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家灵通百变36招
7845500000007

第7章 大钱当赚,小利当为

招术精解

所谓“勿以利小而不为”,是指经营者面对商品小、面对利润小的生意或项目时,不要因为其小而忽略、放弃。做生意的目的是赚钱,只要有钱赚,何分大与小?俗话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世界上许多富商巨贾,也是多从小商贩做起的。正所谓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摆正心态,灵活经营,小投入也会赚大钱,小生意终会成大气候。

理论透析

量力而为:成大豪豪先做小生意

做生意的目的是赚钱,只要有钱赚,不分多和少。俗话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世界上许多富商巨贾,也是从小商小贩做起的。例如,美国的亿万富翁沃尔顿,是经营零售业起家的;鼎鼎有名的麦克唐纳公司,是经营小小的汉堡包发财的;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开始的时候也是做小小的塑胶花生意的。

在经营项目及数量上,也要注意先谋于小。这是因为,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小买卖(例如小百货、小杂货之类),可是,它能为你吸引顾客,给你带来兴旺。例如,日本的尼西奇公司,是专门生产婴儿尿垫的小企业。然而,他们的小产品却做了大生意。在日本,婴儿所使用的尿垫,每三条中就有两条是他们的产品,同时,还远销西欧、非洲、大洋洲、美洲,年销售额高达70亿日元。

做生意,谁不想货通四海,财达三江?谁不想一下子就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有些公司(商店)不切实际地热衷于做“大买卖”,花了不少人力财力,要么是没谈成,要么是亏大本。他们轻视小生意,认为几十宗小生意比不上一宗大生意。当然,从简单的数字来看,这是对的。但是,大生意好比是一艘航空母舰,小生意好比是一艘快艇,大舰难掉头,小艇好转变。更何况,生意的成败不在于其生意的大小,谁英雄谁好汉,要看他是赚钱不赚钱。1980年~1987年的几年间,社会上不少公司(商店)掀起大规模的“西装热”、“838计算器热”、“冷暖风机热”,一进货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结果卖不出去,仓库里商品堆积如山,统统成了“跳楼货”,连本钱的零头也收不回来。这样的“大生意”,一宗就够你倾家荡产了!相反,那些识时务、有远见的明智经理们抓住时机,钻冷门做小生意,反而发了大财。由此可见,生意的大和小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量力而为,以小谋大。

集腋成裘:勿以利小而不为

做生意,搞经营:“勿以利小而不为”。因为薄利多销照样可以积少成多,赚得盆满钵溢。比如说,经营利小的商品,虽然在每件商品上获利不多,但总的需求大,销路广阔,从扩大销售量中可得到相当的利润总额。再者,不在每件商品上加码抬价(薄利),而是设法加速商品的周转次数,使得同量的资本在一定时间内能做更多的生意,实现更多的销售额,从而也能取得相当多的利润总额。

利润额、销售额(按成本价计算)、周转次数,三者存在着如下的数量关系:资本利润率(3)=利润额/销售额(1)×销售额/资本额(2)。(1)为加价率,(2)为资本周转次数。加价率(1)虽不大,但周转快。(2)薄利多销,总的利润额还是会增加而保持合理的资本利润率的(3)。反之,加价率虽然很大,但商品的周转很慢,从购进到售出的周期很长,平均计算,利润还是不高的。不论是从加速周转出发,还是因扩大销售而得到加速周转的结果,看来加速周转十分重要。当时除奢侈性行业、地区差价大的贩运贸易和投机商业利润特高(5倍、10倍、100倍)以外,一般商业的正常、合理的资本利润(毛利)率大致是2/10的例子。如手表原是高利高价商品,国产电子表刚问世时,每只定价80多元,由于毛利很高,长期不被消费者接受,进行广告宣传也无济于事,既积压资金,又无利可图,后几经大幅度降低,才逐步打开销路。从表面看,在经营中似乎毛利越高,收入越大,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真是“一分利吃饱饭,十分利饿死人”。

我国目前消费水平还不高,人们的购买力有限,质量好,价格适中,符合人们一般的购买力水平,这样的商品、企业,才能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树立信誉。因此,“勿以利小而不为”,特别符合我们今天的国情民情。发达国家,人民富裕,消费水平高,在市场竞争中,有以廉取胜,也有以贵取胜。商品价格昂贵,表现了其质量高,档次高,是精品、是极品,满足了一部分收入特多的阶层的高消费、炫耀性消费的需要。风气所至,国内也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精品店、极品屋。其特点就是价格高,倍于甚至数倍于外面可买到的同样的商品,有的竞争比国外的价格水平还高。从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富婆、豪客、洋商手中多回笼一些货币,固然可作为其存在的理由,但是那样做,助长了讲排场、比阔绰的奢侈华靡的社会风气;扩大了一般消费者与那些挥金如土的人“贫”“富”之间不平衡的心理差距;给以公费搞高消费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花钱场所。同时也不合作价原则,违背价值规律。肥水落在外人田,其属于中外合资者,巨额的利润很大部分为外国老板所拿走,未必给国家带来多大的好处。这种为少数人、为暴发的“高消费群”服务的做法,生命力多长,是否值得提倡,大可思索。从“勿以利小而不为”的诸多高招汲取营养,似乎更有现实性和迫切性。

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薄利多销“勿以利小而不为”,前人的这一经营原则,仍然对今日之经营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商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理所当然地要求经商者勿以利小而不为,在经营思想上这一条曾被有力地加以提倡。“一千不如八百现,厚利不如薄利快”,“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薄利回收快,不请客自来”;“盈利要让利,让利可盈利”;“不求厚利,但求好卖”……一些新的商谚在广泛流传。许多经营者懂得:价格昂贵,商品滞销,资金呆滞,不仅无利可图,反而会招至浪费,以至赔上老本也无兴隆之望。在保证商品质量好的前提下,把毛利定得低一些,就单个商品来说利虽小一些,但由于价廉物美、受人称道,能使销量扩大,积薄利而为厚利,集小利而成大利,买卖却真能兴隆起来。“勿以小利而不为”从总的方面说,既是一条基本经营原则,具体言之,又是商业企业里价格工作上的一项定价原则。所谓利小就是在定价时降低单位商品的毛利率,让顾客看到商品价格的实惠,促使商品销售量不断扩大。利小是手段,多销是目的,以利小促多销,是经营的目的。对于那些供求平衡的商品,如果降低价格,能扩大需求,而生产能力又可相应扩大者,就应实行薄利多销的定价原则,使之既扩大销售,又不会引起供求矛盾。

勿以小利而不为收到的成效,在今天的实际生活中不乏生动。

案例及评析

案例1.纽扣王国的崛起:小纽扣大买卖

地处浙江永嘉县境内的桥头,自古人多地少,而今,这个人均耕地只有二分八厘的小镇,竟成为一个可以与国际宝石中心布鲁塞尔相媲美的东方“纽扣王国”。

桥头的崛起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1982年,一个弹棉工在苏州附近一家纽扣厂的废料堆里发现了不少丢弃的纽扣,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和别致的造型吸引了他,出于好奇,他捡了一些带回桥头贩卖,没想到生意还不错,于是他和那家纽扣厂联系,准备专营纽扣批发。当时,工厂正值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有人来当推销员,正求之不得,于是,弹棉工做起了批发纽扣的生意。一家能赚钱,家家跟着学,桥头的纽扣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这里终于成了一个“纽扣王国”。

今天,在桥头贩卖纽扣的摊位共有八百多个。在这八百多个摊位上,出售的纽扣有十二大系列,两千多个品种,几乎包括了全国二百多家纽扣厂所有的品种。在这个纽扣批发市场,要买纽扣,最少买500粒,顾客想要买几粒,不收钱白送。桥头的纽扣销量之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每天销售820多万粒,每年30多亿粒。采购、推销就像流水线一样运转,采购员把从外地工厂购来的纽扣卖给摊贩,转身便可再去采购,没有后顾之忧;摊贩可迅速把纽扣卖给当地的推销员或外地采购员,由他们再把纽扣发往外地。桥头人信息灵,市场行情抓得准,1983年4月,一个纽扣专业户在报纸上发现了一张部长穿猎装的照片,仔细研究,认为猎装上的古铜扣会成为“俏货”,于是建议工厂生产这种纽扣。结果,当年下半年仅内蒙古一带就销售了四万多粒。今天,桥头卖的纽扣桥头全能制造,而且用不了几天时间就可以造出来。

评析:

在历史上,有不少企业家开始搞的都是很不起眼的小本买卖,然而很快因此而发财。桥头纽扣王国的崛不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好高鹜远,眼高手低是成就不了一番事业的,做生意切勿以小而不为。

案例2.麦当劳:汉堡包起家的快餐王国

1928年,有一对叫麦克唐纳(有人译作麦当劳)的年轻兄弟,在美国东海岸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开了一个小电影院,同时兼营一个小食店,专卖汉堡包。说来也怪,汉堡包的生意比电影院的生意好得多,这种每15美分1个的汉堡包,看起来不起眼,可年营业额竟高达25万美元,于是麦克唐纳兄弟便干脆专营汉堡包,并成立了麦克唐纳公司。

1954年,一家规模很小的制造机器和纸杯的小规模公司老板克罗齐认准了经营汉堡包有发展前途,买下了麦克唐纳公司的一个销售店。以后,他又买下了麦克唐纳兄弟的汉堡包和薯条两种食品的专利。1961年又买下了麦克唐纳兄弟公司在美国的全部店铺,到1972年,麦克唐纳快餐店发展到2500家,1982年,麦克唐纳快餐店发展到12000多家分店,克罗齐拥有的资产达3.2亿美元,建立起了世界上有名的快餐王国,这大概是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

评析:

其实,古今中外类似的例子枚举不胜。在我们身边,改革开放这20几年里从不起眼的小事干起,逐渐滚动,逐渐积累而富甲一方的也大有人在。不要空友感叹!扎扎实实、点点滴滴做起,也许明天你就会由小做大。

案例3.灵活经营小商品

北京有两个工厂的业务员,手里有3万元钱家底,觉得呆在工厂没劲,就辞职“主动下岗”了。1990年夏天刚开始,他们发现北京大街上有不少青年人T恤衫上印着各种各样的俏皮话,如“别理我,烦着呢!”“出国,没门”、“练摊,没本”、“当客,没路”、“活着,没劲!”、“你吃苹果我吃皮”等等,即后来的“文化衫热”。他们认为,虽然大街上不少人穿“文化衫”,也有不少人生产,但是以后一两年内估计有更多的人要买、要穿,北京热完,外地也要热。于是他们以3万元钱作抵押,要求一个印染厂按他们拟的词句和样式生产10万件,一个夏天生产了4批,全部卖掉,一件赚两元,他们一个夏天3万元就成了80万元。

1991年春节前后,“呼拉圈”忽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出现,每只“呼拉圈”售价8元,购买者摩肩接踵,市场上来一批,很快抢购一空。他们看准了“呼拉圈”还得热下去,于是找到了河北的一家乡镇企业,把80万元资金全部投资生产“呼拉圈”,第一批货赚了80万元,连续进了5批,全部卖完后,到了1991年7月份,已经赚了近1000万元,他们这时及时收场。果然,到了1991年下半年,北京大街上每只“呼拉圈”只能卖4元钱,后来两元一只也没人买了。这些年来,这两位业务员就这样瞅准热门货就捞一把,看热差不多了,赶快抽身,几年下来已有八百多万元资产。

评析:

欲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千万别轻看了小商品,小商品里有大学问,小商品里有大市场,凭靠你的智慧和胆识,灵活经营小商品,照样大发其财。

案例4.求小利,积大财

近几年来,太原市商业百舸争流,家家装修,店店更貌,而门面陈旧的解放百货大楼却凭着独特的经营风格赢得了消费者。他们的经营销售始终贯彻“不厌其小、薄利多销”的策略,坚持全市最低价。这样,利润就比别的店家少了10%左右,但却吸引了众多的顾客,尤其是最广大最普通的消费阶层——城市居民、郊区农民和厂矿工人。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使顾客络绎不绝。有时为了照顾顾客,他们几乎是“平手”出售部分商品。解放大楼“不厌其小,薄利多销”的经营风格,引来了众多的消费者。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年利润突破120万元,以“少”引“多”,成为太原市商业局的盈利大户。

评析: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不厌其小、薄利多销”的策略不失为明智之举。小商品照样具有大市场,薄利照样能赚大钱,关键看你具备还是不具备高财商的头脑。商家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切记,不能贪大弃小,要善谋以赚大。

商海侠语

如果说利润大的生意是航母,那利润小的生意就是小船。在风险与收益同成正比的商海里,乘不上航母,再坐不上小船,那你到商海中只有淹死的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