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被癌症盯上的11种女人
78253800000002

第2章 癌症最爱贪慕虚名的好女人

病例回放:意识不到自己每天过着的,只是让旁人满意的生活,她要为此付出代价。

病理解说:女人的健康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最密切。内分泌系统又叫精神-神经-内分泌。

何裕民如是说:将自我牺牲的“好人性格”改变为明朗坚定的性格,有所为有所不为,无忧无惧,敢于说“不”!

防癌抗癌有方法:1.学会说“不”,养成“不”习惯;2.改善生活方式,调整营养结构;3.罹患癌症的女性,慎用补品。

病例回放

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女人”总是受欢迎的。什么是“好女人”呢?首先是尽职尽责,克己利人,干什么都是让人交口称赞的。

这种女性小时候是听话的乖孩子,懂事,从不惹麻烦,成家后是好太太、好母亲,相夫教子、敬上亲友,在单位是好职工、好干部。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吧!

作为领导者,能有这样的下属是最省心的,交到她手里的任务肯定能完成,不用上级费心,再难的问题也自己扛,展现给人们的常常是微笑、和气和成功。

在家里,这样的女人会相夫教子,贤惠持家,她们爱家人,爱朋友,爱亲属,爱社会;对感情、事业和生活都会毫不含糊,极其负责。这些优点使她们站在了人类道德高度的顶峰,甚至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问题也来了这种事无巨细、认真恪守的个性常常让医生为她们暗暗捏一把汗,因为她们的优秀品行中,不觉之中透支了一切,忘记了爱自己,不会放自己一马。所谓的“含恨忍辱”“克己为人”的“好女人”,就是克制出来的,是压力“压”出来的。“好女人”要为这些“好”付出代价,代价之一就是被癌症盯上。

在我为癌症患者服务的三十多年中,诊疗的城市农村患者有三四万之多。相比农村来说,城市是个出“好女人”的地方。城市生活空间大,人际接触广,教育水平高,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展示身手的机会,在这样的氛围下,城市女人情感更加丰富、细腻,更容易成就“好女人”,也更容易委屈“好女人”。而城市里得了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的女性患者,大多就是那些凡事认真、做事情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的“好女人”。

这样的“好女人”为什么会患癌?

她们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每天过着的是让旁人满意的生活。如果她们仔细地想一下,这种奉献中有多少是自己愿意的,她们肯定会迟疑。“好女人”也是女人,不是圣人。她们不过是习惯了为他人着想,习惯了委屈自己而已。在这种习惯的氛围中,很可能暗暗埋藏着她们不为人知的不舒畅、不情愿,甚至是抱怨。只是她们觉得应该独自扛,应该独自忍。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忘我”甚至“舍我”情景之中,她们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及代谢系统等,不断在受着侵害。至少,“弦”是始终绷得紧紧的,而这,就是癌症等许多疾病的开端。

女人的健康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最密切,而内分泌系统又叫“精神-神经-内分泌”系统,之所以这么叫,就是因为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与精神、情绪、心理的关系至为密切,尤其对于女性关系更为密切。很多女性都有体会,如果突然出差,或者家里出了什么意外,你处于紧张应对情绪时,第一个改变的就是月经,可能迟来,甚或闭经。国外最近有一门学科很是热门,称为“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可译为“精神神经内分泌学”,或者“心理神经内分泌学”,讨论的就是精神心理是如何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和干扰内分泌的。

我见过很多留学的女孩子,到了国外之后半年多不来月经,家长很着急,以为得了什么重病,就赶紧叫回来看病,但回国待了一个月,月经又恢复正常了。再回国外,又再次紊乱,原因就是异国他乡的求学压力,心理因素借助神经等机制,导致了内分泌紊乱。

突发事件总会平息,留学女孩总会学成回国,或者在国外待长了会有所适应,但“好女人”长年累月维持好品质的背后,一直被压抑的个性所诱发的上述精神-神经-内分泌机制及相应代谢等诸多环节的长期紊乱,已经悄悄地成了她们潜在的健康杀手,甚至是癌症的“催化剂”。

突然有一天,因为不适进了医院,或者一次常规体检,口碑可嘉、生活方式良好、平素身体不错的“好女人”,接到一纸诊断,居然是患了某种癌症。一时间,所有熟识的人皆惊愕。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还少吗?

不久前,上海一位三甲医院的院长一脸无奈地向我诉苦,他们医院刚刚进行了一次例行体检,全院1600名在岗员工,约780名女性员工,居然一下子查出6位患了乳腺癌,2位患了卵巢癌、1位肺癌,另1位平滑肌肉瘤。一年中居然10位患癌,而一年前他们全院也做过体检,也曾发现了多位女性癌症患者。这究竟是怎么了?每年哪里来的这么多女性癌症患者?他苦恼地问我。

一位我熟悉的外地女学者被确诊为肠癌晚期,听说情况已经比较糟糕了。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二三十年前就有所接触。表面她上是一个典型的“好女人”,实际上却是一个双面人。她以非常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公众——完全以高标准来约束自我,在公开场合从来没见她发过火,事业上很勤勉,日常行为很讲究,说话也很有分寸,每天早起锻炼身体。然而,内心却并非如此,脾气暴躁,私下常指摘他人,经常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给他人设置障碍,能力一般,心气却很高,一心想在职务上不断攀升。她基本如愿了,三十多岁当处长,四十多岁当副局长,等到她五十多岁,当上了厅局级干部。

几年前,因为她比较光鲜,引人注目,一些朋友们在一起私下聊天时就说起她,多数认为她势头正旺,并一帆风顺,生活方式讲究,又注意锻炼身体,肯定很有前景。我当时就不以为然。朋友问我为什么,我说她这种性格,以双面人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健康的祸根。不想一语成谶,反倒让我挺内疚,而且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

其实现实生活中双面人不少。历史上,拿破仑就是典型的双面人格。拿破仑有胃癌可疑史(至少,他兄弟姐妹中死于胃癌的好几位),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被认为具有典型的双面人格。他们的死,都因为说不清楚的事件。

今天,少数女性患者中也有类似个性者(男性中也不少),何以她们更容易被癌症盯上?现实生活中双面人是很累的,内心一直很纠结,需要长期巧妙地掩饰自己,戴着面具生活,多数时间扭曲着自我的“真情性”,内心时时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身体功能不断地“抗议”,只不过为了虚假的面子,她们大多不予理会罢了。弦长期绷得紧紧的,其结果就是容易崩断。

中国人最讲面子问题,丢面子是大忌讳,知识女性更是如此。我从医的经历中,因为女人太要面子,以致罹患癌症的人,绝非少数。真是应了一句老话: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熟识的女性中有多位属于此类“倒霉”者,有些我早先有过善意的提醒,可惜未能起效。特记录两例,以为警示。

某兄弟医学院校一位同龄的学术人才,专业上不错,但绝非顶尖,政治上亦努力争取上进,总体上比较风顺,就是特别要面子,每年评比总希望自己是第一。由于结婚较早,婚姻状况很一般(夫妇关系不和,只是因为要面子,从不承认而已),子女也多,丈夫又收入有限,家庭开支经常有点捉襟见肘。但她在各方面都刻意表现出优于他人的假象,平素里各方面都善于自我压抑,熟识的同仁都知道她爱要面子的特点,有时候还有意让着她。

有一次,学校有个海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表面上她表现得无所谓,内心却觉得非她不可,自然是一场尔虞我诈的暗中恶斗,最后,她如愿以偿。出行前,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态,让很多人大发感慨。我得知后,颇有点深秋里的雾里看花,看出了雾后的寒霜,托人转告她,身体第一,别过于折腾自己。后她没有如期回国,初期几年间还有消息,后来只是得到些传闻而已。三五年后,传闻她国内的家搬了,又过几年,传闻她离异了,再一两年后,听到了她罹患胃癌的消息。此后,就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了。有一种猜测说她已经回国定居了,只是因为她太要面子,不想让同事获悉她不太理想的现状而已。

施教授则是“好女人”要面子的另外一种类型。她原先在上海某普通高校任一门通识课的教师,颇有才华,且十分努力,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圈有点小影响。升了正教授后,嫌原先学校平台太小,在全国的影响未达她的期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调进了某著名的“211”大学,本想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可惜天不遂其意,刚刚拼命干了两三年,稍有起色,一纸卵巢癌晚期的检查报告,让她彻底晕了,痛哭了一场。

手术化疗后,她非常虚弱,找我诊疗,当时信誓旦旦,一定以命为本,调整生活方式,不再在乎他人议论,好好活着要紧。当时,陪同她来的另一位教授也劝告她:“你女儿还小(她是单亲家庭),学术是无底洞,悠着点吧。”

没想到,几个月后,她体能有所恢复,便把我们的劝告一股脑儿丢在脑后,故态复萌,中医药治疗也忽略了,心存侥幸地想,再干几年吧,别让新学校的同事耻笑,又开始天天想的都是论文、教学等等。不久,癌症便复发了。这次,尽管她又信誓旦旦,并努力治疗,但命运没有再给她机会。在最后时刻,她痛哭流涕,承认是太要面子害了自己。但后悔也晚了。

病理解说

深入研究女性癌症发病率的历史变化曲线是可以给人很多提示的。两百年间,相对于男性,女性癌症发病率呈现出一条U型的变化曲线。

中西方早期的文献和医著中都谈到了恶性肿瘤问题,涉及男性和女性的癌症,但是缺乏客观的资料以分析男女之间患癌的差别。

有一份不算很早的资料很值得珍视,它是意大利人斯顿(R.Stern)调查研究的成果。他生活的年代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1760~1839年),他对意大利的维罗纳地区做了首个男女癌症死亡率的调查分析。当时,他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该地区男女所有死亡情况,对150673例尸体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死于癌症的总人数是1136例,也就是说,死于癌症的只占总死亡人数的0.75%。之后,他进一步对男女死者进行分析,令人惊讶的是,一千多例死于癌症的患者中,男性仅为142例,女性则高达994例,男女比例为12.5:87.5,死于癌症的女性居然是男性的7倍之多。

而且,死于癌症的女性当中,约有1/3是因为乳腺癌,还有1/3是宫颈癌。当然,当时的死因归类应该是有缺陷的,因为他很可能没有做详细的尸体解剖,可能会漏掉一些死于癌症的人数,但这个比例对于男女来说应该是基本等同的。因此,这至少表明在当时,女性的癌症死亡率大大高于男性。

与斯顿的研究差不多时间,欧洲其他研究也记载了相类似的结果,只不过没有斯顿这么具体的数据。根据格里夫斯(M.Greaves)在《癌症:进化的遗产》一书中的记载,两百多年前(19世纪初),英格兰、威尔士、巴黎和日内瓦的死亡统计分析都表明:女性癌症患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大大超过男性,比例约为3:1。

这里面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当时空气环境良好,卷烟还没有发明,男性癌症中的大头——肺癌,可以忽略不计。不管怎么说,历史上,至少两百多年前,癌症发病及死亡情况是男性大大低于女性的,女性处于U型的第一个顶点。

进一步分析表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男性的癌症发病率快速上升,很快就明显超过了女性。直到21世纪初以前,男性和女性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例大概是3:2,这时候男性明显占据主导。比如说,在1973年至1975年之间,中国的男性癌症发病率和女性发病率之比是90:61,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两者的比例成为123:66,仍是男性明显为多。我们认为,原因之一是男女发病都有上升。但由于卷烟的推广、快速的工业化、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促使肺癌、肝癌等成了主要癌症种类,男性癌症发病率显著上升,因为这些癌症种类更容易伤及在外工作的男性(包括男性抽烟、酗酒成瘾者)。与此同时,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原本发病率很高的宫颈癌、阴道癌等明显减少,使得整个女性癌症的罹患率有所下降。

改革开放以后的近三十年,这一变化趋势有了一个逆转。2006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癌症死因调查表明,虽然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男性肿瘤和女性肿瘤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农村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快于城市,上升增幅分别为51.11%和36.60%。而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6年,情况正好逆转过来了,城市的上升趋势明显快于农村,上升增幅是城市33.41%,农村20.50%。何以解释?

我们认为: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生活条件改善,原来中国以营养不良、生活方式粗糙为主因的“贫癌”在城市有所减缓,而农村则照旧,因此,出现了第一波的农村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快于城市之态势。

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情况正好逆转,同一时间城市癌症的升幅居然是农村的1.6倍之多。到了2012年,这一趋势有增无减。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现在城市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显然高于农村,大中城市和发达城市高于一般城市,这个趋势非常明显。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取代农村变成了癌症的重灾区。这里面除了污染因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正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的加速,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日重,人际关系日趋紧张等,大大加速了城市人群癌症的发病及死亡趋势。

这里面,更值得关注的也许是男女之间升幅及比例的变化趋势。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联合推出的《中国肿瘤死亡报告》(201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表明,1973~1990年,城市人群癌症死亡变化的幅度是:男性上升了47.44%,女性上升了20.36%,也就是说,女性的上升幅度只是男性的一半不到。但是,到了1990~2004年期间,这个比值却颠倒过来了——男性上升了33.79%,女性则超过男性,上升了40.59%。从原本只有男性的42.92%(47.44:20.36),反弹为120.12%,反而多出了20%以上。需要强调的是,同一时期农村的男女癌症死亡变化趋势却不明显——1973~1990年,农村男性癌症死亡人数上升幅度是65.2%,女性是20.79%;到了1990~2004年期间,男性上升幅度为21.43%,女性则上升了18.1%,男女的升幅都比城市小,尽管男女之间的差异在缩小,但男性升幅仍然较大,女性仍然少于男性。

上述这种男女癌症死亡的差异化趋势,越是在发达的大中城市,越是典型,这一趋势在上海表现得最为鲜明。

上海市疾病防控中心在2009年三八节前期发表过的一组数据表明:上海女性比男性潜藏着更大的癌症危机。有专家分析后认定:1976~2009年这三十三年间上海市市区男女性癌症发病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影响,与男性癌症发病率趋于稳定的情况相反,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肺癌等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并发病数量快速上升。这三十三年间,该市市区的男女性癌症发病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男性上升了46.5%,女性则上升了66.0%,女性增幅居然是男性的1.42倍,明显要快得多。除去老龄化和性别差异的影响,年龄标化发病率代表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可改变因素影响下的癌症发病风险。

从历史角度来看,癌症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女性和男性总体都在上升过程中,但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两百年来,女性呈现出一个U型变化曲线,这一半是因为男性的快速变化——近百年来,伴随着卷烟的出现及快速工业化,男性有一个因为抽烟、工作环境剧变、压力陡然增加而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快速上升的过程,其间,女性则一度相对下降。然而,到了改革开放后,或者说,女性更多地介入了现代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崭新的、精彩的却高压力的生活,促使女性处于更大的压力、更快的节奏、更紧张的氛围下,女性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快速上升趋势开始出现了反弹。甚至,在高压力的城市首次相对增幅大大超过了男性。其中,上海是最为典型的。

近期,大中城市妇女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增长幅度明显加快,佐证了上述分析。

对这一现象做何解释呢?专家们都有自己的见解。

多数专家认为:现代女性生活方式日益西化、饮食习惯不合理、频繁接触环境类雌激素、缺乏体育锻炼、肥胖,以及烟草污染等与癌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女性这一波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上升应该负有主要责任,这些因素威胁巨大,导致了她们的癌症发病率在现今状态下的反弹。

我们在十多年前还肯定了烹饪时的高温油烟对女性肺癌的增高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这些解释又有其苍白无力之处,或者说漏洞百出。

第一,现代城市人群生活方式日益西化,不见得在这一点上女性比男性更赶潮流。并且,男性应酬频繁,抽烟酗酒,日夜颠倒的人数,明显多于女性。第二,关于饮食习惯问题,据我们观察,女性往往更为注重些,因为性别特点,她们更顾及体型,不会暴饮暴食。至于接触环境激素,也不见得女性比男性更多。缺乏体育锻炼则更是离谱,去看看城市小区,跳晨舞的,练晚操的,经常做锻炼的,女性大概是男性的数倍。中国的肥胖情况,也以男人为甚,应该说我们描写的男性成功人士,大都是胖胖的形象,大腹便便,且一副无所谓的架势,而女性则很惧怕肥胖,肥胖会让她们忐忑不安。至于说到烟草污染,那更有点勉强——上海男性主动吸烟率高达61.8%,女性仅为1.2%,相差不是一点点。而且,我们发现的女性癌症患者,大多都是财务、教师、中低层管理人员等,她们周边很少有人抽烟。因此,我们一直认为二手烟污染导致女性患癌的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它所起的“作用”被大大严重地夸大了!。蓝领的女性操作工,特别是像环卫工人等,照理说她们更多地接触尾气等污染,但是她们患癌的比例却不高。随着思考的深入,我们坚定地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城市女性目前癌症发病率飙升的现象,日见加快的生活节奏,日益增剧的生存压力,日趋强化的工作紧张感,是推动城市女性癌症上升的“罪魁祸首”。

由于长期以来医学界的主流思想一直被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所禁锢,这一模式只是看重诸如细菌、病毒、基因、污染、饮食不良等有形之物,而忽略其他。因此,人们对压力、心理等似乎看不见的重要问题往往视而不见。

这,恰恰是我们最大的悲哀所在。

最新的癌症调查显示,女性的癌症发病率正在明显且快速地升高,而且大有年轻化的趋势。之所以如此,除了女性与男性共同的环境之外,女人细腻的心思、敏感的情绪等心理特点,应该是促使她们更多罹患癌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我在几年前写了一本书,叫《癌症只是慢性病》,选购者要么自己是癌症患者,要么家里亲朋好友有癌症患者,他们说,之所以想买这本书,是因为这个书名使癌症显得不那么可怕,敢于谈及癌症只是慢性病的实质。那本书也提示了人们,特别是女性,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慢性病和心病关系密切。

换句话说,虽然作为慢性病的癌症并不那么可怕了,但作为慢性病,它的发生概率也大——特别是和心理、情绪、个性有关时。而且,发不发病,病后发展如何,往往一定程度受控于自我精神心理。

何谓慢性病?它在中医学中属于“内伤杂病”范畴,指的是一些起病相对较为缓慢,病程较长,病理过程影响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往往表现为非线性纠葛关系,症状常常缺乏典型性,每每明显影响当事者生存质量,大都迁延难愈的一大类疾病。中医学之所以称其为“内伤杂病”,有两个重要因素:

其一,其发病的动力源自于“内伤”,其本意是指“非天降之,人自为之”,主要不是外界致病因素所致,往往源自内在自我长期生活方式不良、饮食或劳逸不当、心理压力过大等,大半属于今天所说的“生活方式病”“心身疾病”。我在分析女性癌症发病历史上的U型变化之原因时,就明确指出必须把心理情绪等诸多综合因素考虑在内。

其二,病理过程每每从“内”而“外”,先有内在脏器或器官受损,慢慢才感觉到某些不适,此时一查,常常是问题已经很严重。与此同时,病情轻重或进展,常受制于自我的心理情绪状态及周遭环境等因素。

我在20世纪末主持全国专家主编《心身医学》专著时,就把癌症归因为“心身相关性疾病”。所谓心身相关性疾病,是指这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情绪因素及压力等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心身医学界的定论。我在2005年主编的《现代中医肿瘤学》中,更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方面概况。例如,国内20世纪50年代末进行的十八省市跨地域调查中就发现食管癌(当时国内食管癌发病率奇高)患者有一定的性格特点,且发病前两年到半年常常(55%~70%)有巨大的情绪刺激(心理应激)。国际上,关于癌症与心理关系的研究论文更是不下千篇。米勒(1981年)曾对两百余篇相关论文做了归纳,指出癌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关。例如,无法解决的悲哀与乳腺癌关系密切,至少情绪应激可增强患者的癌症易患倾向,并可改变病程;癌症的治疗效果因患者的情绪与个性而异;确信已患癌症的患者,尽管进行早期治疗,往往迅速恶化致死,而对癌症持怀疑态度者却常常疗效较好;复发也与心理因素有关,很多人在复发前六至十八个月内有过严重的情绪应激;癌症患者发生强烈的偏执症状时,肿块的生长就缓慢;有许多自发痊愈的癌症患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等等。

因此,国际上出现了“心理肿瘤学”这一新兴的学科分支,且形成了相应的国际性研究组织,如欧洲便成立了癌症心理研究中心。

总之,癌症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都与压力、情绪、个性心理等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城市女性癌症患者为什么会在近期明显增多?女性患者中又为什么偏偏是“好女人”占多数?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往往是一般人受成见束缚而难以看得到的真相,这些女性所承担的压力常常更大些,所经历的心理波动也每每更为剧烈。

中国古人很有智慧,他们早就提出心身合一论。所谓心身合一,就是说心身之间密切地相互影响着,你影响我,我左右你。中医学中就有著名的“五脏生五志(五种情绪)”“五志伤五脏”之说,并强调内伤慢性病的诸多病因中,“七情内伤”是常见的、主要的致病原因之一。而且,有“上工守神”之重要理论,突出了防范治疗各种慢性病必须治心为先,重视情绪心理调整的原则。

我在2006~2010年间,承担主持了国家科技部的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的研究工作。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心身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了非常有趣且重要的相互关联性。

我把这种关联性称为“心身共轭”现象。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把人常见的不适进行分类,其中,涉及身体不适的有九类:①疲劳;②消化不良;③睡眠障碍;④功能失调;⑤免疫力失调;⑥过敏;⑦过早衰老;⑧疼痛;⑨便秘。心理偏差则归纳为两种:①抑郁;②焦虑。社会因素则从四个方面分析:①社会支持;②社会压力;③社会适应;④自信满足感。由于中国人忌讳性生活问题,所以没有考虑进去。

同时,完成了全国1.4万多例的人群健康状态调查,并对调查获得的海量第一手资料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处理。处理后结果清晰地提示:心理与躯体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共轭现象”——心理因素强烈地影响躯体健康(路径系数为0.79,非常之高。路径系数1为直接对应关系),而躯体对心理的影响为0.14,较弱。此外,社会因素对躯体的影响,常是非直接的,需通过心理因素“中介”,而后才间接作用于躯体。社会因素对躯体的间接作用效应为两个路径系数的乘积(0.68×0.79≈0.54),应该说这一影响也是比较强烈和明显的。

这个研究是国际上第一次用客观数据揭示心身之间互动关系的具体情况,这一结论最清楚不过地揭开了“社会→心理→躯体”的客观现象及其强弱程度。至少,它充分肯定了一点——社会因素影响着个体的精神心理,后者又进一步左右着个体的躯体健康。

我想,这也许就是国外医学界强调要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替代过去西方纯粹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初衷所在吧。

何裕民如是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好女人尽管很优秀,但是她们常常成为很多癌症入侵的对象,而坏女人则恰恰相反,许多癌症都与她们绝缘。这种现象常常让我们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好女人容易得癌还真怪不了别人,主要还是由她们自己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等因素造成的。

关于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影响的详细机理目前尚无定论,不过通常认为是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复杂的网络机制而产生作用的。从初步的研究结果来看,为维护、改善女性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我们有必要对女人的心理作认真的分析和了解。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对150例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有75%的患者具有这样几种心理特征和性格表现:常常独自生闷气,不善于将怒气表达出来;习惯将悲伤、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堆在心底,从不表现出来;具有很强的忍耐力和控制力,总是忍辱负重,做出让步;不善于拒绝别人,对别人的要求无论合理与否总是尽量地满足。

很显然,具有这几种心理特征和性格表现的女性,正是我们常说的“老好人”。这种“老好人”的好脾气使她们对任何事情都缺乏主见,将各种不快和压力都堆在自己心底,对大事小事都忍辱负重。毫无疑问,她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又反过来摧残了她们的免疫功能,增加了她们患癌的可能性。

笔者接触的癌症患者中有这么一位女性,她是家里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孩子眼中的好母亲,父母眼中的好儿媳,同事眼中的好职员,亲朋好友眼中的好女人,生活习惯很健康,没有可疑的癌症家族史,可是她竟然先后患有两种癌症。她身边的人都大惑不解,这么好的人怎么能得癌呢?如果深入地了解这位女性患者,就会发现她患癌的较深层次的原因:原来,她为了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在家里忍辱负重,即便受再大的气也从不轻易发作,在单位里一团和气,即使出了什么事,也总是顾全大局,委屈自己,在亲友邻里间也是如此。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她可以说硬是把自己缩在了“蜗牛壳”里。然而,这种一味充当“老好人”的做法,终给她带来了祸端。

在看病过程中,笔者还发现,许多性格非常温和、对别人的要求都说好、遇事喜欢默默承受的女性老好人,最容易得的疾病是乳腺癌,其次是肺癌、胃癌,还有卵巢癌。而那些心直口快、性格率真、有脾气就发、有不满就说的女性,乳腺癌、肺癌、胃癌是较少发生在她们的身上的。

鉴此,笔者建议,如果你是个有自我牺牲性格倾向的女性老好人,你一定要学会借助心理专业医生的指导,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正确的知识见解和不为外在环境所左右的定力。对于自己应当付出的,你就要勇于奉献,对于自己正常合理的权利,你也要据理力争,将自我牺牲的“好人性格”改变为明朗坚定的性格,有所为有所不为,无忧无惧,敢于说“不”,尤其是要善于及时表达和宣泄情感,尽可能快地把内心的郁闷释放出来。这样一来,自然你就能较好地消解潜在的致癌祸根,防范可能加剧“内乱”的诸多因素,筑起你有效防癌的免疫系统大坝,防患于未然。

防癌抗癌新主张

一、学会说“不”,养成“不”习惯

经常有人称赞女性“老好人”,是人见人爱的绝代好女人,但是女性老好人一定好吗?也许对别人而言,这样的女人确实不赖。但是对身为女人的你本人而言,却未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心理学家早已经指出,对他人过于友善、不懂得拒绝他人实际上是一种病态,名为“取悦病”,也就是不断以给予的方式取悦于人,为满足对方要求,从不对人说“不”。

过分取悦他人的女性“老好人”,还可能会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等。这种极度压抑的心理,无疑为癌症的滋生提供了肥沃土壤。因此,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远离癌症的困扰,作为女性老好人,你势必要改变这种过度与人为善、不懂得向别人说“不”的习惯。

“不”字尽管写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其实,当你不愿意时,你就应该勇敢地说“不”。记得喜剧大师卓别林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学会说‘不’吧,你的生活将会更加的美好。”

当然,拒绝的理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喜欢你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拒绝的理由是什么;有的人则需要你以委婉含蓄的方法拒绝他。各有各的不同。在此笔者提供几种说“不”的建议,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于自己的选择:

(一)表述客观理由

向对方说“不”,千万不要让对方感觉到是你主观上不想帮忙,而要向对方表述你拒绝的客观理由,比如说是你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或者是社会条件不允许等等。应该说,这些情况是对方也可以认同的,所以当你以这些所谓的客观理由来拒绝对方时,对方也比较能理解你的苦衷。

(二)采用肢体语言

有时直接向对方说“不”,的确很让人难以启齿。也许你在心中也演练了许多次该怎么去说,但是每当面对对方时却又支支吾吾,说不到正题上面。那么在这时候,你就不妨采用肢体语言去进行拒绝。比如,采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摇头”(通常表示否定)就是很好的方式,别人一看你摇头,就会明白你已经拒绝了他,之后你就不用再多说了。

(三)采取迂回战术

在许多敏感的问题上面,在不好直接说“不”的时候,对你来说,采取迂回战术,转移话题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然,如果你另有恰当的理由也行,不过你要特别注意运用语气的转折。这样做,不答应对方,但也不至于因此而惹恼对方。

(四)暂不给予答复

如果是你向人家承诺过的事情,不给予答复显然是不合适的,这里所说的暂不给予答复,主要是指对方向你提出了某种要求,而你却迟迟没有答应对方,只是表示要继续研究研究或考虑考虑。在这种情形之下,对方可能就领会到你是不太愿意答应的。自然,对方也会很识趣地不强迫你了。

二、改善生活方式,调整营养结构

癌症不仅是一种慢性病,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这就和你怎么吃、怎么工作、怎么起居有很大关系。今天城市女性癌症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吃出来的,因为我们快速进入了小康社会,餐桌丰盛起来了,营养过剩了。肠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包括一部分肝癌,往往是营养过剩造成的,所以要管好嘴。还有就是和坏习惯有关,比如说抽烟、酗酒、不良性行为等。很多女性食管癌患者喝酒,结果把食管给烧坏了。所以,要防癌,首先你要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坏习惯。

过去认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避免发生,今天,我明确地告诉你,至少有50%的癌症可以避免发生或者减缓发生,不让它在五十岁之前发生,让它到八十岁甚至九十岁才发生。完全避免癌症是不可能的,但减缓了危机就等于减少了癌症。

其实,癌症的防范并不高深,根据上面所说的癌症特点,以下四点需要你特别注意:

1.真正要把健康意识放到第一位。太多的人活着的时候什么都重要,唯独健康不重要,而生了病以后什么都不重要了,唯独健康最重要。

2.维护自身健康和维护他人健康。比如到处乱吐痰,既危害了自己的形象,也危害了别人。做到这点要学会宽容,学会包容,创造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3.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促癌因素。癌症是很多因素促成的,不是单一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很多成年人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如果减少了促癌因素,就少了一分患癌的可能性。

4.特别强调要抓住临界点、临界区域,及时调整身心。每个人都有一个临界状态,尽管这个临界状态比较高深,但是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比如有的人前段时间好好的,一场剧烈的情绪波动,三至四个月以后就患癌了,这个情绪波动就是促癌因素。

三、罹患癌症的女性,慎用补品

中国人好补,是出了名的。民间好补,可能起自汉唐。宋之名医张子和就曾批判过习惯于滥补这类风尚,讽刺说,患者明明因医生误补致毙,临死前他还感激医生,说:“医师补我,何过之有?”

好补之风在南方,特别是物产丰盛的东南沿海尤甚。在癌症患者中,更是普遍。经济条件稍好的癌症患者大都在吃补药,其中,最值得指出,也常常危害较甚的是滥用各种参类和过食蛋白粉。

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荷癌小鼠灌给人参煎浸膏后,生存期明显缩短,尽管吃了“参汤”后,这些小鼠的初起活力增加,体能有所改善,但很快进入衰竭期。江苏有临床观察表明,乳腺癌患者服用人参后,长期疗效与不用人参者相比较更差。我们的临床研究也提示了类似现象。

何也?其实结论不难得出。人参多数情况下,可以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出饮食增加、体力增加、免疫提高等。但是,人参除刺激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代谢增强外,对异化了的癌细胞同样有着增强代谢之功。换句话说,在参类(生晒参、高丽参、白参、西洋参等差不多)的刺激下,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的活力都被调动起来,好的坏的一起补,其后果许多情况下是可怕的。因为这时癌细胞的繁殖能力本就大大强于正常组织细胞,它的叠加效应和最后结果绝对是弊大于利的恶果。所以,实验荷癌老鼠灌了“人参汤”的初期,可表现为活力增加,体能改善,但很快进入衰竭期,死得更快。

因此,除非你是高龄老年(或体质很弱的)患者,我们偶尔主张小剂量人参类补药适当地补益一下。一般情况下,我们视人参等为“火上加油”之剂,建议你避而远之。要改善自身体质,你不妨使用其他多种方法,比如说,可改用其他比较温和的中医药,如黄芪、灵芝、沙参、太子参等。

近几年,癌症患者食用蛋白粉,似乎成了风尚,在此笔者不得不告诉你,其实,这是一大误区。

胡某是笔者的老患者,求诊时乳腺癌局部伤口溃疡,肿块呈菜花状,向外突起。笔者试用外敷“消瘤粉”“消瘤散”,加上内服中药零毒抑瘤剂后,大有改善。坏死组织成片脱落,伤口变小、结痂。

亲属来看她,送了几罐蛋白粉,由于听笔者的建议,初起不敢贸然服用。一段时间后,因感冒体力较差,胃口欠佳,经不住老伴相劝,食用一周蛋白粉后,体力稍增,胃口似好些,然而,每日注意伤口的她,突然发现原来已平整了的胸壁又长出了菜花样组织,且长势很快。知道坏事了,旋即停用。

加强中药调治后,又渐见平整、缩小。念蛋白粉保质期将过,另一方面也听信他人之说,总认为补是没坏处的,上次可能是偶然。胡某大胆再吃一次,仅二三日,伤口即见变化,流脂水增多,组织隆起。到此时方坚信蛋白粉也同时补了“癌细胞”,也促进癌细胞疯长,以后再也不敢食用了。

其实,我们最早是在肝癌患者中注意到这类现象的。肝癌患者大多伴有低蛋白血症,常要补充白蛋白之类。有条件的家庭常每隔一日打一针。我们在观察中发现,频繁补充白蛋白时期,很多患者肝内的肿块就迅速长大,也有的肝癌患者食用蛋白粉后出现同样的结局。有一个肺癌左颈骨淋巴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肿块已明显控制,食用蛋白粉半个多月后,明显增大。类似的情况太多了,让我们悟出一点,癌症患者最好不要滥补了。

其实,滥补有害的道理很容易理解,今天城市里多见的女性癌症,大多属“富贵癌”,本即营养过剩所致,故国外有“饿死癌细胞”一说(尽管对此说我们持保留意见)。而蛋白粉之类,既是机体代谢所必需的,在增强代谢、改善营养的同时,也为癌细胞的快速繁殖,源源不断地输送了营养。两者相取,孰重孰轻,昭然若揭。

基于此,我郑重地劝告城市女性姐妹,适当的补充营养是可以的,这以调整改善食疗方案为主,因为药补不如食补。滥用补药是万万不可的,尤其是“参”类与蛋白粉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