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家灵通百变36招
7845500000002

第2章 利用政策,尽览商机

招术精解

政策里面有黄金,就看你怎样发掘:政策里面有机会,就看你能否发现。透过政策变化览商机,就是要在政策的变与不变中发现空档,乘隙而入抓住商机,利用政策的张力和空间,做到收放有度,进退得体,赚钱合道。可以说,用活一项政策可以救活一个濒危的企业;用好一项政策可以使一个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理论透析

政策中蕴涵着无限商机

中国人的成功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密切相关。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国家的政策对整个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人都有深刻影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新政策不断出台,新机遇也就不断出现。

有的政策,直接为我们提供了在某一方面成功的机遇,经济政策最为明显。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策不断出台,为那些善于竞争、有开拓创新意策允许炒股票,一些人就抓住这个机遇,在股票的炒作中成为先富者;国家政策允许“下鱼”经商,一些原来有经济头脑的人,在“下海”中捕到了“大鱼”;国家政策号召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一大批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成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在政治政策方面,党和国家实行干部的“四化”标准,一大批青年干部登上了政治舞台,老干部的离休、退休政策,使原来很难有机会留下空缺的职位,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空缺,这对许多有志于从政的人,无疑就是空前的机遇。在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政策,也为许多学子提供了大好的机遇。回顾20多年前,国家恢复高考的政策,使成千上万的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终于获得施展才华的机遇;国家对科学研究资助的政策,使为数众多的学者,获得国家课题,取得科学或学术研究的成功,并因此获得研究事业的巨大成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我国,事业的成功与党和国家政策的关系,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就是中国人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机遇源”。而小企业的老板更能够借助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充分地利用政策变化中蕴含的商机。

利用政策的方法和技巧

国家政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经营者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机遇。首先,经营者应不失时机地把握政策,抓住机遇,选择“突破口”并加以迅速行动。如在前几年中央宏观政策调整,资金向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集中的政策出台后,安徽合肥荣事达决策层,果断抓住发展大中型企业的绝好机遇,迅速调整市场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使企业的经营更具竞争力。

其次,经营者要吃透政策,用足政策,抓尽机遇。不让机遇从面前滑过。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也应充分运用国家赋予企业的权利,放开经营,大胆深化改革,抓住一切发展机遇,搞活经营。

中国的老板和企业的成功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密切相关。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国家的政策对整个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人都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新政策不断出台,新机遇也就不断出现。

政策和法令的变化常常导致市场需求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中国有个特殊国情,叫做:政策就是机遇。其实不止中国是这样,在一切社会的转型时期,拨乱反正时期,百废待兴时期,都是如此。

有的政策,直接为老板和企业提供了在某一方面成功的机遇,经济政策最为明显。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策不断出台,为那些善于竞争、有开拓创新意识、有市场头脑的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国家政策允许投资股票,一些人就抓住这个机遇,在股票投资中成为先富者;国家政策允许“下海”经商,一些原来有经济头脑的人,在“下海”中捕到了“大鱼”;国家政策号召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一大批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成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在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政策,也为许多学子提供了大好的机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我国,事业的成功与党和国家政策的关系,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就是中国人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机遇源”。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经营人士,当好一个企业的老板,就要注意开展与国家政府机构间的公共关系活动,密切注意国家政策及其动向,以便于用足用活政策。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国家的有关计划,收集汇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的各种文件,颁布的各种政策、法令,进行归类分析研究。

(2)密切注意并分析代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种新闻宣传机构动态。

(3)充分了解国家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能结构、工作范围及办事程度,与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保持经常接触,并通过他们注意收集各种信息。

(4)热情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对企业的指示、指导和意见。通过上述活动,收集有用信息,从而把握住政策、形势动向,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使企业处于主动地位,使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激烈竞争中进退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政策里面有黄金,关键在企业经营者和企划人能否发现,会不会利用。

其实,利用政策来求得发展并不复杂难办,关键是两条:一是多学习、研究有关政策规定,从中发现可以利用的条文和信息,并善加利用;二是聘请政策顾问,借助外脑帮助来研究政策,这是利用政策的一条捷径。

案例及评析

案例1.日本丰田公司:顺应中国政策,开拓

中国市场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明令规定不能从国外进口小卧车。日本丰田公司研究这一政策后,将小卧车作了小小改动——后面加个小不点的货厢——其实就是把后备厢打开——前面和小卧车完全一样。结果这种稍加改动、造型奇特的“客货型”小车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后来,不少大城市交通部门为缓解市区行车难的问题,又制定政策:载重1.5吨以下的为小汽车,可以进城,超此限者未经特批不准驶入市区。这个规定一下给一些汽车经营厂商带来致命的打击,然而日本丰田公司却又从中钻出了门道:以最快速度生产载重1.25吨的丰田车,到中国试销,随即被抢购一空。

评析:

如果商家们能够,时时刻刻关注政策的调整与变动,注重研究政策规定,寻找政策规定中的“矛盾”和“空隙”加以利用,尤其是善加利用鼓励性支持性优惠政策,就会获得许多商业机会,就会抢得经营发展的先机,甚至夺得市场竞争的独占优势和地位。

案例2.陈氏两兄弟:温州小老板的发财经

上海浦东的开发,曾经无数企业带来光明的机遇。1991年的金秋,上海浦乐开发区还只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精明的上海人、老外和港台大亨们还在耐心等待着国家更为优惠的政策的出台时,两个“土老冒”却捷足先登了。

这天,在上海市郊近似机耕路的“杨高路”上,两个操着叫上海人听不懂的温州话的人,像勘察队员似地东张西望,画画写写,从此路南头的杨高路到北端的高桥,整整转了五天。

一周之后,闻名全国的温州农民城龙港,卷起了一股集资风。就是那位在上海市郊扮满勘察队员的中年人言出惊人:“……浦东开发缺少一条贯通南北的干道,杨高路的拓宽改造势在必行,而且它必将成为繁华之地。我们若抢在拓宽之前租下这地段的店面屋,嗨嗨……”他拍拍腰窝,谁都明白那是财源滚滚之意。

该拿钱时候,在这个农民城里,花花的人民币就如同从天而降。第二天早晨,那牵头的陈氏两兄弟就手提装着65万元巨款的脏兮兮的蛇皮袋跨上了直达上海的长途汽车。

一个月后,被当时上海人看作“傻瓜蛋”的温哥,把65万元全都塞进了精明的上海人的腰包。陈氏哥俩与杨高路沿线的村办企业、农家以至部队大院写下了如下内容一致的协议:

上海方以地皮投入,温州方出资将底层改造成活动式店面,由温州方经营管理,收入二八分成,五年不变。

耗资8亿元的杨高路果然成了上海市头号工程!当“阿拉上海人”发现那里的地皮贵如黄金时,温哥已稳笃笃地在算他的滚滚财源了:1992年12月7日杨高路全线竣工,陈氏兄弟以65万元营造的109间店面成了万商争租的风水宝屋,第一年每间平均租金约万元,而且行情天天见涨。五年时间陈氏兄弟能赚多少钱?这并不是高难的算术题。陈老大当时就曾打着哈哈感叹道:“我们真是借了政策的东风啊!”

评析:

政策和法令的变化常常导致市场需求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的经营者应该知道,在一切社会的转型时期,拨乱反正的时期,百废待兴的时期都是机遇迭出的时期。在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国,可以说政策就是机遇。中国的企业领导者们必须要具备从政策中找机遇的能力,要善于借政策的东风,催开企业繁荣发展的花朵。

案例3.申达摩托:用政策作“发动机”

1995年冬,上海上菱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申达摩托车厂一派萧条景象。此时企业债台高筑,总负债达1000万元。不仅如此,产品还失去了市场,开工率不足三分之一,职工情绪消沉,怨声载道,工厂濒临破产的边缘。这家有着30余年历史的小型国有企业,在走完了它的一段辉煌路程以后,终因产品、工艺、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

情况表明,必须另找一条出路,方可挽救企业,避免破产倒闭的结局。然而,经多方联系,没有哪家企业愿意沾上这个“烂滩子”的边。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给这个厂带来了机遇。适值此时,江苏省红豆集团巨海产业公司跨行业发展的摩托车产业已经上马,正积极谋求更大发展的途径,经有关方面的牵线,随即同申达厂及其主管单位上海上菱集团联系,洽谈。审时度势,权衡比较,双方都觉得,由巨海公司出资兼并申达厂有多方面的好处,对申达厂来说,可以依托大企业的实力改造工厂,盘活资产,重获生机,有利于职工的生活保障及社会安定。对巨海产业公司来说,可以利用申达厂地处上海的22亩土地,为今后国际化的发展创造条件;而其厂房、设备、一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老职工,无疑将给公司充实力量,这种兼并的互补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于是,经过进一步资产评估,决定由巨海产业公司出资2370万元兼并申达厂。兼并,给这个厂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这次兼并的背后,我们看到:摩托车厂之所以能从低迷走向繁荣,是因为红豆集团将其兼并后大量资金的注入。而红豆集团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兼申达厂,则取决于政策的允许和灵活变通。如果没有破产法,如果没有抓大放小的政策,如果没有崭新的经营观念,一个集团要想兼并一个国有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事实证明:兼并使双方都得到巨大的好处。

评析:

政策里面有“黄金”,政策里面有商机,就看你会不会运用。运用的好,就可能轻松地赚大钱。这个案例是“用活一项政策可以救活一个涉列危倒闭的企业的最好的佐证。

商海侠语

政策与对策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其间却大有商机的文章可作。顺应政策、依靠政策、挖掘政策,从政策中寻找到好的对策,收获就不仅仅是财富,更是事业上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