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人性格解析
7749700000024

第24章 日本人的其他优点

日本是个伟大的民族,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除了谦虚好学,日本人的民族凝聚力、重视科技、重视教育、重视创新、精益求精、礼胜于法的社会治理法则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二战”时的日本老兵竟然能够坚持在菲律宾大森林里藏匿30年,战斗30年,并造成菲律宾死伤百余人。这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这么做的,又是什么力量能够使他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得以生存?答案是:源于民族凝聚力的意志和信念。

“二战”后,日本人曾准备以“一亿玉碎”来作最后的顽抗和垂死挣扎。而历史没有按照他们的逻辑发展,他们又以“一亿振兴”的口号和意志,在战后4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0多倍,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强国。

无疑,以上这些都来自于日本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1990年,约有10万日本人参加了广岛亚运会闭幕式,散场后,地上没有留下一个烟蒂,一片纸屑,一丝痰迹。回东京的汽车将道路右侧堵成一条长龙,左侧则空出一条“无车道”,谁要是开到左侧,可以一溜烟直奔东京。可就是没有一辆车插到空荡荡的“无车道”超行,一百多公里的塞车路上,不见一名交通警察维持秩序。在近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车流一尺一尺地往前挪,静悄悄,听不到一声鸣笛。有个在场的中国教授不禁感叹:“他们自己竟把这绵延一百多公里的车龙化解了!如此坚忍、守秩序、万众一心的民族,真是可敬又可怕!”

第12届广岛亚运会吉祥物普普和库库。

两国的民族凝聚力相比,日本简直就是个黏饭团,而中国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盘散沙。中国人喜欢吃一粒一粒的泰国香米,日本人则不喜欢吃,认为那种米很臭。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中日两国“凝聚”精神的不同。

中国人要学习日本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的民族凝聚力是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但具体到每个人,那是一种茫然与无从。而中国人的凝聚力是一盘散沙的凝聚力,是每一个沙砾的有意识的凝聚力。正是因为中国是一盘散沙,所以她才具有无限的包容性;正是因为她是一盘散沙,她才不具侵略的本性。所以,我们在学习日本民族的凝聚力时,千万别丢掉中华民族一盘散沙的凝聚力,在必要的时候将散沙聚成坚硬的岩石。

最近,华人在对待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上,在对付民族分裂分子上,对力挺中国奥运上,在保护奥运圣火上,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过,这种凝聚力不要总是在出现外部和内部问题时才出现,而应该保持到任何时候。

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的非常重要,民族团结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更关系到中国的崛起。所以,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塑造优秀国民的最重要途径。日本能够成为世界强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对科教的重视。虽然中国重视科教兴国,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中国还是要向日本学习。

中国政府曾提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并对教育投资很大,中国的家庭也的确为子女教育付出很多很多。然而,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经费是较少的,教育制度也存在很大缺陷,从温总理,到钱学森,从领导人到普遍中国人,均对中国教育多有不满。而日本早已达到了100%的小学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而2005年10月,中国前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

尽管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但现在我们的初等教育普及率恐怕尚未达到日本20世纪初的水平。中国现在的全民教育水平从数字上看只相当于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水平。在教育资源利用上日本也远胜我们。

日本大学里分白天班、夜间班,日本的大学白天黑夜都上课,都在培养人。学生可以休息,教师可以休息,但大学资源可以不休息,就像工厂一样,拼命开足机器生产产品。再看看中国大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教育资源虽然不少,但其利用率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校买回来的电脑很少用,经常在那睡大觉,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有的教室一星期用不到几次;不少仪器设备落满灰尘。所以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中国还要多学学日本。

日本人全体人民普遍具有科学思维的习惯。例如,日本某奶制公司出了食物中毒事件,各种媒体和电视在报道这一事件时,都配有图表、模型和动画,把奶制品的加工流程和毒素的侵入方式直观、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和观众。

日本的电视节目中设有中学程度的物理和化学实验节目,没有任何娱乐性,但收视率不低。这样的节目在中国目前是不可想象的。

普通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已经很“科学”,不像中国人凭的是感觉和直观。如日本人曾经请教中国人包饺子的秘诀,问要多少克面粉,多少克肉,用多少克韭菜,多少克水,面和好后需要多长时间等待等非常具体的细节。而中国人虽然是包饺子的能手,但是你要问他此类问题,却很难有人能够回答上来。

有人说日本人曾经偷了中国人的景泰蓝秘方,且不说这是否是偷,是否道德,但你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这种“偷”的本事,这种本事其实就是科学思维的习惯。所以,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这一点中国人还需要向日本人学习。

日本文化就是中国的输出品,这是中国人常常津津乐道的。的确,日本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中国的学习者,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的大量影响,但是,日本的学习决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和抄袭,日本的学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和”风格。

比如,和风建筑是日本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日本在学习中国式建筑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建筑其实比中国更具有天人合一的感觉,更能体现道法自然的简洁和自然美。

日本先拜中国为师,学习中国大陆文化,然后拜西方为师,学习西方,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明清以后,日本几乎学会了世界上的一切先进优秀的文明成果,日本自然迅速富强起来。而中国则以老大自居,明朝时的海禁,切断了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好机会;大清国盲目自大,洋务运动学了个表皮;到了近代,很多人仍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中国最终因此落伍。造成中国内忧外患,造成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的重要原因是拒绝学习,拒绝进步。

所以,在今天,中国应该汲取历史教训,学习日本人开放学习的理念和创新精神,取众家之长,标新立异,才能够蒸蒸日上,迅猛发展。

日本是个殷勤重礼的国家,我们还要学习日本国民的礼貌与文明。一个一个的鞠躬,一句一句挂在嘴边的对劳动者的问候,反映的不仅是日本礼仪,更是对人与劳动的尊重。只有在一个对所有劳动都礼貌尊重的社会,才可能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追求,社会才能变得更加成熟、文明。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的国民,一百年的社会动荡已经让我们丧失了太多的价值传承,乐善明理、仁爱谦和的社会风气,需要我们重建。在这个过程中,以日本为镜子和参照,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找到了一个行为举止的标杆。

作为大国,中国的统治阶级历来讲包容,中国国民一直是包容的国民,中华民族一直以宽厚仁爱、兼容并蓄为美德。那么如今,这种美德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应该积极接受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学习日本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彻底消除心中的那一半的自大和一半受害者的思维,记住历史,将仇恨放在一边,清清楚楚地认识真正的日本,堂堂正正地学习日本的优点,并让这些优点成为自己的优点。

当年,日本超一流围棋手看不起中国的国手,中国几乎没有和日本交战的资格。但是,当时的国手们能放下“围棋创始国”的心理状态,放弃中国的围棋理论,全面学习日本,终于,聂卫平能够横扫日本无敌手。

学习是为了赶超,围棋国手们先做到了,他们成功了。如果将来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像围棋国手那样学习日本人,那么,多年后,世界上将出现一个如日本般强大的中国,甚至能够超过日本和欧美的强大中国。

面对日本人,我们不必自大,也不必自卑,而要谦虚与自信。谦虚不是自卑,也不是耻辱。其实,真正的谦虚是理智、进取和自信。所以,我们应持着谦虚的态度去借鉴学习日本人。把日本人学好了,才能真正全面地超越日本,重新找回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