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都是网络惹的祸
7762900000053

第53章 创意绵绵入侵社会生活

如果哪一天有人对你说:“你这位大天才,真成我们偶像啦”,你千万别得意,首先得判断对方是否用的是网络语言。只有排除了这一点,才有高兴的资格。

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的意思正好相反——“天才”是“天生蠢材”的简称,“偶像”也是“呕吐对象”的简称。

如此看来,这些创意绵绵的网络语言的确“入侵”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令人“丈二摸不着头脑”了。

黄昏恋=黄昏锻炼?

网络语言是错别字的天下,尤其是谐音的错别字天下。

例如,网络语言中的“黄昏恋”,决不是指老年人谈恋爱,而是指“黄昏的时候”去“锻炼身体(炼)。”这样的绕来绕去,在觉得费劲的同时,是不是觉得自己“落伍”了?

可是,“网络中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用这样的语言来进行交流,不会显得太“一本正经”,对于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很有好处。而且,自然语言幽默诙谐、风趣生动,事实上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用语的一部分。如果要想在虚拟空间中畅通无阻,还非得掌握这套术语不可。

中小学生流行“网语”日记

网络语言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网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中小学生的作文、日记、通信等方面。事实上,在中小学生的日记、作文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

2001年11月,一位11岁的五年级学生在日记中就这样写道:“昨晚,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在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儿地对我妈妈PMP(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好B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跟他们886(拜拜了),到QQ上给我的MM(妹妹)打贴子(发信息)去了……”

读了这样的文章,令语文老师感到左右为难。

老师对此忧心忡忡

从语文教学角度看,“字母 数字 汉字 错别字 图片 其他符号”的大杂烩日记显然不符合要求。然而从这篇日记中可以看出,要对此加以纠正难度很大。

因为网络语言已经从根本上浸淫了这位学生的写作,而且类似文章已经在各种作文考试中出现。有的学生甚至平常说话也是出口成“网”(语),并且以此为荣。

老师们担心,这样的网络语言如果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纠正,必将对正常语言习惯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老师认为,中国语言有着其中的逻辑与美感,一旦它的逻辑遭到破坏、被网络语言所代替,那么整个小学的语文教学将面临灾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小学教育是育人之本,是基础的基础。承担着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小学,责无旁贷地应当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语言文字。网络语言的出现,必将打乱这盘棋。

学生感觉无所谓

可是,大部分小学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所谓。

他们认为,在文章中出现网络语言并不是自己的错:“我也没有办法,写作时不知不觉就用上了这些时髦的网络语言,感觉挺好的。相反,自己反而会被同学嘲笑落伍。”

况且,不少网络用语有它自身的意义,例如“菜鸟”、“恐龙”之类。如果直截了当地说“你真是一个差劲的新手”,或者“这是个丑女”,恐怕就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专家认为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有关专家指出,作为中小学生确实应该更多学习传统的规范性语言,而不该过早接受所谓时髦的一些其它语言,包括网络语言。否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国家语言系统也有破坏作用。

网络语言的确具有某种时代美感,但是它并不否认传统语言也有它的社会美感。至少应当两者融会贯通,有选择地加以吸收。

而对于学生来说,不要忘了他的任务是打好语言基础。如果传统的语言系统还没有巩固乃至于没有建立起来,就去使用网络语言,对孩子的发展显然有害。

家长希望老师了解网络语言

作为家长,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应当首先学好母语,在此基础上也不要过分一味指责孩子使用网络语言。

有的家长就认为,网络语言的灵活运用,至少说明这些孩子能够赶上时代步伐。不但不是一件坏事,而且还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试想,比尔·盖茨不就是小时候迷上电脑的吗?作为老师,不能一味对此排斥甚至打击,而应当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网络语言。

虽然不能仅仅凭借是否懂得网络语言这点来判断老师是不是跟得上时代步伐,因为目前的教育规章并没有规定小学老师一定要懂得网络语言,但是,老师如果能够了解网络语言是很有好处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会有利于他们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教书育人。

台湾学生写作文就像上网聊天

在我国宝岛台湾,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小学生写作文时每个班级也总会出现几篇类似于网络聊天的语法用字,令老师啼笑皆非。

每当这时候,老师都要抱着猜谜的态度来审读文章。有时猜对了则会心一笑,有时左猜右猜不得其意,则会气得大呼语文沦丧。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北市芳和中学牛家瑛等多名国文老师说,在学生的作文或日记内容中经常会出现网络用语,例如“粉”是“很”、“偶”是“我”、“酱”为“这样”等等,还有就是在字的右上角加表示重复字。老师看久了也就习惯了,但是有的老师会纠正同学、有的则会顺其自然。

文章越来越“密码化”

台湾教育界人士指出,受到网络聊天的影响,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密码化”。是否使用特殊用字用法,也是区分族群的一个标志。网络聊天的口语化表达形式,大量地渗透到文字中,打破了文字的原有格式和结构,变得零散、片段化,传统的文字学习和训练正在不断的弱化中。

语文老师普遍感叹学生的作文能力越来越差,不少考生在写作文时居然就把阅卷老师当作网络另一端的聊天对象,文章语句充满了即兴发挥味道,文章整体结构松散、缺乏基本的严谨度,因而得分也不可能高。

尽快建立网络语言的参考模式

有意思的是,在台湾南港中学等学校,为了让老师能够看懂学生的网络语言,辅导室特别印发了2大张网络常用语给老师参考,例如:“灰熊”厉害,并不是指动物厉害,而是“非常”厉害,诸如此类等等。

对此,资深教师施忠贤认为,传统中文语言中夹杂网络语言的现状的确应该得到改变。

其具体办法是,应当尽快建立一套比较准确、符合语文美学的网络语言参考模式。开始时规定不要求完全统一,但是必须能够引领风骚、避免由大杂烩的网络语言继续混战下去的局面。

网络语言与异形词的相似之处

2002年3月31日,我国第一次由国家权威部门发布了汉语词汇规范《异形词整理表》。

专家介绍,所谓异形词,是指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例如“盈余”和“赢余”。

异形词给汉语使用带来的混乱是显而易见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某地政法部门联合发布的“严打”通告中,有3处用了“交代”、3处用了“交待”。

人们不禁要问,“交代”和“交待”究竟有什么区别、究竟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谁也说不清楚。结果有人就开玩笑说,大概“抗拒交待”之处应当用“待”,“坦白交代”之处才能用“代”。之所以用“抗拒交待”,就是为了等“待”观望嘛。

同病相怜的个性化车牌

网络语言的流行并不是孤立的。2002年8月12日,我国在北京、天津、杭州、深圳4地试行发放“2002式”个性化机动车号牌,结果由于“新”得失控,21日就宣布紧急叫停,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根据发放个性化机动车号牌注册办法,车管部门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制作一个新车牌。可是没想到,结果出现了大量诸如CHN—001(中国第一)、PEK—001(北京第一)、SEX(性)、GBB—988(乖宝宝叫爸爸)、BTV(北京电视台台标)、FBI(美国联邦调查局)、263.NET(网站名称)、NBA(美国职业篮球赛)、WTO(世界贸易组织)等名称,有关部门只好宣布暂停发放。因为既不能定性它是侵权、又不能放任自流,唯恐引起法律纠纷。

例如,有人开着一辆车号是BTV001的汽车进入某会场,究竟是让进还是不让进?怎么判定这辆车是否北京电视台的采访车?一系列问题都无法回答。

语言的发展是个缓慢过程

语言文字的发展是个缓慢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规范过程。所以,谁要是一开始就对出现的新词语试图进行规范是不现实的,也是劳而无功的。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它本身有一个自行淘汰的问题。例如,现在很流行的词语“哈韩”、“哈日”、“酷毙了”,要不了经过多少时间就会变得不流行、以至于自行消失,就像前几年流行的“大哥大”、“盖帽儿了”一样。

最好的方法是让它自生自灭,最后剩下的流行语只能是极小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