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家灵通百变36招
7845500000013

第13章 投其所好,供其所需

产品开发,一靠质量,二靠创新。一个不新、不美、不精、不惠的产品,注定是没有市场的。今天的市场上,多种产品百花齐放,各种促销花样翻新。其实经营者最应当花大力气的当是首先在产品质量的改进、产品开发的创新上下功夫。当代社会,科技腾飞日新月异,资讯泛滥知识爆炸,已到了“千崖竞秀,万壑争流”的境地。产品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生命,而产品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则决定着企业生存还是毁灭。

对于企业而言,关键要洞悉人类追求质量完美无缺的心理,把握人类享用商品时求新、求变、求好的特点。投市场所好,供市场所需,创新出奇,开发新品,完善质量,打造品牌,如此便能旱地拔葱,更上层楼,成为出色的市场领跑者。

招术精解

所谓“投市场所好,供市场所需”是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把握好市场的脉搏,对“症”“下药”,市场喜好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供给什么。生产经营活动以市场(顾客)为中心。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长销不衰的产品,没有长盛不衰的企业,只有不断地调整产品策略适应市场所好,满足市场所求,才能屹立于竞争纷纭的市场之林。

理论透析

牵住市场的手,金钱滚滚涌

只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投市场所好,供市场所需,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心态,才能真正占领市场,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这个目的,第一是独辟蹊径,不走人家的老路,运用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等,通过发明创新开发出新产品;第二要善于击中“要害”,想消费者之所想,把产品开发的重点放在消费者关心的热点和敏感点上,达到一触即发,一拍即合,产品上市“正中消费者下怀”的目的;第三是“抓大”也不可“放小”,从人们不经意的小产品做起,一项小小的发明往往就能救活一个企业,甚至带动一个产业。小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名品,才能畅销,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市场形势险象丛生,没有久畅不滞的走红产品。如果死死抱住原来的规模不去进取,就会停滞不前,丧失发展机遇。

在商场上,死守规模意味着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不适应市场变化就意味着商品失去吸引力,从而失去市场。再加上企业没有其他产品可供更新换代或填充老产品亏损的空缺,这样,企业就会失去活力甚至倒闭。“坐吃山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企业如要取胜,就要盯住市场,顺应它的变化而变化,这才是取胜之道。

一种商品要长久占领市场,就要不失时机地将产品更新换代,维护商品旺盛的生命力。否则,产品必将遭到冷落。

西安“太阳牌”锅巴曾风靡大江南北。可是两年过去后,它却被消费者冷落了。原来销售锅巴的柜台,一天要卖掉几百袋,有时还批发,可现在只能卖几袋,售货员与顾客一样,对锅巴都失去了兴趣。不仅如此,许许多多的锅巴厂停产,工人回家。

商场如战场,“太阳牌”锅巴正是在商战中走了产品过于单一这步棋,才导致了今天的恶果。一般搞食品的,一种食品畅销时,就要开发另一种新产品。可锅巴厂却没能抓住机会,原料、口味都没有改观,无法给人们胃口以新鲜的刺激。加上食品质量不佳,工厂指挥失控,贪多嚼不烂,“太阳牌”锅巴终于被冷落了。

“投市场所好,供市场所需”,运用掌握这一谋略的关键在于研究掌握人们生活方式变革的内在规律,从需要与可能上及时准确地预测市场发展方向,投准市场空档,牵着市场走,瞄准需要开发新产品,下面就是成功运用这一策略的一个典型案例。

发掘挖潜,推陈出新

认识有限却又潜力无穷是小企业发展的两大特色。人们司空见惯的也许正蕴藏着极有价值的潜在效果。产品的开发也是如此。

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观看事物时,只习惯于回忆前人对它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分半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

小产品开发,也可以从现有事物的发挥中寻找出路。或对粗品进行深度加工,或对资源进行商品化处理,都是发掘挖潜的具体途径。但不管采用什么途径,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获得新的价值或附加价值。

这种发掘挖潜,实际上就是创新者以强烈的内心渴求对世界上原有事物进行再认识,再实践。这好比是掘井,别人虽然曾经掘过,但由于碰到了石头或掘得不够深,而没有发现水或水不多,当你决定继续对这口井进行挖掘时,只要搬掉井下的石头或一个劲地往下挖,挖掘到了别人没有达到的深度,就完全有可能找到涌泉和地下河,甚至会挖掘出一个“大金娃娃”来。

发掘挖潜,关键是要运用新的知识或从新的视角对原有事物进行审视、分析与处理,大胆地延伸和拓展前人或他人的思维轨迹,并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去实现新的设想。

能将文化遗风与自己的商事结合起来,往往可以将沉淀在人们心底的“遗传基因”调动起来参与消费。

我们知道,任何商品和文学作品,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遗憾的是两者常脱节——如果相同步,即将商品生产、销售与文学(文化)创造结合起来,两者都会有长足的发展。试看如下一些产品开发挖潜的思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与居住环境改善,人们对传统的棉被有所轻视,尤其是那种厚重而式样单调的传统棉被不再那么受欢迎。因此,日本早些年有不少经营棉被的厂商被迫转产转业。但有一家棉被生产商却不跟风,而是扩大生产,且将产品弄得非常畅销,何故?原来那商家玩了一种古风遗俗导引式促销手段。

该生产商面对人们对棉被日渐冷淡的态度,不是消极观望,而是经常主动与销售商探讨促销方式,还亲自到各地经销店去了解行情。一位经销商告诉他:“我这儿紫色棉被要比别种颜色的好销一点。”再追根问底,得知当地有古老的文化遗风,普遍认为儿子送紫色棉被给双亲,父母就延年益寿。该厂商经理冈村听了不满足,又四处寻找购买紫色棉被的顾客打听,终于挖掘到一个动人的传说:“在日本德川时代,有位孝子,家穷,又逢父母生病。孝子尽其积蓄,缝了一套紫色棉被送给双亲。两位老人睡在紫色棉被里,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此事被城主知道了,赏给那孝子100两银子……”冈村对此还是不满足,又专门跑到当地图书馆请教乡土史专家,了解到很多关于紫色棉被的神奇作用,然后拿到报社去发表。随之,“紫色棉被福禄寿”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商海中很快就涌起一股紫色棉被的流行风潮。

文化遗风可以挖掘,也可以根据商事需要予以生发、予以创造——只要造得合乎人们口味,一样可以流传久远并推动欲为之商事。我国有创意名家曾为郑州亚细亚商场试过此法:在商场三楼新开了一个名为“红床铺”的床上用品自选厅,然后别出心裁地在《郑州晚报》登出有偿征集“红床铺”的历史典故,各种各样关于“红床铺”的故事传说稿雪片般寄来了,商场就在其中择出优美动听的故事刊登在自己的报纸上,大量发送给顾客。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整个郑州几乎无人不知“红床铺”;不少人一说要买床上用品,自然就想起了“红床铺”床上用品自选厅。

案例及评析

案例1.亚都加湿器,与市场共舞

饥和寒对人的威胁最大,所以,人们将第一生存目标定为“温饱”。与温度打交道的办法也多,冷了抗寒,热了防暑,气象万千的各类服饰,大抵随季节变化,就连经济用语也有“升温”、“降温”之说,而不见说“加湿”、“去湿”。

其实湿度对人类生存影响很大。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人发现,40%-55%的相对湿度环境益于健康。在这种环境中,空气中浮游病菌的平均寿命最短,而人体的抗病能力却最强。湿度又岂止仅仅对人的健康有影响!80年代中期,亚洲最大的哈尔滨亚麻厂发生大爆炸,原因竟是湿度不够而产生了大量的静电;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计算机房引进德国西门子设备,德方告诫说,机房若不能保持60%的恒湿,软件就会出毛病;中国人民银行印制钞票需多色套印,而湿度变化对纸张的伸缩会发生影响……

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人们,从秋到冬,从冬到春,不得不每年与长达七八个月的干燥季节相伴。这漫长的七八个月,呼吸系统水分大量散失,削弱了滤尘、灭菌作用。流感、白喉、支气管炎、哮喘病菌像空气一样无孔不入,困扰着人们。

生活在大西北的人们,则长年累月与干燥为伍。戈壁硬风,高原烈日,夺走了多少人娇嫩的肌肤。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已不满足穿好、吃好、玩好,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回到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上。

1986年北京一冬无雪,气候干燥,湿度也就在10%左右,难怪那么多人患感冒。此时北京人多么希望有一种力量来改变一下大自然,给人们点湿润。

改变大自然难以想象,可能否改变一下室内的小气候?这使人们想到,风扇、冰箱、空调机不是已成功地将凉爽带进炎热之夏吗?那么为何不能把湿润带进干燥之冬呢?这想法其实就预示着一种消费需求,预示着一种新产品、俏货的问世。

何鲁敏便是这样一位慧眼独具者,他不仅敏锐地预见到这种需求,并很快将这种需求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987年,任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总经理的何鲁敏去日本进修,在日本市场众多的家用电器中,他发现了一种国内不曾见到过的东西——超声波加湿器。宾馆、商店、办公室、家庭中,到处可见这种喷云吐雾的东西,在气候湿润、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这种小家电的年销量竟达百万台,而全世界每年的市场容量多达四千万台。

何鲁敏相中了这种东西。回国翌年,何鲁敏辞掉了公职,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科技人员一起四处筹资五万元,在一间破仓库里创办了民办科技企业亚都建筑设备制品研究所(现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

然而中国的消费者对接受新东西是比较保守的。亚都首批推出的超声波加湿器在市场受到冷遇。当时恰逢市场一片“燥热”,人们抢购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就是残次品也有人抱走,可就是没有人肯为加湿器花钱。当年,亚都亏损十万元,第二年又贴进去十万元。

不认识并不等于不需要,亚都人坚信“干渴的人总是要喝水的”。何鲁敏没有被挫折和困难吓倒,他迎着风险,继续干。

何鲁敏对加湿器充满信心,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清楚加湿器对中国人的作用。它的最大作用,是增加并自动调节室内湿度。它是利用超声振动原理使水雾化,产生瀑布效应,且在加湿的同时伴生一定数量的天然负氧离子。这些空气负离子可以用于治疗或缓解某些疾病,如流感、高血压、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神经性皮炎等。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人体的新陈代谢等也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此外,加湿器还可用于养颜护肤、消除静电、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然而,继续干需要大量资金,但没有一家单位肯投资,敢担保。何鲁敏果敢地决定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实行风险抵押,同事们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四十来人一共集资五十万元。靠着这五十万元和必胜的信念,亚都打开了市场,打出了天下。

1989年10月,在北京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某计算中心购置了几台亚都生产的超声波加湿器后,货款一直拖欠未付,亚都决定将设备收回。这下子可吓坏了该单位的技术人员。他们纷纷向主管部门诉说:加湿器绝不能撤,一撤掉电脑软件就出现计算错误,单位领导无奈,当天就千方百计付了货款。

我国北纬40度至45度地区是毛纺产品出口基地。毛纺厂的关键环节是梳理车间。由于我国过去不能生产加湿器,内蒙古一毛纺厂梳理车间每台班要用几十名工人用镊子从羊绒中把掺杂的羊毛夹出来。这样不仅效率不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每台班出绒仅十七公斤。自从用上四台亚都大型工业加湿器后,掺毛率一次达到出口标准,解除了工人的手工劳动,单班出绒达到二十三公斤。厂长高兴地说:“两个台班我们就收回了加湿器的投资,现在每天多赚两万元!”

三年后,市场出现了亚都加湿器的销售热。西单商场除在地下营业厅的小家电组销售亚都加湿器外,还专门在一楼开设了亚都加湿器专柜。

东安市场家电部小家电组月营业额指标为四十万元,而1991年11月份亚都加湿器在该组的销售额就高达四十五万元,令家电部经理为之瞠目,连连称赞亚都加湿器是“小家电占领大市场”。

自1989年以来,北京乃至全国的家电市场几乎全部是买方市场,许多商业单位已经习惯了厂家送货上门、售后适时结款的经营方式。然而,由于亚都加湿器启动了市场,这种现象有所改变,北京市许多大中型商场纷纷派车到公司提货。

伴随亚都加湿器占领商业市场,许多企事业单位及部队单位接踵而至,一时间,魏公村118号院门庭若市。最“火”的时候,日产一千五百台加湿器,两小时即告脱销。

亚都公司在北京八个城区及近郊区均设立了经过审慎布局的代销网点,原计划走出去到十个远郊区县做营销工作,但未等他们出去,几乎所有远郊区县的百货商场均上门求购,且销势相当不错。

从1987年夏开始研制超声波加湿器,到1988年,亚都卖出一千五百台加湿器,1989年上升到三千五百台,1990年猛增到四万台,进入1991年势头更猛,达到十五万台,1992年突破三十万台。这充分表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超声波加湿器将供不应求。

评析:

何鲁敏的成功得益于他对市场的把握,投了市场的好,供了市场的需。我们能否受到启发,在经营中有所借鉴呢?睿智的商家无不是以人即顾客为中心开拓市场组织生产的。

案例2.礼维:旧帆布剪出来的牛仔裤之父

礼维被人称为“牛仔裤之父”。他靠“耐用、廉价、时髦、合身”这四条经营原则,使他的牛仔裤及系列服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上至国王、皇后、公主、总统、世界政界强人,下至平民百姓,对礼维的牛仔服都爱不释手。牛仔服成为青年人非常喜爱的时髦的服装,它的耐用、合身、漂亮、潇洒的设计,赢得了世界各地顾客的欢迎。做为一种能让千千万万的人青睐的服装,它的发明者礼维可以说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礼维,1829年出生于德国,后来漂流到美国旧金山。他先开商店做生意,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便开了一家服装厂。礼维开商店时,不少到旧金山的淘金者经常光顾他的商店,他和这些人交往甚密。细心的礼维发现这些千辛万苦的淘金人,很多衣裳不整,艰辛的淘金工作使他们的衣服破烂不堪,而裤子口袋及衣服口袋附近的布经常是破的,这些人无暇缝补衣服便从旧账篷上剪块帆布来缝补。精明的礼维以生意人的敏感,用帆布加工了一批最初的牛仔裤。这种帆布裤子结实耐用,深受淘金者的欢迎。这种实用、新颖的服装,一下吸引很多的买主。生产出的第一批产品很快销售一空。消息传出吸引了众多的淘金者来抢购。礼维的商店一下变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起来。他抓住时机很快开了一家服装厂,专门为金矿生产帆布工作服。

不久一位叫雅克·诺明先生找到礼维。这位先生发明了在裤子的腰部和臂部的口袋上打几个铜钉、铁扣的专利,这种方法使裤子的口袋牢固、结实、更抗磨擦。而且裤子增加装饰物,样式也特别新颖、别致。礼维买下了雅克的专利,并不断改进裤子的样式。这种加上铜钉、铁扣的裤子,不仅淘金者们非常欢迎,年青人也非常喜欢。礼维不断创新改进,布料改用法国生产的哔叽布,这种料子既保持了帆布的结实耐用的特点,同时穿着更舒适。扣子用铜与锌的合金制作既美观又有加固的作用,并使成本降低,从而牛仔裤的特有的样式形成了。从此牛仔裤风糜了全美国,风糜了全世界。

礼维没有满足现状,他不断研究时装的变化。当他发现一些美国妇女穿男式裤子时,及时组织设计人员向妇女作调查,设计生产了适合妇女穿的便装裤、牛仔裙、中仔装。新时装上市后,吸引了女顾客争相抢购,礼维公司的女时装销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销售额比前一年提高了58%。

洛杉矶奥运会时,礼维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要把礼维公司的服装推向全世界,把礼维公司优质的服装优质的设计充分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就是说礼维的时装不但要优质,而且还要创出名牌效应。礼维公司向二十三届奥运会组委会赞助了800万美元,购得了为奥运会提供服装的专利权。奥运会的官员、美国的运动员都穿上了礼维公司免费提供的服装。美国运动员在奥运上摘金夺银的时候,礼维公司的服装在奥运赛场上也出尽了风头。为了造成更大的轰动效应,礼维让设计人员精心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运动服装,做为美国运动员的着装。提前在电视广告中播出。邀请各方人士、广大公众评选、抉择、评头论足。奥运会还没有开始,礼维公司的宣传战早已拉开序幕。礼维以他企业家敏锐的目光关注着奥运赛场,他要让礼维公司的服装在奥运会上也拿一块金牌。

奥运大赛时间,洛杉矶大小商场挂满了印有奥运会吉祥物、奥运标志的礼维公司的服装。礼维公司设计的精美运动装成了各界人士抢购的对象。奥运赛场上的美国运动员、裁判员、志愿人员、奥运官员,他们身着礼维公司的服装,如同活动的广告,将礼维服装的风姿展示在几亿电视观众面前。印有奥运会标志的、新式样的牛仔服引起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兴趣。一些世界名流对牛仔系列装也十分感兴趣。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约旦国王侯赛因,法国总统蓬皮杜……对礼维牛仔裤及系列服装都非常喜爱。

1979年,礼维公司进一步拓宽市场,向欧洲市场进军。礼维决定先进行市场情况的调查,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所爱,有的放矢地设计符合欧洲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各种身材的服装。

礼维决定先选定联邦德国进行市场抽样调查。他们向消费者了解:“你们对牛仔衣裤的主要要求是什么?”其中有四条:①价钱低;②式样美观;③合身;④色彩好。大多数被调查的消费者以“合身”这一条为主要条件。调查结果使礼维明确了设计的主导思想。下一步礼维派遣设计人员深入到德国进行“合身试验”,对潜在的消费对象进行身材、体型测量。根据搜集的各种体形身材的数据。礼维公司设计生产适合各种身材、体形的消费者穿着的牛仔系列服装。合身、耐用、新颖、物美价廉的牛仔服,一举推向欧洲市场,收到了极为理想的营销效果。

礼维的牛仔服系列装,终于走出了全世界,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一个商店的小老板成为世界闻名的服装业明星。他为人们创造了美的服装,给世界带来了美的装饰,同时他自己也成为家资万贯的大富翁。

小老板完全可以利用市场空档,抓住机遇,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一举占领市场,成为百万富翁。

商海侠语

市场竞争险象环生,墨守成规者终被淘汰。没有任何产品永远畅销。调整产品策略,适应市场需求,是今天企业在生存与毁灭之间的自我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