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杂志曾做过一次有关中小学生苦恼的调查,共收到问卷5782份。结果发现,在造成中小学生苦恼的6大因素中,考试占了42.26%。请看下面一个典型例子:
马涛是个聪明的男孩,从小就学习成绩好,一直受到父母及周围的人的赞扬。在众人的称赞声中,马涛顺利度过了小学阶段。可就在上初中时,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一瞬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由于初中的课程结构与设计同小学阶段的课程完全不同,马涛对中学课程的适应能力似乎较差,开学初的小测验就考砸了,让他觉得很失面子,而且这样的感觉在以前从未体验过,从此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心理压力。随后的学习中他也积极努力过,可还是收效甚微。中学的许多课程难度较大,他还沿用以前的学习方式,是他不能适应学习的主要原因。
每次考完试,马涛都担心会出现以前的情况,可就是很怪,越是担心发生的事情越是发生了。而最让他感到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同是在一起学习,别的同学能够轻松获得好成绩,自己却名落孙山。经过几次尝试后,他不再能如小学那样风光,三好学生不再有他,学习课代表没有他,单科竞赛得奖也没有他,他感到处处不如人,也从父母和老师的眼神中看到了失望。他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丢掉了自信,每次考完试他都会祈祷自己有个好运气,可大多数时候都是考得不理想,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学习热情也因此提不起来。同学们说马涛的学习能力较低,但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方式问题。老师也多次鼓励过他,可长进不大,老师也就不再努力了,说他的反应慢,学习方法比较死板。马涛也认为大家说得有道理,成绩差是天生的能力上的问题,所以即使努力也赶不上同学们,也不可能达到理想成绩。他感到非常沮丧,也很郁闷。他心中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考上重点高中,然后顺理成章地跨进大学之门,然而这一切离他似乎太遥远了,成为一个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
实际上马涛也有过人的地方,他的英语口语就很棒,绘画也不错,语文的写作能力也很强,曾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还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可他并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而是把眼睛盯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成绩上,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添他的心理负担,反而影响了他各种能力的发挥。而且许多考试都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努力哪有收获。
由此可见,马涛缺乏一种学习能力感,使他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种错误的归因,因此影响了努力学习的劲头,阻碍了他向前发展的动力。
学习能力感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主观体验。一个感到有强烈学习能力的人在学习中会充满自信,对成功抱有较大的希望值,获得成功的动机比较强烈,坚持性主动性比较大。在学习中能以积极的主动的心态去作反应的人,遇到困难一般不会退缩,而是信心百倍地主动挑战,思路也较为广阔,方法灵活,所以容易取得成功。相反,自感学习能力较差的人,不能正确地预期自己的努力与学习成就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成功的期望值较小,成功的动机较弱,不能充分地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学习显得倦怠,接受知识被动,遇到困难消极退避。自信不足,坚持性差,方法机械,思路狭窄,因此,学习成绩多数不够理想。由此看来,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非常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感,对每个同学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能力感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设定目标,学会自我强化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家研究证明,学习能力感的产生是与个人的成败体验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学生若总是失败,从未有过成功后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降低学习能力感;相反,一个学习中经常取得好成绩,经常得到师长和同学称赞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感会提高。学习能力感是个体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主观评价和感受,并不是指学习能力本身,所以要提高这种感受和积极性,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与自身实际相符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孩子在班上的成绩是在中下水平,那么不妨为孩子认定提前两至三名的半学期目标,依据这一目标再设定每一天的目标;当一天的学习目标顺利实现后,尽管这种微小的成功得不到师长和同学的称赞,但应当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庆功,学会自我强化,这毕竟是孩子学习进步的一个有力证明,父母应鼓励孩子积极地去体验这种能力感。如果孩子能够坚持将每一天的目标加以实现,实现半学期目标也就不困难了。当孩子一步一步地将目标变成现实,他的学习能力感也就自然随之提高了。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切忌急功近利,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设定的目标过高,实现的可能性过小,孩子经受的挫折就多了,不利于其学习能力感的增强。
(2)对失败要合理归因,维持孩子的学习能力感
许多研究表明,人们的归因风格和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很大。积极的归因风格和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一个人的动机的具有较好的激发作用。积极的归因就是将失败归因为缺乏努力等不稳定但可控因素,而不是归因为缺乏能力等稳定而不可控因素;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而不是归因为任务简单、运气等外部不可控因素。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自信,而是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怀有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可以学好的信念。
虽然归因风格和自我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这两者内部存在必然联系。有积极归因风格的同学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一般都是恰当和正确的,而有正确自我评价的同学一般都会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对学习能力感的提高会起促进作用,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学习能力感。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成功的经验对学习能力感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归因就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及后果作出说明和解释。
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失败。所以在受到挫折时,如果不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而只是片面地归于自己的能力,那就会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发生变化,使自己产生一些消极反应,如失去了信心、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或丧失目标。所以学会全面分析,通盘考虑,不能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要考虑到环境因素,自己的基础知识、自身的身体状况、情绪状态、问题的困难程度等等影响学习成败的因素。不能无理由地为自己开脱,也不能过度地抱怨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应该学会合理归因,维护自己的学习能力感。
(3)强化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一个人的学习是否取得成功,不仅与自身的能力有关,而且与信心有关。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总担心自己学不好,那么就没足够的学习动力,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就不会有灵感产生。一时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等于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赋,只能说明自己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我们静心而思,也会发现自己有许多过人之处。
有了自信的阶梯,孩子就不会再为眼下的成绩不佳而哀叹。这时,若积极调整不当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热情高昂地投入学习,成绩自然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有了学习上的节节胜利,学习能力感就会油然而生,再也不会消极退缩了。
(4)鼓励孩子磨炼意志,善用学习策略
意志和学习策略是造就学习能力感的两个重要方面。学习的坚持性和策略性对学习的影响非常明显。三分钟的热度,没有策略地瞎撞,是学习的大敌。有了学习的坚持性,才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了学习的策略,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着崎岖的山路,肯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学习绝非顺水行舟,而是充满艰难险阻,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孩子有足够的毅力,就能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感也会日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