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人性格解析
7749700000009

第9章 不择手段的进取性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很特别,有必要记住这一点”,这个“特别”是什么呢?李光耀有详细的讲述,概括起来,就是无与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日本人的本性就是一种“狼性”,不但表现在对内,也表现在对外。

喜欢奇数和不平衡

东方哲学认为,偶数代表着平衡、稳定和和谐,或者说代表着因循守旧,象征阴、女性和地;奇数则代表着打破平衡、变革、锋芒和进取,象征阳、男性和天。

与中国人喜欢偶数相反,日本人不喜欢偶数,反而喜欢奇数,特别爱好和迷恋不平衡、不对称之美,这充分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个经常进城的日本商人,买到了六只来自中国的麻雀。因为非常珍贵,决定献给王侯。可是,转眼一想,王侯最讲究吉祥之道。数字不吉利,是不会使他高兴的。“不行,不是七只、五只、三只就不行。”可是,数来数去只有六只。商人想了一会儿,管它呢,加进一只日本麻雀,凑足七只,献给了王侯。“啊,这是很珍贵的。”王侯精力饱满,全神贯注地一只只细看一遍,“哎,你说是中国来的麻雀,里面怎么有一只是日本麻雀?这是怎么回事呀?”商人被问得瞠目结舌,吓得索索发抖。这时,那只日本麻雀张开小嘴说:“王侯,我是翻译。

这则日本笑话反映出日本人喜欢奇数(9除外),特别喜欢七、五、三,它们是从奇数一、三、五、七、九中所取的吉数。日本有所谓的“七五三宴”,即第一道7个菜,第一道5个菜,第二道3个菜。还有所谓“七五三”祝贺式,即男孩3岁、5岁,女孩3岁、7岁时,在11月15日举行的祝贺仪式。同样,在给朋友送结婚礼物时绝对不能送双,如果送钱的话,可以送一万,也可以送三万,甚至可以是一万万,惟独两万送不得,因为这个数字不吉利,意味着两人分离。

七,特别是五和三,在中国显然不是什么吉祥数字。中国人喜欢的是二、六、八、十这样的偶然。

由于日语中“9”和“苦”相近,因此,忌讳用“9”。此外,19等数字也在忌讳之列。

日本人喜欢奇数的心理特别与中国人喜双不喜单,买东西论对,送礼送双,视二、四、六、八(尤其六和八)为吉利数字,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的俳句、短歌及长歌,格式都是不对称的。俳句由“五七五”三个句子、十七个音节组成,短歌由“五七五七七”五个句子、三十一个音节组成,长歌也是类似的格式,规模更大些,既不押韵,也不对仗。与中国古体诗整齐严格的形式形成鲜明对照。

日本江户时候俳谐诗人——“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的诗风“闲寂风雅”。他的名句《古池》这样写道:

“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芭蕉的《赏樱》这样写道:

“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深受芥川龙之介推的芭蕉的《春雨》这样写道:

“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日本的小说常常是既无所谓开头,也无所谓结尾,与中国小说里的那种时间顺序,花开两头、各表一枝,最后大团圆式的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绘画的构图奇巧大胆,通常不取全景,不求纵深,而是抓住自然的一个角落,以特殊的构图画出,追求奇特的效果。

日本的庭院不会出现那种完全对称、规则的结构,总是顺乎地理形势,巧妙利用空间,与中国庭院的对称平衡,与欧洲的庭院由人工剪裁而成的几何图案、分布均匀的喷水、花坛和草坪情趣大不相同。

日本的神社格局与庄严稳健、结构对称的中国寺庙、欧洲教堂刚好相反,也是不对称的。

就连天皇居住的皇城,也是不对称的,这与中国宫殿严格的左右对称、层层叠进的格局非常不同。另外,皇城的正门居然不是开在皇城的正中,而是开在左侧,城中诸建筑的排列,也是错落有致的。

日本的国技相扑,是日本全民痴迷的一项体育比赛,一年六次的全国大赛,犹如盛大的节日,把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地卷入狂欢中。日本人何以如此迷醉相扑?从表面上看,我们很难把相扑手那副臃肿庞大的滑稽体态和赤身裸体的运动方式,同日本人精致典雅、小巧玲珑和趣味协调统一起来。当两位超级肥汉梳着古代的发髻,挺胸凸肚,八面威风地登上用土袋堆筑成的圆形赛台,按照古法鞠躬行礼,然后伸直手分开腿蹲下,高高抬起脚丫子把赛台砸得咚咚直响以示没有任何武器时,当那位身着古代官服、精瘦如猴的神官裁判,在一旁挥动着拂子,忙碌不停地围着两个对手团团转,用一种古怪的声音不断地喊着两个选手的姓名,为双方加油鼓劲时,观众可以充分领略到一种原始自然古朴的情趣和快乐。相扑比赛不分级别,所有选手参加同一个级别、也是惟一个级别的比赛,庞然大物和大个头经常与不起眼的小个子相遇,给比赛增添无穷趣味。日本人特别迷恋这种大小对垒的比赛。对于他们来说,力量悬殊的较量比起势均力敌的对峙更加激动人心,尤其是当小个子选手凭勇气和机敏将庞然大物掀翻在地的时候,全场总是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比赛,在中国人看来,显然是不公平的。如果有这样的比赛,中国人一定会觉得弱者受了欺负,强者恃强凌弱。无论是祟尚公正的西方人和中国人,都难以理解这种以小博大比赛中的乐趣,因而对这种不分级别的比赛颇有微词。甚至提过抗议和个性规则的建议,结果都被日本人驳回。平时,日本人礼仪繁琐,等级森严,身心高度紧张,在观看相扑这种特殊的娱乐中,显然可以得到某种心理补偿。

日本人喜欢以小博大,显然与其国土狭小,周围被中俄美等大国包围的国情特别有关系。

日本人性格中永不服输的性格使得日本从来也没有像朝鲜那样,心甘情愿地以小事大,做中国的忠顺属国。相反,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积极学习大陆的先进文化。同时,对中国的臣服从来都是三心二意的。中国的周边国家中,国家元首都知趣地自称“国王”,惟有日本自称“天皇”,不但僭越了中央帝国“皇帝”的名号,而且比“皇帝”还要高一级。日本和中国一样,自称“神州”,而且自称是“日出之国”,在写给中央帝国的第一封国书中,开头写道:“日出之国君主致日落之国君主。”这个弹丸小国自尊心之强十分引人注目,事实上,正是由于它的自卑才导致它的高度自尊。生活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先进国家身边,日本没法不为自己的体型瘦小文化落后感到深深的自卑。不过,就像那些身材矮小的男人常常会把这种自卑当做动力,去使自己更加刻苦努力一样,日本人也从来没有被自卑压倒。相反,他“虽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正是这种先天不足,更激发了日本向先进国家学习的热情,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过自己的老师。

日本的民间故事中许多都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主题,像从桃子里跳出来的桃太郎,手指尖那么大的一寸法师,五分高的五分次郎,都是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最后战胜了庞大的敌人。神话是一个民族集体潜意识的反映,实际上,整个日本民族一直都在梦想着有朝一日,超越自己,战胜中国。历史上那几次不成功的入侵大陆的尝试充分说明了日本人对此的急迫。

战争赌徒山本五十六。

日本虽缺乏战争必要的资源,在对外战争中却并不缺少永不认输、以小搏大的胆量。日本向来是不缺乏侵略野心的,从幕府时代的丰臣秀吉到二战的东条英机,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特别是珍珠港战役,都体现了日本永不认输,敢于以小搏大的精神。

1945年8月14日午夜时分,天皇在宫内省开始录制投降诏书。午夜过后,几名日本少壮派军官悍然发动了一次小规模兵变,他们杀死天皇的近卫师长,冲进皇宫,搜寻天皇的讲话录音,焚烧主降派铃木首相的官邸,企图阻止日本的投降。他们的政变很快破产了,但这也反映出日本人以小搏大、永不认输的性格特点。

日本人以小博大、喜欢奇数和不平衡、不对称的精神情趣背后,是一种不择手段积极进取的狼性。

对外“狼性”

强大的日本近年来在对待近邻的态度上,越来越表现出其狼性。2011年8月10日,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参议院冲绳北方特别委员会会议上接受议员质询时称,如果其他国家“侵略”钓鱼岛,“将不顾牺牲一切行使自卫权加以排除”,表示将通过出动自卫队等措施严加应对。枝野幸男这番言论可能考虑到了2010年9月的中日撞船事件等中方围绕钓鱼岛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他同时强调,钓鱼岛正由日本“有效控制”。针对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我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试图改变这一事实的言行都是徒劳的。

2011年8月2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批准了防卫大臣北泽俊美提交的2011年度《防卫白皮书》。日本在白皮书中宣称,“属于我国固有领土的北方领土(指‘南千岛群岛’)和竹岛领土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是日本自2005年起连续7年宣称对竹岛(韩称独岛)拥有主权。这引发了日韩新一轮的外交交涉,两国关系骤然变冷。韩国国防部召见了日本使馆武官木村洋,严厉抗议并阐明立场,“督促日本政府意识到,如果不放弃对独岛的主权要求,永远无法期待两国有面向未来的双边军事关系”。8月初,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的3名议员抵达韩国金浦机场。由于他们计划访问“独岛”(日本称“竹岛”)附近的郁陵岛,被韩国法务部出入境管理事务所拒绝入境。对此,韩国总统李明博身边的特任长官李在五在网络上发文称,“(日本)战犯后裔们竟然胆敢试探韩国,我们绝对不能容忍他们的这种行为。”

与2010年一样,白皮书继续炒作“中国威胁”。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日本“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国防建设说三道四,发表不负责任的评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日本右翼宛如幽灵一般长期潜伏于日本肌体内,时不时地冒出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刺激性言论。近两年,日本经济低迷、国力下降的大环境,促使一度沉寂的右翼思潮重新抬头,妄图推动日本政坛和社会的右倾化,使日本走上战前军国主义的老路。

日本“以邻为患”的心态和举措,显示了日本人在外交方面的狼性。

日本人喜欢奇数,迷恋“不匀称”之美,包括他们的一些与常理相违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特征,都折射出日本人的不同寻常之处。这种不同寻常之处,其实就是弱肉强食、残暴无情的狼性。

日本人的本性就是“狼性”。狼的习性是集体生活,集体捕食,同伴之间亲密团结、互相帮助;对待敌人凶狠而残暴,至死不放弃斗争,对待强者则先屈服、躲避而后伺机反扑,对弱小动物更是残酷冷血。它们离不开群体,独来独往者下场凄惨,它们有极强的生存、学习和模仿能力,它们与其他动物接触时,往往就是杀戮、征服或被杀戮、被征服,它们更不懂得报恩,所以,人类驯狮驯虎,却从不敢驯狼,即使你对狼再亲近、友善,它也会毫不留情地反咬你一口。所以,中国会有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日本人在2010年日中外事冲突、日俄外事冲突、日美韩三国军演、钓鱼岛事件、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和诸多中日外交问题上的态度,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狼性。

甲午战争、侵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更是日本人狼性的充分体现。二战中,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日本最终战败了。但在日本,只有“终战纪念日”,没有“战败纪念日”。在日本的历史著作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战败’的字眼,而都是用了‘终战’的表述。这充分表明日本政府根本不愿意正视侵略史,一直在掩盖历史真相,一直在欺骗日本人民,导致日本社会主流各界不能正视历史。从而导致靖国神社问题,让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不能容忍的是,日本政府的当权者公然参拜靖国神社!继续伤害着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感情。

二战后,日本博取美国的支持,对战争赔款一拖再拖,并巧妙通过向战争受害国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控制受害国和其他受援国,并借此占领国际出口市场,掘取他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维持本国优势地位,也充分体现了日本的狼性。

1945年7月25日的《波茨坦公告》规定了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1945年12月7日,美国政府公开发表鲍莱使节团拟定的《日本赔偿即时实施计划》。

但是,围绕日本赔偿问题,各索赔国间的分歧延缓了赔偿的进程。但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日本获取了美国的支持,在战争赔款问题上一拖再拖,出尔反尔。最终,美国放弃了对日索赔,在美国的周旋下,中国、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也放弃政府对日索赔。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国民党政府得到的战争赔偿非常少。1947年12月29日,第一艘载有赔偿物资的海康号离开日本长浦湾开往中国。中国的国民党政府获得赔偿物为8935万日元。按照1946年3月美国政府所制定的《临时赔偿方案》计划将提日本工业设备实物的30%作为直接受日本侵略国家的赔偿物资,其中中国可得15%。但是,随着时局的变化,美国对这个30%的赔偿范围一减再减。这期间国民党政府派出的中国首席代表吴半农多次严正交涉。但美国不予理会。最后中国分得的赔偿物资约值2250万美元,只占应赔的极小的一部分。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在北京发表了《中日共同声明》,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正式建交,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赔偿要求。但是中国政府并未就声明中的“放弃”的定义、范围作出自己的解释,因此中国民间对日赔偿请求权从来未被放弃。

1951年的《旧金山和平协定》规定日本应当赔款,但却未具体确定向什么国家赔款,而是由每个受害国在与日本的谈判中具体确定赔款数额。

1951年年底,印度尼西亚就赔偿问题首先与日本进行商谈。日本与东南亚各国间的赔偿谈判迟至1955年才重新开始,历时十余载。

最后,有10个国家通过与日本的谈判确定了某种形式的赔款。

其中,日本先后与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南越达成协议,以劳务和实物方式,分别向上述四国支付赔偿2亿美元(缅)、5.03亿美元(菲)、2.23亿美元(印尼)和0.39亿美元(南越),合计9.65亿美元。

而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南朝鲜(韩国),新加坡和泰国则接受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日本还以经济援助方式向上述国家及韩国提供了4.31亿美元资金。加上前述的日本国内拆除设备赔偿,除被没收的殖民地物资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仅此而已。

到1995年初,日本向亚洲受害国家提供的赔款只有37.6亿美元,同时,日本却以二战时美国强制收容日侨为名,从美国那里得到12.5亿美元补偿。

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对战争赔款一拖再拖,正是由于战后对日本战犯的惩处不力,日本的赔款压力不够,使得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认真地反省侵略战争、接受历史教训。

日本的第一批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是对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苦的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南朝鲜,新加坡和泰国提供的。

日本的战争赔款对曾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经济发展只起了很小的作用,但日本的对外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却大大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和产品出口。

日本的整个赔款数额大约为15亿美元,仅占日本支付赔款期(1956-1977)的国民生产总值的0.2%。但通过向战争受害国提供工业设备和生产资料,日本开辟了国际出口市场,使按受赔款国在机器备用件、相关产品和技术援助方面长期依赖于日本。而日本转让的大都是国内不再使用的过时的技术和设备。而通过转让过时的技术和设备,日本又能够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日本的对外援助从表面来看是被动的,被迫的,但日本人却加以变通,把被动变成了主动,把被迫对外援助变成了开辟和占领国际市场。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的对外援助主要从属于促进日本产品出口和经济发展这些功利目的,整个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日本的援助对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威望和优势地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日本其他的外援目标一般总是选择具有很大潜在市场、投资机会或自然资源的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大多数日本外援都是与购买日本产品相挂钩的。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前,日本输出入银行一直是外援的主要执行机构。尽管1972年日本原则上同意不再将援助与出口产品相挂钩,但在1978年,日本的贷款和援助仍然具有相当浓厚的功利色彩。

日本的对外援助赠予部分比例很低,贷款条件非常苛刻,而且援助又与购买日货相挂钩,因而一直遭到人们的批评。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尽管表面上看日本的对外援助和产品出口相挂钩的色彩不浓,但实际上仍在起作用。

日本在侵略战争后的对外经济和技术援助本是在履行战争赔付责任,但日本却巧妙地把对外援助与出口和经济依赖相挂钩,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狼性。

二战中,日本通过战争侵略其他国家,二战后,日本通过对外经济和技术援助控制和剥夺其他国家,而日本却因此居于国际产业链的高端。

中国大陆和台湾最终放弃了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但日本人根本不领情,这与二战后德国人积极赔款、真诚道谦以求融入欧洲和国际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战后德国能够很好地融入欧洲、融入世界,得到了欧洲人民的原谅,根本就在于德国人勇于承认发动过侵略战争,真诚为德国犯下的战争罪行忏悔,不断向战争受害国和个人表达着德国人对战争的反省和歉意,并勇于承担战争赔款。

德国人一直承担着一战和二战的战争赔款。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德国终于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当天德国政府向法国政府交付了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那些获得赔偿的人都持有那时候发放的无担保债券。截至2010年10月3日,德国已处理完上述债券的约90%。德国表示,如果剩余的10%债券持有者继续找上门,德国政府也照赔不误。二战结束以后,重新组建起来的德国政府,无论是当时的联邦德国(西德)还是民主德国(东德),在对战胜国赔偿的问题上,意见一致,那就是无论如何要把法西斯德国在二战中的战争责任、赔款等作为理所当然之事全部承担下来。

德国人对战争罪行的态度与日本人对战争罪行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只有被其他民族侵略过,才知道被被侵略的痛苦,才会珍惜和平,与人为善,并传播和平的价值观。而日本几乎没有过被外族大规模入侵征服的历史。

今天的日本人的祖先,主要是中国、亚洲东北陆、东南亚等地方的人到了日本列岛后融合而成的。原先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今中国的浙江省附近)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经过亚欧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漂移、运动,日本列岛与大陆分开了。由于日本列岛之于大陆的相对独立性,和海路交通的局限性,日本从原始社会的绳纹、弥生时代,到奴隶制的邪马台、大和国,到封建社会的奈良时期,一直很少与岛外民族进行接触(这方面的主要活动即:出于外交考虑而派使节出访他国,或以向中国学习为目的派出遣隋、遣唐使),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战争、乃至被侵略等。近代,美国军舰虽然也曾“叩关”并与日本签定不平等条约,但还是没有对其大规模地侵略,而日本及时“倒幕”并“明治维新”,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又一次摆脱了被征服的厄运。由于从来没有被大规模入侵和征服过,日本民族始终不能理解异族政权统治本国的痛苦,不能理解被外族侵略和压迫的滋味。相反地,他们却认为这是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们自身奋斗的结果和上天的恩惠,这是自然规律的选择。因此,当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它毫不犹豫地走上了侵略别人的道路,并在侵略、压榨、杀戮、灭种的过程中表现得异常轻松、释然和心安理得。

除上以上因素,日本人形成“狼性”的原因还有许多:比如:被大国包围的岛国因素、长期受封建文化的影响、“万世一系的天皇”教育、国家神道的影响、德川幕府的军事封建传统、明治政府的以封建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教育等。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日本人形成了“狼性”的民族性。

当今的日本宪法这样明确写道:“日本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的国家。”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日本天皇的空前专制集权,体现了日本人对内的狼性。

日本人之间亲密团结、互相帮助;对待入侵者和敌人却至死不放弃斗争——当然,如果敌人比自己强大,那么就先屈服,以图东山再起;如果对手比自己弱小,那么就要残酷无情地凌辱、压榨、毁灭之,直到其灭亡而再无后顾之忧。

日本人不轻易与别人结盟,骨子里极为排外;他们有极强的生存能力、适应性和种族延续意志,并且在种族起源上坚决鼓吹“自成论”;他们学习能力极强,可以不断改革、蜕变;一旦强大,就容易对外扩张、侵略。

总之,“狼性”是与日本人国民性格最为接近的性格特征,集体观、合作、残忍、不惜代价……

崇拜强者 恃强凌弱

日本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其国民性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极其自尊排外,另一方面却又极为崇拜强者。日本人只崇拜强者,甘愿服从强者,对弱者没有怜悯之心。

崇拜强者

日本人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意识。他们奉行的是“成者王,败者寇”的理念。日本人从不承认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日本的文化崇拜强者,对强者无条件地服从、极尽谄媚之能事;日本人屈服于强者的目的是为了成为强者;日本人相信力量,为求强权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择一切手段;日本人认为谋得尊者、贵族、上层的地位靠的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规则,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日本人从一种行为转向另一种行为,在精神上从不会感到痛苦,因为日本人从来不把人生看成是善的力量和恶的力量相互斗争的舞台,相反他们把人生当成一出强肉弱食的游戏。

桃太郎、狗、猴子与野鸡。

赴日留学生中,曾流传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在东京某寿司店打工的中国学生,因为懦弱,常受领班的欺负和侮辱。一天,当领班又一次欺负那个中国学生时,忍无可忍的学生,咬紧牙关对领班还以疯拳狂脚,然后破门而去。第二天,学生一进店,领班笑脸迎上,又是鞠躬又是道歉。从此,中国学生权威骤起,再未被欺负过。

日本有一部很老的电影《远山的呼唤》,更好地说明了日本人只崇拜强者、而缺乏正义感的心态。剧中有一个对那位漂亮的寡妇垂涎的泼皮,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一外来男人抢走,心中很是愤懑,于是,恶从胆边生。有一天趁着夜色,泼皮怀揣利器向那个男人发起突然袭击,结果反被揍了一顿。第二天,那泼皮纠集了一帮哥们前来报仇,那外来男人毫不畏惧单枪匹马默默地迎上去,双方步步紧逼,眼看一场恶战就要爆发。不料,那泼皮“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那个外来的男人磕头求饶,追随者也一起跪倒,求饶声一片。随后,泼皮起身,将好酒倒上,恭恭敬敬地献上。于是,这个外来男人成了他们一伙的头领,名正言顺地占有了年轻的寡妇。这个电影也体现了日本人崇拜强者,甘愿服侍强者的心理。

日本人创造的桃太郎这一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日本人只崇拜强者的心理特点。桃太郎对于日本人来说,就像中国人对于孙悟空一样熟悉。桃太郎这一人物形象大量出现在日本的文学、影视等作品中。好多日本人就是听着桃太郎的故事长大的。民间故事《桃太郎》中的高潮情节这样写道:

桃太郎带着小白狗、小猴子、雉鸡终于赶到了魔鬼岛。

“冲呀!冲呀!”桃太郎和同伴们勇敢地冲了进去。妖怪都被他们的喊杀声给惊醒了。

“可恶的桃太郎!不要太狂妄了!”妖怪的头目很生气地叫着:“给我统统杀掉!一个也不要留着!”这妖怪头目便拿起一根棒子,气急败坏地追了过来。

桃太郎不慌不忙地掏出了一个糯米丸子,从容地吞了下去。“臭妖怪!叫什么叫!我已经吞下了天下第一的糯米丸子,身上已经增进了百倍的力气!谁怕谁啊!来啊!来啊!”桃太郎英勇地迎战妖怪头目。那妖怪没两三下便让桃太郎给制服了。

桃太郎的拳头像落雨般地打在妖怪身上,妖怪被打得哭爹叫娘。小白狗“汪!汪!汪!”地狠狠地咬住了妖怪的脚。小猴子把妖怪的脸抓得伤痕累累。雉鸡用它锐利的嘴将妖怪的眼睛啄伤,这些妖怪被他们打得七零八落,痛苦求饶。

“饶命啊!饶命啊!”这些妖怪都被打得抱头鼠窜,跪地求饶,一个个倒在地上,狼狈不堪。那头目只好将兵器交了出来,并竖起白旗投降。

“桃太郎,请你原谅我们吧!我们再也不敢作怪了。”

“但是,你们要发誓,从此不要再危害百姓,否则我可不饶恕你们。”

于是妖怪们便发誓不再做坏事。那些小妖怪们纷纷将手放在头上,表示诚意,桃太郎这才原谅了他们。

“好了好了,大家都起来吧!只要你们不再犯错,我们便可成为好朋友。”桃太郎拾起了妖怪交出来的兵器,并说:“把你们平常从老百姓们身上搜刮出来的珠宝,全部交出来,我好将这些东西还给他们啊!”

“是!是!一切遵命!我立刻叫下面去办!”妖怪头目便命令手下们将那些抢来的珠宝全搬了出来。于是桃太郎便将这些金银珠宝,堆放在一辆推车上,高高兴兴地离开了魔鬼岛。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对于比自己厉害的桃太朗,妖怪们心甘情愿地认输。而桃太郎作为胜利者,居然同意和求饶的妖怪做朋友,并理所当然地取走了他们的金银财宝。可见,日本人只崇拜强者和金钱,而缺乏正义感。

那么,假设把双方位置对换一下,桃太郎被妖怪打败了。那情形又是什么样的呢?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桃太郎一定会像妖怪一样,趴下来,磕头求饶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强者的崇拜意识。

历史上,由于中国历史上隋唐的强大,所以日本人不断到隋唐来学习,隋唐的一切对日本民族充满诱惑和吸引力,以至隋唐的中国在日本人眼中有一种神秘感!在那个时代,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到日本,都会得到最尊贵的礼遇,就是因为中国隋唐时期的繁荣昌盛!那时候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远远的强于日本,所以日本就不断向中国学习。尤其是在唐朝时,日本所派“遣唐使”数量之多,时间之长也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从隋唐到宋明,日本一直在学习中华文明,他们对中华文化崇拜得五体投地。

日本人崇拜强者,并不以向强者投降为耻。1862年,一位名叫理查森的英国商人在日本神奈川附近的生麦村遭遇萨摩藩兵时,因不懂礼仪而被杀害。萨摩藩本是攘夷排外运动的策源地,萨摩武士的好战强悍在日本也是闻名的。英国要求萨摩藩惩办元凶,并赔偿抚恤金,遭到拒绝后,派出远征舰队进行惩罚,炮击了萨摩藩的重要港口鹿儿岛。领教了英国军舰强大炮火的厉害后,萨摩藩请求媾和,答应了英国的一切赔偿条件,并准备购买英国的军舰。萨英之间的亲善关系从此开始。萨摩与英国从此开始建立通商关系,并于此年在萨藩建立了学校,教授西学,学习富国强兵的知识。

麦克阿瑟。

无独有偶,1863年,日本的长州藩也遇到了和萨摩藩差不多的事情。那年,长州藩执行天皇驱逐夷狄的敕令,从要塞向通过下关海峡的西方商舰开炮,激怒了西方列强。为惩罚长州藩,西方各国组成联合舰队,仅用3天的时间就把下关炮台全部轰毁。长州藩宣布投降,与各国签订和约。这次炮击给长州藩带来的结果和萨摩藩几乎完全一样。

日本人的特质是“你不打赢我,我绝不服输”。“二战”时,亲赴印缅战场采访中国远征军的《大公报》老报人吕德润回忆,战争中,日军官兵只有被打败时,才会向中国军人鞠躬,否则傲慢不羁。

日本向来尊强凌弱,服硬不服软。二战后期,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当时仅有的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按说,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深仇大恨是结下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战败的日本人对美国占领军态度的友好和殷勤达到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日本在二战战败后,对美国“言听计从”,甘愿被美国迅速改造成一个民主国家、一个亲美的西方国家,就是因为完败的日本民族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劣势,从而在身心上对美国社会顶礼膜拜!美国如果不曾把日本打趴下,日本怎会顺服美国?二战时期,美国打日本,十分难打,但一旦打下来后,有人问麦克阿瑟,是带着枪去日本,还是不带着枪去?麦克阿瑟说,什么也不带,就空着手去,这样对日本人更有震撼力。麦克阿瑟这么做了。结果日本人看到麦克阿瑟,简直就像见到神一样。1945年9月27日,在侍从长藤田的陪同下,44岁的裕仁天皇随着美方参谋人员的引导战战兢兢地来到美国大使馆麦克阿瑟的会客厅。麦克阿瑟在门口热情地迎接了他。但他发现裕仁惶恐不安,意识到这场战争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痛苦。为了缓和气氛,麦克阿瑟愉快地回忆了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时老天皇对他的接见,并亲自给裕仁点上一支美国香烟。但裕仁天皇拿烟的手仍然不停地在颤抖,麦克阿瑟想,他是不是因为不知道他的名字已从战犯的名单上划去,想为自己辩解几句呢?不料天皇说道:“麦克阿瑟将军,我到您这里来,是为了接受您所代表的各国的裁决。我对我国在这次战争中所做的一切政治、军事决定和采取的一切行动,负有全部的责任!”

日本靖国神社内供奉的二战阵亡日本军人。

日本人就这样,崇拜强者,谁强他服谁。日本现在怕谁?就怕美国,甘愿跟在美国背后。

二战后,日本天皇一宣布投降,日本人的态度完全转变。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美国人是老大,日本就毫无怨言地对美国俯首称臣。直到今天,日本的外交仍然受之影响。日本总是跟在美国人身后指手画脚,完全是一幅美国的小弟弟的模样。但是,在亚洲,日本却始终认为自己是亚洲的老大,他们总是担心这样的秩序会被打破。这也是当今日本恐惧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另外,日本人为什么要参拜靖国神社?因为对于日本人来说,里面所供奉的——都是他们的民族英雄!为了国家民族的荣誉,日本军人可以驾机冲向美国军舰,同归于尽!战败时可以集体剖腹!所以,日本人会有很多人去参拜靖国神社。其实,这也是日本人崇拜强者的一种表现。

日本在钓鱼岛事件、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等中日关系事件中的强硬表现,背后都有美国的支持。正是由于美国的支持,日本人才敢于有恃无恐,狐假虎威,不断地向中国发起挑衅,以无耻、无赖、强硬、野蛮的狼性外交态度面对中国人。

恃强凌弱

崇拜强者,本无可非议,反而应该受到赞扬,它是一个民族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日本民族自强不息的表现,能够独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正是得力于这种精神。

但是日本人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相反,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感。这是因为日本人不单单崇拜强者,还恃强凌弱。

大年除夕。一个日本米店老板,来到一个日本浪人家的门口,说:“我是米店老板,是来收帐的。”“噢……主人不在家。”老板想:这就怪了,不明明是主人的声音吗?米店老板在手指上沾了点口水,在格子纸窗上戳了个洞。一看,浪人正正蜷曲着身子,在用被炉取暖。老板就大声嚷道,“老爷,你不是恰好在家里吗?我在这儿看得清清楚楚哩!”浪人一听,暴跳如雷:“喂,你干吗在我家的窗户上戳个洞?小心我起身杀了你。”米店老板惊慌失措地从袖口取出纸来,沾上些口水,把它贴在窗洞上。然后说:“老爷,我已经将您的窗户修好了。”“那么说,你已经看不见了?'“看不见了。”“好,既然如此,我就告诉你:主人不在家。”

日本人不同情弱者。日本人只尊重强者,你打死他,他会尊重你。你被他打败,他作践你。日本人唾弃弱者,你越跪得欢,他越把你当狗对待。

然而,中国人比较忌讳恃强凌弱,总有人站出来打抱不平。在日本,这种情况比较少。在日本,假如小孩子们看到一个小孩别扭,就都去欺负他,不跟他玩,教师也看不起他。最后,往往逼得小孩子自杀——日本社会的这种情况特别多。也就是说,在日本,没有留给弱者多少生存的空间。

对于日本人恃强凌弱的特点,从多年来中日两国的关系上就可以看出来。当中国处于强大的隋唐时期,日本对中国是“毕恭毕敬”的,他们对中国的一切崇拜至极。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衰退,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也开始不断发生变化。明朝后期,日本不断到中国的沿海滋扰生事、偷盗抢劫。一时之间,“倭寇”泛滥,严重干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到清朝后期,中国极贫积弱,而那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向西方学习,使国力大大增强,于是,富强起来的日本对中国更是有恃无恐,嚣张起来,悍然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上世纪初,强大起来的日本,面对亚洲大部分国家都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就更加对周围的国家有恃无恐,并妄图称霸亚洲。二战时期,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沦陷区内肆意妄为,他们连初生的婴儿都不放过,居然用刺刀挑起婴儿,杀害了大量的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

而日本军国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就是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让日本人瞧不起!日本崇拜古代中国,蔑视近现代中国。日本认为古代中国先进而强大,而近现代中国落后而贫弱。日本只瞧得起强者,看不起弱者。日本从未被外族统治过,他们的皇朝也从未被更迭过。然而,中国因历史上屡被外族征服,形象在日本人那里大打折扣。也正因为中国历史上几次出现的元、清等蛇吞象历史,使得小日本也梦想吞下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