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又可称为“青涩期”,是又青又涩尚未完全成熟的“青苹果”,也是孩子的“第二次诞生期”。这时的孩子有较强烈的成人意识,并且或多或少有些闭锁心理及逆反心理。他们希望自己能摆脱成人的管教,独立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由于孩子毕竟年轻,缺乏经验,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之情绪易波动,缺少理智的特点,所以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今天是阳光明媚,春光无限好,明天却是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大雨倾盆。他们不再像孩童时期那样依赖父母,心中有烦恼或高兴事儿会一股脑儿向家长诉说。一般来说,他们会与同龄好朋友诉说,而比较内向或不善交友的孩子则会闷在心里。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发生的情绪低落或异常波动,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学会平等、民主地与孩子交流。家长与孩子交流时要尊重他的想法、做法,给他思考的余地,适时适当地做一些引导。当他愿意和你谈他的心事时,你就获得了一半的成功。孩子的“情绪低落”可能是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什么麻烦、问题、困惑等。比如,考试名次、学习上的某些竞争、与同学朋友间的关系、师生矛盾,或受人冤枉、“暗恋”某人……孩子往往很单纯,很脆弱,家长在了解了事情后既不要指责、嘲笑孩子,也不要急着出面为孩子解决问题。这样做一方面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培养。有这么个例子:几个学生在一起聊天,讨论将来做什么,有个女孩笑着对被人认为有点“娘娘腔”的男孩说:“你以后就做个妇科医生吧!”后来不知怎么传到班主任耳里,那位老师把女孩叫到走廊里一顿“狠批”:“……小小年纪,思想这么肮脏,亏你说得出口!好好检查检查自己!”这女孩平时品学兼优,从没遭到如此严厉的批评,不知老师为什么说自己思想肮脏,吓得不知所措,只觉得事情严重了,回去也不敢告诉父母。以后几天,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一遍遍地检查书包,怕遗忘了作业;早上上学前一遍遍地检查是否忘了带东西,潜意识里害怕再遭到老师的批评。父母觉得孩子忧心忡忡,似有心事,经仔细询问,知道孩子根本就不了解妇科医生该做些什么,只以为妇科医生都是女医生,故出此言。了解了真相后,父母起初也很生气,认为老师怎么可用成人的观点去分析孩子的思想。但是他们很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让孩子明白嘲笑同学的不当之处,提醒她以后要掌握说话的分寸,并建议她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想法与班主任交流,使这件事得到妥善的处理。孩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也明白了人人都有出错的时候,关键就是要学会如何面对批评。所以家长可通过倾听、提问等方式让孩子理清自己的思绪,理智地思考事件的真正影响(不扩大也不缩小),自己的反应是否恰当,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孩子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重视早期抑郁症状的发现。有些家长看见孩子懒言少动,只以为孩子是不爱学习,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心理障碍——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没有任何原因,也可能有这些诱因:某些不良刺激、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等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徐俊冕教授指出:除了部分病人可能是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外,更多的病人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其中,认知曲解是关键问题。抑郁症的早期表现是自卑、自责、动作和言语减少,有的孩子由于心情忧郁、烦躁而易被激怒。严重时,情绪忧郁低沉更加明显。常伴有自责自罪,并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对学习不感兴趣,整天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下降。(也有些抑郁症自责倾向明显,但学习工作却十分努力,极力追求完美,所以更加重了心理负担)据美国研究报道,青春期前儿童抑郁症为一般人口的18%,在14~16岁上升为47%。我国心理门诊的专家指出:青少年抑郁症在以前诊断不多,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不断了解和青少年成长环境及诸多因素的作用,近几年,青少年心理疾患的就诊人次逐年增加。家长和老师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孩子早就诊、早治疗。实际上,抑郁症可谓“心理感冒”,不要把它看得过于严重,它是一种可以治疗的心理疾患。希望家长在关心孩子的身体、学习状况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千万不要避医忌药,耽误了孩子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心理治疗外,家庭的关爱是帮助孩子走出抑郁阴影最有效的方法。
再次,某些疾病会有情绪方面的改变。孩子情绪不好,有时可能是身体的不适或某些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比如,青春期甲亢有亢奋易怒的表现;而甲减正好相反,看上去沉默寡言、木讷懒动、反应迟钝、表情麻木,似乎情绪低落的样子,须及时鉴别诊断和治疗。
最后,营养不良可导致孩子的情绪低落。国外一些科学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缺乏营养可导致孩子的异常情绪和行为。由于一些家长的溺爱,孩子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使营养吸收不均衡而造成某些营养的缺失,如体内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会使孩子显得郁郁寡欢、反应迟钝、忧心忡忡甚至健忘。在排除某些疾病后,家长应设法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及时调整孩子的食谱,给孩子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肉类、水产品、豆类、蛋类等)与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品(如核桃仁、小米、玉米、新鲜水果蔬菜等)。
此外,孩子还需要阳光和运动。国内外科学研究发现,缺少阳光和运动也会让人产生情感障碍,使人无精打采、郁郁寡欢、行动迟缓、食欲下降。比如极地生活者及地下工作的矿工都会因缺乏光照而出现抑郁倾向,他们甚至用“人造太阳”来进行治疗。运动是最有效的情绪疏导工具,尤其是孩子。所以家长应常提醒孩子多晒太阳,多做室外运动,这对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