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女性心理学
7824100000006

第6章 女性心理健康

一、女性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其标准

(一)女性心理健康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这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安全安宁。”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躯体的生理、精神心理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的适应力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具体地说,健康是身体健康,躯体上没有疾病,能从容地担负起日常工作和生活,还感觉不到疲劳和紧张,正常地休息与工作;心理健康,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不因小事耿耿于怀,精神饱满,情绪稳定,能自我控制,反应问题灵敏及善于观察等;社会适应能力健康,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随遇而安,很好地参加社会各方面的活动。

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对健康的理解带有明显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二十几年前,女性对于健康水平的要求就不是很高,而且对健康的定义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更侧重于生理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女性对健康的看法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健康生活观。体质要健康、心理要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逐渐成为现代女性的健康标准。

对“心理健康”内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出诠释。大多数学者主张应以人的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标准,而不应过分重视个别症状的存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对心理健康下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感情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更多的是指个体保持对社会的良好适应以及平衡的心理状态。

现代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曾公布了一项上海市民心理卫生监测数据。他们进行了一项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上海约160万人心理亚健康,上海至少有160万市民迫切需要心理咨询服务。该调查抽查测试了近4万市民的精神卫生状况,其中近1/5的市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或用药控制。从同一项调查结果看,在18岁以上的成人中,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5岁以下儿童中,每10人就有1人显示心理阳性;65岁以上老人中,每5人中就有1人患老年痴呆症;产妇每20人中有1人患有产后抑郁症。而实际数据可能更高。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也说过:“随着城市竞争的激烈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加剧,都市生活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心理健康的风险越来越大。而女性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女性自身、子女、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所以如果女性心理不健康,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女性在职业与生活双重角色中,面临的压力很大,心理健康保健相当重要。

(二)女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女性心理健康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判断女性是否心理健康呢?心理学家波孟说:“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个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它强调了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的协调平衡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具体明确地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笔者认为,女性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从六个方面判别: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首先应当考虑的标准,这是人正常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人的智力根据其发展水平,可分为超常、一般和落后。心理学家通常用智力测验来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水平的高低用智商(IQ)来表示。一般来说,智商在90~110者为智力水平适中的人;智商超过140的人,表示才智出众;智商低于70者,表明智力低下,称为智力落后。

2.人格和谐完善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和谐完整的主要标志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即气质、性格、能力和活动的倾向性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都不存在明显的缺陷;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人格的各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如果各种成分之间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

3.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善于控制情绪

情绪稳定,个体表现为能及时调节情绪。第一,要有合理的情绪反应。一定的外界客观刺激引起相应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一个人对一切变化都漠然视之,无动于衷,那就不正常。如果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反而高兴,受人尊重反而愤怒,这也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第二,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能力。如果一个女性的情绪经常很不稳定,变化莫测,与他人很难相处,这也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第三,心理健康的女性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4.正确的性别角色认知和自我意识

女性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清楚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女性角色的行为举止和行为规范,客观地认识男女两性在智力和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看到女性的优势与劣势,既不因为自己身为女性而沾沾自喜、自负和自恋,也不因为自己身为女性而自卑、自厌和自弃,能正确处理男、女两性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分工,做到自尊自爱,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有自信心。现代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双重角色,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不仅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还要在家庭中扮演另一方面的角色。女性在工作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心,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弱点和短处,只有这样,才能愉快地接纳自己,采取适合自己能力的行为。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5.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

个体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对现实环境能够主动适应和改造,和社会环境协调一致,有积极的处事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心理行为顺应社会进步的趋势,勇于改造周围环境,以达到自我实现与对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这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能正确地、积极地对不同人际关系作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女性,特别是中年期的女性在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常常扮演重要角色。如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夫妻关系都是复杂和微妙的。另外,邻里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与其他异性之间的关系等,也不是十分简单的。心理健康的女性在人际交往中能做到以下五点:以积极的态度参加社会交往,不孤僻,不冷漠;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的朋友;一身正气,坚持原则,对身边的坏人坏事敢于斗争,对朋友的缺点错误勇于批评指正;心胸坦荡,宽以待人,善于准确判断并及时调适各种人际关系。

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年龄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点。人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它遵循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人的行为表现总的来说应该与年龄相符。女性的心理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划分为明显的“四期”——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期、更年期,表现出典型的心理特征。如果女性在每个重要时期出现严重的不相应的心理行为状态,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女性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

随着城市竞争的激烈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加剧,都市生活压力很大,女性在职业与生活的双重角色中,心理健康的风险越来越大。女性的心理健康影响到女性自身、子女、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如果女性心理不健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女性心理健康保健相当重要。

现代女性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几类:心因性躯体疾病、各种神经症、人格障碍、自我意识问题、情感情绪障碍、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问题等。

心因性躯体疾病引发的各种神经症主要是指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癔症等。自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较之男性更典型的自卑、自负、自恋、依赖、虚荣、攀比、嫉妒、从众心理等。情感情绪障碍主要是指女性因身体健康缘故或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和教育孩子等方面遇到挫折而导致的情感情绪失常现象,产生负性、消极的情绪状态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如烦躁、沮丧、抑郁、悲伤、愤怒、痛苦、绝望、压抑、狂躁等。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无法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无法适应周围客观环境和社会环境,无法做到随遇而安,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

导致女性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来探讨。主观因素是指女性的生理健康状态、心理承受力、认知观念和态度等;客观因素则是指来自女性个体自身因素之外的原因,如女性的职业发展、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暴力问题、人际关系、子女教育等各种社会压力问题。

社会压力是使得现代女性呈亚健康状态以及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杀手。现代生活节奏快,知识更新快,竞争激烈,社会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压力。人们希望跟上时代的步伐,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一个人即使竭尽全力,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一定会成功。这种现实与想象中的矛盾给人造成压力,持续的日益增大的压力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生存空间的压力。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办公室桌子靠桌子,使人们生活工作的物理空间过分窄小,独立的空间往往成为奢望。生存环境的压力。空气、垃圾、工业、噪音及射线等污染,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宁静祥和的环境往往被喧嚣和污浊所代替。生存经济的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收入逼迫人们过分地劳作,出现身、心的“透支”现象。社会竞争的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被“炒鱿鱼”和下岗的威胁,为了保住岗位,人们不得不承受越来越重的压力,陷入越来越多的矛盾。不断学习的压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变化加速,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然的要求。因此,学习新知识,继续教育,更新思维,成为人们越来越重的压力和负担。人际关系的压力。人们之间因各种利益交织冲突,社会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使得每个人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机械化、形式化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占去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直接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网络、电话等多功能现代通讯手段取代了传统的人际沟通。情感生活的压力。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变性,对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薄弱,情感受挫的机会增多,从而降低了人们对情感生活的信心,影响了人们情感生活的质量。职业发展的压力。现代社会竞争强,不仅就业难,而且职位晋升、提拔等职业发展也面临各种困难。

现代女性必须面对以上各种压力。许多医学临床经验和心理学实验表明:一定压力下的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反应。研究应激反应的生理学家塞里(H。Selye)曾提出了应激理论。他将实验动物置于种种环境刺激下,发现这些动物体内产生特征性的生理、生化反应。他将这种见于各种刺激条件下的、涉及全身的反应,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他认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与刺激类型基本无关,它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故称作“非特异反应”。这种非特异反应是由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身体局部发生感染时,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局部炎症,同时伴有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塞里将这种特异性反应称为“局部适应综合征”。如果局部刺激较弱,“局部适应综合征”就足以恢复机体的内部稳定状态。如果刺激严重到足以影响全身,那就会引起“全身适应综合征”。故塞里认为,应激既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又是在某些情况下导致疾病的机制。他称这类疾病为“适应的疾病”。

塞里还用“全身适应综合征”来说明应激的生理反应,认为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警戒期,此时的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对抗或逃避反应,机体为应付应激源而动员能量。第二阶段是抵抗期,此时警戒期的反应消失,机体处在与应激源作长期抗衡的状态,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协调下,各系统均处于动员状态。研究者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能量储备,这些能量储备具有身心基础,用于应付各类应激。第三阶段是耗竭期,在此阶段,用来对抗应激的生理、心理能量已被耗竭,机体需要得到能量补充。慢性不良刺激,如一些紧张性工作可造成警戒与抵抗持续的状态,如果机体不再有可供动员的能量储备来对抗不良应激,则可导致严重的疾患。

由此可知,长期的紧张、压力对身体、心理都是有负面影响的。能较好地控制压力,使其在强度或是时间上都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使身心得到必要的休息,以使能量得到及时的补充,并减少患病的机会。

三、现代女性心理健康意识与调适

女性心理健康是事业、工作成功的基本条件。在具有男强女弱、男主女辅传统的中国男权社会里,女性在追求成功和发展的道路上要面临比男性更多的困难和障碍,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现代女性只有保持心理健康,以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才可以克服人生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自我超越。

(一)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快乐心境

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女性对生活要抱有乐观态度,对自己有信心,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点。

主动适度的社交生活。女性不仅要关心家庭,还要广交朋友,保持广泛的兴趣与活动。学会享受人生,使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富有弹性的挫折承受力。女性不仅要追求胜利和成功,更要勇于接受失败和挫折,用积极的心态接受困难、正视困难。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勇于走出心灵阴影并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

不断充实的追求精神。现代女性不但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促进自我成长,还要不断在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过程中充实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真正的新时代女性。

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女性在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成功目标的过程中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力作支撑,以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战胜一切困难障碍。

(二)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寻求心理咨询,化解消极情绪

1.及时化解消极情绪

个体的情感情绪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情感情绪是个体职业行为的动力系统,人的知、情、意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体若长期处于“状态—焦虑”情绪障碍之中,则必然制约其行为方式。要及时对女性的负性情绪实施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有关方法,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恢复心态平衡。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支持性心理辅助。女性焦虑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过于担忧将要发生事情的不利因素。我们可以从认识上帮助她们分析和解释,分析自己的能力特点和个性优势,从情绪上提供保证、支持和鼓励,减少或消除她们的担忧,增强其自信心和勇气,降低其焦虑。认知性心理调整。我们要引导女性客观地认识面临的问题,全面分析自己和社会周围环境,既要看到事物不利的方面,也要充分认识有利的方面,个体认识的提高有助于调整消极情绪。行为性心理放松。这是一种运用较广的心理调整法,它是利用身心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原理直接针对焦虑情绪而实施的。我们通常利用情绪产生和存在的生理基础或行为表现来调整情绪,主要通过心理暗示、主观想象、肌肉放松等手段达到身体放松,从而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改变参照物,化压力为动力。不盲目与他人比较,知足者常乐,不嫉妒他人或自怨自艾,用行为证明自己,超越自我。

2.积极寻求心理帮助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和知识来帮助来访者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排遣各种负性情绪、调整心态、调适行为、恢复正常心理行为的一种专业技术和手段。广大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辅导与调整,长期压抑会导致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及时为女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她们提供心理倾听、心理宣泄的平台,改变她们的认知观念,提高她们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掌握自我防御机制和应对各种心理挫折的科学方法,提高不断心理调整的能力,提高自我生活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

(三)注重各个特殊年龄期女性心理健康的调适

由于不同发展阶段女性心理的发展特征和发展任务互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根据女性在一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女性心理健康进行调适。青年期、月经期、孕期、更年期是女性人生的关键期,也是她们生理、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

1.女性青年期心理健康调适

青年期是指19—25岁的年龄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期。这是女性理想追求和人生道路的确立时期,也是身心发育的转折和动荡时期。这一时期,青年女性迈入社会,要经历学习、恋爱、婚姻、职业选择、前途追求等各种过程,容易出现不适应、不协调、不理解等心理问题。

青年期女性的基本心理特征为:身体发育成熟,进入成人期;心理发育趋向定型化,形成独特的人格特征;性意识产生,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进入择偶、恋爱、婚姻、成家立业的人生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年女性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有社会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适应障碍、自我意识出现并强化问题、性心理问题等。要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的产生,社会、家庭和女性自身都要作出努力。

首先,要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及时进行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她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和青春期常常出现的问题,帮助她们安全稳妥地度过青春期。其次,社会和家庭要提供正确的教育,帮助青春期女性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青春期女性有着特定的心理特点,要根据青春期女性的心理特点来教育,特别是家长要做好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引导和亲子沟通。最后,青春期女性要积极对待人生,加强思想个性修养,增加自控能力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探索最佳的适应和心理调节方法。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

2.女性月经期心理健康调适

虽然现代女性已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了解自身的生理情况,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对于月经期的保健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一个女性从初潮到绝经,其间大约有30年的时间,80%的女性在其间会有不舒服的情况,30%的女性会遭受痛经的困扰。如果在此间没有做好月经期保健工作,可能会造成不孕不育症、月经失调或经前综合征。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月经周期是由激素、子宫肌、神经系统及情绪等互相配合决定的。专家证明,体内肾上腺素的波动会影响情绪,分泌不足,情绪就会紧张。经期前列腺素及雌激素分泌不平衡,会引起子宫平滑肌不正常收缩,阻断肌肉本身血流供应,从而引起子宫痉挛性疼痛,出现身体不适现象,如腰酸、乳房胀痛、心情烦躁、便秘等,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女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月经期心理健康的调适:

第一,合理安排时间。鉴于大多数女性在非经期的20天左右时间里,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工作学习效率高,故应充分利用这段有效时间,抓紧工作和学习,以减少月经期工作或学习的负荷。在经期,女性应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自身休息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工作和学习,不要给予自己太高的工作或学习负荷。

第二,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月经期应注意卫生保健,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冷过强的刺激,适当休息,自我放松,自我克制,尽量减少情绪波动,避免不利的因素,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女性经期心理健康的调适。

第三,适当运动。原则上讲经期适量运动能很好地改善肌体的血液循环,对减轻盆腔充血、小腹下坠和腹痛均有帮助,还可以调整经期易激动、烦躁等情绪。但是出血量大,严重痛经,内生殖器官有炎症的女性,就需要暂时停止运动。

经期运动最好以调整练习为主,如来月经的第一、二天,可以做些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气功等轻微的活动。第三、四天的活动量可以增大,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还要松弛腰、腹、背的紧张部位,多做一些伸展与呼吸相结合的舒缓性运动,但不要做振动较大的运动,如剧烈地跑跳、排球中的扣球、篮球中的跳起投篮等,更不能进行增加腹压的力量性练习,如举杠铃、猛烈的腹肌练习等。活动时间不要过长,一般在15~30分钟。对于没有锻炼基础的女性,在经期不宜进行比赛和冷水浴、游泳等运动(训练有素的女性及运动员可以适当参加这些运动),以运动过后感觉舒服为佳。

第四,注意经期的饮食和睡眠。经期的饮食和睡眠也相当重要,特别是对于经前紧张症或痛经的女性。在饮食和睡眠方面应做到:吃含低脂肪的食物如全麦维生素B 6、维生素E及维生素C等;经期会改变睡眠习惯,所以应随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女性孕期和哺乳期心理健康调适

孕妇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情绪困扰的孕妇往往在妊娠期和分娩期有许多临床反应,严重焦虑的孕妇经常伴有恶性妊娠呕吐,可能导致流产、早产、产程延长和难产等。女性孕期和哺乳期生理心理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孕期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怀孕早期出现的早孕反应,随着胎儿的长大给孕妇带来的行动不便,孕妇易烦躁、发脾气,甚至迁怒于家人;具有怀疑与恐惧心理;生男生女以及家庭的过度重视产生的压力。妊娠期的心理保健,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调适:

第一,应定期对孕期女性进行检查,加强孕期保健,同时进行良好的胎教。孕期女性自身在心理上也要重视产前检查,接受医生指导。定期的产前检查是保证母子平安的重要措施,它已形成了一整套程序,产前检查有利于对妊娠情况的掌握,可发现新的问题并得到及时解决,这是优生的关键。

第二,掌握孕育知识。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关于妊娠、分娩和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孕育知识,了解如何才能怀孕及妊娠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生理现象,如早期的妊娠反应,中期的胎动,晚期的妊娠水肿、腰腿痛等。一旦出现这些生理现象,要能够正确对待,泰然处之,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

第三,社会还应提高对孕期心理的重视程度。各类社会媒体要积极宣传孕期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加强社会对孕期女性心理保健的重视,宣传孕期女性心理保健的具体方法,不仅让孕期女性自己知道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也让孕期女性周围的人来共同关心孕期女性的心理健康。

第四,家庭的和睦,夫妻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是孕妇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使孕妇保持平和、开朗、活泼的良好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的情绪状态。

第五,孕妇自身也应进行心理调节。怀孕期间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是正常的,要以平常心对待这些变化,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态,及时调整和转移产生的不良情绪,保持平和、开朗、活泼的良好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必要时还可找心理医生咨询,进行心理治疗。

第六,预防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妇女在分娩早期出现的以哭泣、忧郁、烦闷为主的情绪障碍,据统计约占产妇的半数以上,多在产后3天内出现,持续7天左右。有的人仅表现为情绪的低落,短时间就可以消失,有的则发展为抑郁症,会感到消沉、沮丧、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自杀或杀婴。对产后抑郁症,社会、家庭都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尤其是产妇的丈夫,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产后的房间条件、家庭气氛、丈夫的配合、孕妇的自我调节是减轻抑郁症的关键。具体而言:房间条件:房间要有充足的阳光,但不宜直射婴儿及产妇,可用窗纱遮挡。每天要开窗通风,换走室内污浊的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即使是冬天也应如此,如果怕孕妇受风着凉,可在通风时让母子俩在其他房间待一会儿。家庭气氛:家人不能对生儿生女抱怨、指责,无论是生男生女都是自己的骨肉,要愉快地接受孩子和产妇,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而和谐的家庭环境。丈夫的配合:生后一个月内,丈夫最好能陪伴在产妇身边,协助产妇护理婴儿,如帮助产妇给婴儿洗澡、换尿布等。有些丈夫怕孩子哭影响自己的睡眠,晚上独自到其他房间睡,这样会使产妇觉得委屈,导致抑郁症状加重。丈夫要多陪伴产妇并谅解妻子产褥期的情绪异常,避免争吵。产妇的自我调节:产妇要认识到产后心理的特点,尽量避免悲观情绪的产生。平时注意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疲劳。闲暇时可听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看一些图文并茂的杂志,读一些幽默故事来调节身心。

4.女性更年期心理健康调适

女性更年期是指女性生理机能从成熟到衰老的一个转变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突出表现为内分泌系统紊乱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失调。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许多危害健康的身心疾病开始萌芽。更年期的女性的主要心理特点为:情绪不够稳定,易激动、易怒、易紧张焦虑。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易集中自己的思想和精力。心理敏感性增强。记忆力减弱。

为了平稳地度过更年期,更年期女性要做好心理保健工作,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一,更年期女性要正确认识更年期。更年期是人生长成熟转向衰退的转折时期,是生命的必经过程。每个人对更年期的反应及其征象,只有程度轻重、时间长短的差别,而不可能不存在更年期。更年期女性要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有意识地去控制更年期的各种症状,对于症状带来的苦恼,要善于自我宽解,适当调理,使机体功能早日恢复平稳。

第二,通过一定的药物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改善更年期症状。定期检查身体,正确对待症状,有病早治。人到更年期不论有无症状出现,都应该主动地、积极地求诊,若发现器质性疾病,应积极治疗;若是更年期反应,则主要通过自我调理来解决。加强锻炼,注意用脑卫生,排解紧张状态,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有节制、有规律。

第三,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是顺利度过更年期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要保持健康的情绪,培养良好的个性,要正确对待和认识客观外界变化和自身变化并积极地去适应它。要正确认识更年期出现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更年期的某些生理与心理的失调是暂时性的、功能性的,因此不要惊恐不安。

第四,更年期女性要根据更年期的身心特点来安排生活与工作。更年期女性必须在考虑自身身心特点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考虑能承受的工作压力。同时不要顾虑重重,无所事事,这样只会导致自己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

第五,要积极改善家庭内部关系,要重视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必要时可作出适当的牺牲。教育子女不要一味地批评、打骂,要采取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子女走上正确的道路,顺利度过心理危险期。

第六,注意预防更年期抑郁症。更年期女性要重视更年期抑郁症,更年期女性由于机体虚弱、精力不足、皮肤松弛、容颜衰老而感到悲哀,从而加重了紧张不安、焦虑抑郁的程度,因而表现出坐卧不安、顿足叹息、惶惶不可终日等临床症状。有的常把自己过去生活中的一些缺点认为莫大的罪过,担心自己将失去能力,变成废人,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自责自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和发生自杀行为;也有的认为自己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

总之,强志、修心、善思、慎行、忌愁、制怒,用广泛的生活兴趣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安全度过更年期。子女亲属也要对更年期女性的心理、生理变化有所了解。当她们出现某些症状如烦躁、发怒时,家庭成员应当谅解、同情和照顾,使之平稳地度过更年期。

思考与讨论

1.简述女性生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2.简述女性心理健康的内涵及一般标准。

3.试析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4.现代女性如何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并科学调适?

?§§第三章 女性发展与心理年龄特征——蜿蜒心河九曲十八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