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人性格解析
7749700000025

第25章 中外领导人对日本人的评价

如今,中国虽然正在快速崛起,但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中国要在许多方面赶上日本,尚需时日。国人应该有勇气面对中日两国的差距,绝不能再像大清国时代一样陷于自欺欺人的天朝大国的自我安慰的梦中。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 1911—2004),1980年11月—1989年1月,里根任美国第49届、50届总统。他曾号召美国人向日本人学习。

中国虽然是诞生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但今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及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现今的中国人在很多方面都逊色于日本人。

不管我们心理上愿不愿意承认,事实上,近代以来,日本人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国家管理、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军事力量、国民教育、个人素质、全民素质等方面均远远地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中国这个昔日的师长落后于学生了。

中国人打开国门后,看到并羡慕西方人优长的同时,也应该多看看自己过去的学生和仇敌,和自己一起学习西方、却把自己远远地甩在后面的日本人的优长。

1983年,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总统里根访问日本,他在众议院发表的演说中说道,日美关系极其重要。现在的日本处于老师的地位,我要建议那些不相信人的干劲能创造奇迹的人们来日本看一看。124里根还举了一个例子,还证明日本人的勤勉,他说,我在加里福尼亚看到了勤勉的日本人给我们带来的许多奇迹。他特别举了一个例子:1865年,一个名叫长泽鼎的留学生为了学习是什么使得西洋经济强大、技术进步而离开了日本。10年以后,他在加里福尼亚开办了一个小葡萄酒厂,不久就成为加里福尼亚闻名的葡萄酒大王。

韩国第一位访问日本的总统全斗焕回国时,在机场发表声明,强调指出:“我们知道,日本取得的经济发展和他们勤勉、诚实、团结的长处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有学习他人长处的广阔胸怀。”世界头号强国的总统尚且甘拜自己的学生日本为师,号召国人向日本人学习,何况我们这个比较落后的尚处于发展之中的中国呢?韩国和我们中国一样,曾饱受日本人的欺凌,但战后的韩国人跑在了我们前面。这个跑在前面的国家的总统尚且号召国人向昔日的敌人学习,何况我们这个比较落后的尚处于发展之中的中国呢?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就出现一股学习日本的热潮,却由于接踵而至的中日交恶而中止。

自20世纪70年代中日恢复邦交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日关系虽然不断改善,但中间却又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中国人大体对日本人仍然持敬佩而敌视的态度。

我们只有克服对这个狼性近邻的仇恨,才能正视,才能真正认识到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差距,只有正视,我们才能找到日本快速崛起的秘密,只有正视,我们才能够知道我们该向日本人借鉴学习些什么。

事实上,毛泽东同志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曾高度评价了日本人努力向西方学习的精神。他在谈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时说:“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等发起长沙新民学会。这是“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合影。五排左四是毛泽东。新民学会曾非常向往日本,曾送会员罗章龙赴日留学。

但中国人想向日本人学习的梦想却因为日本人后来的不友好和侵略而中断了。毛泽东曾送新民学会会员纵宇一郎(即罗章龙)赴日留学,却因为中国留学生事件不得不放弃留日的梦想。

1918年4月,毛泽东和湖南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设宴为将东渡日本留学的会员、志同道合的好友罗章龙饯行。在罗章龙启程赴沪时,毛泽东又赶到码头送行,并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相赠了一首七言古诗《送纵宇一郎东行》,其中“艟艨巨舰直东指”、“崇明127对马128衣带水”、“东瀛129濯剑有书还”三句便寄托了以毛泽东、罗章龙为代表的新民学会会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学习日本的美好梦想。

这段诗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一段中国人求学于日本的梦想呢?这个梦想又是如何破灭的呢?

1918年4月,新民学会成立后,首先面临的是毕业后的出路问题,大家都认为应向外发展,出国继续学习,而且那时赴日留学之风颇盛,因此毛泽东与新民学会干事会也派罗章龙等人去日本。为送友人远行,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举行聚餐饯行,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作这首《七古》相赠,为朋友远行慨发浩歌,并以此互为勉励。

罗章龙在他的回忆录《椿园载记》中谈了这首诗的来历:“新民学会曾在1917年冬季对会员升学问题加以详细研究。当时有人主张就地升学或就业。瞻岵131率先提出会员留学东瀛路线,经过讨论,群谋佥同,决定由我先行,其他人俟得我回讯后,再继续出发……并在平浪宫设宴,为我饯行。大家热情洋溢,并赋诗赠别。我遂乘华盛顿轮船东行赴沪。启梗前,润之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我一个信封,说内有诗一首相赠。启封一看,系题为‘送纵字一郎东行’的七言古风。”

罗章龙到上海后恰好闻知日本政府在5月7日132,派军警侮辱、殴打中国的爱国留学生,迫使他们回国。

鉴于这种情况,“罗章龙打消了赴日的念头,在上海寻找《新青年》编辑部。到了出版《新青年》的群益图书公司,才知编辑部已迁往北京大学。罗章龙带着好多册《新青年》杂志,回到长沙,见到了毛泽东。他们在《新青年》上见到华法教育会登的文告,鼓励青年们到法国勤工俭学。于是,毛泽东率二十来位湖南青年,前往北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内中便有罗章龙。”由于日中关系的不断恶化,由于日本对中国不断的地侵略,中国在上世纪之初学习日本的热潮被迫中断。

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但日本仍然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有必要继承毛泽东等先辈们的理想,继续学习西方和日本先进的文明,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抵达东京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我们应该像日本人那样,甘当虚心的学生,放下“师长”的姿态,向日本人学习,把他们先进的东西汲取过来,在升华中为己所用,从而提高自己,正如清朝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年邓小平每每接待日本客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向日本学习”。

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时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中这样评价日本人:“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善于创造,勤劳智慧、奋发向上。远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日本就先后二十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引入佛教、汉字、技术,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人民以有限的国土资源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日本在制造业、信息、金融、物流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拥有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技术。这是日本人民的骄傲,也值得中国人民学习。”。时隔三年,他的讲话在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具有很强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现在,有必要分清两种态度:一种是对日本的狼性外交立场坚定地予以智慧的回击,另一种则应该冷静地研究借鉴日本。我们不能因第一种态度而忽视了第二种态度,否则,仍然不是真正的理智。

惟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全面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能够永远摆脱因落后而屡屡被狼性的“小日本”欺凌的命运,才能够真正地遏制战争与侵略,促进人类间的和谐相处,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