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人性格解析
7749700000008

第8章 崇武尚勇

日本人在狭长的列岛上,面对火山和大海,生活了几千年,也被压抑了几千年。所以,被压抑已久的他一旦被邪恶所鼓惑,势必会带来一场灾难。在中国的一个个大屠杀,还有那种种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和做法,自然也成了发泄他们压抑情绪的方式。

日本人在封建时代就养成了“尚武”精神,日本人认为崇武尚勇是日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自救、自强的一种习性和力量。日本在2010年钓鱼岛事件及美日韩三国军演中日益强硬,不惜再次挑起战争,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崇武尚勇的国民性。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内因——尚武精神

鲁思·本尼迪克的《菊与刀》。

98岁的日本老奶奶福田敬子身高只有1.47米,体重不过90斤,现在需要经常坐轮椅,但她仍然在旧金山一家柔道俱乐部教课,每周教三节课。2011年8月11日,居住在美国旧金山的福田敬子被授予柔道界最高荣誉——黑带十段,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位柔道大师之一。不仅在美国,其他地方的人也在谈论福田敬子。她的名声传遍世界,她对柔道的贡献无法计量。天生条件较差的福田敬子让我们领略了日本人内心内处的尚武精神。

二战后,日本战败了,但是,其国民精神却没有倒下,自信、积极进取精神的背后是不灭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是促进日本在二战后快速崛起的精神力量。

二战后民族性中隐藏着的尚武习性

六十多年前,日本经历了二战的惨败,一个军事强国悄然倒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五百多万的日本军队全军放下武器,向盟军缴械,日军宣告解体。当年单是在中国战场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歼灭日军52万人,敌后战场歼灭日军53万人,而中国则付出了3500万军民死亡的惨痛代价!

1973年,日本政府公布的战时数字显示,日军侵华以及太平洋战争,共动员730万兵力,死亡官兵230万人、海外平民死30万人、本土平民约50万人死亡,伤者不计其数。向中国投降的日军有128万人,其中105万是日本“中国派遣军”,其余为驻台湾、香港及印支北部的日军。全部向蒋介石和他的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投降并解除武装。1945年9月至10月中旬,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陆军大将,遵照其昔日学生何应钦的指示,在中国军队监视下,分别在广州、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南昌、北平、青岛、洛阳及郑州等地,把日军武器缴到指定地点,存入仓库或造册呈报,由中方点收。主要武器包括:步枪约686000支、机枪29800挺、大炮12500门、战车383辆、各种飞机1068架、炸弹6000吨、主要舰艇1400艘,共计54600吨。

当时冈村宁次说,日军已彻底缴械,彻底溃败。而侵华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却不这么认为。1947年回国后,今井武夫发现日本人虽在美军管治下,仍然保持自信,力争上游,民族性中隐藏着尚武习性。因此,他认为日本有新希望,尚武习性将推动日本重振国力,教育、工业、经济、科技,都将由尚武精神打开新局。军事必将重新站起来,站到世界先进前列。

如今,这一切都被今井武夫言中,今天的日本不仅是经济大国、科技大国,也是军事大国。

复兴尚武传统

“尚武”虽然使日本倒下,但正是“尚武”精神又使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

近年来,日本迈向政治军事大国的步子越来越快,不仅频频向海外派兵,同时还主张为了使自卫队赢得更多支持,必须在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国防教育和尚武精神的培养。

追溯历史,日本的国防教育是有传统的。早在100多年前,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日本即在学校中实施了军事训练。为了方便军训,当时的日本人毅然让学生们脱去了碍手碍脚的和服,换上了贴身精干的西式制服。这种尚武精神在二战时达到了高潮。出于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日本统治阶级大肆宣扬“武士道”精神,号召国民无条件效忠天皇。为此,当时的文部省在1939年规定,军事训练成为大学的必修科目。日本在1941年成立了以文部大臣为团长的“大日本青少年团”,该组织由近1500万名青少年组成,以在国家总动员体制下为国奉献为宗旨,或上前线充当炮灰,或在后方生产军火,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败后的日本虽未像战前那样大张旗鼓地开展以“武士道”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国防教育,但其弘扬军事“爱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而且手法更加灵活多样,更易于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其主要做法是:

第一,以良好的收入与社会地位为杠杆,使日本自卫队成为青少年的追梦之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陷于低迷。尽管2003年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增长,复苏的总体态势进一步扩大,但就业形势和收入下滑仍未见好转。相比之下,自卫队以稳定的工作、优厚的待遇,使日本青少年看到了希望,他们中有许多人以初高中毕业后能考入各类军校为荣。招收初中生的少年工科学校,学员一入校就被授予三等兵军衔,并可拿到15万日元的月薪。面向高中生的防卫大学更被视为日本军官的摇篮,因为只有该校毕业的学员才有机会晋升为高级军官。因此,申请到自卫队供职的人员竞争十分激烈。通常每年自卫队三军的考试人数为录取人数的10倍以上,一般军校报名人数是录取名额的20多倍,防卫大学达到了60多倍,热门的防卫医科大学则高达90多倍。

第二,自卫队采取多种“亲民措施”,加强青少年的“参军意识”。每年自卫队都要举行各种活动邀请大批青少年参观。因此,无论是在陆上自卫队的富士山火力演习、海上自卫队的观舰式,还是航空自卫队的航空飞行表演,随处可见满脸稚气的学生。此外,自卫队还积极参与驻地的节日庆典、学校文体娱乐等活动。大到著名的札幌冰雪节、东京马拉松比赛,小到中学生运动会,均可看到自卫队活跃的影子。日本政府认为,上述活动有助于加深青少年对自卫队的了解,对今后招兵和储蓄后备人才有重要作用。

第三,竭力渲染各种威胁,借以增强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日本很善于制造危机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增强凝聚力的利器。冷战时期,日本官方及舆论着力强调苏联威胁,并据此对外巩固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对内加强自身军备建设。冷战结束后,他们转而热炒“朝鲜威胁”,并以周边事态等各种可能危及日本安全的事态为假想,对军事政策、部队编制、武器装备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也使青少年逐步对加强军备建设表示理解。

第四,开设军事博物馆,复兴尚武传统。战后废止了41年的日本军事博物馆已经重新修整复原,还要进行全面保养和扩建。日本军事博物馆建于1879年,馆内陈列着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死的“勇士”或所谓“军神”的遗书、遗像、遗物等,中央大厅及馆外广场展示了许多战车、古炮、特攻(敢死)队用的飞机和鱼雷等实物模型。国际评论认为,日本当局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对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复兴尚武传统,为通向军事大国扫清思想障碍。

了解到这些,作为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国人,我们是不是也有责任去做些什么呢?作为家长和师长,我们应该注意培养青少年的勇武精神。作为企业领导人,我们应该让员工具有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中国的青少年不应该在改革开放后的春风里重新陷入面白腰细,手无缚鸡之力的状态。健康、勇武不但可以使人学习进步,业绩上进,更关乎着民族复兴的大业!

隐忍的困兽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时突然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狭小笼子里的困兽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不大的国土面积给了日本人一方狭小的生存空间,地域的狭小似乎使得日本人内心的度量也小。对于二战的罪行,德国总理可以在被纳粹屠杀的死难者纪念碑前,屈膝下跪,当众忏悔;日本人不但做不到,甚至都不可能勇于承认自己的罪行,面对他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他们竟然想以篡改历史来加以遮掩。在这种狭隘虚弱的民族集体意识下,日本也很难培养出真正胸怀天下、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纵使在某一个时期里能人辈出,但也定难以改变调整好其整个民族的心理状态。

日本人由于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下,所以,当他终于有机会踏足海外时,被压抑已久的他便开始了变态的屠戮。受地域限制的日本,就像一只陷在狭小笼子里的困兽,一旦被邪恶所鼓惑,势必会带来一场灾难。

但即便在正常时期,日本那种由来已久的对文化无根的恐惧,对自身资源的匮乏和前途的茫然,对日益明显的生存压力的害怕,这些都使得整个日本民族有些非正常化。为了忘记自己的恐惧与害怕,日本人更习惯于与自我催眠,他们沉迷于靖国神社,用疯狂来使自己得到所谓的充实感。他们用武士道精神来进行自我麻醉,用效忠来使得自己忘却那清醒时的心理阴影。

千年磨一剑,忍字头上有把狠心的刀

日本人的忍是世界出名的。

日本武士的坚韧隐忍,日本军队的处心积虑,日本女人在男人面前的忍气吞声……

一个日本人为了得到美国公司的机密技术,宁愿自残一腿,化作清洁工人混进美国公司,从垃圾堆找出其产品设计的蛛丝马迹。五年后,美国发现,这项绝密技术已经传到了日本,一个日本企业已经做出一样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更让美国人惊奇的是,原来那个所谓断了一条腿的清洁工人竟然是这家日本企业的总裁,日本人的隐忍精神可见一斑。

恶劣的客观环境下的‘忍’,造就了日本人认真执着的个性与精益求精的精神。众所周知的数码产品。尤其是数码相机,这种高精技术。美国人在做,日本人也做,可是超级大国就是不如小日本做的好。这是日本人善于自己鞭策自己,只是好还不可以,而是要更好,更好也不行,要达到最好。所以,世界上越是高端的,越是要求‘细枝末节’完美无暇的科技产品,日本人做的越好。日本人对于产品各个细节的重视,让人不能不叹服。

十年磨一剑,已经让人叹服,但日本人愿意百年磨一剑,千年磨一剑。

日本的忍者精神真的是个很优秀的表现吗?其实,日本人的忍,不是忍让,而是处心积虑、隐忍不发,不急于马上反抗你,而是到最后给你致命一击,再也不能反抗。忍得越久,最后爆发时的威力也就越大。因此,日本人事前的处心积虑与爆发时的丧心病狂总是融为一体的。在侵华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是为了彰显日尔曼民族的是最优秀的;日本人呢?他们为什么那么嗜血如命?是因为他们忍得太久。所以拿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来做杀人比赛的靶子,拿妇女婴儿做他们的祭刀灵魂!杀人之多、手段之残忍,就是曾经最野蛮的民族也不能与其比拟!

忍字心头一把刀!这把刀不是伤别人,就是伤自己,所以日本人剖腹自杀人数之多堪称世界一大奇迹。

忍,还有一层很可怕的意思,也是“忍”的最终表现形式和结果,那就是爆发和报复。隐忍不发,最终就是忍无可忍。那忍无可忍了怎么办呢?就会找渠道发泄出去。其一便是战争。纳粹,作为死亡的代名词,长久以来,被和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等这些令人恐惧的词连接在一起。但是,同为二战罪魁的日本,侵略中国时所杀害的人数是纳粹德国的数倍。在中国的南京,一次就屠杀了三十万人,让人不寒而栗,而那些杀人竞赛,活人试验等残忍的行径,连纳粹都感觉无法比拟。这一以“忍”字著称的民族,给了“忍”字一个全新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