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7755500000020

第20章 自强与心理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着许多矛盾冲突。这些冲突有认知方面的,有情绪方面的,也有目标方面的。例如,当我们的态度与行为表现不一致时,当我们和他人在对某件事和某个人的认识和评价上不一致时,或者当外界的新信息与我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当我们和别人因情感和心理上的不支持或双方互不喜欢时,当我们对某人既爱又恨,对某件事喜忧参半时,就会产生情绪冲突。当我们个人的目标和集体或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或者我们面临着多个目标的选择时,就会产生目标冲突。人在面临冲突时,内心就会处于一种不和谐或不平衡状态,而感到痛苦、焦虑,甚至愤怒,这将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个人的发展进步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如何及时化解这些冲突,达到心理和谐呢?下面我们将从自强与心理和谐关系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自强品格与认知冲突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杰出文化学者,也是一个自强式人物。他与陈独秀曾一度同为北京大学教员。两人在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和评价上有很大的分歧。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推动者,在中西文化比较上,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主张移植西方文化以取代中国文化。而梁漱溟只承认中西文化有别,反对西优中劣说。据说有一次两人在北大同一楼房的上下层教室讲课,各自阐述和宣传自己的主张,吸引了大批听课者和支持者,以至于教室爆满,门口和走廊上都挤满了人。虽然梁漱溟在文化上与陈独秀存在认知冲突,但梁氏认为自己也主张改造中国文化,应是新文化运动的盟友。不过,梁漱溟的这个观点却未能得到陈独秀的容忍和认可。他以严厉口气嘲笑了梁漱溟:“梁漱溟说我是他的同志,说我和他走的是一条路,我绝对不能承认。他要拉国人向幽谷走,我要拉国人向康庄大道走,不是一条路,又如何是同志?”即便如此,梁漱溟仍对陈独秀表示欣赏和敬佩,同时,也没有因此改变自己对中西文化的见解。

认知冲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人际间的认知冲突,如与别人在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上不一致而产生认知冲突;二是自我内部的认知冲突,如自己原有的认知与获得的新信息不一致,或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而导致认知冲突。人处于认知冲突时,会产生紧张、焦虑、痛苦等不和谐或失调的心理体验。自强品格特征在控制、减少和解决认知冲突上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首先,自强能够使人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悦纳自己。因此,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对自己、他人以及外界事物有一种较客观而理性的认识与评价,而不会歪曲事实。一是他们对自己的困难和挫折不会怨天尤人,不会自暴自弃;二是对别人能够进行客观而友好的评价,因此,会得到他人的尊敬,并且容易与他人和谐相处。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贫困大学生刘思琪和体操运动员桑兰对自己的困难就有客观而理性的认识,能够坦然接受现实,并怀有一种助人之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因此,她们的心理是和谐的。

其次,自强品格有助于认知冲突的控制。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能够承认和接受人与人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因此,他们能够正确对待他人的不同看法和评价,能够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他们不容易因为与别人在意见上相左而产生认知冲突。此外,自强者自我控制力都比较强,即使与人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也会控制在理智的范围内,不容易上升为情绪冲突。例如,梁漱溟与陈独秀在文化见解上产生严重的认知冲突,对于陈独秀的不认可和嘲笑,梁漱溟虽然感到难过,但在争论时却不会破口大骂,或将其视同敌人,进行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

再次,自强品格有助于认知冲突的解决。如前所述,人处于认知冲突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或痛苦的体验。具有自强品格特征的人不会回避这种不和谐的心理感受,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种失调心理,使自己的心理重新恢复和谐状态。例如,当遇到和自己原有的认知不一致的新信息时,自强者会把新信息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如果无法纳入新信息,也会积极地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接受新信息,以达到内心的平衡。因此,他们不会一味抵御或回避新信息。而且,当与别人的见解不一致时,他们会力图说服别人,或坚持自己的观点,以维护和他人的和谐或保持自己的内心平衡。例如,当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见解受到新文化运动者的否定和批判时,为了保持内心的和谐,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中,他坚定地扛起儒家大旗,坚持自己的文化观点,成为了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事实也证明,他对中西文化的见解是正确的。梁漱溟早期是信奉佛家的,并身体力行,如吃素,不结婚,想出家。后来他受蔡元培的邀请以中学毕业的学历进入北大任教,由于教授哲学课,他接触了儒家思想。儒释这两种似乎难调和的文化充塞了他的头脑,使他产生了认知冲突。但随着他对儒学研究的深入,发现两家学说原有其相通之处。因此,终生能以佛家的出世态度,行儒家的入世行为。梁漱溟佛学与儒家思想冲突的解决,正是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果。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是解释个体认知冲突的一种理论,它最早由费斯汀格(Festinger,1957)提出来。费斯汀格认为个体在态度、价值观、行为等方面,有追求和谐一致的倾向,如果出现不一致,就会产生冲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时心理处于一种失调状态。认知失调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逻辑上的不一致。如坚定认为乌鸦都是黑的,却见到了某只白色的乌鸦,则个体的认知就可能产生不一致而导致失调。另一种是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一个人在态度上认为抽烟有害而反对抽烟,自己行动上却抽了烟,个体也可能会产生认知失调。费斯汀格认为当失调存在时,个体为了减少失调造成的不舒服感和压力感,就会力图减少和消除失调,达到认知和谐。减少和消除失调可通过3种方式:①改变自己的态度;②改变自己的行为;③改变自己对行为结果的认知。例如,如果抽烟导致认知失调,个体减少失调的方式是:说服自己抽烟无害;停止抽烟;认为抽烟后果没有那么严重,它还有许多益处,即改变对抽烟消极后果的认知。

费斯汀格以及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失调是一种人类的普遍现象。但有文献认为,在东方集体主义文化的背景下,个体的内在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不一致并不会造成认知失调,因为个体完全可以用责任、义务、角色等来解释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不会造成任何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自强品格与情绪冲突

和认知冲突一样,情绪冲突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际间的情绪冲突,如在情感和心理上不支持或不喜欢对方,但又要和对方相处或共事;另一种是自我内部的情绪冲突,表现为对某人或某事存在两种相对立的情绪或情感,如既爱又恨等。

此外,情绪冲突还与认知冲突有关,如果对认知冲突不加控制和调节,任其不断升级也会导致情绪冲突。自强品格对情绪冲突的产生与化解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具有自强品格的人不容易产生情绪冲突:一是自强者本身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进取者,他们对自己和他人都怀有乐观和美好的期待;二是他们能够用认知来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让消极情绪产生和蔓延,从而影响工作和事业。我们许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知道里面有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叫庞统,此人生得相貌丑陋,身材矮小,书中描写他“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有人把他推荐给吴国国君孙权,孙权见其容貌丑陋很不喜欢,就把他打发走了。庞统去投奔刘备,刘备见到这副“尊容”,也不大喜欢,只委任其一个小县令的职务,后来刘备了解到庞统的才华,就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军师中郎将。庞统亦不辱使命,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国。刘备作为一介布衣,白手起家,建立了蜀汉政权,无疑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自强者。他在使用庞统这个人时,能够通过对庞统才干的认识来避免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冲突,比孙权强得多。

其次,自强品格有助于情绪冲突的及时化解。具有自强品格的人有时也会有情绪冲突,但他们遇到情绪冲突时,能够积极应对,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化解,以避免情绪冲突对自己事业和身心的不良影响。《三国演义》里有一个马谡失街亭的故事,马谡是诸葛亮麾下一个很有才干的高级参谋,他曾提出攻心策略协助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又施计成功地离间了魏国曹睿与司马懿的君臣关系,为北伐奠定了基础。因此,诸葛亮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长谈,彻夜谋划。但后来马谡在镇守街亭这个要隘时因过于自负不听劝阻而兵败。在如何处置马谡这个人时,诸葛亮面临着情绪冲突,一方面诸葛亮爱惜马谡的奇才,两人之间也有很深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恨马谡使北伐大业夭折。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自强者,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毕竟能够用理智战胜情感,果断执行马谡先前所签“军令状”,挥泪斩杀了马谡。因此,具有自强品格的人,在面对情绪冲突时,能够遵循规则办事,不会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其所具有的自制性、果断性、理智性等特征有助于情绪冲突的及时化解。

三、自强品格与目标冲突

2008年8月23日,北京奥运会皮划艇项目的最后一天决赛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展开。赛前被寄予厚望的我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顶住压力一路领先,并在对手最后的强大冲击下毫不放松,最终以0.257秒的优势战胜了对手,成为这个项目上首度卫冕的冠军组合,打破了“世界上没有一条艇能够在同一个项目蝉联冠军”的怪圈。在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夺冠后,两人合作曾一度被拆散。杨文军改练单人艇,并且表现出了很强的实力,他的目标就是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奖牌。但在备战奥运会时,管理层和教练组希望他和孟关良重新组合,专攻双人艇。为了这个集体项目,杨文军毅然放弃了单人艇。在奥运会之前,杨文军曾3次被送回省队,3次又因成绩进步重新回到国家队。北京奥运会夺冠后,杨文军回忆说:“我的脑子里只有金牌,只想往前顶,在最后100米时已经缺氧了,完全是靠意志力顶下来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奥运会冠军的自强之路。

目标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体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冲突,另一个是个体自身目标选择的冲突。后者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三类。

双趋冲突是指个体要追求两个并存的目标,但又不能同时实现而产生的冲突,即“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双避冲突是指个体遇到两个都想躲避的目标,但又不能都避开而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有些后进生既不想学习但也不愿参加社会不良团伙的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就是属于双避冲突。趋避冲突是指个体追求的目标具有利弊或好坏等两种相反的结果,从而在对目标的取舍上产生心理矛盾。例如,有的贫困大学生很想考研究生,但又害怕考上后因学费问题无法完成学业而造成矛盾冲突。如何处理目标冲突,以达到心理和谐,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体现。自强是一种以意志力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格,它对化解目标冲突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自强者能够把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统一起来,以达到心理和谐。具有自强品格的人也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们在面临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冲突时,能够坚定地使自己的行为目标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把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集体目标或社会目标的实现来体现个人的价值追求。例如,北京奥运会皮划艇冠军杨文军为了双人艇项目能在2008年奥运会上卫冕成功这个难度相当大的集体目标,毅然放弃了单人艇奥运会夺牌的个人目标,重新与孟关良搭档。最终,杨文军不仅实现了双人艇再次夺冠的组织目标,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梦想。正是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自强者为了国家目标和集体目标,放弃了个人的目标追求,才使得我国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包括51枚金牌在内的100枚奖牌的历史性突破。

其次,具有自强品格的人能克服目标选择上的各类冲突。自强者意志坚强,他们能够勇敢面对一切挫折和失败,不会回避困难性的目标,因此,双避冲突在他们身上不会发生。面对趋避冲突,自强者能够着眼于未来,追求长远目标的实现,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退。例如,对于既想考研究生又怕负担不起学费的冲突,自强的贫困生会果断地选择去考,他们心中不会有太多的矛盾;而不自强者会犹豫不决,心理充满着焦虑和忧愁,很可能最终选择放弃。面对双趋冲突,自强者会分轻重缓急进行处理,即能区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重要目标与次要目标,做到先后处理、两者兼顾。例如,梁漱溟一生追求“人生问题”(即人生如何过得愉快而有意义)和“中国问题”(即如何拯救中国的衰弱危亡和社会的苦痛)

这两大目标的解决。青少年时期的梁漱溟一边追求自己人生的愉快和意义,一边追求中国强盛之道,结果却使自己陷入两次自杀。后来梁漱溟潜下心来,通过研究佛学和儒家思想,解决了自己的人生烦恼问题,然后全身心投入到救亡图存的中国问题的解决之中,不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以95岁高龄愉快而无憾地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自强品格虽然有助于各种冲突的化解,促进个体的心理和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个体一味追求个人自强也会造成心理的不和谐。一方面,过于追求个人取向的自强,很有可能会变成不顾他人利益的奋斗者,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的紧张,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另一方面,过于追求个人自强,会变得患得患失,心胸不开阔,缺乏团结合作精神,从而影响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造成自身心理的不和谐。此外,过于看重自强的结果,而忽视自强的过程,也可能会使自己陷入一种悲苦的进取之中,而不是成为幸福的进取者。

学以致用

1.下面的题项是一些有关你对自己的看法的陈述,目的是帮助你了解你的自强水平。请你仔细阅读这份简易问卷,根据与自己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在下面每个句子后面所列的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的4个选择项中选择1个,并打上“√”。

答案无对错之分,不要去考虑怎样回答才是正确,只要看懂了就可以回答。

完全 比较 比较 完全

符合 符合 不符合 不符合

(1)我的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 )( )( )( )

(2)在承担困难任务上我不会落在别人之后。( )( )( )( )

完全 比较 比较 完全

符合 符合 不符合 不符合

(3)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 )( )( )

(4)我有许多成功的经历。( )( )( )( )

(5)我能长期做一件枯燥但重要的事情。( )( )( )( )

(6)我做事前都有详细的计划。( )( )( )( )

(7)我会根据现实条件来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 )( )( )( )

(8)我做事只求不落人后,不求超过别人。( )( )( )( )

(9)我不想碌碌无为过完一生。( )( )( )( )

(10)我不喜欢做事虎头蛇尾的人。( )( )( )( )

(11)只要对我今后发展有利,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 )( )( )

(12)我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 )( )( )( )

(13)我是个勤奋努力的人。( )( )( )( )

(14)我经常改变自己订立的目标。( )( )( )( )

(15)我做事情都会力争做得最好。( )( )( )( )

(16)我办事喜欢挑容易的做,难做的能拖则拖。( )( )( )( )

(17)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 )( )( )

(18)只要有一点希望我都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 )( )( )

(19)我是一个有志气的人。( )( )( )( )

(20)哪怕无人知道我也喜欢做有困难的事。( )( )( )( )

计分方法是:第(8)、(12)、(14)、(16)这四题反向计分,即回答完全符合记1分,比较符合记2分,比较不符合记3分,完全不符合记4分;其他各题正向计分,即回答完全符合得4分,回答比较符合得3分,回答比较不符合得2分,回答完全不符合得1分。最后把20题的分数相加,分数越高,表示你越自强。

问卷答完后,请回顾一下本章第一节“自强的心理成分”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对照问卷找出反映坚韧性、积极性和目标性的题目各2~3个,根据自己在这3个方面作答的情况进行检查,如有不足,请想一想如何改变和提高它?例如,发现自己在“积极性”这个方面存在不足,想一想为什么自己会不够努力和积极,如何提高自己的进取心和勤奋度。

2.用一些时间回顾一下本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然后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自强?自强包括哪些类型?

(2)观察生活中哪些人自强,哪些人不自强或懦弱?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强品格?

(3)对照自己的自强状况,回顾一下有哪些因素对你目前的自强水平产生了影响?

3.请回顾你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矛盾冲突时,自强品格是否有助你克服冲突达成心理和谐?本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否对你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