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校园德育建设指南
7823900000038

第38章 学校德育管理的意义及原则(2)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三者在内容上要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学校要合理安排,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地抓好几方面的教育。从德育的途径考虑学校要协调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劳动、校外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各项活动都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德育,各项活动都起到应起的教育作用。另外,学校也要协调好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之间的关系。学校在抓好日常教育的同时,有时还要根据政治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搞些集中教育,要特别注意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集中教育要以日常教育为基础,是日常教育的提高。在处理这两者关系中,学校领导还要巧妙地把应该而且必须执行的上级下达的临时性教育任务,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目前社会各有关部门都很关心和重视教育,同时也出现了多方面向学校布置临时性任务的情况,很少考虑学校的计划安排,有时严重影响学校德育管理任务的完成。希望今后各有关部门必须将由学校做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务,在开学前交给学校,使学校将其适当地安排到工作计划中去。

其次,要协调好学校德育各方面的关系,要坚持整体性原则,树立整体优化的思想。明确整体观念是把各个部门、层次、因素都视为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整体的效能同各部分的效能有关,但它并不是孤立的各部分效能的总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经预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都是相对的,它总是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管理必须服从于学校整体的管理。从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来看,要使德育的各个机构、各个因素、各个层次形成德育的合力网络,不能只抓专题教育活动,不能只依靠少数专职干部,要抓德育的多途径,要调动每个教职员工都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学校的德育管理应以德育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并用德育的整体优化促成学校的整体优化。要防止局部优化冲击整体优化。因为我们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工作,为了整体优化目标的实现,有的部分需大步前进,有的部分则要让路,有的必须优化,有的基本合格就行了,决不可搞平均使用力量。让哪一部分优先前进一步就能达到整体优化,这个决策要看管理者的经验和水平。

第四,聘请校外辅导员或家长委员会成员等,借助校外教育力量,学校要把三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教育集体。学校在建立一支德育骨干队伍的同时,必须坚持民主性原则,树立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思想。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积极而有创造性地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教职员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学校也应该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德育管理活动。

六、研究探索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规律,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要研究探索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有其客观规律,他们生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其思想又有时代的特点。学校德育工作者都必须重新了解学生,重新认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其次是研究优秀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后进学生的转化规律。第三是研究学生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第四是研究对学生的德育评价等等。研究探索学校德育工作规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德育科学化的思想。学校研究德育工作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德育工作。要使教职员工认识到德育是一门科学,克服那种“学校德育随风走,无科学性可谈”的错误思想。

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简单地讲,一是加强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组织指挥系统的作用;三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四是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还要强调坚持有效性原则,树立德育效益的思想。坚持有效性原则是指在学校有限的条件下做到德育的高效益,不搞那种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效果甚微的教育活动。所谓德育效益,指的是德育的效率和要做到方向明、讲真话、寓教于实。

学校德育必须有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鲜明旗帜,无产阶级德育内容的真理性和彻底性,就表现在它所讲的与受教育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它有巨大的说服力。那种认为一讲共产主义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放弃个人利益,因而讲起来理亏气短,这实际上是对共产主义教育的一种误解。共产主义教育的原则就是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广大学生最根本的利益之所在。教育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也正是学生自己的需要。因为他们将来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学习和生活,就需要他们学会把自身的努力融化到社会主义事业中,这才使他们的努力有最大的价值。有时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很重要一点,就是因为教育脱离甚至背离了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学生不愿意接受这种教育,认为这是光讲大道理,是在训人。所以我们要把学校的德育内容和学生自身需要结合起来,既要考虑他们的长远利益,又要考虑他们的现实利益,既要考虑他们与群众的共同利益,又要考虑青少年学生的特殊利益。

要提高学校德育效益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讲真话。讲真话,就要既讲好的一面,又讲有问题的一面,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克服的方法及进展情况。不仅让学生听了真实可信,而且启发学生责任感的增强。

要提高学校德育效益,还必须寓教于实。学生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仅靠看书或听别人讲道理,而主要靠在实际行动中逐步培养。讲道理也要有情,要情、理统一,知道道理要行动,要知行统一,要寓教育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之中,因为学生的思想存在于各项活动中,也只有在各种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德育管理的原则是德育管理者实施德育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第四节学校德育管理原则

学校德育管理的原则是指德育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指导思想。正确的原则是正确管理的前提。德育管理的原则有以下几个。

一、方向性原则

德育工作受社会制度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决定的。它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在德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在学校德育管理中,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这一原则,要求管理者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不断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增加工作效率。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德育管理中,管理者必须遵循德育管理工作的规律,根据青少年思想和行为变化规律进行管理,科学性原则要求从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到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都做到科学性,并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实现德育管理的最优化。

四、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走群众路线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能科学地安排时间,能周密地编制德育活动计划,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效率,争取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这要求管理者具有民主作风,愿意而善于听取群众的各种意见,创造条件,让群众参与管理。

五、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管理工作把握整体,从德育工作的整体情况出发考虑问题,采取措施。既要考虑德育队伍的思想状况工作能力及工作特点,又要考虑德育任务和内容的序列,所需手段,还要考虑德育过程外部环境的特点,发展变化的趋势。同时教育全体教职员工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各方面密切配合,实现整体优化,争取最佳的育人效果。

第五节组织管理

学校德育管理组织,是指学校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的结构体系或系统。具体地说,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组织,是为了实现德育活动或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活动的某种共同目标,在人员分工及功能分化的基础上,使学校德育管理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担任不同的职务,明确责任,交流信息,并利用不同的权利与承担的不同责任而合理地协助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管理活动的结构体系或系统。

学校德育管理的组织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分。正式组织是为了有效地达到学校德育与德育管理目标,经过明确的决策产生的,并规定了明确的职能、职责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教导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等,明确规定了各自的职能及应负的责任,授予了处理问题的权限范围,规定了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以保证各自在学校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非正式组织是指那些未经明确和筹划,而是从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活动与相互间的作用中自发产生的东西。它包括教职员工个人间的接触和相互协作以及正式批准的教育教学组织结构以外各个小组等。因为在规模大、班级多、结构复杂的学校组织体里,教职员工的活动并不完全局限于正式批准的结构、程序、职能、相互关系等范围之内,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与管理,往往有的学生信任某些知识丰富、兴趣爱好广泛、待人诚恳公平、爱生如子、尊重学生人格、严于律己的教师,有时正式组织做不通他们的工作,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而他们信任的这些教师一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只需稍加点拨或说几句入情入理的话,问题便迎刃而解。所以,非正式组织可以是执行正式组织目标的工具。尽管这种非正式组织相当不定型和多变,但不能忽视在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应当明确非正式组织在某种情况下可能造成教职员工中的宗派活动,影响学校德育与德育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学校高层管理者积极正面引导,因势利导,以克服消极影响,发挥积极作用。

一、传统的德育组织管理模式

(一)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为了加强德育,在党支部领导下,设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把党政、工会、团队的教育力量统一起来,协调工作,一般由书记或副书记担任主任委员,校长、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担任副主任委员,班主任代表、政治教师代表、工会小组长、学生会主席担任委员。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会负责教职工的活动,团队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定期开会研究工作,分析师生的思想情况。这种模式,有利于综合分析情况、反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二)联合办公制

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或称政治处)。由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长、教导主任、团队专职干部、政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组成联合办公室,负责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统一领导、统一意见,发令快、反馈快、效率高,密切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三)教导分管

设政教处,政教处与教导处、总务处平行。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领导年级组、班主任,指导学生会的工作。政教处设正副主任,内勤1至2人。

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有利于研究德育工作规律,分工明确,职责清,用于规模大、班次多的学校。

(四)知教导合一

在党支部领导下,分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长、副教导主任、年级组、班主任、团队学生会、班委会组成统一的德育工作指挥系统。这种模式有利于统筹安排,分工合作,教书育人。

(五)学年主任任期目标负责制

在党支部领导下,撤销三大处,只设一个校务办公室,负责管理学生学籍、预决算日常开支,校长下设办公室主任和学年组主任。这种模式适用于规模不大、班次不多的中小学,减少机构重叠,提高管理效率。年级组设主任一名,负责该年级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一般任期三年。

(六)规模不大的小学通常采用下面的形式

在党支部领导下,由一名校长或教导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或兼职的大队辅导员负责少先队工作,各中队的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兼任。

二、现代德育组织管理模式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是随学校规模大小以及工作需要确定的,一般有如下三种类型。

(一)三级一线管理模式

学校行政决策中心——教导处——班级(班主任)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指规模较小的学校,由校委会和教导处、班级一条线管理。

(二)三级双线管理模式

学校党委(支部)——教导处——团支部(少先队)

学校行政决策中心——教导处——班级(班主任)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中等规模的学校,学生数一般在400~800人之间,由学校党政两条线管理。

(三)三级三线管理模式

学校党委(总支)——年级支部——小组(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