为3%和5%。

(3)其他税法

其他税法包括对财产征税的税法以及其他一些零星税种。主要有:资源税、印花税、关税和土地增值税等。

3.财务法规

财务法规是财务管理的工作准则。财务法规主要有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的财务制度。

(1)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财务通则》由我国财政部制定,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企业财务通则是企业从事财务活动、实施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的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收益及分配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定。

(2)行业财务制度

我国现行行业财务制度打破了部门管理和所有制的界限,在原有的40多个行业的基础上,重新划分行业,根据各行业经营业务特点和特定的管理要求,制定了包括工业、运输、商品流通、邮电、金融、旅游饮食服务、农业、对外经济合作、施工和房地产开发、电影和新闻出版等十大行业财务制度。行业财务制度由财政部统一制定,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

行业财务制度分别根据各行业的业务特点,对各行业企业财务管理从资金筹集到企业清算等全过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因此,行业财务制度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主体,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必须遵循的具体制度。

除上述法规外,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关的其他经济法律、法规还有:证券法、结算法、合同法等。理财活动必须遵循这些法律、法规。

1.2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影响

这里所说的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

1.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的速度,对企业理财有重大影响。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快。企业为了跟上这种发展并在其行业中维持它的地位,至少要有同样的增长速度。企业要相应增加厂房、机器、存货、工人、专业人员等。这种增长,需要大规模地筹集资金,需要财务人员借入巨额款项或增发股票。

经济发展的波动,对企业理财有极大影响。这种波动,最先影响的是企业销售额,销售下降会阻碍企业现金的流转,例如成品积压不能变现,需要筹资以维持营运;销售增加会引起企业经营失调,例如存货枯竭,需筹资以扩大经营规模。尽管政府试图减少不利的经济波动,但事实上经济有时“过热”,有时需要“调整”。财务人员对这种波动要有所准备,筹措并分配足够的资金,用以调整生产经营。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不仅对消费者不利,给企业理财也带来很大困难。企业对通货膨胀本身无能为力,只有政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通货膨胀速度。企业为了实现期望报酬率,必须调整收入和成本。同时,使用套期保值等办法减少损失,如提前购买设备和存货,买进现货卖出期货或相反等。

3.利息率波动

银行存货款利率的波动,以及与此相关的股票和债券价格的波动,既给企业以机会,也是对企业的挑战。

在为过剩资金选择投资方案时,利用这种机会可以获得投资收益。例如在购入长期债券后,由于市场利率下降,按固定利率计息的债券价格上涨,企业可以出售债券获得较预期更多的现金流入。当然,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企业会蒙受损失。

在选择筹资来源时,情况与此类似。在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时,以当前较低的利率发行长期债券,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当然,如果后来事实上利率下降了,企业要承担比市场利率更高的资金成本。

4.政府的经济政策

政府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政府的行政法规等,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重大影响。

国家对某些地区、某些行业、某些经济行为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构成了政府政策的主要内容。从反面来看,政府政策也是对另外一些地区、行业和经济行为的限制。企业在财务决策时,要认真研究政府政策,按照政策导向行事,才能趋利除弊。

5.竞争

竞争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之中,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企业之间、各产品之间、现有产品和新产品之间的竞争,涉及设备、技术、人才、推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竞争能促使企业用更好的方法来生产更好的产品,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但对企业来说,竞争既是机会,也是威胁。企业为了改善竞争地位往往需要大规模投资,成功之后企业盈利增加,但若投资失败则竞争地位更为不利。

1.3金融环境是企业理财最主要的外部环境

企业筹资和投资都离不开金融环境,金融环境是影响企业融资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包括金融市场、融资方式、金融工具、利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等。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泛指金融商品(资金与金融工具,下同)融通或买卖的场所。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金融市场的总体分类构成:

金融市场外汇市场

资金市场货币市场短期证券市场

短期放贷市场

资本市场长期证券市场

长期放贷市场

黄金市场

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通常是由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市场客体(金融商品)、金融市场中介机构、金融市场管理机构等要素构成。

(1)金融市场主体

金融市场主体是指包括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非金融企业(工商企业等)、政府财政及个人或家庭在内的金融市场资金或金融工具的供应者与需求者。不同的金融市场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与风险、成本、收益的判断标准,由此也就决定了金融市场竞争的客观存在。从本质意义上讲,金融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各金融市场主体间利益关系均衡的讨价还价过程,包括资金需要者间争夺金融资源的价格竞争、资金供应者提供金融资源的价格竞争以及供需双方金融资源转移价格的竞争。竞争程度的差异以及金融商品价格变动方向的不同,主要取决于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与供需时间的相对状态。当金融资源稀缺时,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必然激烈,而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则很微弱;金融商品的供应价格昂贵,企业筹资成本很高,反之则相反。由于供需可能存在的时间差,使得金融资源无论在总量上稀缺与否,都可能因供需时间上的不对称而导致竞争关系与金融商品的买卖价格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动。当金融资源的供应相对滞后于金融资源的需要时,后者竞争程度加剧,筹资成本增大;相反,则前者的竞争程度加剧,金融商品的供应价格相对下降。

(2)金融工具

金融商品除了可供融通的资金外,还包括各种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亦称信用工具,它是供需双方资金转移的媒体与凭据,如各种票据及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达,在初始意义的金融工具基础上又形成了许多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合约、期权合约、远期合约等。由于不同金融工具可融通资金的性质、规模、期限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差异,不仅使各自适用的场合不尽相同,而且它们各自隐含的收益(成本)与风险(变现力或偿还要求)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别。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各自适用场合与隐含收益风险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无论是进行筹资抑或投资,都必须充分依托自身的具体情况与承荷能力,审慎地选择最为恰当的金融工具,实现收益、成本或风险的最佳匹配关系。

(3)金融市场中介机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金融市场主体通常还发挥着金融市场中介作用,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筹资与投资的过程,大多是经由金融市场中介机构进行的。其职能作用不单纯在于中介资金供需间的转移及金融工具的买卖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极大地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降低短缺与闲置损失,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因而是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基本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除了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还包括证券发行市场、证券交易市场、证券(经纪)公司、短期融资公司、证券投资信托公司、信质评级机构以及专司企业并购、上市、重组策划及投资顾问或金融顾问职能的投资银行业公司或曰资本运营公司。

(4)金融市场管理机构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秩序,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性与合法性,防止金融欺诈,规范、检查与监督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仲裁交易纠纷,必须设置金融市场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我国为中国人民银行)、证监委及自律性管理组织等。在这些管理机构中,无论是从在金融市场体系中的地位,还是从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程度来看,中央银行显然都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发挥着最大的影响力。

中央银行调控金融市场运行与供求关系的基本手段是货币政策,包括货币发行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及公开市场业务等主要内容。货币发行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有关货币发行量的控制问题。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变动主要是从调节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有效供应量方面而对金融市场产生间接影响的。中央银行调高或调低再贴现率,都会引起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波动,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其他方面产生相关的反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短期票据和有价证券,以调节证券供求,影响金融市场货币流通量,达到稳定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目的。

可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调整变动方向,实际上体现着政府管理与调控金融市场以致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目标导向与意图,是政府针对金融市场的不同运行状态与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实施的调控对策。这些对策通过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利率、汇率、证券价格与证券指数等金融市场参数的变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金融市场主体的利益与风险,进而规范各自的筹资、投资行为,实现社会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种种此类因素,无不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直接相关,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进行财务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不仅如此,政府运用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市场,通常要有一个较长的传导过程,即从货币发行量、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的变动,以及公开市场业务的参与,到市场利率、汇率、证券价格及指数产生实际变动过程存在一个时滞,这个时滞恰好是财务管理部门调整自身行为的一个极好时期。一旦等到市场利率、汇率和证券价格及指数发生变动,财务活动的调整就为时已晚。此外,需要补充的是,政府金融政策与调控行为以及金融市场各种参数的变化与通货膨胀往往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而要求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时,必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予以充分的考虑。

2.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融通资金的具体形式。融资方式越多意味着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机会就越多。如果一个企业既能够获得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又能够同时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直接进行融资,还能够利用贴现、租赁、补偿贸易等方式融资,那么就意味着该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3.利率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4.金融环境的作用

金融环境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

在筹资活动中,当市场利率上升、汇率下降、证券价格和证券指数下跌,或者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参与公开市场买卖业务时,如果它们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影响,就会使企业筹资变得困难,整个金融市场筹资成本和风险会对企业趋于不利;如果它们是一种未来的预期,财务管理部门应提前采取措施、规避筹资成本上升和风险增长的可能,如采取固定利率的长期筹资等。当金融市场参数以及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变动与上述情况相反时,筹资活动所面临的情形和所采取的行为正好相反。

(2)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当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参与公开市场买卖业务时,将导致市场利率上升。这时,企业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通过存款以获取高额利息。同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市场利率上升将会导致证券价格和证券指数趋于下降,一些企业将会转移投资方向,将投资转向证券以外的其他方面。另外,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在汇率不变的前提下,一些投资于外汇市场的投资者也会为追逐高额利息而放弃外汇投资,转向人民币存款。反之,当金融市场参数及政府的货币政策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时,企业将增加证券投资和外汇投资。

(3)对企业分配活动的影响

在企业分配活动中,当市场利率上升、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证券市场价格和证券指数低迷、外汇汇率下降时,将会导致企业筹资困难。如果企业预期未来有良好的投资计划需要资金,应采取较低的股利支付比率,保留大量的留存收益以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反之,则应相对增加股利支付比率,减少留存收益。

2.微观财务环境分析

2.1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存在的形态和类型,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形式。无论企业采用何种组织形式,都应具有两种基本的经济权利,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它们是企业从事经济运作和财务运作的基础。企业采用何种组织形式,对企业理财工作有重大的影响。

1.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当采用独资企业的组织形式时,其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合二为一,共同构成理财主体。

2.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业主联合出资、共同拥有、共同经营的企业。当采用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时,所有者是一个群体,但经营活动主要由业主当中的一个人组织,重要决策由业主共同作出,其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合二为一,共同构成理财主体。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人数以上的投资者(或股东)出资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我国目前的公司制企业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当企业采用公司制的组织形式时,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所有者只参与和作出有关所有者权益或资本权益变动的理财决策,而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由经营者进行决策。

2.2生产经营特点

生产经营特点是指影响企业理财活动的各种生产经营因素,包括生产经营规模、生产技术条件、产品的品种结构及内在结构等。

1.生产经营规模

一般说来,生产经营规模大的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其投资项目往往是大型的,因而组织结构复杂、活动范围较大,这就决定了在理财工作上所需筹集的资金多,财务关系复杂,理财决策难度较大;反之,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筹资相对容易,各种财务关系也比较容易处理。

2.生产技术条件

不同的生产技术条件要求不同的理财行为与之相适应。一般说来,在高科技生产企业中,需要在研究开发、固定资产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而人工耗费却很低,因此所筹集的往往是长期资金。而在生产经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技术含量低,企业投资偏向于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所筹资金大多属于短期资金,其理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3.产品的品种结构及内在结构

企业生产经营的对象不同,其资金占用、销售方式、价格水平、成本水平也因之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水平。此外,产品内在结构不同,其生产工艺、生产周期、材料消耗和人工耗费就会产生差异,不仅影响生产成本,而且影响企业的资金占用和竞争能力。

2.3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基础工作

1.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

企业管理机构是企业管理的组织形式,它往往是在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及特点、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等有关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管理机构设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既有利于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密切配合理财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降低管理成本。反之,则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管理费用。

2.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搞好理财工作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定额管理、计量验收制度、物资收发制度、原始记录、内部计划价格制度等内容。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否健全与完善,对理财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健全完善的定额管理可以为编制财务计划、进行日常控制和考核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健全的原始记录可以及时为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提供信息资料;健全的计量验收制度、物资收发制度对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原始记录的正确、进行动态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内部计划价格制度是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运用价值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

§§第二篇 现代企业的筹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